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十九首思想总结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其中,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这十九首古诗的思想总结。
《登鹳雀楼》是一首旷达自然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场景,使读者产生宽广胸怀、奋发进取的精神。
《静夜思》是一首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的诗。
诗人借助静夜、明月、床前的景象,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触动了人心,展示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关注。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咏史之作,将个人的告别情感与历史上荣光与忧患融合在一起。
通过描绘别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战士的敬佩和对他们远行的担忧。
诗中的思想主题是忠诚、勇敢和家国情怀。
《悯农》是一首歌颂农民劳动的诗。
诗人通过对农民种田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他们艰苦生活现状的感叹。
诗中的思想主题是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和对社会贫困现象的关注。
《登高》是一首表达诗人志向和远大理想的诗。
通过描写登高远望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追求卓越、追求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诗中的思想主题是追求自由、独立和崇高追求。
《将进酒》是一首豪放激昂、励志向上的诗。
诗人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和对酒言欢,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诗中的思想主题是豪情壮志、珍惜时光和追求人生价值。
《望岳》是一首以岳阳楼为背景,借助岳阳山的峻险和奇特景致,表达了诗人对家国难辞的思念,以及对故乡富饶繁荣的期望和向往。
诗中的思想主题是对英勇坚毅精神的崇高追求。
《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象的诗。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万物苏醒、自然生机勃勃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中的思想主题是珍惜时间、享受生活和追求美好。
《枫桥夜泊》是一首秋夜夜泊枫桥的诗。
诗人通过展示宁静而美丽的夜景,表达了对家乡乡情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中的思想主题是怀旧、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谊、人情的珍惜。
古诗19首中心思想《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的中心思想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十九首的中心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反映了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和思索。
诗篇中建功立业的抱负,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叹以及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使文学自觉时代的文人士子生命意识得到强化,它展示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历程,揭示了他们生命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中国文学史上拓宽了文学的生命主题,使个体生命的自觉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遍意识,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先导式的启示。
古诗十九首抒发了三类人生的基本感情一、是离别的感情,如《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二、是失意的感情,如《今日良宴会》,三是感慨人生无常的感情,如《回车驾言迈》.它们的艺术特色最主要的是浑然天成,纯朴自然,具体表现为一语言浅近自然,不假雕琢犹如家常话,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比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句更真挚自然,令人感动;二,它又是言语凝练,含义丰富的,比如“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行行重行行),就用自然界中思空见惯的事物来表达虽深深思恋但又命定别离般无可奈何之感;三、它长于抒情,情景交融,如《明月何皎皎》写思妇月夜引领望夫就与清冷月光交织在一起,十分生动感人,《西北有高楼》也属此类嘉作;四,它善于从细节描写入手,如《庭中有奇树》,由身边美好事物引起思人之情,自然绵厚. 它的意义,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评价为“五言之冠冕“,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东汉末年,国势衰微,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这一时期特殊历史境遇中的文人开始比前人有了更广阔的关怀和更深刻的生命体验。
他们清醒地感到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无常,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产生怀疑,在黑暗的社会中,文人转向了对人自身的思索。
古诗19首的思想《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的主要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十九首的主要思想(一)孤独感伤与纵情享乐中的生命状态东汉中后期由于社会的动乱与黑暗,人们已无力于救世,无力做出反抗,也没有了为道义而临危不惧的献身精神。
长期的动乱和生命的朝不保夕,使他们对生命、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古诗十九首》更多地表现出对个人孤独漂泊的悲叹和对及时行乐的感伤,是人的觉醒的另外一种表现。
在《古诗十九首》中,现实的成份加浓了,人格追求的成份淡化了,对于道义的追求转为强调现实人生的自我丰满,个人关怀已然前置于社会关怀。
人们通过对生存困顿的认识体悟到了生命的价值,这种对现实的感喟和对人生的态度在中国封建社会显得尤为可贵。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古诗十九首》拉开了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序幕。
游子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
不断的游荡也会产生诸多的客居感,这就引发了对生命的追问。
时空上,他们是远离家乡的游子;精神上,他们同样无所依附。
《古诗十九首》所渲泻的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这种在时空中、人世间的孤独感萦绕在每个诗人心间,并显露于每一首作品的字里行间。
古人因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迷茫而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他们想借爱情来排解,想借友情、亲情、乡情来排解,用及时行乐来排解,醉生梦死来排解。
在人生无常的悲哀和及时行乐的惆怅背后,渗透着孤独落寞的无限感伤。
亡国之音哀以思,每逢国家丧乱,诗人们生活困顿,感时伤怀。
而汉未文人从自身体会出发,诉说失意群体共同的悲伤、孤独以及对前途的迷茫,更显悲凉而深沉。
《古诗十九首》中倾注了大量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预示着人本价值的复苏。
