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理化检验..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3
水质理化检验重点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以氧的mg/L表示。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环境因素(氧分压、大气压、水温)、水体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溶解氧在不同水源中的分布、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的溶解氧不得低于4mg/L水样的采集:地面水的采集、自来水和井水的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的采样原则是避免产生气泡,防止空气混入。
因此要用溶解氧瓶或具塞磨口瓶采集。
无论采集何种水样,瓶内都不能留有气泡。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很多,采样后最好尽快测定,不能尽快测定时,应加MnSO4和碱性KI现场固定,固定后的水样也只能保存4~8h,不能长时间放置。
测定方法:碘量法(准确、精密但是多种干扰,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较清洁的水测定)和电化学探头法(不受颜色和浊度的影响,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测定)2. 测定步骤测定时先在样品瓶中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固定溶解氧;然后加入浓H2SO4析出碘,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再吸取100.0ml样液,用0.025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根据消耗Na2S2O3的体积V(ml),按下式计算出水样溶解氧含量(mg/L)。
DO = (0.0250×V×8×1000)/100 = 2V3. 注意事项①试剂的加入方式比较特殊,应将移液管尖插入液面之下,慢慢加入,以免将空气中氧带入水样中引起误差。
②注意淀粉指示剂的加入时机,应该先将溶液由棕色滴定至淡黄色时再加淀粉指示剂,否则终点会出现反复,难以判断。
③当水样中含有NO2-、Fe3+时,向样品中加入NaN3和NaF,可消除NO2-和Fe3+的干扰。
④若水样中存在有大量Fe2+,会消耗游离出来的碘,使测定结果偏低。
此时应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NaF将Fe3+转化为[FeF6]3-。
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以草酸还原除去。
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现场空白样:在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样方法和要求,于样品相同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
3.回收率:在实际工作中,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经分离富集后,测得标准物质的量与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回收率。
4.富集效率:富集效率是指富集到待测组分的量与待测组分总量之比。
5.表色:是指没有除去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
6.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仅由溶解性有色物质所产生。
7.浑浊度:表示水中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的光线被散射或光线透过时受阻程度。
8.溶解性总固体(TDS):是指水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主要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和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又称为可过滤性固体或过滤性残渣。
9.总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10.活性浓度:应用水的指导水平用每一升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表示,用活度每升(Bq/L)表示。
11.硫化物:指电正性较高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与硫形成的化合物。
12.活性磷:水样未经预水解或氧化消解所测出的正磷酸盐。
13.有机磷: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消解后测出的正磷酸盐,又称为有机结合磷.14.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磷酸盐,又包括颗粒状的磷酸盐。
15.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以氧的浓度(mg/L)表示。
16.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价氧化处理,水中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消耗重铬酸钾所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17.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18.总有机碳(TOC):是指1升水中的有机物的总碳量,包括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碳的含量。
第一章、绪论1、水及水环境组成天然水:不是纯净水,是溶解了很多天然物质的水溶液。
一般天然水中的天然溶解物主要有8种离子,即Na+、K+、Ca2+、Mg2+、CL-、SO42-、SiO32-、HCO3-等。
天然水体(水环境):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称为天然水体。
它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悬浮物、底泥和水中的生物群落等其他所有因素。
水体分为海洋水体、陆地水体、地上水体、地下水体等不同区域和类型。
水体大至海洋,小至池塘。
一般天然淡水含有三类物质:溶解性物质,胶体物质,悬浮颗粒。
监测多限于水层,是水环境的一部分;底泥和生物群落的监测仅限于科研。
2、根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水域中的保护目标将水资源划分为五类: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和鱼虾产卵。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游泳池。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区和一般观景要求水域。
