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 格式:ppt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8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皮肤特点及其护理张迪;张艳玲;张丽静【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3页(P614-616)【关键词】糖尿病;母亲;婴儿,新生;综述文献【作者】张迪;张艳玲;张丽静【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河北秦皇岛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秦皇岛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河北秦皇岛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妊娠会造成机体的各个系统尤其是内分泌系统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孕妇的机体内代谢水平发生较大改变,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称之为妊娠糖尿病[1]。
无论是糖尿病合并妊娠还是妊娠期首次发现糖耐量异常,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可能出现巨大儿、先天畸形、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多种并发症[2]。
其皮肤发育未成熟或肥胖、体质量增加,致使皮肤较正常新生儿表面积增大,皮肤及皮下纤维组织薄,更加娇嫩、敏感且代谢高,易出汗,皮肤屏障保护作用下降,故更易出现臀红、尿布疹等皮肤损伤。
现就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皮肤特点、常见皮肤问题、损伤原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属高危新生儿,尤其是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达40%[3],表现为肥胖、满月脸、胎肩增宽、腹围增大、体质量增加,致使皮肤较正常新生儿表面积增大,皮肤质地较薄,皮肤角质层细胞之间联系较松弛。
此外,基底层细胞发育尚未成熟,所以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皮肤非常敏感、娇嫩,更易受刺激和脱落。
糖尿病母亲处于血糖持续较高状态,血糖通过胎盘循环进入胎儿血液内,但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转运,使得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后者又刺激胎儿胰岛产生大量的胰岛素,促使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得脂肪堆积,皮肤皱褶比非糖尿病母亲新生儿明显增多,更易滋生细菌,且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代谢率高,易出汗,再加上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较难抵抗细菌的入侵,因此更易受刺激及感染,从而出现一系列皮肤问题。
24例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护理体会作者:商晓芬齐方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24例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遵医嘱早期足量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规范的消毒隔离措施,对皮损处用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后用氦-氖激光照射,多粘素B软膏外涂(孚诺;浙江),加强眼部,口唇黏膜护理同时进行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
结果:24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皮损消失治愈出院。
结论:针对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护理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
婴幼儿多见。
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2%-3%[1],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现将我科2010年至2012年共收治的24例SSSS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患儿中男13例,女11例。
年龄最小3岁,最大为13岁,平均9±1.5岁;病程7~14 d。
可能诱发因素: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脓疱疮9例,皮肤外伤史者2例,其余诱因不明。
根据患儿发病年龄小,18例患儿典型皮损表现,全身弥漫性红斑,触痛明显,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大片剥脱等临床表现及细菌培养结果,即可诊断。
4例患儿伴有发热,2例患儿眼睑四周及口周渗出,大片痂皮脱落,在口周留有放射状皲裂。
患者发病前无用药史排除TEN。
1.2药物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治疗(首选头孢,剂量20-80mg/kg,其中头孢阳性者磷霉素治疗)。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什么病?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大多数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的疾病。下面小编来告诉你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什么病?
文章目录
一、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二、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吃什么好 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西医治疗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1、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什么病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简称SSSS),曾称新生儿剥脱样皮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细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Ritter氏病。本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底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大多数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 2、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偶发于成年人。发病突然,初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全身,皮损处有明显的触痛。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1~2天内在口周和眼睑四周出现渗出结痂,可又大片痂皮脱落,在口周留有放射状皲裂。其他部位的表皮浅层起皱,稍用力摩擦,即有大片表皮剥脱,露出鲜红水肿糜烂面,即尼氏征阳性,类似烫伤。
