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测试标板的使用和判读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4
数码相机分辨率测试详细介绍Post By:2008-11-19 21:49:21ISO 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这是专门用于测试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使用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01.jpg该标板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方法不对,结果就完全不同。
一、拍摄距离需要按照下图的框线位置来取景,将该区域全部容纳在取景器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02.jpg目前许多不能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都是4:3的比例,而DSLR则多为3:2的传统135画幅比例;16:9和1:1的画幅比较少见。
二、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拍摄距离不合适如果测试标板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那么显然分辨率被缩小;同样,如果只拍摄中间一小部分,那么分辨率被夸大了。
比如拍摄这样一个局部画面,那么该镜头的解像力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测试标板的极限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03.jpg压缩全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04.jpg局部未压缩2、支撑的三脚架不够稳固由于标板有许多细节,任何抖动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里是同一个镜头拍摄,但是使用不同的ISO。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05.jpgISO 100,f/2.8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06.jpgISO 400,f/2.8所以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拍摄一些,结果出来后,需要经过仔细分析,贸然下结论,只能是吓了自己,误导他人。
测试分辨率简单的说就是量度、计算影像从清晰--> 模糊之间的转换点。
受限于光学、材料和其它种种的因素,每一个镜头、每一台数字相机都有其分辨能力的极限。
分辨率测试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将这个极限找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几个重要的基础理论。
为了可以清楚的计算分辨率的数据,目前使用历史最悠久,也同时是最多人采用的就是MTF =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为基础的测试程序。
MTF主要是引进反差对比的概念来检定镜头分辨率,使用者必须对「空间频率/ Spati al frequency」这个概念进行了解。
分板、极板、极板包装检验标准与规程
1、相关要求
1.1分板前要先确认极板的规格型号和产品的标识状态(是否是上工序的合格产品)。
1.2极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执行轻拿轻放的原则,且按不同的规格型号堆放整齐,不允许正、负极板堆放在一起。
1.3生产过程中工作台上不允许有铅粉堆积,必须随时清扫。
1.4商品极板包装前必须片片检查外观质量和平均重量,同时要求清除表面粉尘。
1.5极板在包装时要先确定包装箱尺寸和极板的型号以及单箱极板的数量和装法。
1.6包装时如在规定的数量没有填满包装箱内空时,必须用同极板尺寸的纸板填满填紧。
1.7包装箱内必须放上装箱清单,且装箱单上的内容要填写真实、清楚。
1.8外包装箱上的标识要符合工艺文件要求。
1.9负极板生产完后要及时进干燥室。
2、检验要求
2.1检验员要不断对分板和包装现场进行巡查。
2.2对分好和包装好的极板检验时按生产数的2-5%进行抽样检查,不合格品数低于抽样数的3%为合格。
3、生产过程要严格执行工艺文件要求
FM、DZM型成品极板外观检验标准
表(7)成品极板理化指标。
载板品质检验标准
载板品质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查:检查载板的表面是否光滑、整洁,无明显的划痕、污渍、气泡等缺陷。
2. 尺寸测量:对载板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性能测试:对载板进行性能测试,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热性能等,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
4. 可靠性测试:对载板进行可靠性测试,如环境适应性测试、寿命测试等,以确保其能够在规定条件下正常工作。
5. 符合性检查:检查载板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如IPC标准等。
6. 安全性检查:对载板进行安全性检查,如阻燃性、绝缘性等,以确保其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
