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doc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从宪法目录中你能看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规模空前的全民大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归纳:从宪法目录可以看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从全民大讨论可以看出,现行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目标导学二: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活动三: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规定,理解我国宪法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懂得了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一、选择题1.近年,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宪法主题公园”。
其中有些公园通过“主题开篇、知识普及、行宪之路、尊宪护宪、权利义务”等板块,将宪法精神、思想引领、普法教育、文化熏陶等内容,通过环境艺术和雕塑艺术的手段融入公园的景观之内,化有形的载体为无形的熏陶,让大家在休闲娱乐中领略法治文化、感受宪法精神。
这种做法()A.彰显了宪法的核心、原则和要求B.是积极落实宪法精神的关键环节C.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完全掌握宪法D.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们宪法意识2.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教育部组织开展2019年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
这项活动带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①做到心中有宪法,按宪法的要求做事②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③重视宪法只需要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④热爱宪法,积极参加宪法的宣传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学校开展“国家宪法宣传日”主题教育的班会活动,下列同学们的发言观点正确的有()①小福:宪法对“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作了具体规定②小延:“我”要认真行使修改宪法的基本权利③小南:维护宪法尊严是“我”的责任④小闽:宪法是“我”的根本活动准则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表明,宪法与监察法的关系是()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必须要全面实施依宪治国方略C.宪法是监察法制定的依据,监察法不得与宪法的原则相违背D.宪法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根本活动准则5.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是()A.社会舆论监督B.人大监督制度C.政协监督制度D.宪法监督制度6.在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国家监察委员会D.最高人民检察院7.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普及宪法知识,组织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2课时加强宪法监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监督权力行使需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也需要国家加强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知道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普通公民的要求。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宪法监督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和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宪法的情感,增强对宪法的认同感,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和法治精神。
【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难点】监督权力行使。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呈现】人大代表来履职又是一年人代会,在这个中国最大规模人民行使权力的舞台上,近3000名人大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齐聚北京,以群众“代言人”的身份,共商国是。
人大代表该如何履职?以全国人大代表为例,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重头戏”就是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向代表们报告工作。
此外,人大代表们还会听取并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决定新一年国家干什么怎么干、钱花多少怎么花。
如对国家机关工作不满,代表可以提出质询,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提出议案和建议同样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反家暴法的实施、“全面二孩”放开、“税收法定”写入立法法、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中国社会的每项进步,背后都少不了人大代表推动的身影。
为了保证法律和政策的顺利实施,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们通过参加视察和专题调研,参加执法检查等进行监督。
人大代表,顾名思义就是代表人民,由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在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更宽广的舞台上,他们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教师点拨:每年3月5日,近三千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人民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管理,监督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坚持依宪治国》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明确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思想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其内涵丰富,精神实质需要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宪法意识不强,对宪法的尊重和维护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明确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思想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依宪治国的意义和途径。
3.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实质。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宪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实质。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互动环节: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
【学习目标】
1.知道宪法的构成和内容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识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4.明确宪法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宪法的地位。
学习难点:
1.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原因。
2.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学法指导】自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夯基寻困】
请你阅读课本18-21页,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完成下面的问题。
自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自学2、为什么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国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自学3、依法治国首先是什么?依法执政首先坚持什么?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自学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合作探究、互助解惑】
请同学们讨论,相互合作。
我相信大家的力量。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18-21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宪法的组成和内容,并在书上作记号。
思考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通过宪法的组成和内容可以看得出来,它是我国的根本法。
正是因为它是根本法,所以对宪法草案要进行全民讨论,才能突出对宪法的尊崇。
探究二:阅读教材20页中间“相关链接”内容,以此来说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表现是什么?
(1)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特依宪执政。
(3)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微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同步演练、拓展提升】
一、【基础题】(A级)
1.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其根本原因是()
A.普通法律只是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原则和规定相违背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题】(B级)
2.下列不能体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是()
A.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归纳总结、回归目标】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2课时加强宪法监督
【学习目标】
1.知道权力监督机关和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2.知道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做法。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监督宪法实施机关。
2.公民的监督权。
3.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
学习难点:1.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
2.中学生如何践行宪法。
【学法指导】自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夯基寻困】
请你阅读课本21-30页,我相信,聪明的你定会完成下面的问题。
自学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自学2、为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自学3、为了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行为准则,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付诸行动? 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合作探究、互助解惑】
请同学们讨论,相互合作。
我相信大家的力量。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24页到25页内容,思考问题:怎样监督权力行使?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
完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一府两院”(政府、检察院、法院)进行监督的权力,以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保障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有效行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人大监督同其他方面的监督相比较,是位于最高层次、县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
人大监督的实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监督权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和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行使的监督权。
另外,公民的许多权利具有监督国家权力的性质。
这里,作为参政权的一项内容的监督权,是一种直接的政治监督权。
它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28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请你思考:
1、为什么我们要认同宪法?
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2、怎样认同宪法?
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步演练、拓展提升】
一、【基础题】(A级)
1、“12345,有事找政府。
”公民可以通过热线反映生活中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有利于公民行使()
A.言论自由权
B.任免权
C.选举权
D.建议权和监督权
二、【发展题】(B级)
2.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监督举报直通车,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违规行为。
这一做法()
A.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B.扩大了公民的政治经济权利
C.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D.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
【归纳总结、回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