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665.00 KB
- 文档页数:8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函数形式,具有形如y=k/x的表达式,其中k是一个常数。
在这个函数中,x和y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当x增大时,y会减小,反之亦然。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可以通过分析函数图像和实际例子来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来揭示其几何意义。
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y=1/x。
对于这个函数,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图像总是通过第一象限的正半轴和第三象限的负半轴。
这是因为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函数在x=0时无定义。
2.图像与两条坐标轴的交点确定了函数的极值点:当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y趋近于零。
这也表示当x趋近于零时,y趋近于正或负无穷。
3.图像是关于y=x和y=-x的直线对称的。
这是因为当x和y的值交换时,函数的值保持不变。
通过上述特点,我们可以揭示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的图像形状类似于一组双曲线的分支,其中的曲线与两条坐标轴无法相交,而它们的渐近线分别与坐标轴平行。
这暗示了反比例函数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会减少。
例如,在y=1/x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当x增加时,y会减小。
1.电阻和电流:欧姆定律表明电阻与电流成反比例关系。
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
这可以解释为,当电阻较低时,电流可以更容易地通过电路,导致电流增加。
2.时间和任务完成率:假设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了一定数量的任务。
如果任务数量保持不变,增加时间将导致任务完成率降低。
这是因为在更长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量将更少。
3.运动速度和到达时间:当我们维持一定的目的地距离不变时,提高行驶速度将缩短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这是因为较高的行驶速度意味着我们每单位时间所覆盖的距离更多。
这些例子揭示了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电路设计到时间管理,以及交通规划等等。
通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数学概念。
总而言之,反比例函数是一种数学函数形式,其几何意义可以通过分析函数图像和实际例子来理解。
教师姓名吕宏玉单位名称新疆伊宁市第十九中学填写时间学科数学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难点名称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几何意义解决图形面积问题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理解并应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几何意义,需要建立函数解析式和图像之间的联系,用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解题,要求较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但是数形结合用解析式来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结论的能力比较弱。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几何意义。
2.利用双曲线上图形的各种变式来提高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几何意义解决图形面积问题。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如图,点P是双曲线y=/上任意一点,过点P向轴、y轴作垂线,这两条垂线与轴、y轴围成的矩形PAOB面积怎样求2、如图,则直角三角形OAP和直角三角形OQB的面积是多少结论:过双曲线y=/上任意一点,向、y轴分别作垂线,两条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
从这一点向一个坐标轴作垂线,与原点连线所得到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
设计意图:理解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如图,点A在双曲线y=1/上,点B在双曲线y=-2/上,且AB平行于轴,C、D在轴上,若四边形A B C D为矩形,求它的面积。
(反比例函数对应的两个矩形的面积和是3)变式:如图,点A在双曲线y=1/上,点B在双曲线y=3/上,且AB平行于轴,C、D在轴上,若四边形A B C D为矩形,求它的面积。
(反比例函数对应的两个矩形的面积差是2)4、反比例函数y=3/和y=6/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求三角形AOB的面积(反比例函数对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差是)变式:反比例函数y=2/>0和y=-4/>0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y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P、Q两点,连接OP、OQ,求三角形POQ的面积(反比例函数对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是3)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例题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的理解,学会把反比例函数的面积问题转化成与双曲线有关的最基础的矩形或三角形问题。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变化规律。
3.理解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
2.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绘图工具、反比例函数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引入:假设有一个正比例函数y=k/x,其中k为常数,x和y均为实数。
请回顾一下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与直线的关系。
2.提问:那么,如果我们把正比例函数中的比例系数k变成k/x,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吗?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是指函数y=k/x,其中x≠0,k为常数,x和y均为实数。
2.特点:a.当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与正比例函数相反。
b.当x<0时,y随着x的减小而减小,同样与正比例函数相反。
c.当x=0时,反比例函数无定义。
Step 3: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先选择几个不同的k的值,绘制出对应的反比例函数图像。
2.强调图像的特点:从x=1开始,k越大,图像越趋近于y轴;k越小,图像越平缓。
Step 4: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1.提问: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我们发现k的大小对图像有何影响?2.学生回答:k的大小决定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陡峭程度。
3.引导思考:反比例函数中的k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几何意义?4.给出答案: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k即为x轴上的一点的坐标。
