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理化检验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3
水质理化检验重点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以氧的mg/L表示。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环境因素(氧分压、大气压、水温)、水体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溶解氧在不同水源中的分布、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的溶解氧不得低于4mg/L水样的采集:地面水的采集、自来水和井水的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的采样原则是避免产生气泡,防止空气混入。
因此要用溶解氧瓶或具塞磨口瓶采集。
无论采集何种水样,瓶内都不能留有气泡。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很多,采样后最好尽快测定,不能尽快测定时,应加MnSO4和碱性KI现场固定,固定后的水样也只能保存4~8h,不能长时间放置。
测定方法:碘量法(准确、精密但是多种干扰,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较清洁的水测定)和电化学探头法(不受颜色和浊度的影响,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测定)2. 测定步骤测定时先在样品瓶中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固定溶解氧;然后加入浓H2SO4析出碘,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再吸取100.0ml样液,用0.025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根据消耗Na2S2O3的体积V(ml),按下式计算出水样溶解氧含量(mg/L)。
DO = (0.0250×V×8×1000)/100 = 2V3. 注意事项①试剂的加入方式比较特殊,应将移液管尖插入液面之下,慢慢加入,以免将空气中氧带入水样中引起误差。
②注意淀粉指示剂的加入时机,应该先将溶液由棕色滴定至淡黄色时再加淀粉指示剂,否则终点会出现反复,难以判断。
③当水样中含有NO2-、Fe3+时,向样品中加入NaN3和NaF,可消除NO2-和Fe3+的干扰。
④若水样中存在有大量Fe2+,会消耗游离出来的碘,使测定结果偏低。
此时应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NaF将Fe3+转化为[FeF6]3-。
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以草酸还原除去。
水质理化检验CHAPTER 1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1.采样点的设置A.B.C.D.E.2.原则?3.水样保存方法A.冷藏与冷冻:2~5℃;-20℃;B.过滤与离心分离;C.加生物抑制剂;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E.调节pH值;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
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1.水温水温计:水表层;-6~40℃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2.臭和味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
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现场空白样:在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样方法和要求,于样品相同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
3.回收率:在实际工作中,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经分离富集后,测得标准物质的量与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回收率。
4.富集效率:富集效率是指富集到待测组分的量与待测组分总量之比。
5.表色:是指没有除去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
6.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仅由溶解性有色物质所产生。
7.浑浊度:表示水中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的光线被散射或光线透过时受阻程度。
8.溶解性总固体(TDS):是指水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主要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和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又称为可过滤性固体或过滤性残渣。
9.总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10.活性浓度:应用水的指导水平用每一升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表示,用活度每升(Bq/L)表示。
11.硫化物:指电正性较高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与硫形成的化合物。
12.活性磷:水样未经预水解或氧化消解所测出的正磷酸盐。
13.有机磷: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消解后测出的正磷酸盐,又称为有机结合磷.14.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磷酸盐,又包括颗粒状的磷酸盐。
15.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以氧的浓度(mg/L)表示。
16.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价氧化处理,水中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消耗重铬酸钾所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17.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18.总有机碳(TOC):是指1升水中的有机物的总碳量,包括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碳的含量。
第一章、绪论1、水及水环境组成8、理化检验特点:1测定对象多变2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3干扰严重4可供选择的方法多9、水质理化检验常用测定方法:容量法;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极谱法;气相色谱法10、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1考虑选择标准分析方法。
2应根据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水平选择,优先考虑那些不需富集的测定方法。
3应考虑共存成分的影响。
4还需注意测定方法的定量的浓度范围尽量宽。
5方法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灵敏)。
6抗干扰能力强(特异)。
7方法稳定,操作方便。
8方法易于普及。
9试剂无毒或毒性较小。
11、常量分析:固体试样质量(mg)>100,液体试样体积(ml)>10;其它: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水质理化检验结果表示:1物理指标,均按统一规定的国际单位名称表示。
如水温以℃表示。
有些物理指标也按其特定的单位表示,如色度、浑浊度均用特定的度表示。
2有毒有害物质多以mg/L表示,有时其含量太低,也可用μg/L、ng/L表示。
mg/L(ppm)、μg/L (ppt)、ng/L(ppb) 。
4有些指标规定用某些化合物的量表示,但并不意味是以这种形式存在。
如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硬度规定以CaC031mg/L为l度,并不意味着水中的钙和镁离子全部是以CaC03形式存在的。
12 定结果应以适当的有效数字表示:2容量分析法由于准确度为1/100ml,因此,有效数字应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二位;3分光光度法由于仪器性能、读数误差等,一般取2-3位有效数字。
