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等院校发展职业培训教育的特征与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特征与高等性质的研究据调查中国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是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高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形成了我国人才培养孵化的两大基地,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是以能力为本,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科学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底蕴积淀。
那么培养“内外”兼修的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值得探索的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一、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外资企业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使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大工厂,这种形式下导致职业教育迅猛发展。
原来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也发展迅猛,而且原来的大专院校也有不少向现行的高职方面转型,同时也出现了大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高专的教学不是按照普通高校那样办,而是根据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来确定的,尤其是在实习、实训方面,因此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区别于以前那种老大专的办学模式。
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在形成,办得好的学校,都是跟企业有了广泛合作关系,产学研搞得比较好,比如说沈阳的工程学院、辽宁美术职业学院。
“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办得好的高职院校中也成长很快,因此社会的认同度比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高职高专。
但同时,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诸如高职教育应该具有“高等”的性质及“职业”的特征,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或者“职业”不明显、和本科及普通大专界限不清晰等。
二、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剖析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大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职业化教学”。
它又以能力为本,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答: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
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1) 培养目标—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2) 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线;3)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4) 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5) 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6) 培养途径—“产学研”相结合。
二、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是什么?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三、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表达在哪些方面?答:(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为主线,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6)建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7)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五、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紧缺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热门课题,然而许多教师却不知如何着手。
导致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因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来源,一是原在普通中、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二是具有高等文化程度在经济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三是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研究生。
他们要么缺乏职业技能和经验,要么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特点入手,阐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双师型”教师,进而论述如何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要弄清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我们首先还得从“专业”和“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这几个基本概念入手。
这里所谈的专业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所谓专业,从职业的角度上讲是具有高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所以称为专门职业,英文为Profession,是相对普通职业而言的。
关于什么是专门职业?Liberman有关专门职业的描述常常被人们所引用,一共有八条标准;①提供一种独特的确定的和必要的社会服务;②高度智慧的应用重于体能技术;③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④从事者无论个人和团体都具有广泛的自主权;⑤在专业自主权的范围内可直接负起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责任;⑥服务的动机甚于经济的动机;⑦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⑧从业人员遵守明确的伦理信条。
除了Liberman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专门职业的含义做出了界定,如Hoy和Miskel指出,专业化的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长期训练所获得的技术能力;②坚持专业规范,公正无私地为当事人服务;③作专业决定时的自主权;④充分考虑同行的意见;⑤依照专门标准进行自我管理。
可见,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有内部和外部标准。
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外部标准指执业和从业人员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两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_内涵特征、阶段划分与实现路径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特征、阶段划分与实现路径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
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内涵特征、阶段划分以及实现路径三个方面探讨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内涵特征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导向性: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职业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核心工作,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一流的教学能力,能够针对具体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教学。
4. 学科专业发展: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深入学科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拓宽知识面,保持学科发展的动态性。
二、阶段划分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初任教师阶段、中级教师阶段和高级教师阶段三个阶段。
1. 初任教师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新教师职业适应期,主要任务是熟悉教学内容,增强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扩充。
2. 中级教师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已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可以承担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同时关注学科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3. 高级教师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成为教学方面的专家,能够指导和培训其他教师,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对学科有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风格。
三、实现路径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1. 继续教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参加各种培训机会,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研修班、培训课程等方式进行持续学习和不断提高。
2. 职称评定:教师可以通过职称评定来评估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所谓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就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所具备的与后两者教育类型所不同的一些性质元素。
在学习完王新和卢红学教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__,我深刻的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即特质,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以下方面不断丰富和深化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的认识: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或者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以培养生产或者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经营、服务等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内容的职业教育。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位置定位,即: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二重性。
高等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能把工程图纸转化为实物,把决策、设计等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形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
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要求一直都是十分明确的。
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不是仅指某项或几项具体的操作技能,也不局限于心理学上的能力概念,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工作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组织特性呈现出独特的内涵。
本文围绕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特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体系、学生管理机制展开论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揭示了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在特点和特色。
在总结了这些特性的核心要点,并提出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特性,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特点、师资队伍、教学管理体系、学生管理机制、内涵总结、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特性。
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办学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特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体系以及学生管理机制等方面。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和特点,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特性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也体现了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些特性,可以更好地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在实际运作中的发展方向,提升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深入研究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特性,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论证,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和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面向市场、面向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所在。