它的基调低沉,充满了孤独、哀伤以及前途无着的忧虑。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青青陵上柏》)生命的漂泊无依,灵魂的无处安放都在诗中有所体现。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古诗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
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
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
总结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是唐代杜甫的一部长诗集,共收录了他创作的十九首古体诗。
通过对这些诗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杜甫在《古诗十九首》中深刻揭示了他对社会、命运、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总结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首先,杜甫在《古诗十九首》中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民生困苦的忧虑和愤慨。
例如,《关山月》中描绘了山河壮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边塞守军的思念之情。
《金铜仙人辞汉歌》中,他描述了擅权者专横跋扈、贪婪不仁的形象,暗示了朝廷腐败和群众遭受的苦难。
这些诗作流露出了杜甫对社会弊端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同时抒发了他对社会未来的期待和对悲惨现实的呼唤。
其次,杜甫在《古诗十九首》中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顾与思考,来反思当下社会现象。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时而回顾兴废兴替的历史进程,时而关注个体的生命起伏,以此说明人世间的无常和变幻莫测。
《玉台新咏》则通过对宰相自我放逐的历史事件的回顾,抨击了以权谋私、背离初心的政治现象。
这些诗作彰显出了杜甫深思熟虑、以史为鉴的智慧,警示人们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迎接未来的挑战。
再次,杜甫在《古诗十九首》中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他通过对修行僧侣的赞颂、士人的沉痛叹息、贫苦百姓的呼喊等形象的描绘,探讨了人性的悲喜、痛苦和追求。
他以超然的视角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
例如,《相思》中,他通过描述象牙楼阁的华丽与贫困百姓的艰辛,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距的忧虑;《秋日即事》中,他以凄凉的天气描写反衬士人的悲伤情绪,传达出了人们面对不幸时的无奈和苦痛。
这些笔触细腻入微、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种种表现。
最后,杜甫在《古诗十九首》中坚持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即便面对社会的动荡、人间的疾苦,他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例如,《月夜忆舍弟》中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希冀,以及对人生的憧憬和渴望;《菊花》中借菊花的坚韧不屈表达了对自身品质的自信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古代文学】《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其内容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有《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和《回车驾言迈》三首。
2.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有《青青陵上柏》和《明月皎夜光》二首。
3.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生选择。
有《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三首。
建功立业传统价值观破灭之后,诗人转向对个体内在生命价值的新思索,他们发现了个体生命的弥足珍贵与短暂,并由此作出了超越旧有价值观念新抉择,即及时行乐、追求现世享受,这种价值选择虽然有些消极,但它是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的生命冲动,是人的主体自觉的一种表现。
4.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除上举八首外,其余的十一首都属此类。
这类诗歌的产生,与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和汉末的黑暗政治及党锢之祸有关。
除少量是从羁旅男子的角度落笔外,绝大多数则是从女性角度着墨的。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上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饱含着生命意识觉醒之初对人生易逝的感伤。
古诗十九首赏析
1、整体赏析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汉族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思想内容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
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学者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良非虚言。
3、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
他们有感而发,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总结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以下是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的简要总结。
1.《秋风词》是蜀道难过后的悲愤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动乱的痛心和忧虑。
2.《将进酒》是李白的自嘲之作,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不愿被境遇所束缚,追求自由的思想。
3.《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4.《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王之涣送别好友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离别的痛楚。
5.《送元二使安西》是王之涣送别朝廷使臣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忧患的思考和振兴中国的愿望。
6.《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的叙事长诗,通过对祖国河山的描绘和对壮丽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和恢弘壮丽的情感。
7.《静夜思》是李白的千古名作,通过对寂静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8.《望天门山》是杜甫的诗作,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未来希望的追求。
9.《月下独酌》是杜甫的抒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逆境的坚强和对人生的痛苦思考。
10.《春夜喜雨》是杜甫的诗作,通过对春雨带来的喜悦和对农民劳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间美好的向往。
11.《赤壁》是苏轼的诗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豪杰和忠诚友谊的赞美。
12.《江城子》是苏轼的抒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和苦闷。
