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翻译家(英语系学生原创)使用请注明转载
- 格式:ppt
- 大小:5.20 MB
- 文档页数:16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翻译中英双语对照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翻译:外国语学院何正国Market in the SkyStreet lights faraway turned on,Like countless stars shining.Stars in the sky appear,Like numerous streetlights.I assume in that dimly discernible sky,Certainly there is a beautiful market.Items on display in the streets,Certainly are exotic, not found in our world.Look, the shallow Milky Way,Certainly it can't be wide.I assume the Cowherd and his Girl Weaver separated by the riverCertainly can meet with the magical ox's helpI assume they, at the moment,Certainly are strolling in the Sky Street.Do not believe me? Just see that meteor.It is the lantern they walking with.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郭沫若翻译原本翻译的是《马克·吐温历险记》,但我觉得应该叫做《马克·吐温是条狗》更为贴切。
翻译这篇作品时,郭沫若并没有事先在稿纸上写下题目,随意地就翻开书页翻开一段就一挥而就了。
他完全沉浸在故事中去,陶醉于其中。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他只对服务员说:“把昨天翻译的《马克·吐温历险记》给我吧。
”当时服务员诧异极了,疑惑地问:“您从前翻译过《马克·吐温历险记》?可是昨天您并没有说要翻译它呀!”郭沫若微笑着回答说:“马克·吐温是条狗啊!”其实,每一个初读这篇作品的人都会认为郭沫若是在胡言乱语,胡编乱造。
然而,现在的读者读到这里又有何感想呢?书中的主人公汤姆因为爱上了一位贵族小姐而被出卖,受尽侮辱和折磨。
后来,他忍无可忍,反抗了,并逃出了庄园。
汤姆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幸福而开始了新的旅程。
汤姆先是投奔了山贼,成了他们的头领,带领着众山贼和一群强盗过着流氓的生活。
紧接着,他又潜入了大财主克鲁勃斯的庄园当了门房,最终又用计谋打败了仆人杰克逊,并在财主家成功地窃取了300万美元的财产。
不管这些你们想要自由的人怎么说,我就是喜欢马克·吐温。
他确实是一条狗,或者是比别的狗还不如的东西——不错,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
别的狗也许不认得我们的规矩。
不错,马克·吐温认得我们的字,但他更会讲我们的话。
马克·吐温是条狗,不知道我们有多少种名称,不知道我们有多少种方言。
狗的生命短暂,狗的情感专一,狗的心灵纯净。
所以,它会在茫茫大雪中等待过马车的车轮,会忠诚地跟随着小男孩,会竭力帮助那位曾经伤害过它的女孩。
它宁愿流浪,甚至死去,也不愿意被人们圈养起来。
对于这样的狗,我们应该尊敬,应该爱护。
我敢肯定,没有一只狗能像马克·吐温这样博学、幽默、机智、深刻和富有想象力。
他让人们忘记了动物原本应该有的权利——做一只宠物,过一只宠物的生活。
马克·吐温才是狗,他无论走到哪里,他永远都代表着我们中间的某一部分。
鲁拜集郭沫若译文鲁拜集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经典科幻小说合集,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鲁拜旅行记》。
这部小说以描写主人公鲁拜的冒险旅程为主线,通过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人类发展的深刻思考。
《鲁拜旅行记》讲述了法国人鲁拜的一次神奇航行,他乘坐了一艘由微风带动的巨大气球,飞越了整个地球,经历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冒险。
在旅途中,鲁拜登上了一个名为“不可思议岛”的奇幻岛屿,这座岛上居住着一种高度文明的奇特生物——露比亚人。
这些露比亚人的身体特征和行为方式都与人类截然不同,他们拥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并建立了一个和谐而繁荣的社会。
鲁拜在岛上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亲眼目睹了露比亚人的生活。
他被他们的智慧和幸福所深深感动,对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通过鲁拜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样貌。
露比亚人拥有超前的科技发展,他们的城市造型别具一格,建筑物高耸入云,整洁而美丽。
而且,露比亚人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他们绝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而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对环境的有效控制。
他们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每个人都尊重规则,严格遵守社会规范,相互间充满了友爱和信任。
这些令人向往的景象使我们深刻反思了现实社会的不足之处。