3、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
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4、优先控制污染物特点:1.均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2.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3.在水中含量低,多为μg/L乃至ng/L水平。
5、水体污染源: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称。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水体自净能力:是指水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的综合作用,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逐渐分解破坏,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水体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作用。
自净容量:是指水体通过自净作用而使其不受污染所能承受的污染物的量。
超过该限度,就会发生水污染。
6、水质:是指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分类(从卫生学角度可将其分为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和放射性等类;从污染监测角度出发,可将其分为一般性状指标、有机污染的三氧平衡参数、富营养污染指标、无机污染指标、有机毒物污染指标、放射性污染指标、病原微生物污染指标、水生生物相组成指标等类).3.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检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特点(测定对象多变,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干扰严重,可供选择的方法多),方法要求(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经济实用).4.对一条较长的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时,应根据河流的不同流经区域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背景断面一般设置在污染源上游100m处,控制断面是用于了解水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通常应设置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消减断面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一定距离,估计水体基本达到自净的地方(一般至少距离城市和工业区1500m以上).5.采样量:水质理化检验所需的水样量取决于检测项目,不同的检测项目对水样的用量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各个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再适当增加20%~30%。
6.测定油类的水样单独采样,应在水面至300mm深处采集柱状水样,不得用采集的水样冲洗采样瓶(容器),全量分析测定。
7.质量控制样品有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现场平行样和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通过对以上质控样品的分析,可对水样采集进行跟踪控制。
8.水样保存作用(减少水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减缓氧化还原作用,减少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避免沉淀、吸附或结晶物析出所引起的组分变化),方法(冷藏与冷冻、过滤与离心分离、加生物抑制剂、加氧化剂或还原剂、调节PH值)。
水质理化检验-2023年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为避免与高氯酸在蒸馏有机物含量高的样品时作用而发生爆炸,可用硫酸代替高氯酸。
参考答案:对2.一般砷硫化物的毒性大于砷氧化物。
参考答案:错3.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时,可用于定量分析的是()参考答案:外标法4.测定水的色度时,如果水样浑浊,应放置澄清后取上清液,或用滤纸过滤后再测定。
参考答案:错5.精密度常用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参考答案:对6.关于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下述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酸性高锰酸钾法测高锰酸盐指数采用的是回滴定法7.溶剂浮选与溶剂萃取的区别在于浮选物与浮选溶剂不发生溶剂化作用。
参考答案:对8.测定下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定性测定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
参考答案:错9.间歇式萃取适合于在两相分配系数小的组分的分离富集参考答案:错10.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对水中酚进行快检,4-氨基安替比林混合试剂和铁氰化钾试剂要分开配制。
参考答案:对11.连续式萃取具有萃取效率高、溶剂用量小的优点。
参考答案:对12.绘制校准曲线可用5~10个浓度及其测量信号,要求各点应均匀分布在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内,且相关系数r ≥ 0.999。
参考答案:对13.关于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和适用范围宽的特点14.顶空分析适于分离富集高沸点痕量组分,而对一些沸点较低的组分的测定灵敏度较低。
参考答案:错15.采用沉淀反应对生物碱进行快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经3种以上试剂反应均呈阴性,则否定生物碱存在的结论比较可靠16.在处理测定氟的水样时,关于直接蒸馏法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易暴沸不安全17.图中红色靶心代表真实值,绿色十字球代表测量值参考答案:低准确度高精密度18.溶剂萃取比溶剂浮选的分离量大,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操作更为简便。
水质理化检验练习题水质的理化检验是评价水质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水质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水的成分和性质,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及用途要求。
下面是一些水质理化检验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水质检测知识的理解。
