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4
53例新生儿脓疱疮的观察及护理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性疾病,极具传染性,可导致全身感染。
病源主要来自有感染源的产妇和医护工作者,由于新生婴儿的皮肤娇嫩,免疫力低,再加上与感染源接触,消毒隔离不到位,就会在几个小时或2天之内,由大面积脓疱疮,波及患儿全身[1]。
患儿会有因有瘙痒症状,便哭闹不止,同时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严重患儿甚至引发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炎症。
因此我院对53例新生儿脓疱疮患者在合理治疗之后,进行必要的护理,收效甚好,现将我院对53例新生儿脓疱疮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近年共收治53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其中男26例(占49.1%),女27例(占50.9%),,年龄在出生后的第7天到第21天。
经过诊断分析,其诱发原因分别是蚊虫叮咬,洗澡次数少,一次性纸尿布使用过多。
临床症状表现为:最先发于头部、颈部、臀部等处,呈片状分布。
最开始表现为水泡或红疹子,随后转为脓性,抓破脓疱疮,细菌传播到其他身体部位。
这种病症开始的时候,不宜被察觉,身体症状不明显,待病情加重,就会出现成片糜烂等其他明显症状。
53例患儿在经过我院7天到21天的有效治疗和护理之下,均得到及时的治疗,并且得到有效的治愈,未留下疤痕。
2 护理方法2.1 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家人对此病症的焦虑和紧张之情,讲解病情,告知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便可获得有效治疗,不会留下疤痕。
2.2 临床看护在临床看护中,由于此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是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一些明显症状才会出现,为此医护人员在患儿最开始护理的时候,要有效观察患儿身上所生水泡或红疹的形态、部位以及有无瘙痒感等早期临床症状。
如果发现转为脓性,出现脓包,要防止脓包破裂,造成相继传染。
2.3 消毒隔离护理对患儿的衣服、毛巾等患儿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采用高压消毒的措施进行盥洗,之后进行阳光暴晒杀菌。
同时保证患儿房间的消毒隔离措施,采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在温度、湿度上进行有效调节,并且每日进行1个小时的紫外线照射消毒[2]。
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分析儿脓疱疮是发生在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周围无红晕的薄壁小脓疱为特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新生儿期由于表皮柔嫩、较薄、血管丰富,皮肤的吸收及透过力较高,所以防御功能差。
可由护理不当、用物不洁及带菌者的接触造成新生儿皮肤的细菌性感染。
本病发病急,传染性强,可在婴儿室造成流行,因此也称传染性脓疱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脓疱疮患儿62例,男婴32例,女婴30例,最小出生后24 h,最大的出生后30天。
出生日龄1~7天28例,8~14天18例,15~30天16例。
除表皮有皮疹外,伴有2~10mm散在的脓疱疮。
1.2临床表现脓疱疮多发生在头、面部,皮肤皱褶处,躯干、四肢均可见。
大小不等,由绿豆大小到核桃大小不等。
疱周无红晕。
疱液为浆液性或黄色混浊液,疱壁薄,易破裂,可露出鲜红色糜烂面。
若结痂,脱落、恢复后可不留痕迹。
病变部位进展迅速,1~2d可发展到全身大部分皮肤。
开始可无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有发热、烦躁、哭闹,当感染波及全身可并发败血症、脑膜炎。
1.3 治疗局部治疗先用1:2000的新洁尔灭洗浴,脓疱形成应及时将脓疱壁穿破,擦去分泌物,局部外涂0.5%新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或2%龙胆紫溶液,患处四周正常皮肤用75%酒精涂抹,以防自体接触感染。
及早取局部脓液培养并做药敏试验后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 护理2.1 做好皮肤护理婴幼儿的皮肤十分娇嫩,防御能力很差,极易发生传染性脓疱疮。
消毒隔离不好时,易形成小流行。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设专人护理。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一般病儿全身皮肤清洁度差,为使病儿舒适、干净,首先应洗澡,对颈下、腋下、耳后、手心、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要洗净、擦干,用石蜡油除去胎脂,并保持皮肤清洁。
对病儿全身脓疱应逐一用75%乙醇棉球清毒后,刺破并挤出脓汁,局部保持干燥。
患儿的一切用品都要单独使用。
30例新生儿脓疱疮的治疗与护理脓疱疮是新生儿中常见的急性皮肤病,且具有传染性。
该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新生儿感染后皮肤出现大疱,并伴有发热和腹泻等症状,不仅发病迅速,传染性也很强,因而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
新生儿脓疱疮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还有可能引发肺炎、脑膜炎甚至败血症,科学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
现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开展新生儿脓疱疮治疗及护理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30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为观察对象,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6-25d。
患儿病程为2-15d,并以2-6d居多,10d以内占80%。
其中顺产19例,剖宫产11例。
30例患儿中脓疱疮位置包括头面部、腋下、腹部、腹股沟等处。
病变累及真皮3例,其余都在表皮。
患儿中只出现一个病灶部位的23例,出现2个病灶部位的4例,出现4个及以上病灶部位的3例。
患儿发病初期表现出针尖大小至豆大的红色斑疹或水泡,绕以红晕,之后迅速变为薄壁脓疱,疱内液体由清变为脓性浆液,疱壁薄且容易破裂。
脓疱破溃后出现鲜红色的基底,最后结瘢。
脓疱易反复出现,手抓或触碰时亦会将病原菌传播到其他部位。
部分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热11例,腹泻7例,肺炎2例,败血症1例。
1.2治疗方法治疗的原则为抗感染、支持治疗和外部用药。
①抗感染治疗。
病原菌未明确时采用青霉素、头孢唑啉钠药物进行静脉滴注,病原菌确定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对症的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时应避免对新生儿视听神经及肝肾功能的严重损伤。
②给予静脉滴注,保持新生儿水及电解质的平衡。
③外部治疗时首先对患儿脓疱疮部位进行消毒,使用75%的酒精消毒后再用无菌针头将脓疱表皮刺破,使用消毒棉签将脓液清除干净,然后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每日1次,每次10min,最后用0.5%的碘伏涂抹患处。
也可用镊子将结痂去除,再涂抹新霉素软膏,保持患处干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