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脓胞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目的分析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原因,提出可行性预防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11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6例出现脓疱疮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感染原因、提出预防对策。
结果46例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中,葡萄球菌感染的有32例,占69.6%;大肠埃希菌14例,占30.4%;在出生后的第4~5d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吸收不规范易等均容易导致新生儿脓疱疮感染,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在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的发生机率。
标签: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原因分析;预防对策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性疾病之一的新生儿脓疱疮,此病发生在新生儿,其特别是: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化脓疱,属于皮肤感染,并具有发病急、传播强等特点,也容易发生自身接触感染,而相互传播[1]。
我院通过对2014年2月~11月我院产科出生的46例新生儿发生脓疱疮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新生儿脓疱疮病例来自我院2014年2月~11月产科出生,其中男婴25例,女婴21例,7t内新生儿脓疱疮感染患儿,严格按常规采集脓疱疮分泌物培养和药敏检测。
1.2诊断标准以国家医院感染采用的统一标准,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的感染标准评价[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感染率与出生天数的关系46例感染的患儿中,出生后1~3d便出现感染的有6例,占13.0%,4~5d出现感染的有26例,占56.5%,6~7d出现感染的有14例,占30.5%。
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例新生儿脓疱疮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脓疱疮的科学治疗与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30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治疗的原则为抗感染、支持治疗和外部用药。
护理工作涉及病情监测、清洁消毒、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结果30例患儿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痊愈,治愈率100%。
结论医护人员及家长应重视对新生儿脓疱疮的防治,新生儿发病后应及时隔离治疗,医护人员要开展全面的护理,以促进患儿痊愈。
【关键词】新生儿;脓疱疮;治疗;护理脓疱疮是新生儿中常见的急性皮肤病,且具有传染性。
该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新生儿感染后皮肤出现大疱,并伴有发热和腹泻等症状,不仅发病迅速,传染性也很强,因而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
新生儿脓疱疮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还有可能引发肺炎、脑膜炎甚至败血症,科学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
现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开展新生儿脓疱疮治疗及护理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30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为观察对象,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6-25d。
患儿病程为2-15d,并以2-6d居多,10d以内占80%。
其中顺产19例,剖宫产11例。
30例患儿中脓疱疮位置包括头面部、腋下、腹部、腹股沟等处。
病变累及真皮3例,其余都在表皮。
患儿中只出现一个病灶部位的23例,出现2个病灶部位的4例,出现4个及以上病灶部位的3例。
患儿发病初期表现出针尖大小至豆大的红色斑疹或水泡,绕以红晕,之后迅速变为薄壁脓疱,疱内液体由清变为脓性浆液,疱壁薄且容易破裂。
脓疱破溃后出现鲜红色的基底,最后结瘢。
脓疱易反复出现,手抓或触碰时亦会将病原菌传播到其他部位。
部分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热11例,腹泻7例,肺炎2例,败血症1例。
1.2治疗方法治疗的原则为抗感染、支持治疗和外部用药。
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感染针对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感染发病率高的现状,我们产科成立QC小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预防新生儿脐部和皮肤感染。
标签:PDCA循环管理脓疱疮脐炎新生儿皮肤感染及脐部感染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工作中具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调查及计划阶段1.1选题理由1.1.1新生儿脓疱疮是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急骤传染性强,脓疱数量迅速增多,易在婴儿室流行,并发全身感染及败血症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1.1.2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由于沐浴受潮或护理不当发生感染造成性脐炎。
我们科室对这一现象开展QC活动,对医院获得性新生儿脓疱疮及脐炎的发生病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措施,将新生儿脓疱疮及脐炎的出现控制在最低限制内,甚至为零。
1.2 现状调查1.2 1 2011年1月到12月在我科分娩新生儿共1008例,发生脓疱疮的有15例,脐部感染的有12例,可见新生儿的感染发病率比较高,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1.2.2 QC小组经过调查分析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找出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发病诱因:1.2.3 产前宫内感染:早破水增加感染的机会,破膜后会阴护理不当逆行感染。
产程长,反复阴道检查,增加感染的机会。
1.2.4 产时消毒不严或自身污染、断脐器械污染,脐部残端消毒不彻底。
[1]1.2.5 手卫生不规范1.2.6新生儿母婴同室易引起交叉感染。
1.2.7母亲有感染传染性疾病经过产道时造成感染。
