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陋室铭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7
专题10:《陋室铭》(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一模)阅读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根据语境,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词义或用法准确的一项是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腰.白玉之环③无丝竹之乱.耳A.①表转折,可译为“但是”②腰间③杂乱B.①表修饰,不译②腰间③扰乱C.①表转折,可译为“但是”②在腰间佩戴③扰乱D.①表修饰,不译②在腰间佩戴③杂乱(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我认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就不会觉得吃穿不如别人。
理解:吃粗糙食物,穿破烂衣服,可见物质条件匮乏,然而作者专注于学习,内心充实,最终学有所成,做了高官。
B.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翻译: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道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理解: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而作者却说“未有所成”,可见宋濂心怀大志,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理解:作者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刘禹锡《陋室铭》的故事
摘要:
一、刘禹锡简介
二、陋室铭创作背景
三、陋室铭诗意解读
四、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刘禹锡及其陋室铭的影响
正文:
一、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与白居易、元稹并称“新乐府三杰”,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禹锡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仰。
二、陋室铭创作背景
《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被贬谪到连州(今广东连县)时创作的。
当时,刘禹锡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谪到边远地区。
在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时,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陋室铭》最为著名。
三、陋室铭诗意解读
《陋室铭》全文共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诗人以山、水、仙、龙四物,寓意陋室的高尚品质。
虽然房子简陋,但居住者的品德高尚,使得陋室焕发出
迷人的光彩。
四、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陋室铭》不仅是一首描绘陋室的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追求物质财富,忽略了精神的丰富。
而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境,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关注内心的修养,才能拥有真正美好的人生。
五、总结刘禹锡及其陋室铭的影响
刘禹锡的一生,尽管屡遭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的作品,尤其是《陋室铭》,传递了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陋室铭》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
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的崔沔所著。
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原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
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
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
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
《陋室铭》一句原文对应一句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分层评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陋室铭教案刘禹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住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背会、掌握文言词语句意。
2.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闲适高雅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思想情怀。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
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沉浸于文本,反复地研读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课文的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学习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去学习课文。
)导入:分享故事(师讲)。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这位诗人是贬到这里来的,就故意刁难。
在城南门给他安排了三间小房,面江而居。
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见了气坏了,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郁闷气愤,一气之下又写了一篇文章,并且还请人把它刻在石碑上,然后立在门外。
这位诗人就是?-----生说。
师:这篇文章就是《陋室铭》,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引导语: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独有的审美内涵,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审美情趣。
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古诗词美丽的境界,去欣赏古代著名诗人的高风亮节吧!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陋室铭》书本原文注解原文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斯(4)是陋室,惟(5)吾德(6)。
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
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
无丝竹(12)之(19)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
南阳(16)诸葛庐(17),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8)?”注解(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德:品德高尚。
,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延。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家,蜀郡成都人。
芦,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篇1:陋室铭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为刘禹锡所著,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执着于名利的高尚情操。
全文如下:陋室铭作者:[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
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
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
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某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教室铭
分数要高,低分不行。
知识要深,学习要勤。
斯是教室,必无闲情。
读英语,背课文。
比读书之刻苦,比精神之文明。
众人云:“爱拼才会赢”。
书房铭(原创)
屋不在大,有书才行。
书不在多,有益才灵。
书房虽小,唯吾酷读。
多读不算赢,读懂才是精。
无人与我谈笑,唯书伴我同行。
无电视之乱耳,无游戏之劳形。
西汉陈平忍辱,元代宋濂当衣。
鄙人云:“何苦之有?”
书房铭
家藏百书,小巧玲珑;门对千竹,郁郁葱葱。
盛夏之际,冷气适中。
可以聊聊天,放放松。
有开心快乐,无烦恼忧愁。
天天阅百书,知识记心中。
吾云:何乐不为?
教室铭(自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教室,惟吾学精。
草木皆秋色,操场入帘青。
谈笑有同学,往来有良师。
可以读英语,诵诗经。
无打逗之乱耳,无游戏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吾曰:“乐在其
中。
好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
貌不在美,心仁则灵。
斯是好友,唯吾真情。
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
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
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
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
好友云:“君交如水。
”。
专题10:《陋室铭》(解析版)过关检测1.(2023春•上海市松江区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答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丙】董遇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①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②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兴平:汉献帝年号。
②稆:野生的禾。
(1)【甲】诗作者是(朝代)的陆游,【乙】文作者是唐朝的(人名)。
(2)解释加点字。
①而常挟持.经书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4)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听从他的学者说:“苦于时间不足。
”B.跟从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时间不足。
”C.跟从他的学者说:“苦于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D.听从他并向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喝水。
”(5)三篇诗文通过不同的外在环境表达人物的不同的情操。
【甲】诗借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作者①的情感;【乙】【丙】两文人物的生活环境都可以用【乙】文中的“□”字来概括,【乙】文表达作者②的情感,【丙】文董遇的读书经历则告诉我们学习既要通过“③”明白大意,也要④。
【答案】(1)宋朝刘禹锡(2)①拿着。
②同“现”,表露、显露。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B(5)①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陋②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先读百遍\读书百遍④善于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初二语文课本陋室铭的原文翻译初二语文课本陋室铭的原文翻译陋室铭是初二语文的一篇文言文,是一篇很重要的课文,学生一定要掌握好这篇课文的翻译。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二语文陋室铭的翻译和相关资讯,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二语文陋室铭的翻译【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简陋的呢?初二语文陋室铭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刘禹锡朗诵:雅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注解: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陋室铭》字词解释及翻译《陋室铭》字词解释及翻译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陋室铭》字词解释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