一、pH值测定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通常用来评价水质的酸碱程度。
下面是一些关于pH值测定的问题:1. 请简述测定pH值的原理。
2.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来测定水样的pH值?3. 下表是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物质 | pH值---------|---------非常酸性 | 1.0强酸性 | 2.5弱酸性 | 5.0中性 | 7.0弱碱性 | 8.5强碱性 | 12.0(a) 上述物质中,哪些属于酸性物质?哪些属于碱性物质?(b) 若将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所得溶液的pH值会如何变化?二、溶解氧测定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氧。
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对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溶解氧测定相关的问题:1. 如何解释溶解氧的概念?为什么溶解氧对水的生物很重要?2. 假设一瓶蒸馏水与一瓶自来水,它们的溶解氧含量哪个更高?请解释原因。
3. 在实验室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三、浑浊度测定浑浊度是描述水样中悬浮颗粒物的浑浊程度的量值,浑浊度越高,则水样中的悬浮颗粒物越多。
以下是与浑浊度测定相关的问题:1. 测定浑浊度的常用单位是什么?请解释它的定义。
2. 对于给定的水样,你能否给出浊度测定的步骤?3. 下列情况中哪一种会导致水体浑浊度的增加?请解释原因。
(a) 水中添加悬浮颗粒物。
(b) 水中添加溶解性物质。
四、化学需氧量(COD)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中有机物被氧化消耗的量,用来衡量水体中的污染程度。
以下是一些与COD测定相关的问题:1. 请解释化学需氧量(COD)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测定水样COD的实验条件有哪些?3. 在COD测定中,如果对于水样进行稀释处理,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吗?四、总溶解固体(TDS)测定总溶解固体(TDS)是指水中所有溶解物质的总质量。
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意义1.水质和水质指标自然界中没有化学纯净的水,水总是以溶液或悬浊液状态存在,它含有各种杂质。
水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打算了水的质量,我们将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称为水质,衡量水中杂质的详细尺度称为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可反映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由此可推断水质的优劣是否符合要求。
有些水质指标就是水中某一种或某一类杂质的含量,它们可以挺直用杂质的含量或浓度表示;有些水质指标是利用某一类杂质共同特性间接反映其含量的,如有机物可用简单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如耗氧量作为综合指标;还有一些水质指标与测定办法有关,如浑浊度、色度,其结果往往有一定任意性。
水质理化检验中毕竟有多少项指标目前尚无精确统计数字。
既然水质指标事实上是某一种或某一类污染物的度量,那么其数目必将随测定办法的完美而逐渐增多。
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为42项,十分规检验项目为65项,其中绝大部分为理化检验项目达90余项。
可以预计,随着污染物增多和有机污染物测定办法的完美,检测项目会越来越多。
按照一定原则,可将众多的水质指标分成不同类型。
从卫生学角度动身,可将其分成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和发射性等类;从污染监测角度动身,可将其分成普通性状指标、有机污染的三氧平衡参数、富养分污染指标、无机污染指标、有机毒物污染指标、发射性污染指标、病原微生物污染指标和水生生物相组成指标等类。
本书基本按卫生学分类举行研究,不过没有包括细菌学指标和发射性指标,有关这些指标的测定可参阅相应的教材。
2.水质理化检验的内容水质理化检验是了解水质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水质本底监测:在自然水体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组成,以及生存于该水域中的水生生物群落都具有固定的特性,一旦水体受污染后,就会转变原有的特性。
对水域未受污染的上游或污染前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举行调查监测,可堆积本底资料。
在水质分析中,绝大多数的污染物都是在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化验室再进行分析测定,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水体的质量,除了采用精密的仪器和准确的分析技术之外,特别要注意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布点方法供分析用的水样,应该能够充分代表该水体的全面性,并不能受到任何意外的污染,采样前必须做好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包括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和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及排污情况、城市给水排水情况;水体功能区划分情况;实地勘察现场的交通状况、河宽、河床结构、岸边标志等。
1.采样断面的设置监测点位的布设、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一般应设置3种断面:图1.河流监测断面设置(1)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的断面。
反映进入本区域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它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的地点。
通常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2)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即受纳某城市或区域的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后的断面。
控制断面能反映本区域污染源对河段的影响,应设置在本区域排污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
可根据河段沿岸的污染源分布情况,设置一至多个断面。
(3)消减断面:指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被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断面。