4一个测定方法常几种方法都有应用,首先是各记各的,最后测定结果以标准值的位数为准。
第二章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1.水样的代表性;是采集样品阶段的核心问题。
2.从采样到分析期间,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样品各组分的浓度不发生改变。
2 盛水容器:1聚乙烯塑料(多适合分析无机组分:金属);2硬质玻璃器皿(多适合分析有机组分:油类)3 采样量:检测项目的120-130%,多次采样应混合后再装入样品容器4采集水样前,应用所采水体的水冲洗2-3次再装水样5 水样保存的目标:减少样品组成的变化保存方式:视水样的质量、检验项目的要求而定1.冷藏易受微生物分解、易氧化而发生变化的水样,在冷库、低温室等处(<4℃)阴暗处保存。
水质理化检验知识点总结一、水质理化检验概述水质理化检验是指对水样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微生物性的分析、检测,以获得水质及其成分的性质、结构、组成、性能和活性的信息。
水质理化检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自然水体,如江河湖泊、地下水、海水,也包括人工水体,如自来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水质理化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水样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品质,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安全和稳定供应。
二、水质理化检验的重要性1.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水质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质理化检验可以评估水质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供水系统对水质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2. 保护自然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质理化检验可以监测水体的污染情况,评估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为环境保护和水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工业和农业持续发展。
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水质要求与饮用水不同,但水质理化检验同样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水质理化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水质理化检验的基本方法水质理化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和数据分析。
1. 采样采样是水质理化检验的第一步,采样的质量和方法直接影响后续的检测结果。
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应保持水样的代表性,避免采集到受污染的水样。
• 使用洁净的采样容器,避免外部污染对水样的影响,例如使用玻璃瓶、塑料瓶或采样导管进行采样。
• 采样时要注意水样的保存条件,有些特殊性水质指标需要在采样后及时进行分析,避免水质指标的变化。
2. 样品处理水质理化检验的样品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水样中的干扰物,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酸碱调节等步骤。
分析测试是水质理化检验的核心环节,包括常规理化指标、有害物质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水质卫生理化检验自然界没有绝对的纯水,水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杂质。
水的质量由杂质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所决定,通过运用水质理化检验技术对水质指标检测后判断水的质量好坏。
水质指标是是描述水质状况的一系列标准,有些指标用某一物理参数或某一物质的浓度来表示,是单项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而有些指标则是根据某一类物质的共同特性来表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水质状况,称为综合指标,如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污染状况,总硬度表示水中含钙、镁等无机盐类的多少。
人类活动中产生的矿山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水污染。
水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及工农业生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水质卫生理化检验的意义在于防止发生急慢性中毒和疾病蔓延、检查执行标准的情况、为治理污染提供依据。
水质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包括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各类水质理化检验项目的测定方法及质量控制,通过对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在天然水体中存在化学物质以及水生生物群落,当水体受到污染后,其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水质本底监测通过对上游未受污染水域以及污染前水域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进行调查监测,得出一系列数据。
水质本底监测数据可以为评估水域今后的污染程度、筛查污染物、辨别新污染物、分析水体的自我清洁能力、水污染的程度、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预报污染趋势提供依据。
在现阶段,我国的水质卫生理化检验就是了解当下水污染状况,对水污染的未来趋势进行检测。
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是掌握水质卫生标准情况与人体健康关系的重要依据,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应当注意新污染物,由于无从得知新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应当避免新污染物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是水质卫生理化检验的主要工作,通过查找污染源、确定其成分、评估水质污染程度和危害性,实现对水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治理。
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意义1.水质和水质指标自然界中没有化学纯净的水,水总是以溶液或悬浊液状态存在,它含有各种杂质。
水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打算了水的质量,我们将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称为水质,衡量水中杂质的详细尺度称为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可反映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由此可推断水质的优劣是否符合要求。
有些水质指标就是水中某一种或某一类杂质的含量,它们可以挺直用杂质的含量或浓度表示;有些水质指标是利用某一类杂质共同特性间接反映其含量的,如有机物可用简单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如耗氧量作为综合指标;还有一些水质指标与测定办法有关,如浑浊度、色度,其结果往往有一定任意性。
水质理化检验中毕竟有多少项指标目前尚无精确统计数字。
既然水质指标事实上是某一种或某一类污染物的度量,那么其数目必将随测定办法的完美而逐渐增多。
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为42项,十分规检验项目为65项,其中绝大部分为理化检验项目达90余项。
可以预计,随着污染物增多和有机污染物测定办法的完美,检测项目会越来越多。
按照一定原则,可将众多的水质指标分成不同类型。