3、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该型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损害。现又发现Ⅰ组或Ⅲ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试验证明表皮松解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婴、幼儿排泄很缓慢,此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增高而引起皮肤损害和剥脱。发生于成年人的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多见于患有肾炎、尿毒症、身体衰弱、免疫功能缺陷或有严重的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人,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吃什么好 1、动物肝: 吃动物肝的好处:缓解脂溢性皮炎。 动物肝怎么吃:每日早晚空腹趁热顿食。 2、胡萝卜泥: 吃胡萝卜泥的好处: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胡萝卜素及钾、钙、磷等。富含维生素。缓解脂溢性皮炎。 胡萝卜泥怎么吃:可炒食、煮食、酱渍、腌制等。 3、南瓜: 吃南瓜的好处:缓解脂溢性皮炎。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DfⅢ6r2O07,24(12B)NursJChinPLA?65?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万清清(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一病区,武汉430022)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征,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共收治19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经过激素结合抗炎综合治疗,并配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收治住院的19例患儿,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5d至9岁,平均(2.4±4.1)岁.所有患儿均诊断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2临床表现人院时,9例患儿有口周红斑,14例口周可见放射状裂纹.19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4℃,其中3例超过39℃.其中5例发病前1~3d有流涕,咽痛,咳嗽或低热,7例有不同程度的腹泻,1例14d前面部长水疱;所有患儿发病前无服药史,发病后有不同程度的烦躁,哭闹,食欲减退,睡眠差,无力等全身症状.17例患儿初发皮疹均在口周,眼周,1例初发于颈部,1例初发于胸部,1~2d后红斑向颈,腋,胸腹,外阴,肛周及四肢漫延.患儿皮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痛及触痛,其后发生水疱,表皮起皱易擦破,少数可见松弛性大疱,尼氏征均为阳性.患儿的表皮松懈剥脱后裸露出红色糜烂面,呈烫伤样外观.1.3实验室检查14例患儿wBC升高,达(10.0~27.5)×1O/i;19例患儿血培养检查,13例无细菌生长,4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所有患儿肝肾功能正常.1.4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由于患儿皮肤损伤处较多,无法做青霉素皮试,故临床上多采用不良反应小,广谱的抗生素阿奇霉素,保证抗炎效果.(2)糖皮质激素治疗利用其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根据患儿全身皮肤情况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O~100mg/d静脉滴注.为了控制患儿搔抓,可遵医嘱给予一线或二线抗过敏药物口服.(3)中成药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2护理2.1环境建议患儿住单人间,病室内温度24~26℃,湿度5O~6O,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2.2心理护理患儿起病急骤,皮肤损伤严重,家属心情焦虑,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和顾虑,帮助患儿及患儿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3药物护理注意观察使用激素后有无不良反应,如并发感染,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及穿孔,骨质疏松,低血钾症和精神障碍等,此外还可引起满月脸,体重增加,痤疮,多毛和萎缩纹等,因此要严格掌握激素的适应证及用量L2J..2.4皮肤护理根据皮损情况选用1:100000~1:50000高锰酸钾溶液水疗,达到清洁皮肤的作用.采用暴露疗法时,使用护理支架,避免皮肤损伤处与被服直接接触,糜烂面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再覆盖紫草油纱布,注意保持纱布油性,撕开纱布时避免撕脱表皮,油纱布外罩自制消毒纱布衣,可达到保暖,固定,保护卧具的目的.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迅速轻巧.皮肤损伤有水疱时,小疱可待其自行吸收,大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皮损干燥后,脱屑较多,不能用手强行撕脱,应该外擦油性软膏制剂,保护和滋润皮肤.重点进行各部位的护理:(1)眼部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2~3次,每晚将红霉素眼膏涂于眼睑内侧,以保护眼球控制感染.(2)口周,鼻周,耳周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2~3次.急性期在皮肤破溃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恢复期脱屑较多时可涂抹油性较强的乳膏,以滋润皮肤,防止干燥,减少脱屑.(3)肛门及外阴周围每次便后用生理盐水或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涂抹紫草油,以保护皮肤.2.5输液护理输液在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小儿输液难度大.由于患儿小,全身皮肤损伤严重,静脉输液难度较大,在输液过程中患儿哭闹,影响了输液成功率,故在输液前对其家属交待输液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输液穿刺前止血带不宜直接绑于皮肤上.输液穿刺成功后用纸板胶膏加以固定,防止输液渗漏,定时巡视输液情况.2.6生活护理患儿入院后应立即脱下或剪掉污染的衣物,并进行清洁洗浴,使用隔离支架避免衣物,被服直接与创面接触¨3].饮食上指导家属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等.口腔黏膜损害严重者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其家属多喂水.患儿家属将患儿衣物用开水消毒或太阳暴晒,不要穿外裤睡患儿床铺,保持床铺的清洁.勤为患儿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引起感染.3讨论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早产,手术,新生儿发育不良,产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及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等有关.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差,发病迅速,皮肤损伤严重,换药过程复杂,输液难度大,家属心情急躁,所以首先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取得家属的配合,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新发皮肤损伤,尼氏征是否转阴及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关收稿日期:2007—05—16;修回日期:2007—08—20作者简介:万清清(1982一),女,湖北咸宁人,护士,本科,主要从事专科护理工作?66?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12月,24(12B)于使用皮质类固醇问题,部分学者认为皮质类固醇可导致免疫抑制,单独使用非但无益,反而有害;部分学者主张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以使用皮质类固醇[1].我科运用皮质激素治疗至今效果明显.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皮肤综合征;患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7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9993(2007)12B~0065—02[参考文献][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39—340.[2]王宗发.皮肤科性病护理学E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4—35,.[3]商燕畦,辛玲芳,荆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常规[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5—366.