在品质检验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检验标准和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目录一、图像质量理论测试11、色板区域介绍12、解析度23、锐度24、色散35、色彩复原性46、肤色复原47、白平衡58、低照度59、逆光补偿610、灰阶、动态围、比照度611、镜头畸变712、暗角813、噪点814、散光915、紫边10二、实际景物拍摄1016、实际静景拍摄10注:1、比照测试时需保障码流、帧率、分辨率、光圈最大等一致性。
2、假设后续需要增加测试项会持续更新。
一、图像质量理论测试1、色板区域介绍2、解析度用摄像机拍摄的影音信号需要在电视上播放时,需要换算成与电视画质一样的单位。
而电视的画面清晰度是以水平清晰度作为单位。
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电视上的画面以水平方向分割成很多很多"条〞,分得越细,这些画面就越清楚,而水平线数的数码就越多。
这个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
解析度一般与镜头、CCD、CMOS 成像有关。
解析度16:9测试样测试目的测试摄像机解析度,即清晰度测试工具HYRes、D65光源、ISO12233解析卡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需在白色光源下拍摄一组色板样,并使用照度计读出测试环境亮度。
3、必需根据摄像机的画面比例进展拍摄,如4:3、16:9 画面。
测试步骤1、根据摄像机的画面比例在白色光源下拍摄一组色板样,并使用照度计读出测试环境亮度。
2、翻开HYRes 软件,依次点击"File〞-->"Trimming mode〞进入测试界面。
3、点击"File〞-->"Open〞选择一个待测试文件。
4、使用鼠标左键选择如上图红色区域局部。
5、点击E*ecute 读取当前区域的解析度值并记录数据。
6、测试实例:ISO12233标板在画面中过满,画面中拍摄到的这局部标板实际高度是168mm,而这标板的实际高度是250mm,利用HYRes软件读数为1300LW/PH,因此根据:所以最终结果应该就是:测试标准完成标准1、软件读取的值可能有误差,每次读取的值必须经过视觉进展核实并记录。
实验一视觉分辨率及空间频率响应(SFR)测试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码相机视觉分辨率的定义及其度量单位。
2、了解数码相机分辨率测试标准ISO12233以及GB/T 19953-2005《数码相机分辨率的测量》,熟悉测试标板构成,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掌握数码相机视觉分辨率测试方法,能够通过目视判别数码相机的分辨率特性。
4、了解数码相机空间频率响应(SFR)的测试原理,理解空间频率响应(SFR)曲线的含义。
5、掌握数码相机空间频率响应(SFR)的测试方法,能够通过SFR曲线判别数码相机的分辨率特性。
二、实验要求及内容:1、使用数码相机拍摄ISO12233标准分辨率靶板,要求连续拍摄三幅图。
2、目视判别数码相机的视觉分辨率,需分别判别水平、垂直、和斜45度方向的视觉分辨率(注意:若拍摄的靶板有效区域高度仅占据相机幅面高度的一部分,需将目视判别结果乘以修正系数以得到真实的测量结果。
修正系数=以像素为单位的相机幅面高度/以像素为单位的靶板有效区域高度)。
3、使用Imatest软件测量数码相机空间频率响应(SFR)曲线,需分别测量水平及垂直方向的SFR,并取MTF50、MTF20作为测量结果,与视觉分辨率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4、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需明确相机型号、相机基本设置、并包含所拍摄图案以及判别结果和相应说明。
三、实验结果1、拍摄靶板结果图:第1张第2张第3张2、相机的型号和基本设置。
3、使用目测判读法处理图像4、Imatest软件分析结果四、实验体会在上数码相机评测这个实验课之前,对于相机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像素这一个指标上,对于相机的其他知识知之甚少,通过课堂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包括相机各方面指标以及拍摄照片的手法,感觉收获颇丰。
通过此次的实验,我基本上掌握了Imatest软件的使用,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图像处理软件的强大,也让我学会从空间频率响应曲线这样一个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数码相机的特性。
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常规检验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汽车制造业中,聚丙烯蜂窝板作为一种常用的轻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部和外部构件的制造中。
聚丙烯蜂窝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隔热性好、保温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所采用。
然而,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需要对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进行常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的特点和应用,探讨了常规检验标准在质量控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后,将详细概述了几种常见的聚丙烯蜂窝板常规检验标准,并解释说明了这些标准的测试要点。