从卫生学角度动身,可将其分成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和发射性等类;从污染监测角度动身,可将其分成普通性状指标、有机污染的三氧平衡参数、富养分污染指标、无机污染指标、有机毒物污染指标、发射性污染指标、病原微生物污染指标和水生生物相组成指标等类。
本书基本按卫生学分类举行研究,不过没有包括细菌学指标和发射性指标,有关这些指标的测定可参阅相应的教材。
2.水质理化检验的内容水质理化检验是了解水质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水质本底监测:在自然水体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组成,以及生存于该水域中的水生生物群落都具有固定的特性,一旦水体受污染后,就会转变原有的特性。
对水域未受污染的上游或污染前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举行调查监测,可堆积本底资料。
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简介《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简介课程编码:20709080课程名称: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简介:水质理化检验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教学内容有:水资源及其分布,水污染及其危害,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意义,水质理化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表示,水样的采集,水样保存,水样的预处理,水温、臭和味、色度、浑浊度、电导和蒸发残渣、氟、铬、氰化物、硒、砷、汞、铅、镉、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酚、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农药、表面活性剂、铁、锰、铜、锌、硫化物、酸度、碱度、硬度、余氯、磷酸盐、pH等具体水质指标的测定,形态分析,生活用水、涉水产品和泳池水检验,氯化消毒副产物和环境类激素的检测,水质快速检验,沉积物和土壤分析,质量控制和结果评判,标准分析方法和标准物质。
通过理论教学,希望学生能获得系统的水质理化检验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具有灵活处理实际样品分析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堂讨论和读书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教材:《水质理化检验》,康维钧、张翼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参考书目:1.《水质理化检验》,张克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6月3.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12月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等《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20th,2004。
水质理化检验CHAPTER 1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1.采样点的设置A.B.C.D.E.2.原则?3.水样保存方法A.冷藏与冷冻:2~5℃;-20℃;B.过滤与离心分离;C.加生物抑制剂;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E.调节pH值;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
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1.水温水温计:水表层;-6~40℃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2.臭和味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
水样稀释到嗅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称为嗅阈值。
3.色度:指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状物质所呈现的米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
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表色;仅由溶液状态的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
铂钴比色法、铬钴比色法、稀释倍数法4、浑浊度1L蒸馏水中含1mgSiO2为1度。
浑浊度达10NTU,人会感到水质浑浊。
生活饮用水不超过1NTU。
5.电导率和溶解性固体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总固体,分为溶解性固体和悬浮固体。
悬浮固体是指那些不溶于水中的泥沙、黏土、有机物、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溶解性总固体是指水经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主要为无机盐类和少量有机物。
水的含盐量(也称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
测定方法有105℃烘干和180℃(除结晶水)两钟。
6、pH值:6.5~8.5,玻璃电极法和标准缓冲溶液比色法7、总硬度:主要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暂时硬度又称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镁形成;永久硬度又称非碳酸盐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形成。
水的硬度以mg/L表示。
一般将硬度分为四级:<150mg/L软水,151~450mg/L中等硬水,451~600mg/L 硬水,>600mg/L极硬水。
生活饮用水标准为450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位滴定法:在pH10的缓冲液中,水样中的和与黑T指示剂形成紫红色配合物,水样呈紫红色。
加入EDTA时,则和与EDTA形成更稳定的无色配合物,滴定终点时游离出黑T指示剂,此时水样呈蓝色。
8.酸度和碱度总酸度=无机酸度=CHAPTER 4 无机污染指标1.总离子强度缓冲液的作用为:维持相同活度;维持适宜pH值范围;掩蔽作用;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2.水中氰化物的存在形式: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无机氰化物又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
易释放氰化物的蒸馏方法:乙酸锌-酒石酸蒸馏体系总氰化物的蒸馏方法:磷酸-EDTA蒸馏体系3.硫化物水样前处理: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应单独采样,采样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样品与空气接触,因为水中的硫化物不稳定,易被氧化,硫化氢气体又易于逸出。
因此在采集时应防止曝气,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酸锌溶液和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呈碱性并生成硫化锌沉淀。
水样充满瓶后立即密塞保存,现场采样并固定的水样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沉淀法是常用的样品保存方法。
碘量法:利用的还原性和的氧化性,以过量的与其定量反应,剩余的以回滴定,此反应既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也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其反应方程式:注意事项:①此反应必须用回滴定法;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②在碱性介质中,空气中的氧可将氧化,故在处理含的碱性吸收液时,应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③按样品预处理处理消除样品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水样只含干扰时,可加甲醛溶液掩蔽④采用硫化锌沉淀过滤分离,可有效消除30mg/L 的干扰4.余氯:Cl与细菌作用的同时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氯的总量称为需氯量。