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词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短暂美好的追寻和对幸福的向往。
14.《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诗作,通过对长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革命斗争的赞美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15.《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抒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思念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
16.《黄河大合唱》是刘翔的诗作,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赞美。
古诗十九首解读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道奇特风景线,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追寻古代文明,挖掘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19首古诗中,每首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内涵,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
1.《登高》- 杜甫该诗是杜甫写给自己的,传达了他追求向上、哲学思考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为了达到目标而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2.《江雪》- 柳宗元该诗以江雪为背景,强调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威力。
诗人通过“江雪”表现了纯净和平静的品质,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静夜思》- 李白该诗通过特别的艺术表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索,同时也表现了宁静的夜晚对人的影响,使人们感到心灵上的宁静和内心的豁达。
4.《悯农》- 李绅该诗通过歌颂农民勤劳的形象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尚农”的思想,体现了文化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望月怀远》- 张九龄该诗主要通过诗人对繁星与明月的表述,强调了它们对于人们追求理想和思考人生的重要性。
这也表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6.《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该诗通过描述古原草的逐渐褪色和凋零,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伤和别离之痛,同时也表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
7.《登鹳雀楼》- 王之涣该诗表现出诗人特有的洒脱、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的不满。
8.《赋得古城隍庙》- 白居易该诗写的是当时作为文化中心的古城庙宇,诗人通过咏叹古城,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9.《长恨歌》- 白居易该诗通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东方文化的情感价值观。
它可以看作是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感悟和抒发。
10.《回乡偶书》- 贺知章该诗表达了人们对已逝亲人思念之情。
同时,它也表现了对亲人故乡的牵挂和对亲情的珍视。
11.《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一个人从游戏人间到归隐修道的过程,以及归隐修道所展现出的高远情怀。
12.《登岳阳楼》- 杜甫这首诗以岳阳楼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爱国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赞美之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古典主义诗学与美学观点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歌一直是最受赞赏和重视的艺术形式之一。
《古诗十九首》是一部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诗集,这部作品中融入了古典主义的诗学与美学观点。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诗十九首》中的古典主义诗学与美学观点。
1. 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H2: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文人墨客们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诗十九首》中的古典主义诗学与美学观点,正是文人墨客们对于唐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反思和表达。
H3:文人墨客的文化情怀《古诗十九首》中的古典主义诗学与美学观点,反映了文人墨客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借鉴了古代经典文献中的艺术理论和写作技巧,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使得《古诗十九首》成为了一部充满古典主义色彩的杰作。
H3:文人墨客的审美追求古典主义诗学与美学观点强调对于形式和规则的追求,这正是文人墨客们共同的审美追求。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追求字句之间的平衡和谐。
此外,在主题选择上,他们也倾向于选择一些既有情感深刻,又能体现古代道德与伦理观念的题材。
这种审美追求赋予了《古诗十九首》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古典主义诗歌的规则性和规范性H2:古典主义诗歌的规则性与规范性古典主义诗学与美学观点强调诗歌的规则性和规范性。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作品恰恰展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在诗的结构上还是在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一定的规则和规范。
H3:古典主义诗歌的形式要求古典主义诗歌的形式要求包括韵律、格律和节奏等方面。
在《古诗十九首》中,可以明显看到韵律和格律的运用。
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作者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写下了情感激昂的诗句。
这种形式要求,使得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H3:古典主义诗歌的表达手法古典主义诗歌注重用词严谨,追求准确而简练的表达。
《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作品,如《秋夜曲》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展现了这种特点。
试论《古诗十九首》中蕴含的主题思想作者:王晓曦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0期摘要:《古诗十九首》受到历代学者及评论家的关注,在诗学史上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不仅在于它多样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在于它蕴含的儒家丰富的思想内容、诗教原则和主题取向。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诗教主题古诗一、《古诗十九首》主题思想方面在《古诗十九首》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全面而丰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象传》),名言警训已经成为历朝历代鼓舞文人志士前进的精神动力。