(本文编辑:袁长蓉)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功能康复护理李卫华(衢州市中心医院门诊部,浙江衢州324000)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较有效的方法,可以重建髋关节功能,解除关节疼痛.近年来,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假体松动,下沉,位移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大多需要进行髋关节的翻修手术.我科自1998年至2006年收治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22例,术后通过功能康复训练有效防止了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67±11.7)岁.手术部位:左侧14例,右侧8例;其中全髋15例,半髋7例.人工关节置换至初次髋关节翻修时间分别为:1~2年2例,3~5年5例,6~10年1l例,11~2O年4例.其中4例患者的关节置换术在本院实施,其余均在外院手术. 1.2结果所有病例经6~26个月的随访,疗效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1],其中优(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14例,占63.6%;良(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轻微疼痛)6 例,占27.3;差(髋关节活动受限,疼痛)2例,占9.1.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经2~6个月对症处理后完全恢复,无髋关节脱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2康复护理2.1心理康复护理手术后通过交谈和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对于急于求成的患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要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对过于谨慎的患者,则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锻炼,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2.2功能康复护理2.2.1体位术后患者平卧位,患肢处于髋关节外展15.,膝关节保持屈曲15.~3O.,踝关节保持9O.,拇趾向上,两腿之间放软枕,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或外旋.2.2.2功能锻炼2.2.2.1早期功能锻炼(1)趾,踝功能锻炼:术后2d趾关节与踝关节以匀速做1个跖屈及背屈为1组,保持15~3O组/rain,30rain/次,3~4次/d.(2)局部肌肉收缩练习:术后2d做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下肢伸直固定不动,股四头肌,臀大肌收缩并保持10S,然后放松5s为1个动作单位,连续做1O~2O个动作单位为1组,3~4组/d.(3)患肢膝,髋被动屈伸练习:术后2d,利用持续被动活动装置(con—tinuousJpassivemorion,CPM),下肢屈曲<9O.无痛范围,以2min为1个周期,持续运动1h,2次/d.2.2.2.2中期功能锻炼(1)患肢膝,髋主动屈伸:手术后2周无重力负荷下主动屈伸练习.方法为仰卧位,慢慢屈曲患肢膝部,使脚跟向臀部滑动,再慢慢恢复原位1次,连续2O~30次/组,2组/d.(2)臀部外展练习:仰卧位,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为1次,10~20次/组,2组/d.(3)臀部伸展练习: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S,然后放松,为1次;20~3O次/组,2组/d.术后3周开始逐渐进行患肢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的站立行走练习.(4)站位一臀部伸展练习:背部挺直,患肢膝关节伸直,向后移动腿部,4~5次/min,重复10~20次为1组,2~3组/d.(5)站位一臀部外展练习:患腿向外侧移动,膝关节伸直,上身不能弯曲或摇晃,4~5次/rain,重复1O~2O次为1组,2~3组/d.2.2.2.3后期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可以进行恢复性锻炼. (1)单肢负重锻炼:缓慢原地踏步练习,步频10~2O步/rain, 踏100~200步为1组,每天2~3组.(2)上下楼锻炼:起初上楼梯级数不宜太多,一般连续上10~20级,然后每天1O级往上递增,至5O~6O级,2~4次/d.但禁止跑步,跳跃租举重物,目的是为了保护假体,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2].3讨论髋关节翻修术是再次手术,切口周围形成瘢痕,正常解剖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肌力失衡.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多,容易造成术后组织粘连,软组织张力降低,肌力下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关节功能.而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共识.为此,我科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功能康复护理计划,促进患者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收稿日期:2007—07—24;修回日期:2007~10-28作者简介:李卫华(1963-),女,浙江永康人,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金葡萄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摘要]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金葡萄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
通过暴露疗法,保护性隔离,抗感染支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未发生感染,患儿已治愈出院。
此例患儿为笔者所在医院从未见过的一种新生儿皮肤病,本研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 烫伤样皮肤;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2-167-02金葡菌性烫伤性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中医称为剥脱性皮炎,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
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
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皮肤大面积脱落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1]。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1 d,2012年2月17日来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求治,诊断为金葡萄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收入住院。
2月15日,患儿无明显诱因开始肚脐下2 cm处有一脓泡,无其他表现,未作任何处理。
2月16日开始颜面出现小脓疱、继脐周及两腿根部皮肤及颜面皮肤脱落,患儿蹄哭不安,饮食正常。
入院时见:全身大面积皮肤脱落,皮损部位有明显触痛,剥脱糜烂面呈烫伤样,未剥脱皮肤黄染,部份皮肤有小脓疱,双眼有脓性分泌物,蹄哭不安,测体温37℃、脉博140次/min、呼吸35次/min, hb:163 g/l ,rbc:5.8×1012/l wbc:16.0×109/l[2],n 40,l 60。
给予抗感染支持等治疗[3],加上精心的护理,未发生并发症,2周后进食可,入睡好,二便正常,全身皮肤恢复正常,于2月29日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2.1 环境(1)患儿大面积皮肤脱落,抵抗力低下,易造成全身感染及并发症,首先安置在单间病房,只留一位陪护,尽量少探视,采取暴露疗法,用防护架支撑盖被,湿式拖地,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搽试床头柜、床沿,保持室内温度22~25℃,湿度55%~65%,病房用紫外线消毒1次/d,每次30 min[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