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白净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河水与污染物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水质理化检验CHAPTER 1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1.采样点的设置A.B.C.D.E.2.原则?3.水样保存方法A.冷藏与冷冻:2~5℃;-20℃;B.过滤与离心分离;C.加生物抑制剂;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E.调节pH值;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
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1.水温水温计:水表层;-6~40℃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2.臭和味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
水样稀释到嗅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称为嗅阈值。
3.色度:指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状物质所呈现的米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
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表色;仅由溶液状态的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
铂钴比色法、铬钴比色法、稀释倍数法4、浑浊度1L蒸馏水中含1mgSiO2为1度。
浑浊度达10NTU,人会感到水质浑浊。
生活饮用水不超过1NTU。
5.电导率和溶解性固体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总固体,分为溶解性固体和悬浮固体。
悬浮固体是指那些不溶于水中的泥沙、黏土、有机物、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溶解性总固体是指水经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主要为无机盐类和少量有机物。
水的含盐量(也称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
测定方法有105℃烘干和180℃(除结晶水)两钟。
6、pH值:6.5~8.5,玻璃电极法和标准缓冲溶液比色法7、总硬度:主要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暂时硬度又称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镁形成;永久硬度又称非碳酸盐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形成。
水的硬度以mg/L表示。
一般将硬度分为四级:<150mg/L软水,151~450mg/L中等硬水,451~600mg/L 硬水,>600mg/L极硬水。
生活饮用水标准为450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位滴定法:在pH10的缓冲液中,水样中的和与黑T指示剂形成紫红色配合物,水样呈紫红色。
加入EDTA时,则和与EDTA形成更稳定的无色配合物,滴定终点时游离出黑T指示剂,此时水样呈蓝色。
8.酸度和碱度总酸度=无机酸度=CHAPTER 4 无机污染指标1.总离子强度缓冲液的作用为:维持相同活度;维持适宜pH值范围;掩蔽作用;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2.水中氰化物的存在形式: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无机氰化物又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
易释放氰化物的蒸馏方法:乙酸锌-酒石酸蒸馏体系总氰化物的蒸馏方法:磷酸-EDTA蒸馏体系3.硫化物水样前处理: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应单独采样,采样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样品与空气接触,因为水中的硫化物不稳定,易被氧化,硫化氢气体又易于逸出。
因此在采集时应防止曝气,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酸锌溶液和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呈碱性并生成硫化锌沉淀。
水样充满瓶后立即密塞保存,现场采样并固定的水样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沉淀法是常用的样品保存方法。
碘量法:利用的还原性和的氧化性,以过量的与其定量反应,剩余的以回滴定,此反应既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也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其反应方程式:注意事项:①此反应必须用回滴定法;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②在碱性介质中,空气中的氧可将氧化,故在处理含的碱性吸收液时,应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③按样品预处理处理消除样品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水样只含干扰时,可加甲醛溶液掩蔽④采用硫化锌沉淀过滤分离,可有效消除30mg/L 的干扰4.余氯:Cl与细菌作用的同时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氯的总量称为需氯量。
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需氯量,使在杀菌和氧化后还能剩余一部分有效氯。
加入氯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水中所剩余的有效氯称为余氯。
游离性余氯:化合性余氯:A.碘量法测定总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余氯与KI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量计算余氯含量滴定应在乙酸条件下进行,但不能用HCl;适用于生活用水的测定注意事项: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加入乙酸盐缓冲液后,pH值应在3.5~4.2之间B.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在pH<1.8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产生黄色的醌式化合物,与用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配制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定量。