处于东汉时期的文人士族同样也深受这一思想的感染,把这一思想寄托于笔墨之中,从而使得这种思想在《古诗十九首》中获得明显而鲜明的体现。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双阙百馀尺。
”(《青青陵上柏》)这几句诗描写了作者在大都市“宛”、“洛”游玩时见到的情景,不仅描写了大都市的繁华场面,而且从中也流露出作者想到大都市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即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今日良宴会》)作者认为人生一世,时光短暂,来去犹如尘土一般,因此要抓住时机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
“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作者又感叹自己知音难觅,赏识难得,希望可以得到赏识与重用,即出世为官,建功立业,可以像鸣鹤一样奋翅高飞,搏击长空。
孟子曾提出“生于忧患”的观点。
他强调人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这样才能够强大。
《古诗十九首》中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对人生短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便与这种“忧患意识”相吻合。
这种忧患意识在文中一些描写时间易逝的诗句中有明显的体现。
如“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今日良宴会》);“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明月皎夜光》);“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回车驾言迈》);“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古诗十九首内容有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其内容多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这些诗歌主要表现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思绪,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生苦短与及时行乐:《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等诗篇中,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认为应该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美好。
2. 离别相思:《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等诗篇中,诗人表达了对远行人的思念和离别的痛苦,反映了人间情感的脆弱和真挚。
3. 爱情主题:《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等诗篇中,诗人描写了爱情的痛苦和失落,反映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4.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回车驾言迈》、《驱车上东门》等诗篇中,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5. 自然景物的描绘:《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等诗篇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联系。
这些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天然浑成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
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
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学者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良非虚言。
例如《青青陵上柏》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
然而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井非属于他的世界。
在诗人貌似冷峻的态度中,蕴含有失去人生归宿感的迷惘。
有从政理想被亵渎的忧愤。
《明月皎夜光》则抒写了诗人的另一种失落,那就是一些文人在为共同利益的斗争中,标榜气节和忠义,而一当他们在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层开竞争,原先的交谊就发生了变化。
侥幸者和失意者的沉浮异势,使原来的友情徒具虚名,诗人一度笃信的伦理道德,也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顿时现出虚妄;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昔我同门友,弃我如遗迹。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
《驱车上东门》说:“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既弥足珍贵,又卑微渺小。
诗人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
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回车驾言迈》就说:“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里所说的“荣名”,已超越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
尽管这种不朽在当时尚乏具体内涵,却预示了诗人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时代即将到来。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类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
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
极写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遂成为《古诗十九首》的一大主题。
《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
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
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细腻,又是男性所不及的。
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
汉末文人则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了与女性世界作心灵沟通的现实基础,他们抒写女性的不幸,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
《古诗十九首》之多从女性角度写相思之苦,并能由此获得普遍而久远的艺术魅力,原因便在于此。
例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以牛郎、织女的传说,形象地表现相爱的人可望不可即的情状良有新意。
机声札札,不成纹理,写尽思妇借助单调往覆的劳作排遣愁苦的用心及其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
又如《行行重行行》,写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虽然蒙上了唯恐被弃的阴影,她最终还是搁下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转而向对方致以一往情探的祝愿。
没有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悉,是无法开掘出如此幽微的情感层次的。
《古诗十九首》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