鲁拜还发现,在露比亚人的社会中,没有人为物质财富而奋斗,也没有贫富差距和社会阶级之分。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理想社会?如何消除人们之间的嫉妒和贪婪,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整个鲁拜集中,译者郭沫若的翻译功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以流畅的语言和准确的翻译,将凡尔纳的想象力和思想传递给了中国读者。
他的翻译让我们感受到了凡尔纳塑造的奇幻世界的魅力,同时也引领我们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思考。
《鲁拜集》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思考的著作。
郭沫若简介2篇郭沫若(1892年11月15日-1978年10月5日),字笃球,原名丕震,男,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艺术理论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山之祖,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一、青年时期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5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臧榨镇河阳村,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
他在家里排行老四,家中兄弟姐妹多达六个。
幼年时,郭沫若生活贫困,但他早有文化追求。
在家里读书的郭沫若常常背着书本趴在竹席上读书。
在家乡读小学三年级时,他就独立上课,并为同学们讲解不懂的经文,表现出了他超过年龄的聪明才智。
1909年,郭沫若考入黄冈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并在学校就读初中。
1912年春,黄冈举办了政治运动,郭沫若积极参加,在运动中他正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学会,并是第一次发表演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这件事使郭沫若的名字传遍了黄冈、武汉、上海,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重要的影响。
1913年,郭沫若考入了武汉中国西学男塾高级中学。
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写作,并在《少年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向阳花》。
郭沫若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他在中学期间的自修任务,起草了一篇长篇小说,并且读了全站的文学和历史书籍。
郭沫若个性崇高独立,在学习上刻苦努力,成为同学们的楷模。
他于1919年顺利通过了旧制的北京大学文科状元考试。
二、文学与诗歌创作郭沫若以诗为主要文学形式,尝试过各种艺术风格和体裁,从传统的格律诗到新诗、白话诗,从武则天到咏史诗,从抒情到叙事,使他的创作在内涵和外在形式上都有了各种变革。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雁群诗概》于1918年出现在上海《文学评论》杂志上。
这部诗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山之作的诞生。
他以独特的视角,把写实、感性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吸收了近代西方文人的技巧和经验,使他的诗歌在当时中国文坛上引起了轰动。
郭沫若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深沉,表现出直抒胸臆、雄心勃勃之态。
郭沫若的“风韵译”及其在英语诗歌翻译中的影响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学者、翻译家和革命家。
郭沫若生于富商家庭,性格潇洒不羁,自小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式传统教育,但在1914年与中国妻子离婚远渡重洋赴日学医。
在日本,郭沫若开始接触并研究国外的语言文学,并学习了斯宾诺斯、歌德、泰戈尔、雪莱和惠特曼等人的并深受其影响。
郭沫若对近代中国的外国语言文学理论和翻译贡献杰出,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尼采的《莱茵梦》,雪莱的《雪莱诗选》,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其多采用自创的理论——“风韵译”来翻译。
本文旨在阐释郭沫若翻译理论的原则及其在他的翻译作品,尤其是英语诗歌的翻译作品中的体现。
2.中国翻译发展简史中国的翻译事业有上千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汉朝至唐代的时期,支谦和尚可谓是中国最早的翻译家,所译著为佛经,他主张翻译应“约而意显、文而不越”;这时期最著名的翻译家是唐朝僧人玄奘,他认为翻译应遵循“精准”和“易懂”的原则,这样才能使译作简约而不失高雅。
翻译的第二阶段由清末至民初(1911—1949),这一时期可谓中国翻译事业之巅峰。
其中最著名的翻译家是严复,他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信、达、雅”被后人沿用至今;鲁迅和瞿秋白也是著名的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标准“忠实”和“通顺”对后人的影响紧随严复三原则之后;郭沫若、林语堂等以自己独特的翻译标准扬名。