1.3分析现状1.3.1 诸多影响因素中,QC小组成员认为手卫生及环境卫生是皮肤感染的主要原因。
1.3.2剪断脐带后残端是细菌入侵新生儿体内的主要门户。
2、制定措施针对产前产时及新生儿入室后易发生的感染环节制定护理对策。
2.1 孕妇学校开始宣教新生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2.2 预防有害环境对母婴的危害;2.3 對早破膜的产妇做好会阴护理,整个产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减少阴查的次数;2.4 生后新生儿常规用稀释碘伏液擦洗一遍;2.6 脐部周围严格消毒后再断脐;2.7 新生儿沐浴前用稀释消佳净擦洗婴台洗婴池;2.8 加强母婴室的管理和产妇卫生宣教;2.10 在爱婴区病房门口放速干手消毒剂,方便产妇家属接触宝宝前消毒手。
临床脓疱疮发病机制、传染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预防措施及安全游泳注意事项
脓疱疮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感染。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脓疱疮传染途径
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其次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污染物,如梳子、刷子、玩具或图书等被感染。
脓疱疮因素
温度高、湿度大、皮肤病的存在如遗传性过敏性皮炎等、卫生不良、外伤、搔抓、免疫能力低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婴幼儿皮肤娇嫩,易与他人(物)发生身体接触,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Ig M 合成不足,对细菌感染应答能力不强,最终感染发病。
脓疱疮临床表现
脓疱疮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症状稍有区别。
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隔离传染源:明确诊断或者疑似患者应适当隔离。
新生儿病房出现脓疱疮患儿时,也应隔离治疗,并且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切断传播途径:患者接触过的衣服、毛巾、用具等,应予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保护易感人群:小龄儿童勤剪指甲,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有皮肤破损不去游泳;营养均衡,多饮水以提高免疫力;免疫力低下避免人员聚集;保持居处干燥,避免高温环境。
安全游泳
疾病流行季节如腺病毒流行季、肠道疾病多发季尽量避免游泳,选择正规泳池游泳,保证消毒合格,救生措施齐全;
下水前还需热身,避免接触冷水腿部抽筋,生病期间、皮肤有破损、有过敏性皮肤病的人群不去游泳,下水前看池水是否清澈,水面有无漂浮的杂物,同时靠近池水,闻池水里有无漂白粉味道;
游泳后必须淋浴洗澡并使用浴液,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残存在身上的污垢、细菌及病毒;
用棉签将耳朵内的水分擦干可以防止中耳炎的发生。
新生儿脓胞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皮肤病脓疱疮也称脓痂
疹俗称“黄水疮”。
本病主要表现为浅表脓胞和脓痂可以自身接种或通过接触传染容易在新生儿中流行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临床资料
~7年出生新生儿166例医院内获得性脓胞疮感染例发病率.18%。
一般用75%酒精擦拭皮肤患处进行消毒再用棉签或无菌的一次性针头将脓疱挑破涂上%龙胆紫药水不使感染面扩大对周围的皮肤用酒精擦拭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平时注意勤换内衣做好清洁护理。
经过对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婴儿室、婴儿用物及病房各环节加以控制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例新生儿于5天后全部痊愈出院。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在皮肤黏膜引起新生儿皮肤感
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的葡萄球菌属多为
正常菌群[1]。
另外新生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抵抗力差;或有轻微的皮肤损伤。
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及洗手不规范易引起新生儿脓疱疮感染。
预防措施
杜绝医源性感染:①医护人员首先应该身体健康、衣着整洁。
手的预防是关键。
医生查房前后护士治疗护理新生儿前后做到一婴一
洗手听诊器头一婴一用一消毒有皮肤感染的新生儿最后检查或护
理做到一婴一手消毒。
②医护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必须戴无菌手套检查和护理新生儿。
加强健康教育:①告诉产妇及家属洗手的重要性接触新生儿时用肥皂洗手教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②新生儿应穿全棉、无刺激、柔软、清洁、宽松的衣物每日更换穿着不易过多。
换下来的衣物用肥皂洗净后在日光下暴晒减少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③产妇有妇科炎症应积极治疗有胎膜早破或羊水污染出生的新生儿要特别注
意新生儿皮肤的清洁羊水污染易使新生儿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④新生儿身处不通风的房间空气污浊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
儿脓疱疮。
因此新生儿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分钟病房定时通风次/日15~分钟/次以免病房潮湿引起霉菌生长。
⑤家属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新生儿以免引起新生儿局部感染。
加强新生儿室的管理:①沐浴室开窗通风次/日每次~分钟紫外
线照射消毒1次/日每次小时。
②婴儿沐浴时一婴一毛巾一浴巾每天更换婴儿室床单小毛巾、大浴巾、床单清洁晾干后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一婴一治疗巾称婴儿体重。
③每天用“8”消毒液刷洗沐浴池、“8”液清洗喷头。
④婴儿服虽然装在包装袋内但在打包、运输、积压过程中易受污染要求婴儿服在穿之前清洗干净晾干后紫外线
消毒备用。
⑤新生儿分娩后如果体表胎脂过多过厚及时用石蜡油棉球将其胎脂轻轻擦去特别是腋下及腹股沟等处以免细菌滋生。
⑥新生儿沐浴时先洗无皮肤感染者最后再洗有皮肤感染者。
饮食护理:要求家属给婴儿吃饱尽量给予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天然最有效的免疫保护但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再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以选择添加接近母乳中组合比例的配方奶粉延续母乳对新生儿的保护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近1年来无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生从而杜绝了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