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2 伽利略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38
第五讲:体验派、表现派与写意派(因原PPT太大,发送困难,故只保留文字,数字是原PPT顺序号)1、体验派代表人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世界著名导演、演员、戏剧教育家、理论家。
1897年与丹钦科进行18小时长谈,决定成立与有别于旧剧场的、趣味高尚、面向人民的戏剧场—1898成立的莫斯科艺术剧院。
2、1905年在芬兰海滨,思考表演艺术问题,分析演戏的自我感觉,挖掘心理因素,思想初成体系,决心边试验边着手理论著述。
1910年前后,发表一些演剧论文,已可看到“体系”比较完整的雏形。
1928年纪念剧院30周年演出《三姊妹》犯心脏病,从此边修养边写作,进行“体系”的完善化和定型化。
3、苏联戏剧家阿.波波夫:体系的准确定义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
”——体验是基础,体现是目的,体现的内容是剧作所塑造的形象,因而这是第二度塑造,名之为“再体现”。
•4、什么是体验?•斯氏提出:演员要摆脱“第一自我”,深感“我就是”,完全与角色融为一体。
剧作家为角色安排了规定情境,演员就得设身处地、确信无疑的生活期间,这就是所谓“体验”。
•体系也可称为体验艺术的体系。
5、在体验派看来,优秀演员应该具备将自己完全“化身于”角色的本领,他应该完全成为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像角色一样去观察、去思考、去行为,一句话,他就是那个角色。
——体验派演员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观众将演员和角色视为一体。
•6、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特别强调:•——演员必须深入地体验角色,不断调整演员的自我,使之从心理到形体都和角色一致。
•体验派追求在舞台上制造出与现实一样逼真的感觉,他们在布景、道具的处理上坚持绝对真实的原则。
•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彻底消除表演意识,要有一种“当众孤独”的本领。
即演员虽是在表演,但必须忘掉自己演员的身份,而以角色的身份自然活动。
•7、在体验派戏剧观看来:•表演和观众之间不应存在交流,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与舞台上的情感氛围保持一致。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素材事例伽利略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透过现象看本质-伽利略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伽利略的人,他非常非常聪明。
伽利略是意大利人,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星和太阳都围绕着地球转。
可是伽利略先生并不这么认为。
有一天,伽利略先生看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他发现,无论是轻的小球还是重的大球,只要从同一高度落下,它们落地的时间是一样的!你们相信吗?之前大家都认为,重物体一定会比轻物体先落地。
可是伽利略亲自做了实验,证明了大家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接下来,伽利略又发现了另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他用一个小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平整的,有些地方很高,有些地方很低,看起来就像地球上的山川沟壑一样。
从前大家都以为月球是完全光滑的。
伽利略先生还从小望远镜里看到了很多其他星球,他数了数,竟然看到了木星身边有四颗小卫星在绕着它转!之前谁都不知道木星有卫星。
总之,伽利略先生通过亲眼所见的现象,推翻了很多人们过去盲目相信的事物。
他让大家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完全相信别人说的话,而要亲自观察和实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伽利略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的生活并不轻松。
因为当时的很多人还是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的科学发现。
他们非常生气,甚至把伽利略先生关了起来!真是太让人难过了。
不过最终,伽利略先生还是被释放了,大家也接受了他的新理论。
小朋友们,从伽利略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心。
不要只相信别人说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实验来验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当然,追求真理并不容易,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反对和排挤。
但是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被大家接受的。
希望大家都能像伽利励一样,勇敢地去发现和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细心观察长新知出门考试卷时间:10 分钟满分100 分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30 分)1.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与中得来。
”(10 分)2.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的最重要的能源。
”(10 分)3.通过学习,我认识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最后发现微生物世界的;还认识了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的大科学家。
(10 分)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40 分)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
他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
他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同伴呢?他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他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
如果食物又大又可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他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
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他们爬过的地面上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0 分)经常——()特别——()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10 分)3.这篇短文饶有趣味地介绍了蚂蚁哪几方面的知识?()(多选题)(20 分)A.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
B.蚂蚁靠触角传递信号。
C.蚂蚁不喜欢和大家分享食物。
D.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三、写观察日记。
(30 分)生活中,你一定留心观察过某些东西。
如:搬运食物的小蚂蚁、悄悄生长的一株植物。
请你认真回忆一下,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一写观察中的新发现,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观察实验2.儿童智慧3.列文虎克法布尔二、选择题。
1.常常非常2.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3.ABD三、示例:2014 年3 月14 日星期三多云今天,老师布置要做一个实验。
要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那是全班都要做的。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本讲要点:1、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2、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3、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步课堂: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 伽利略思维捆在一起的物体总重量要比任一部分的重量大,按照亚里士多德观点,下落速度应该比质量最大的一块更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重量大的物体和重量小的物体捆在一起下落,下落慢的轻物体必然要拖着下落快的重物体,使重物体下落得比原来慢,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就是“重物比轻物下落快〞这一前提,所以从逻辑上伽利略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重物与轻物应该下得同样快。
2. 猜想及实验验证(1)数学推理:伽利略用数学推理证明,只要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物体就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实验验证:因为物体实际下落太快,伽利略想办法把物体运动速度放慢,即先研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
让小球从斜面上不同位置滚下,观测小球多次从不同点滚动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否保持不变,即是否能观测到:x 1/t 12=x 2/t 22=x 3/t 32=……如果不断加大斜面的倾角,小球对于每一个特定的倾角从不同角度滚下,其比值仍然保持不变,那么可以合理外推至倾角90°,即物体自由下落时,其比值也保持不变,由此,伽利略间接地验证了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
二、伽利略的科学方法(1)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观点。
(2)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简单的变速运动假说。
(3)数学推导,斜面实验证明。
三、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与特征。
〔1〕竖直上抛运动的条件: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υ0;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