水样与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合后,如立即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如放置10min使其产生最高色度,再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水样的总余氯。
注意事项:①实验用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若需长期保存,应严密封口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②水中含有悬浮性物质干扰测定,应先用离心法除去;③如果余氯浓度太高,会产生橘黄色;若水样碱度过高而余氯浓度较低时,会产生淡绿色或淡蓝色,多加1mL邻联甲苯胺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
5.磷和磷酸盐活性磷:水样未经预处理或氧化消解测出的磷酸盐,亦称正磷酸盐酸性可水解的磷酸盐:在沸水温度下,加酸水解所测得的磷酸盐有机磷:仅由有机物被氧化消解而转化为正磷酸盐的磷化合物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的,又包括颗粒状的常用的水样氧化消解的方法:硝酸-高氯酸消化法、硝酸-硫酸消化法、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和过硫酸盐消化法6.砷一般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砷氧化物毒性大于砷硫化物7.汞A.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水体情况,在pH>5,又不含氯离子的中等氧化力的水中主要以金属形式存在;有氯离子共存时,主要以离子形式出现;在中等还原条件下,硫化汞成为主要形式。
在富含腐殖质的淡水中,主要存在形式是汞腐殖酸配合物;在海水中主要是等配合阴离子。
B.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①水中汞的气态迁移:水中的汞可以通过一些物化反应等方式,转变为挥发态的汞进入大气中;②水中汞的水迁移:水中离子态汞很容易与水中常见配位体生成稳定性很高的配离子;水中的一些含巯基、胺基、羧基的化合物均能与汞结合,导致汞稳定地存在于水体中;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质对汞有很强的吸附力,可随悬浮物的沉降而迁移到沉积物中;水中常见的遇汞形成硫化汞沉淀;③水中汞的生物迁移:水体或沉积物中的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由于甲基汞的亲脂性,使其极易被水中的生物所吸收,并通过食物链而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8.形态分析:实际上是指利用分析化学手段分离、鉴别及测量各种形态以确定不同形态之间的分布和数量关系。
意义:在环境科学研究中,不仅需要测定各元素的总量,还需鉴别、测定它在环境中实际存在形式,因为该元素在环境中实际存在形式直接决定了它的理化行为和生物效应,影响着其污染特征。
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及含量分布,是揭示其污染行为和归宿的重要途径。
CHAPTER 5 有机污染物指标的测定一.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为DO,结果用氧气的mg/L表示。
碘量法:硫酸锰与NaOH作用生成氢氧化锰,氢氧化锰与水中DO结合生成含氧氢氧化锰(亚锰酸),亚锰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锰反应生成的偏锰酸锰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而定量。
二.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还原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氧化剂相当于氧的量称为COD,结果用氧气的mg/L表示。
1.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饮用水和水源水等较清洁水样的COD的测定。
原理:水样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使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剩余的高锰酸钾以草酸滴定,然后根据实际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计算出COD。
注意事项:①酸度以0.45mol/L H 为宜;②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在c (KMnO4)=0.01mol/L;③加热方式和时间,为准确控制加热时间,在加热后需立即加入过量的草酸溶液终止氧化反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定,而不是直接用草酸溶液滴定剩余的高锰酸钾;④水样应适当稀释;⑤当水样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无机物时COD值会增高,方法是取另一份水样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测定其冷需氧量,再从COD值中减去冷需氧量即可;⑥水样中浓度>300mg/L时,可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⑦用玻璃瓶采集水样;⑧样品氧化时所用锥形瓶事先要用酸性高锰酸钾煮沸数分钟,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有机物。
2.重铬酸钾法:适用于测定较复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三.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气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氧气的量,结果用氧气的mg/L表示。
标准稀释法:测定水样或稀释水样培养前的DO值和在20℃培养5d后的DO值,根据培养前后DO值之差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水样的BOD值。
稀释水样用的水不是普通的蒸馏水,而是特制的稀释水,应满足以下要求:①DO 含量应充分,20℃时,DO>8mg/L;②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由这些离子造成的渗透压要和该细菌的渗透压相似;③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维持pH值在7左右;④稀释水本身的有机物含量低,空白值应<0.2mg/L;⑤若水样中含有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则应在稀释水中接种经驯化培养的特种微生物。
四.总有机碳TOC:是指1L水中有机物的总碳量,包括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碳的含量,用mg/L表示。
五.氨氮NH3-N:以游离氨或铵盐的形式存在的。
1.纳氏试纸光度法:水中氨与纳氏试纸()在强碱性介质中反映生成黄棕色化合物,10min后显色完全,光度法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