最后,总结分析了常规检验标准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关于聚丙烯蜂窝板质量控制和改进方面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常规检验标准,并对这些标准进行解释说明,以提高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
通过详细介绍聚丙烯蜂窝板常规检验标准的要点和相关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到这些标准在评估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聚丙烯蜂窝板生产企业提供质量控制和改进方面的建议,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聚丙烯蜂窝板的特点聚丙烯蜂窝板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环保的材料,具有各种优异的物理性能。
首先,它具有较低的密度,使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能够减少整车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同时,聚丙烯蜂窝板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或破裂。
此外,这种板材还具有优良的隔音和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车内噪音和隔离高温。
另外,由于聚丙烯本身具有耐腐蚀性、防水性以及抗化学品侵蚀性等特点,因此该材料非常适合汽车内饰和外部结构的应用。
2.2 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的应用汽车行业广泛采用聚丙烯蜂窝板作为轻量化材料来替代传统金属材料,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生产方式。
在汽车内饰方面,聚丙烯蜂窝板可用于制造座椅背板、车门板、仪表盘等。
3A通过包裹运输体系运输,重量小于70Kg(150磅)的包装件ISTA是运输包装联盟,是包装行业的先驱3系列的测试都是高级测试:用于考察包装的保护能力以及产品和包装承受运输工具的能力,而且是完全模拟实际运输工具,但不完全按照运输着的包装规程按照ISTA标准进行包装的好处有:1减少包装开发时间,是产品运输更有保障;2保护产品,同时减少破损和产品损失,保持利润3有效的平衡运输成本;4使客户满意整个过程有三部分:概述、测试和报告。
概述就是在进入实验室测试之前提供总体的资料,测试即早实验室测试的具体程序说明,报告则是记录必要的数据并提交给ISTAISTA测试程序中的重量和高度有两种计量单位。
英制(英寸/磅)和国际单位制(米制)。
英制单位一般先用而国际单位制则标在后面的括号内。
熟悉下列单位和标志:两种单位系统都用做测量单位,但必须在此试验中前后保持一致,并使用2位有效数字,两种单位可以互相转换,但不完全等价。
在其其它的ISTA测试程序中,68Kg相当与150磅,但在3A中,70Kg和150磅是包裹运输系统在同时使用英制单位和米制单位的国家的区分点。
3A概述3A测试程序是对通过包裹运输体系运输的单个包装件的完全模拟测试,此测试适合于普通单个包装件运输(包括空运和陆运)的四种包装形式:标准包装、小件包装、扁平包装和超长包装。
3A包括了一些可选的组合振动测试和真空测试(高海拔的低气压),它用来测试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能和对产品的防止泄露的能力,当然这个也只用于需要用汽车进行高海拔运输或需要空运的包装件。
标准包装件定义为不符合小件包装件、扁平包装件和超长包装件特点的包装小件包装件的定义:1、体积小于13000mm3(800in3)2、最长尺寸方向小于或等于350mm(14in)3、重量小于或等于4.5Kg(10磅)扁平包装件的定义:1、包装件的最短一个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00mm(8英寸)2、次短尺寸最少为最短尺寸的4倍3、体积大于13000mm3(800in3)加长包装件的定义:1、包装件的最长尺寸最小为900mm(36英寸)2、包装件的另外两个尺寸在最长尺寸的20%以下注意:如果某一包装件同时符合扁平和超长包装件,按超长包装件测试:1、测试用来评价包装在包裹运输系统中经历振动、冲击和其它破坏形式时对产品的保护能力2、测试等级是依据总体数据进行,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的运输系统3、将包装和产品作为一个单体考虑4、有些运输环境没有考虑,比如湿度、压力和不正当的搬运等,对于不同的运输条件或满足不同的试验目的,选用其他ISTA试验标准可能更合理。
EN13238本文介绍了英国标准BS EN -2010建筑制品对火反应试验的一般规定。
该标准替代了BS EN-2001,由委托技术委员会FSH/21制备。
本标准并未包括所有必要的条款,用户需对其正确使用负责。
欧洲标准最高欧洲europaiche规范也在本文中提到,该标准由CEN于2009年批准,有三个官方版本(英语,法语,德语),并有许多国家标准机构参与制定。
文章内容包括引言、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调节程序和选择材料的一般规则等方面。
本欧洲标准详细描述了火反应测试的调节试样和测试程序,根据欧洲标准对建筑产品的基材选择规则实施火反应试验。
本标准不包含预先干燥试样的非可燃性测试根据EN ISO 1182,清洗方法和耐久性方面的评估方法,这些应在相关产品的标准处理。
