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性理论(本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40
第三章塑性本构关系全量和增量理论•全量理论(形变理论):在塑性状态下仍有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Il’yushin(伊柳辛)理论。
•增量理论(流动理论):在塑性状态下是塑性应变增量和应力及应力增量之间的关系。
Levy-Mises理论和Prandtl-Reuss理论。
3-5 全量理论的适用范围简单加载定律变形:小变形加载:简单加载适用范围:物体内每一点应力的各个应力分量,在加载过程中成比例增长简单加载:()0ij ijt σασ=0ijσ非零的参考应力状态()t α随着加载单调增长加载时物体内应力和应变特点:应力和应变的主方向都保持不变应力和应变的主分量成比例增长应力Lode参数和应力Lode角保持常数应力点的轨迹在应力空间是直线小变形前提下,判断简单加载的条件:荷载按比例增长(包括体力);零位移边界材料不可压缩应力强度和应变强度幂函数关系m i iA σε=实际应用:满足荷载比例增长和零位移边界条件3-6 卸载定律卸载:按照单一曲线假设,应力强度减小•外载荷减小,应力水平降低•塑性变形发展,应力重分布,局部应力强度降低简单卸载定律:•各点的应力分量按比例减少•不发生新的塑性变形¾以卸载时的荷载改变量为假想荷载,按弹性计算得到应力和应变的改变量¾卸载前的应力和应变减去卸载过程中的改变量塑性本构关系的基本要素•初始屈服条件–判断弹性或者塑性区•后继屈服条件–描述材料硬化特性,内变量演化•流动法则–应变增量和应力以及应力增量之间的关系,包括方向和分配关系Saint-Venant(1870):应变增量和应力张量主轴重合•继承这个方向关系•提出分配关系()0ij ij d d S d ελλ=≥应变增量分量和应力偏量分量成比例Levy-Mises 流动法则(M. Levy,1871 & Von Mises,1913)适用范围:刚塑性材料3-7 流动法则--Levy-Mises & Prandtl-Reuss。
弹塑性力学论文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姓名:张硕学号:Z20129208 塑性力学理论与分析摘要:塑性力学又称塑性理论,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固体受力后处于塑性变形状态时,塑性变形与外力的关系,以及物体中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规律,及其相应的数值分析方法。
本文阐述了塑性力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塑性力学中的常用求解方法,对材料屈服极限和塑性本构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塑性,变形,屈服极限,本构关系一、塑性力学基本概念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塑性变形状态下应力和应变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物体受到足够大外力的作用后,它的一部或全部变形会超出弹性范围而进入塑性状态,外力卸除后,变形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不消失,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有的形态。
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和应变的历史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
塑性力学是通过实验,找出受力物体超出弹性极限后的变形规律,从而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模型,来确定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的本构关系,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解出这些方程,便可得到不同塑性状态下物体的应力和应变。
塑性力学的基本实验主要分两类:单向拉伸实验和静水压力实验。
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可以获得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力- 应变曲线以及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的值;在塑性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且没有单值对应关系。
而对于静水压力实验,除岩土材料以外,静水压力只能引起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且对材料的屈服极限影响很小。
为简化计算,根据实验结果,塑性力学采用的基本假设有:1 材料是各向同性并连续的;2 平均法向应力不影响材料的屈服,它只与材料的体积应变有关,且体积应变是弹性的,即静水压力状态不影响塑性变形而只产生弹性的体积变化;3 材料的弹性性质不受塑性变形的影响。
这些假设一般适用于金属材料;对于岩土材料则应考虑平均法向应力对屈服的影响。
塑性力学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有5 种简化模型:其一是理想弹塑性模型,用于低碳钢或强化性质不明显的材料。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1 弹性与塑性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应力—应变关系是否线性,而在于卸载后变形是否可恢复1、简单○2 低碳钢屈服阶段很长,铝、铜、某些高强度合金钢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此时取0.2%塑性应变对应的应力为条件屈服应力);0.2一、金属材拉伸试验○3 塑性变形量p / E (E 弹性模量;Et 切线模量)○4 简单拉伸件塑性时d E d(拉伸d 0); d Ed(压缩d 0)t料的○5 塑性变形后反向加载(单晶体:反向也对称强化;多晶体:反向弱化—包辛格效应)塑性○6 高温蠕变:应力不变时应变仍随时间增长的现象性质塑性变形不引起体积变化2 静水压○1 静水压力与材料体积改变之间近似服从线弹性规律金属材料发生大塑性变形时可忽略弹性力试验体积变化○2 材料的塑性变形与静水压力无关1、滑移面:晶体各层原子间发生的相对滑移总是平行于这种原子密排的平面,这种大密度平面称为滑移面。
二、塑2、滑移方向:滑移面内,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是最容易发生滑移的,称为滑移方向;性变3、滑移系:每个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构成一滑移系。
(体心立方—12;面心立方—48;密排六方—3)形的物理1、为使晶体发生塑性变形,外加应力至少在一个滑移方向上的剪应力分量达到剪切屈服应力;Y基础位错刃形位错:位错运动方向与F 平行;位错在晶体内的运动是塑性变形的根源;塑性变形时位错型聚集、杂质原则阻碍滑移造成强化。
螺形位错:位错运动方向与F 垂直。
三、轴向拉伸时的塑性失稳采用应变的对数定义的优点:=F / A 1、可以对应变使用加法:名义应力:应力真应力: =F / A2、体积不可压缩条件: 1 2 3 0工程应变: =(l-l )/l应变拉伸失稳条件:0 0=ln(1+ )=ln(l /l )自然应变/对数应变:d / d (此时d / d 0)1、材料塑1、材料的塑性行为与时间、温度无关——研究常温静载下的材料;2、材料具有无限的韧性;3、变形前材料是初始各向同性的,且拉伸、压缩的真应力—自然应变曲线一致性行为基本假设4、重新加载后的屈服应力(后继屈服应力)=卸载前的应力5、应变可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 =e p6、塑性变形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静水压力不产生塑性变形;7、应力单调变化时有:E(弹性模量) E(s 割线模量)E(t 切线模量) 0简化模型○1 理想弹性○2 理想刚塑性○3 刚线性强化○4 理想弹塑性○5 弹—线性强化四、材料塑性行为的理想化2、应力、应变曲线的理想化模型经验公式鲁得维克表达式:n=+H (0 n 1)Y修正的鲁得维克式:E (当/ E )Y当(E / )n ( /E )Y Y YY Y Y1)n=0:刚塑性材料;2)0<n≤1:刚线性强化材料1)弹性范围内用Hooke 定律表达;2)塑性范围内用幂函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