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精讲
- 格式:pdf
- 大小:163.35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大还是小》是我国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绘本故事。
这篇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鱼和一只大鱼之间的故事,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大和小的概念,并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身高体重,而在于内在品质和能力。
本篇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下:故事以一只小鱼问一只大鱼身体大小来展开。
大鱼很骄傲地回答说:“我很大!比你这个小鱼大多了!”小鱼很惊讶,因为它没见过更大的鱼,而大鱼则无从得知自己是否真的很大。
于是小鱼又问了小虾,小虾告诉小鱼,大鱼确实比小鱼大得多。
小鱼听了很失落,觉得自己很渺小。
但是小蝌蚪告诉小鱼,虽然大鱼的身体很大,但小鱼的优势也是非常多的。
比如小鱼很灵活,能够快速游动,而大鱼则运动速度较慢。
最后,小鱼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提醒大鱼不要只看到自己的身体大小,而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此外,该故事还向孩子们讲述了在交际中,不能只根据外表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而应该看到他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这是健康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科学认知、词汇积累、句式解析等方面。
在这篇绘本故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鱼类知识,比如:不同种类的鱼的体型大小不同,不同种类的鱼的生活习性不同,如大鱼生活在深海,而小鱼生活在浅水区等。
此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增加词汇量,学会一些基础的句式解析技巧,如分辨句子的主谓宾等等。
故事中的简明生动的语言和图画可以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这些知识点,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故事的内容。
总之,《大还是小》是一篇很好的小学语文学习故事。
在其中,孩子们能够了解到许多有关鱼类的知识,学会看待人和事情的全貌,提高了语言基础能力,也为孩子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故事奠定了基础。
教育者在设计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时,通常会从孩子的教育需求出发,设立详实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
而在一年级上册中,《大还是小》这个故事的教学实际上涉及到了更为综合的语言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包括了语言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了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生活知识素养等等,这样的综合能力培养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部编版小学语文《大还是小》课文原文及赏析
《大还是小》课文原文: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门铃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赏析:
《大还是小》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认知的变化和对成长的期待与矛盾心理。
课文首先通过“自己穿衣服”和“自己系鞋带”这两个生活场景,展现了孩子们独立完成事情时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让他们感觉自己“很大”。
这种自我认知的提升,体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渐学习并掌握新的技能,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然而,紧接着课文又通过“够不到门铃”和“听到雷声喊妈妈”的场景,揭示了孩子们在面对困难和恐惧时的无助和依赖,使他们感觉自己“很小”。
这种对比鲜明的描绘,真实反映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既有独立自主的一面,又有需要关爱和保护的需求。
最后,课文表达了孩子们对于成长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他们希望保持童真,不想过早地长大;另一方面,他们又期待着快点长大,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责任。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体现了孩子们对童年时光的珍惜,也显示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大还是小》这篇课文以其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对自我、对生活的认知,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成人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感受,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一堂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程——《大还是小》。
一、教学目标:1、掌握“大”和“小”这两个基本概念。
2、掌握并能正确使用“大”、”小”这两个汉字。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判断物品的大小。
4、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大”和“小”的概念。
2、让学生准确地使用“大”和“小”这两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平衡发展他们的左右大脑,加强小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快速判断物品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首先,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并要求他们根据大小排序。
让学生通过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
2、引入环节(5分钟):接下来,我将向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大象,一张是小鼠,并请他们回答哪一张图片是大的,哪一张是小的。
3、阅读教材(10分钟):现在,我将通过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熟悉“大”和“小”这两个汉字。
我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字的意义。
并请学生大声朗读这两个字,以帮助他们记住。
4、运用教材(15分钟):接下来,我将让学生用白板上的笔,画出“大”和“小”这两个字,并编写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学生分类和排序。
同时,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常见物品,并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哪个物品大,哪个物品小。
5、练习活动(15分钟):现在,我将提供一些纸张,并要求学生在上面写出“大”和“小”这两个字,并根据教材提供的物品的大小来分类和排序。
这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判断能力,并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6、总结活动(5分钟):最后,我将向学生提问,并回忆今天所学的知识,以确保他们充分掌握了“大”和“小”这两个汉字,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和练习时间,不仅能够帮助提高他们的记忆和判断能力,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它们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课文原文及教案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篇二】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11个生字和3个偏旁,理解一个多音字,会写3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小朋友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出示鸡蛋(一大一小)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鸡蛋),你发现了什么呢?(这两个鸡蛋一大一小)2.师板书“大”和“小”。
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说说原因?3.有一位小朋友,他自己也很矛盾,有时候觉得自己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大还是小》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
(板书课题)10.大还是小(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理解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出示带音生字:自己时候觉得很穿服快(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穿、快”是三拼音节,“时、穿”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理解吗?自从、自己、时间、时候、听觉、觉得、很好、穿衣、衣服、飞快4.学习多音字。
觉(jiào)睡觉;觉(jué)感觉5.了解结构。
10大还是小说课稿一、说教材《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
课文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写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并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时、候、觉”等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长大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长大的快乐。
(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演示、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合作解疑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
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因此,上课伊始,我先出示“大”和“小”两个字,让孩子们说说觉得自己是大还是小,为什么?顺势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老师先范读课文。
2.孩子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向小组内其他的同学请教后,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词。
首先,课件出示词语,再出示生字进行认读,接着让学生先小组合作交流识记方法,再全班交流,认识双人旁,竖心旁。
并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然后,把生字词放到句中读,再放到文中分段朗读课文。
这样,一层层的推进,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中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是有意义。
4.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强调笔画顺序。
然后老师范写,学生在练习。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扎实、朴实”为目标,利用课件,认读字词,努力在字词上抓落实,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