在本文件中,必须引用以下参考文件:EN312(刨花板),EN 520(石膏板),EN 636(胶合板),EN-1(建筑制品和构件的火灾分级-第一部分:用对火反应试验数据的分级),EN材(建筑制品对火反应试验-不含铺地材料的建筑制品单体燃烧试验),EN(建筑设备和工业装置用热绝缘产品),EN(防火测试-表面产品大范围室内参考试验),ENISO1182(不燃性测试),ENISO1716(建筑产品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EN ISO 9239-1(地面材料防火测试第一部分:使用辐射热源测定燃烧性能),ENISO-2(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EN ISO -2000(消防性能概念),ISO 390(纤维增强水泥制品-抽样和检验),ISO1887(纺织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
为了本文件的目的,给出了EN ISO :2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例如,材料指单一的基本物质或均匀分散的物质的混合物,如金属、木材、石材、混凝土、均匀分散的粘合剂或聚合物矿物油。
产品指材料,对它的元件或部件的信息是必需的。
基板指产品使用下方的关于产品的信息是必需的,例如地板是在地板安装的地板或代表该地板材料。
ISO 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1.范围1.1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硬质(见3.12)和半硬质塑料弯曲性能的方法。
规定了标准试样尺寸,同时对适合使用的替代试样也提供了尺寸参数。
规定了试验速度范围。
1.2本标准用于在规定条件下研究试样弯曲特性,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其他弯曲应力/应变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两端自由支撑、中央加荷的试验(三点加载测试)。
1.3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材料:——热塑性模塑、挤出铸造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硬质热塑性板材;——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热固性板材。
与ISO 10350-1[5]和ISO 10350-2[6]一致,本国际标准适用于测试以长度≤7.5 mm纤维增强的复合物。
对于纤维长度>7.5 mm的长纤维增强材料(层压材料)的测试,见ISO 14125[7]。
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硬质多孔材料和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对这些材料的测试,可采用ISO 1209-1[3]和/或ISO 1209-2[4]。
注:对于某些纺织纤维增强的塑料,最好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见ISO 14125。
1.4本方法中所用的试样可以是选定尺寸的模塑试样,用标准多用途试样中部机加工的试样(见ISO 20753),或者从成品或半成品入模塑件、挤出或浇铸板材经机加工的试样。
1.5本标准推荐了最佳试样尺寸。
用不同尺寸或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是不可比较的。
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注:尤其是半结晶聚合物,由模塑条件决定的样品表层厚度会影响弯曲性能。
1.6本方法不适用于确定产品设计参数,但可用于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测试。
1.7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其弯曲性能只为公称值。
给出的计算公式都基于应力/应变为线性的假设,且对样品挠度小于厚度的情况下有效。
使用推荐的试样尺寸(80 mm X 10 mm X 4 mm),在传统的3.5%弯曲应变和跨距与厚度比L/h为16的情况下,挠度为1.5 h。
铝塑板国家标准GB/T 17748-1999前言铝塑复合板以其质量轻、装饰性强、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上尚无同类产品标准,为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国内市场,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确定,尽量考虑了国内外生产和使用情况的一致性,以适应国内外贸易的要求。
本标准的技术指标是在参考了国外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条件和美国建筑制造商协会标准AAMA605:1998《铝型材及铝板表面高性能有机涂层的技术说明、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收集了大量国内外产品,经过充分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确定的。
在试验方法上,本标准等效采用了ASTM D732:1993《用落砂法测定有机涂层的耐磨耗性试验方法》、ASTM D4145;1983(1990年复审)《预涂板涂层柔韧性试验方法》。
其他方法尽量采用国家标准,而这些国家标准均等效采用了相关的ISO标准或其他先进国家标准。
本标准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塑复合板(以下简称铝塑板)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建筑装饰用的铝塑板,其他用途的铝塑板也可参照本标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78-1977(1989)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634-1979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GB/T 1720-1979(1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40-1979(198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NEQ ISO 4628-1:1980)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EQV ISO 7253:1984)GB/T 2790-1995 胶粘剂180。