5.教师解释:图像上在y轴上的其中一点的横坐标就是k,因此k表示了这个反比例函数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教师出示几道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
2.部分学生上台解答题目,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6:归纳总结1.教师总结:反比例函数是由y=k/x的形式表示的函数,其中k是函数的比例系数,决定了函数图像的特点。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
在反比例函数中,K表示比例系数或常数,也被称为反比例常数。
它
是用来确定两个变量之间反比关系的重要参数。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其中K表示比例系数。
K的几何意义可以通过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得出。
反比例函数的图
像是一个双曲线,特点是曲线趋向于两个坐标轴。
下面将详细讨论K的几
何意义。
1.K的符号对于曲线的位置以及开口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K为正数,那么曲线将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并且开口方向为右上和左下。
如果
K为负数,那么曲线将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并且开口方向为左上和右下。
2.K的绝对值越大,曲线就越“陡峭”。
当K增大时,曲线将更加接
近于坐标轴,并且在原点附近的斜率会越来越大。
反之,当K变小时,曲
线将更加平缓,斜率将减小。
3.K决定了特定坐标点的函数值。
例如,在函数y=K/x中,当x为K 时,y的值将为1、这是因为x与y成反比关系,而K是这种关系的常数。
4.K还决定了曲线相对于坐标轴的位置。
具体而言,当K增大时,曲
线将向坐标轴移动,而当K减小时,曲线将远离坐标轴。
总之,K代表了反比例函数中的比例系数或常数,它对于函数的位置、开口方向、陡峭程度以及特定坐标点的函数值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K
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几何特征。
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公式摘要: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公式3.反比例函数图形与系数的关系4.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总结正文:在我们学习数学的时候,反比例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还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公式,以及反比例函数图形与系数的关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反比例函数。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指形如y = k/x (其中k为常数,x≠0)的函数。
在这个定义中,x和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k为比例系数。
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在于,它表示了平面上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与该点到另一固定点的距离的比值。
换句话说,反比例函数描述了平面上一点与原点及另一固定点之间距离的比例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公式。
设点P(x,y)到原点O的距离为PO,到固定点A的距离为PA,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公式可以表示为:PO / PA = k其中k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反比例函数图形的几何意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与原点O和固定点A 的距离比例为k。
反比例函数图形与系数的关系也非常明显。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形为第一、三象限;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形为第二、四象限。
此外,反比例函数图形的分支数量与k有关。
当k>1时,反比例函数图形有两个分支;当0<k<1时,反比例函数图形有四个分支;当k=1时,反比例函数图形为一个点;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形无分支。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物理中的电磁学、力学等领域,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等。
通过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反比例函数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点。
浅谈反比例函数中“k ”的性质与运用诸暨市浣江初中有关反比例函数问题时常在中考中出现,并呈现出愈加灵活,有更深和更难的趋势,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在解反比例函数问题时,灵活运用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就会为解决问题提供极大的方便。
本文就做一次简单的探究,目的在于掌握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这一知识要点,灵活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数学相关问题,并熟悉与反比例函数k 几何意义的常见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果某个函数如果可以写成)0(≠=k xky 或)0(1≠=-k kx y 或)0(≠=k k xy 的形式,则这个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中k 与图像的形状关系:|k |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k |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
三、反比例函数中k 值与图像位置和性质的关系:反比例函数与坐标轴没有交点,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k >0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 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四、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中k 值关系: 一次函数x k y 1=与反比例函数xk y 2=的关系: (1)当21k k ⋅ <0时,两图像没有交点;(2)当时21k k ⋅ >0,两图像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五、反比例函数中k 和几何意义:如图1所示,反比例函数)0(≠=k xky 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就是过该函数图像上任一点P (x ,y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所得矩形PMON 的面积S 矩形PMON = PM ・PN = |x|・|y| = |xy| = |k |,这就说明,过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到的矩形的面积为常数|k |,这是系数k 几何意义。
同时通过k 性质可以延伸理解出多种图形面积的不变性特征,如下表所示:明确了k 的几何意义,会给以下几种类型的解题运用带来许多方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举例说明。
例谈反比例函数中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
李云雁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卷),期】2015(000)023
【摘要】反比例函数在中小占了主要内容,也是考试中所占分数较多的一部分,在解决反比例函数问题时,要能灵活运用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在很大程度解题者带来方便.本文主要讲述了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在运用中的体会.
