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577.36 KB
- 文档页数:15
客厅的灯坏了爷爷修了一下午修好了全家人为爷爷鼓掌爸爸骑车闯红灯爸爸自我检讨,表示以后不再违反交通规则。
我批评爸爸,要爸爸遵守交通规则。
我起床晚了,没能全部完成锻炼计划。
找出自己的问题,表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执行计划。
全家人表示赞同。
3、教师引导并小结:这篇文章中说的民主生活会,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起解决问题。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更加美满。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发动爸爸妈妈,在家里面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为家人解决问题。
当家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完美的解决问题。
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家庭遇到问题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面对,想办法共同解决问题。
教后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 2 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2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二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
学习2、能力目标:能够为家人排忧解难。
目标3、知识目标:学会细心观察、主动询问、帮助家人排忧解难,了解家庭民主生活会、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重点学会细心观察、主动询问、帮助家人排忧解难,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难点学会细心观察、主动询问、帮助家人排忧解难,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我的爸爸是骗子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观后讨论会:(1)为什么说视频中的爸爸是“骗子”,他欺骗了孩子什么事情?(2)这个孩子是怎么发现爸爸是“骗子”的呢?2、父母心事——父母隐瞒我们的秘密3、小小分享会:(1)你也有发现父母隐瞒你的一些小秘密吗?(2)父母为什么会向我们隐瞒这些事情?(3)我们要怎样才能发现父母的“小秘密呢?4、总结:生活中,我们需要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发现父母的忧愁和难处,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并与他们一起撑起我们的家。
5、微表情观察团:(1)妈妈的脸上如果出现了类似的表情,可能代表什么?(2)你也有细心观察过家人的一些表情、言行吗?他们怎样的表情、言行会代表着什么?他们需要什么?6、试一试:如果遇到以下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发挥想象,猜测孩子应该是通过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发现的爸爸是“骗子”。
通过分享了解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会“隐瞒”我们一些事情,我们需要细心观察、主动询问,才能发现,才能帮助父母分担。
妈妈是一名老师,她经常因为讲课说话多而嗓子疼,有时甚至声音沙哑。
爸爸的工作有时需要加班。
每次加班回来,饭菜早凉了....奶奶刚做了眼部手术,心情很不好,爱发脾气。
7、小小故事会:阅读课本第13 页故事《妈妈,让我来帮您!》,并分享一个你帮助家人排忧解难的小故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8、家庭生活小镜头(一):最近有个假期博物馆之旅,内容丰富又有意义,特别适合孩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尊重彼此,关心家人,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和谐的美好,学会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他们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与家人沟通不畅、家庭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会与家人沟通,提高家庭和谐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对家庭美好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与家庭成员有效沟通、尊重彼此、关心家人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激发他们为家庭美好的努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尊重彼此,关心家人,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难点:培养学生在家中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家庭和谐的美好。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从中总结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实践操作法: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中,提高家庭和谐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件,包含案例、情境、问题等。
3.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家庭和谐、亲子沟通的视频素材。
4.实践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中。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体验承担家庭责任的意义,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
2.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
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感。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一、情境激趣引入1.情境:小明的外公年纪大了,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父亲工作繁忙之余还要去照顾年迈的老人,母亲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还要照顾家庭日常。
这时候小明应该做些什么呢?2.帮小明出主意,让小明与家人协商调解,共渡难关。
3.师:生活中,家庭可能会发生许多意外变化,需要全家人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这也是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如何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
4.揭示课题: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二、新知探究活动一:同商议共承担(一)表达爱1.情境演绎情境一:妈妈是一名老师,她经常因为讲课说话多而嗓子疼,有时甚至声音沙哑。
情境二:奶奶刚做了眼部手术,心情很不好,爱发脾气。
情境三:爸爸的工作有时需要加班。
每次加班回来,饭菜早凉了……2.交流讨论:这个时候,你可以做些什么?3.师小结:排忧解难,方能帮亲。
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并与他们一起撑起我们的家。
这样我们的家会更美好!(二)争当“智多星”1.听听故事里的“智多星”妈妈,让我来帮您!“怎么办?怎么办?”我刚进家门,就看见妈妈愁眉苦脸,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妈妈,怎么了?什么怎么办?”我疑惑不解地问。
“去,去,去,我烦着呢!”妈妈不耐烦地说。
“说出来听听,说不定我能帮您想想办法。
别忘了,我可是“小智多星’呀!”我非要弄个明白。
“我刚接到通知,明天八点半就要到南京总部进行项目答辩,今天晚上必须赶过去,你爸爸今晚才回来,你爷爷刚出院,唉!”妈妈着急地说,“你们这一老一小,我不放心呀!”“妈妈,别急,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家情感;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如何让家更美好;4.能够通过课堂演练和游戏的形式探究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基本组成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家情感;3.通过小组探究如何让家更美好;4.通过课堂演练和游戏的形式探究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基本组成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家情感;–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让家更美好;–通过课堂演练和游戏的形式探究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学生如何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
1. 导入•观看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互动,引起学生对家庭的关注和热爱。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家庭的基本组成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通过幻灯片和图片进行呈现,同时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
3.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探究如何让家更美好。
各小组可以用海报形式呈现,讨论完毕后,让每个小组代表介绍他们的海报。
4. 课堂演练•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演练的方式,模拟家庭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家务分工不均等问题,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如何解决家庭问题。
5.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家庭接力赛”、“家庭谁最棒”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分工合作,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家更加美好。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和家庭成员讨论如何让家更美好,写一份家庭计划,列出改进自己家庭的措施,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家庭美德,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2. 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家庭美德和对应的行为表现3. 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够自我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教学内容】1. 学习认识家庭美德2. 活动:手抄家庭美德心愿,分享家庭美德的实践经验3. 通过角色扮演,演绎不同角色在家庭中应该如何表现出美德4. 家庭美德的评选和表彰【教学步骤】1. 导入 (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回答反复强调家庭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认识家庭美德 (10分钟)教师呈现家庭美德的概念,引领学生分析家庭美德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一个家庭中有了什么美德,这个家庭会更加美好呢?”3. 活动:手抄家庭美德心愿,分享家庭美德的实践经验 (20分钟)(1) 分发手抄本、彩笔和装饰品,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一起手抄家庭美德心愿,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将自己的家庭美德之愿写在这个手抄本上,并可用彩笔或装饰品装饰一下,展示出来!(2) 学生手抄完后,可以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和大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实践的美德,可以鼓励学生们向他人学习和借鉴。
4. 通过角色扮演,演绎不同角色在家庭中应该如何表现出美德(20分钟)(1) 教师主持角色扮演活动,先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例如: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妹妹或弟弟等,然后每个小组要想一想: 作为这个角色,我应该如何表现好家庭美德中的一项内容呢?(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通过演绎,让其他小组的学生猜测角色所表达的家庭美德是什么。
然后再向大家汇报所选的家庭美德和对应的行为表现。
5. 家庭美德的评选和表彰 (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家庭美德评选,让学生在班级内自由票选出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家庭美德,然后通过公示表彰。
【教学反思】本课程突出了生活化与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将家庭美德融入到课堂中。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课时的话题。
本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生活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家庭和谐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家庭角色认知不足,对家庭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如何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
2.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提高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掌握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使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好地履行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掌握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任务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分组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4.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庭和谐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认为家庭和谐的关键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家庭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家庭成员是如何维护家庭和谐的?你认为他们做了哪些贡献?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解决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