硅固体标准
硅固体标准具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比较硅片或硅薄膜厚度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具有精确刻度的标准块组成,用于测量硅片的厚度。
使用硅固体标准具进行测量的步骤如下:
1. 将硅片放置在标准具的测量表面上。
2. 观察刻度,并记录下硅片的厚度。
3. 如果需要比较不同硅片的厚度,可以将多个硅片放在标准具上,并记录下每个硅片的厚度。
4. 如果需要测量硅薄膜的厚度,可以将薄膜放置在标准具的测量表面上,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测量。
使用硅固体标准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标准具的刻度必须精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测量表面必须干净,以确保硅片或薄膜能够紧密地贴合在表面上。
3. 测量时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损坏硅片或薄膜。
4. 如果需要比较不同硅片的厚度,必须使用相同的标准具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PCB检验及评估标准1.外观检查1.1 印刷线路板尺寸印刷线路板的边长,厚度,切口,装配定位(支撑)孔径及孔距,槽以及板边底座定位尺寸等均应符合采购文件之SPEC. 板边破损之深度应小于板厚,长度和宽度满足不大于离最近导体的距离的1/2或2.0mm,两者中取最小值。
1.2 导通孔(plating through hole)及组件孔(plain hole)尺寸原则上用专用孔针/孔规检验孔径,孔径应符合采购文件之标准和精度,由于导通孔内的结瘤和镀层粗糙造成的孔径减小不应小于采购文件SPEC的最小允许值。
组件孔不应有不规则情形。
对喷锡类印刷线路板,组件孔不能油锡塞孔现象,导通孔不应超过5个/pcs。
1.3 孔环(外层)与导线连接的导通孔孔环最小环宽不应小于50µm,孤立焊盘的外层孔环由于麻点,压痕,缺口或斜孔等缺陷造成的减少不应小于最小值的20%.非定位/支撑孔之最小孔环不应小于150µm, 孤立焊盘的外层孔环由于麻点,压痕,缺口或斜孔等缺陷造成的减少不应小于最小值的20%.1.4 弯曲和扭曲变形应符合采购文件要求的公差范围。
1.5 导线宽度最小导线宽度应不小于采购文件规定的导线图形的80%。
由于孤立的缺陷例如边缘粗糙,缺口,针孔,划痕等造成的导线宽度减少,最大不应超过导线最小宽度的20%,且IC位不能有。
1.6 导线间距在采购文件(LAYOUT)规定的最小导线间距内,由于边缘粗糙/毛刺造成的额外减少应小于20%.1.7 导线清晰度导线的图形应符合采购文件(LAYOUT)的规定。
在1.6,1.7中规定的任何缺陷面积的长度不应大于导线长度的10%或13mm,两者取较小值。
1.8 表面安装焊盘沿焊盘边沿的缺口,针孔,和压痕等缺陷不应超过焊盘长或宽的20%﹔对焊盘内的此类缺陷,应不超过焊盘长或宽的10%。
1.9 板边连接器连接盘(金手指)在板边连接器的镀金连接盘上,插接区的缺陷包括:露镍或铜的缺口及划痕,有锡,铅锡镀层,凸出于表面的结瘤或金属凸瘤,麻点,凹坑或压痕等上述缺陷应符合以下要求:最长尺寸不超过0.15mm,每个连接盘上不超过3个,并且出现这些缺陷的连接盘不超过30%.1.10 焊盘起翘任何焊盘起翘均不允许。
国际标准ISO系列标准—使用指南之五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之五)11.生产管制11.1概述质量环圈涉及制造周期中的质量管制(参阅5.1其中述及各项质量系统功能的交互作用)11.2物料管制与追溯性所有物料及组件在投入生产前,均应符合适当的规格及质量标准。
然而,在决定必要的测试与/或检验数量前,应考虑次于标准物料的质量,对生产流程所产生的成本影响及效果(参阅条款9)。
在生产期间,物料应予以适切之储存、隔离、运搬及防护以维持其适用性。
尤应特别留意储存期限与材料变质的控制。
物料在工厂中的追溯性对质量甚为重要,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识别标示,以确能追溯至原物料的标识及质量状态(参阅11.7及16.1.3两节)。
11.3设备的管制与维护所有生产设备,包括固定机械、模具、夹具、工具、样板、模型与量规等,在使用前,其偏差与精度均应予以查验。
用于控制制程的电脑应特别注意,尤其是有关软件之维护(参阅13.1)。
凡设备在各次使用之间,应妥善储存与充分之防护,并在适当期间加以验证或重新校正以确悉其偏差与精密度。
应制订预防保养计划以确保制程能力得以持续。
凡对主要产品质量特性有贡献的设备尤应注意。
11.4特殊制程凡是对产品质量特别重要的生产制程,应特别考虑。
对量测起来不易或不经济的产品特性、对操作与维护需特别技艺者、对一产品或制程其结果不易以后续之检验测试完全验证者,均需要此种特别考虑。
特殊制程应以较频繁的验证工作来查核下列各项:a)该设备用作制造或量测产品的准确度与变异性(包含设定及调整);b)操作人员达成品质要求的技术,能力与知识;c)特殊环境、时间、温度或其他影响品质的因素;d)适当保持人员、制程与设备的证明文件纪录。
11.5文件保管凡工作说明、规格与图样,均应按质量系统所规定的予以保管(参阅5.3及17.2)。
11.6制程变更管制负有变更制程责权的人员应明确指定,如有必要,应征得顾客的同意,随着设计的变更,对生产机具、设备、物料或制程所作的变更均应予书面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