【总页数】1页(P137-137)
【作者】李云雁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十九中学,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例谈反比例函数y=k/x中k的几何意义——从一道教材练习题说起
2.“四点突破”理念在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为例
3.反比例函数中k值几何意义在解题中的应用
4.核心素养视角下的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以“反比例函数中k值的几何意义”为例5.核心素养视
角下的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以"反比例函数中|k|值的几何意义"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一、复习旧知: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有______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_______________.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已知:如图1,∠AED=∠B ,AD=y ,AE=2,AB=x ,AC=6,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如图2,在△ABC 中,∠C=90°,BC=x ,AC=y ,S △ABC =6,则y 与x 的函数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3.已知:如图3,在矩形ACBH 中,BC=x ,AC=y ,S 矩形ACBH =12,则y 与x 的函数 表达式为:4观察2题和3题中图形面积与函数表达式中的k 值有怎样的关系.三、学习新知---合作探究已知点A (-6,2)、B (3,m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B 坐标__________.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图1图2图33.过点A 分别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足为点C 和点H ,连接AO (1)则S △AOC =_________. (2)则S 矩形ACOH =__________.4. 过点B 分别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足为点E 和点F ,连接BO (1)则S △BOF =__________. (2)则S 矩形BEOF =___________.5.观察问题3和问题4的结果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结果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 又有怎样的关系?小结:如图,在反比例函数xky =(k ≠0)上任意一点P(x,y),过这一点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PM 、PN ,连接OP ,则S △POM =___________ ; S 矩形PMON =___________.四、学以致用—自主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A ,过点A 作AC ⊥x 轴于点C ,作AB ⊥y 轴于 点B ,连接AO.(1)若点A (2,3),则反比例解析式k=_____; S △AOC =____; S 矩形ABOC =_____.(2)若S △AOC =4,且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内,则反比例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 (3)若S 矩形ABOC =5,则反比例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与双曲线xky =(k ≠0)上的点有关的图形面积.。
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 的几何意义如图1,过双曲线上任一点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所得矩形PMON 的面积为:S PM PN y x xy ∙∙===. 又k y xy k x==∵∴,, ∴S k =.这就是说,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的矩形的面积为k .这就是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明确了k 的几何意义,会给解题带来方便,现举例如下.例1 如图2,在反比例函数6(0)y x 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 ,过P 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那么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为 . 析解:66PMON S k ==-=四边形.例2 一个反比例函数在第三象限的图象如图3所示,若A 是图象上任意一点,AM x ⊥轴,垂足为M O ,是原点,如果AOM △的面积是3,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析解:∵AOM △的面积是矩形ANOM 面积的一半, ∴12AOM S k =△.又∵3AOM S =△, ∴1362k k ==,. ∴6k =±.又∵双曲线在第三象限,∴k >0,∴6k =. ∴所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6y x =. 例3 如图4,A B ,是函数1y x=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 的任意一对对称点,AC 平行于y 轴,BC 平行于x 轴,ABC △的面积为S ,则( )A .1S =B .2S =C .12S <<D .2S > 析解:∵1122AOD S k ==△,又∵BC x ∥轴,∴ABC AOD △∽△.∴22ABC AOD S S AB OA :=:△△,而OA OB =,∴2AB OA =, ∴221422ABC AOD OA S S OA ⎛⎫=⨯=⨯= ⎪⎝⎭△△.。
)0(k ≠=k xy :17.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系数k 的几何意义】学习目标:掌握反比例函数中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
一、引例1、直线y =2x 与双曲线xy 8=有一交点(2,4),则它们的另一交点为___ ___. 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xy 4-=的图象上一点P (-2,a ),过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垂足为M 、N ,所得矩形PMON 的面积为 ;过另一点E 作y 轴的垂线EF,垂足为F ,则△OEF 的面积为 。
二、经典例题例1:如图,P 、C 是函数x4y =(x>0)图像上的任意两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A,垂足为A ,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CD,垂足为D ,连接OC 交PA 于点E ,设△POA 的面积为1S ,△COD 的面积为2S ,则1S 与2S 的大小关系是 。
例2: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上的一点,且矩形PEOF 的面积为8,则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x y 4-= B .x y 4=C . xy 8= D .x y 8-=例3:如图,函数y=-kx (k ≠0)与y=-1x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C 垂直于y 轴,垂足为C ,则△BOC 的面积为 .例4:点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A 作AB ⊥y 轴于B 点,若△ABO 面积为2,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
变形1: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A 作AB ⊥y 轴于B 点,点P 在x 轴上,△ABP 的面积为2,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
变形2:如图,点D 、C 为反比例函数上两点,DF ⊥x 轴于点F ,CE ⊥y 轴于E ,则△DEF 与△CEF 面积的大小关系为 。
例5: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312,,k k ky y y x x x===,在x 轴上方的图像,由此观察得到k l 、k 2、k 3的大小关系为( )A.k 1>k 2>k 3B. k 3>k 2>k 1C. k 2>k 3>k 1D. k 3>k 1>k 2例6:已知双曲线x y 2=和xky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P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P 作AB ∥x 轴,分别交两个图象于点A 、B 两点,若PB=2PA ,则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