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的需求。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8年第3期教育教学工作论坛【编者按】学报学报.学术报道,理应主要刊发各科学术研究的成果;但因学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的广大教师,因此探讨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体会的文章,也不能不适"-5刊发若干二但是,近年此类经验体会之类的来稿实在太多,而本刊版面又有限制,故编辑部作出以下决定:一、此类稿件的刊发率严格控制在二十分之一以下;二、此类稿件不再附加“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等等内容,恳切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与功能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周宁宁N2006年底,我删独屯设置的普遍高等职qk院校已经达毋1908所,基本上实脱了在每个地市至少设奇.一所职业院校的格局此外,还有612所本科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达479万,占整个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乍的43%。
另外,在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382万人中.其中彳『200万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r普高招生人数的52.3%…。
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敦育的性质,特征与功能,对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荸与发展,妥善处理它与各方面的戈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即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的根本标志。
(一)高等性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t£,是相对于初等.中等职业教育f i i i言的《中华人民共和I司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其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目高等教育法》也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
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l}l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是住相“j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一级教育.即国际教育标准概念的第三级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初级.中级职业技术教育组成r职业教守的完整体系.而且是这一体系的高级阶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及其培养策略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体系。
专科层次主要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本科层次主要分为应用型本科和师资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型本科注重加强学生“双师型”能力建设。
硕士层次包括专业硕士学位、中职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生教育,应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博士层次含专业博士学位和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生教育,应针对该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着力提升学位申请者对本领域的实际贡献,激发创新性成果的涌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层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至今,在层次、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
传统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隶属普通教育系列。
事实上,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和职业教育学硕士、专业博士和职业教育学博士不仅属于普通教育系列,同时也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因为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其培养目标更注重职业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应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七个层次,其中第五层为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和硕士层次,第六层为高等教育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博士层次,第五层和第六层又分为A、B两个系列。
其中A 系列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指普通教育系列,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B系列强调技能训练,主要指职业教育系列,同样也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
因此,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仅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而且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各个层次人才的需求。
分析高等院校发展职业培训教育的特征与途径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开展职业培训主要是想培养出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相对于正式学历教育的一种非正式职业培训。
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发展职业培训教育是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标签: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教育特征途径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开展职业培训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趋势。
在当前职业培训教育形式多样化、项目内容纷繁、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的社会背景下,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发展职业培训教育,需要依托自身办学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开发特色培训项目,突显社会职业需求与个体职业需求,创建培训品牌,加强培训管理体制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在高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中的双重作用。
一、职业培训课程主要特点分析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学历教育过于偏重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对实践能力培养较为忽视。
学历教育注重学生素质提升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职业培训教育与之不同,职业培训要求学生发展和职业岗位之间密切联系,两者要相互匹配。
学历教育具有一定稳定性,但是,学历教育知识和前沿知识有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难以掌握当前社会最先进和符合潮流的知识。
课程设计方面,不但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而且要能够适应当前的培训需求;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要包含目前最为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相关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除此之外,职业培训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发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要具备针对性。
课程设置过程中,职业培训教育不应当和学历课程存在重复之处,不但应当增加职业内容,而且需要拓宽知识面。
由于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比例,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高校开展职业培训关系到学生毕业就业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在于目前的劳动力多但是劳动需求较少,两者之间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另一方面,适合学生的岗位却不足。
与此同时,当前很多的毕业生在能力素质方面和社会职业岗位难以匹配。
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短期之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学生毕业就是失业,这样的现实情况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反思。
面临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强烈的竞争压力,学生迫切需要将学校知识和岗位知识相联系,这是学生的愿望,而且这种愿望也日趋强烈。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开展职业培训教育工作,不但符合国家职业政策,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校的职业培训教育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培训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职业培训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获得更为专业的技能和促进学生就业
空间的扩展。
三、高校开展职业培训具有资源上的优势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首先,学历教育方面,在管理、教学和服务等若干方面都具备完备的体系。
在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存在长期进行生产实践的教师,学校有一支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其次,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自身早已形成较好的办学声誉,对于职业培训是重大的优势。
原有的声誉也将促使社会增加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认可度。
与此同时,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方面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自身的传统和特色,这些可促使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发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职业培训品牌。
四、有效促进职业培训发展的主要策略分析
(一)整合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职业培训教育需要完善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这是职业培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应当促使学校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需要增加校园资源利用效率,整合和优化学校的办学资源,促使办学资源更好地为职业培训教育提供帮助和便利。
与此同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可以相互联系在一起,增强实践训练和拓展学生专业能力,促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
(二)明确市场导向,促进就业创业
高校学生只有提升岗位技能水平,才能促使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有效满足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求。
因此,职业培训工作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对当前的劳务市场进行密切的关注。
根据当前企业的用人情况,对高校的培训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可以促使培训内容实现模块化,各个模块满足不了同专业的需求和各个学生就业取向。
在培训的过程中,重点就是明确市场的需求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三)整合资源,提升培训的质量
在高校职业培训过程中,应当整合当前学校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高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应当对当前的办学资源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整合,促使资源符合培训教育的需求,促使教育的收益实现最大化。
除此之外,应当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互结合在一起。
不但要增强实践训练水平,而且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对品牌的建设工作,应当秉承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校风,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要重视学生实践教学,侧重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促进培训质量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一方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開展职业培训教育具备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开展培训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日后的就业率。
为了促进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职业培训发展,应当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创新职业培训形式,提升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彬洋,刘晓瑞,韩雨欣,赵钰,李珊珊.借鉴专业型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新型职业院校的临床实习方案[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5):3333~3334.
[2]姚少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56~59.
[3]本刊编辑部.不忘初心传承技能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祝广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师教师节快乐[J].中国培训,2017(17):1.
[4]王江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实践——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11(03):30~33,61.
[5]王琦.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以北京地区6所艺术院校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7(Z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