翻译的第三阶段是从1949年至今,其中刘崇德、黄龙、王佐良等翻译家们对中国当代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郭沫若和他的“风韵译”郭沫若主张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并深受其影响,尤其是第三点,严复曾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形容“雅”字,而“文”则指艺术和人文(尤其是音乐和诗歌)。
“严复对翻译工作有很多的贡献,他曾经主张翻译要具备信、达、雅三个条件。
我认为他这种主张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完备的。
翻译文学作品尤其需要注重第三个条件,因为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白发郭沫若许久储蓄在心里的诗料①,今晨在理发店里又浮上了心来了。
——你年青的,年青的,远隔河山的②姑娘哟,你的名姓我不曾知道,你恕我只能这样叫你了。
那回是春天的晚上吧? 你替我剪了发,替我刮了面,替我盥洗了③,又替我涂了香膏。
你最后替我分头的时候,我在镜中看见你替我拔去了一根白发④。
啊,你年青的,年青的,远隔河山的姑娘哟,飘泊者自从那回离开你后又飘泊了三年,但是你的慧心⑤替我把青春留住了。
The White HairGuo MoruoMy long pent-up poetic emotion emerged again this morning at a hairdresser’s.O young lady,you young lady of the distant land! Excuse me for addressing you as “young lady”,for your name is still unknown to me.It was probably on a spring evening.You cut my hair,shaved my face,gave me a shampoo and applied some vanishing cream.Finally,in the mirror I saw you plucking out a white hair from my head while parting my hair.O young lady,you young lady of the distant land,I have been leading a wandering life for another three years since I saw you last,but it is your feeling heart that has been the cause of my sustained youth.注释《白发》是郭沫若的早期小品,热情奔放,玲珑而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著名翻译家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天性聪颖,从小就表现出其极强的语言学习能力。
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他在精通德语、日语、英语的基础上,逐步对这些国家的优秀文化作品产生了浓厚的翻译兴趣,由此走上了一条为各国优秀文化搭建“桥梁”的道路。
学界通常将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五四”时期, 从翻译介绍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开始; 发展期———从1924 年流亡日本到40 年代末, 从翻译介绍日本马列主义经济学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开始; 成熟期———建国后。
三个阶段中, 以第二阶段翻译的作品最多, 涉及的面也最广, 尤其是完成了《浮士德》和《战争与和平》两部文学巨著的翻译。
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郭沫若主张“意译”和“风韵译”。
郭沫若对于翻译素来是不赞成逐字逐句的直译。
他说:“逐字逐句的直译,终是呆笨的办法,并且在理论是不可能的。
我们从一国文字之中通晓得一个作家的思想,不是专靠认识他的字面便能成功的。
一种文字有它的一种气势。
这在英文是mood。
我们为这种气势所融洽,把我们的精神随着它抑扬张弛,才能与作者的思想之羽翼载沈载浮。
逐字逐句的直译,把死的字面虽然照顾着了。
把活的精神却是遗失了。
”所谓“风韵译”,也可以叫做“气韵译”,即指翻译时不仅不能背离原文的意义, 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且“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
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
”郭沫若总结出来的这一方法在翻译外国诗歌的时候尤为适用。
Ode to the west wind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Like wither'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And, by the incantationof this verse,Scatter, as from an unextinguish’d hearthAshes and sparks, mywords among mankind!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请你把我沉闷的思想如像败叶一般吹越乎宇宙之外促起一番新生你请用我这有韵的咒文把我的言辞散布人间好像从未灭的炉头吹起热灰火烬请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O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哟,阳春宁尚迢遥?郭沫若注重译家责任, 重视译者主体性, 强调译者主观感情投入, 呼唤译界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