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7.难忘的泼水节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这天,阳光明媚,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
早上,老人们手持银碗,向大家祝福。
然后,年轻人拿起水盆,舀起清泉,开始互相泼水。
水花飞溅,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个人都被泼得湿漉漉的,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午,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傣族菜肴。
饭后,还有精彩的舞蹈和歌声表演。
夜晚,篝火燃起,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节日。
它让人们忘记了一年的辛劳,期待着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希望。
赏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快乐生活。
首先,课文通过具体的日期和天气描述,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阳光明媚的天气和鲜艳的民族服装,都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其次,课文详细描绘了泼水节的活动过程。
老人的祝福、年轻人的泼水、美食的享用、歌舞的表演以及篝火晚会,这些环节既有传统的仪式感,又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最后,课文通过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尽管泼水节是一个让人湿漉漉的节日,但人们却乐在其中,因为这个节日代表着祝福和希望。
总的来说,《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是一篇优秀的语文教材。
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生字
《难忘的泼水节》本课就故事内容来说,对大多数孩子是比较陌生的。
抓住重点字词,结合相关资料的补充,能快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会写
忘wàng(忘记、难忘、忘年之交)
泼pō(泼水、活泼、破晒)
度dù(度假、角度、度日如年)
龙lóng(龙头、龙虾、车水马龙)
炮pào(大炮、礼炮、糖衣炮弹)
穿chuān(穿着、看穿、水滴石穿)
向xiàng(向往、方向、欣欣向荣)
令lìng(令爱、命令、军令如山)
我会认
族zú(民族、汉族、少数民族)
民mín(人民、农民、民主)
敲qiāo(敲鼓、敲打、敲击)
驶shǐ(行驶、驾驶、驶入)
容róng(容易、笑容、面容)
踩cǎi(踩踏、踩街、踩着)铺pū(铺上、地铺、铺床)
盛chéng(盛饭、盛满、盛水)碗wǎn(饭碗、茶碗、木碗)祝zhù(祝福、祝愿、祝贺)福fú(幸福、福利、福气)
健jiàn(健身、健康、健壮)康kāng(安康、小康、康复)寿shòu(长寿、寿星、寿命)。
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泼、族”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龙、向、令”5个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2、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17 难忘的泼水节(一)火把节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我为你砍好了蒿枝,我为你扎好了火把,我要带着你满山遍野地奔跑。
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一定把你打扮成天底下最漂亮的人。
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为你宰好了牛羊,我为你买来了美酒和水果,我愿陪你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早上。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
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杀鸡,准备节日饭菜。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
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角。
经过几番惊险的搏击,得胜的公牛身披红布,在主人的牵引下,绕场一周,骄傲地接受着人们的欢呼和赞叹。
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
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方,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那种骄傲。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点着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出屋门,绕屋三圈,然后奔向田野,奔向山川。
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了起来。
看,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
山寨的人们都集中到一起来了。
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数不胜数的蝗虫。
17 难忘的泼水节文本分析:本文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
第1、2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3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4~6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7、8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文章在描写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时,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场面时,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再反复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热烈的气氛和人们内心的欣喜、感动。
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
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识记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
类文阅读—17 难忘的泼水节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开始举行,一共三天。
在这几天,人们早早地穿上彝族独特的服装,去拜访亲戚。
大家聚在一起饮酒狂欢,跳起欢快而热烈的舞蹈,举行摔跤、拔河等娱乐活动。
到了晚上,人们又在寨子边和宽阔的草坪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男女老少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相互追逐嬉戏,表示驱除邪恶和灾难,祈求来年幸福安宁。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有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1.在()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火把()的草坪()的晚会()的舞蹈2.读短文,会总结。
(1)彝族的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的或日举行,共天。
(2)举行篝火晚会是为了祈求。
(3)彝族火把节享有“”的美誉。
火把节1.燃烧宽阔盛大欢快2.(1)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三(2)幸福安宁(3)东方狂欢夜欢乐的泼水节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用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2.填一填。
()的凤凰花()的鼓点()的泼水节3.开始泼水了,人们是怎么互相庆祝的呢?用“”画出来。
4.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欢乐的泼水节1.2. 示例:火红欢乐难忘3.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知识点《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了节日的气氛,给全文定下了喜庆、祥和、欢快、幸福的基调。
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知识点,欢迎阅读!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知识点字:傣、敲、驶、铺、蘸词:凤凰、泼水、花瓣、花炮、健康、幸福重点句子:1.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3.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4.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将学习课文第一课时,详细内容涉及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以及课文背景文化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4.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关注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结构。
2.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和泼水节的文化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泼水节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讲解并示范书写。
3.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语法和用词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加强语言运用能力。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泼水节的了解和感受,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7 难忘的泼水节2. 生字词:泼、水、节、热、闹、喜、庆、丰、收、舞、龙、凤、灯、火、通、明3. 重点句子解析:例句及语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生字词造3个句子。
(3)课文朗读,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1)略(2)例:泼水节那天,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彼此健康快乐。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
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
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知识点】01、我会写忘wàng(忘记、难忘、忘年之交)泼pō(泼水、活泼、破晒)度dù(度假、角度、度日如年)龙lóng(龙头、龙虾、车水马龙)炮pào(大炮、礼炮、糖衣炮弹)穿chuān(穿着、看穿、水滴石穿)向xiàng(向往、方向、欣欣向荣)令lìng(令爱、命令、军令如山)02、我会认族zú(民族、汉族、少数民族)民mín(人民、农民、民主)敲qiāo(敲鼓、敲打、敲击)驶shǐ(行驶、驾驶、驶入)容róng(容易、笑容、面容)踩cǎi(踩踏、踩街、踩着)铺pū(铺上、地铺、铺床)盛chéng(盛饭、盛满、盛水)碗wǎn(饭碗、茶碗、木碗)祝zhù(祝福、祝愿、祝贺)福fú(幸福、福利、福气)健jiàn(健身、健康、健壮)康kāng(安康、小康、康复)寿shòu(长寿、寿星、寿命)03、多音字兴xīng(兴奋)xìng(高兴)铺pù(卧铺)pū(铺上)盛chéng (盛饭)shèng(盛开)04、近义词特别—非常欢乐—欢快开心—高兴祝福—祝愿四面八方—五湖四海05、反义词清—浊升—降高兴—难过开始—结束特别—一般笑容满面—愁眉苦脸06、理解词语一年一度:每年一次。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
火红:像火一样红。
象脚鼓: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欢呼:欢乐地呼喊。
笑容满面:满脸都是含笑的神情。
07、句子解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可以体会到来的人特别多;从“赶”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特别的激动和兴奋。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这是一个比喻句,用“鲜红的地毯”来比喻撒满凤凰花的地面,表现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