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需氯量,使在杀菌和氧化后还能剩余一部分有效氯。
加入氯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水中所剩余的有效氯称为余氯。
游离性余氯:化合性余氯:A.碘量法测定总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余氯与KI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量计算余氯含量滴定应在乙酸条件下进行,但不能用HCl;适用于生活用水的测定注意事项: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加入乙酸盐缓冲液后,pH值应在3.5~4.2之间B.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在pH<1.8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产生黄色的醌式化合物,与用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配制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定量。
水样与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合后,如立即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如放置10min使其产生最高色度,再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水样的总余氯。
注意事项:①实验用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若需长期保存,应严密封口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②水中含有悬浮性物质干扰测定,应先用离心法除去;③如果余氯浓度太高,会产生橘黄色;若水样碱度过高而余氯浓度较低时,会产生淡绿色或淡蓝色,多加1mL邻联甲苯胺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
5.磷和磷酸盐活性磷:水样未经预处理或氧化消解测出的磷酸盐,亦称正磷酸盐酸性可水解的磷酸盐:在沸水温度下,加酸水解所测得的磷酸盐有机磷:仅由有机物被氧化消解而转化为正磷酸盐的磷化合物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的,又包括颗粒状的常用的水样氧化消解的方法:硝酸-高氯酸消化法、硝酸-硫酸消化法、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和过硫酸盐消化法6.砷一般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砷氧化物毒性大于砷硫化物7.汞A.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水体情况,在pH>5,又不含氯离子的中等氧化力的水中主要以金属形式存在;有氯离子共存时,主要以离子形式出现;在中等还原条件下,硫化汞成为主要形式。
在富含腐殖质的淡水中,主要存在形式是汞腐殖酸配合物;在海水中主要是等配合阴离子。
B.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①水中汞的气态迁移:水中的汞可以通过一些物化反应等方式,转变为挥发态的汞进入大气中;②水中汞的水迁移:水中离子态汞很容易与水中常见配位体生成稳定性很高的配离子;水中的一些含巯基、胺基、羧基的化合物均能与汞结合,导致汞稳定地存在于水体中;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质对汞有很强的吸附力,可随悬浮物的沉降而迁移到沉积物中;水中常见的遇汞形成硫化汞沉淀;③水中汞的生物迁移:水体或沉积物中的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由于甲基汞的亲脂性,使其极易被水中的生物所吸收,并通过食物链而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8.形态分析:实际上是指利用分析化学手段分离、鉴别及测量各种形态以确定不同形态之间的分布和数量关系。
意义:在环境科学研究中,不仅需要测定各元素的总量,还需鉴别、测定它在环境中实际存在形式,因为该元素在环境中实际存在形式直接决定了它的理化行为和生物效应,影响着其污染特征。
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及含量分布,是揭示其污染行为和归宿的重要途径。
CHAPTER 5 有机污染物指标的测定一.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为DO,结果用氧气的mg/L表示。
碘量法:硫酸锰与NaOH作用生成氢氧化锰,氢氧化锰与水中DO结合生成含氧氢氧化锰(亚锰酸),亚锰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锰反应生成的偏锰酸锰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而定量。
二.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还原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氧化剂相当于氧的量称为COD,结果用氧气的mg/L表示。
1.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饮用水和水源水等较清洁水样的COD的测定。
原理:水样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使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剩余的高锰酸钾以草酸滴定,然后根据实际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计算出COD。
注意事项:①酸度以0.45mol/L H 为宜;②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在c (KMnO4)=0.01mol/L;③加热方式和时间,为准确控制加热时间,在加热后需立即加入过量的草酸溶液终止氧化反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定,而不是直接用草酸溶液滴定剩余的高锰酸钾;④水样应适当稀释;⑤当水样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无机物时COD值会增高,方法是取另一份水样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测定其冷需氧量,再从COD值中减去冷需氧量即可;⑥水样中浓度>300mg/L时,可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⑦用玻璃瓶采集水样;⑧样品氧化时所用锥形瓶事先要用酸性高锰酸钾煮沸数分钟,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有机物。
2.重铬酸钾法:适用于测定较复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三.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气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氧气的量,结果用氧气的mg/L表示。
标准稀释法:测定水样或稀释水样培养前的DO值和在20℃培养5d后的DO值,根据培养前后DO值之差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水样的BOD值。
稀释水样用的水不是普通的蒸馏水,而是特制的稀释水,应满足以下要求:①DO 含量应充分,20℃时,DO>8mg/L;②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由这些离子造成的渗透压要和该细菌的渗透压相似;③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维持pH值在7左右;④稀释水本身的有机物含量低,空白值应<0.2mg/L;⑤若水样中含有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则应在稀释水中接种经驯化培养的特种微生物。
四.总有机碳TOC:是指1L水中有机物的总碳量,包括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碳的含量,用mg/L表示。
五.氨氮NH3-N:以游离氨或铵盐的形式存在的。
1.纳氏试纸光度法:水中氨与纳氏试纸()在强碱性介质中反映生成黄棕色化合物,10min后显色完全,光度法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