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学生用书P37]一、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1)定义:物体自由下落时具有的加速度源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称为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的计算中,g 取 9.8_m/s 2,近似计算时,g 取10_m/s 2.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公式:v 2=2gh .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2.伽利略的研究(1)归谬: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否定了他的论断.(2)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3)数学推理: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有s ∝t 2.(4)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s和所用时间t.观测st2是否保持不变;不断增大斜面的倾角,对于每一特定的倾角,如果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时这个比值仍保持不变,则说明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5)合理外推:伽利略将斜面倾角外推到90°时的情况,小球的运动就成为自由下落,伽利略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思维辨析(1)竖直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3)高空雨滴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4)屋檐滴下的水滴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5)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6)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也是9.8 m/s2.()提示:(1)×(2)×(3)×(4)√(5)×(6)×基础理解(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过实验:让重的铁球和轻的铁球同时下落,发现两球几乎同时落地.简单解释为什么?(2)在月球上,铁球与羽毛同时由静止释放同时落地.简单解释为什么?提示:(1)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两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2)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铁球与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学生用书P38]问题导引1.做下面的小实验并认真观察①将一张纸片和一个金属球同时在同一高度释放,如图甲.②将纸片揉成团和金属球同时在同一高度释放,如图乙.试结合上述观察,讨论下列问题:(1)纸片和金属球哪个先落地?为什么?(2)纸团和金属球哪个先落地?为什么?2.如图所示,在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比羽毛下落得快,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1)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为什么物体下落快慢相同?(2)空气中的落体运动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要点提示] 1.(1)金属球先落地,因为空气阻力对纸片下落快慢的影响比对金属球下落快慢的影响大.(2)纸团和金属球几乎同时落地,因为空气阻力对二者下落快慢的影响差别不是很大.2.(1)没有空气阻力影响.(2)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空气的阻力作用可以忽略.【核心深化】1.自由落体运动的受力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都要受到阻力的作用,但当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特点(1)在同一地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即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变化的快慢都一样,平时看到轻重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的快慢不同,加速度也不同,那是因为它们受到的阻力不同.(2)在地球表面上各处的重力加速度不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最小.(3)在地球表面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一般的高度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4)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关键能力1自由落体的判断(多选)小鹏摇动苹果树,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同一高度处落下,苹果先落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思路点拨] 解此题把握住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解析]空气阻力对树叶影响较大,不能忽略,故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空气阻力对苹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故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A、B两项错误,C项正确;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苹果和树叶只受重力作用,它们将会同时落地,D项正确.[答案]CD通常所讲的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严格的自由落体运动只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空间才存在,但如果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比如在空气中石块的下落,在开始下落的短时间内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关键能力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多选)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B.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落至同一高度时的加速度都相同D.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解析]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而非垂直于地面;在地球表面,不同地方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答案]BC(1)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逐渐增大.赤道处最小,约为9.780 m/s2;两极处最大,约为9.832 m/s2.(2)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但在高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不变.(3)重力加速度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是由地球本身决定的.它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无关.只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达标练习】1.(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B.北京市区的g值比上海市区的g值略大C.g值在海拔高的地方大D.物体速度越快,g值越大解析:选AB.在地球表面的同一地点,不管是轻的物体还是重的物体,g值都相同,与海拔和速度大小无关,所以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随纬度升高g 值逐渐增大,北京所处的纬度高于上海所处的纬度,故B项正确.2.(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可以不为零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解析:选BCD.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故选项C对;它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B对;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选项D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生用书P39]问题导引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那么前面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还有哪些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请举出一些![要点提示]平均速度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等均可用.【核心深化】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常用的重要推论:(1)物体在时刻t 、2t 、3t 、…、nt 的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物体在时间t 、2t 、3t 、…、nt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3)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3∶5∶…∶(2n -1).(4)物体通过位移s 、2s 、3s 、…、ns 所需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3∶…∶n .(5)物体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关键能力1 基本规律的应用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速度是30 m/s (g 取10 m/s 2).求:(1)物体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2)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高度;(3)物体在最后1 s 内下落的高度.[解析] (1)由v =gt 得:t =v g =3010s =3 s. (2)法一 根据v 2=2gh ,则下落的高度:h =v 22g =90020m =45 m. 法二 h =0+v 2·t =0+302×3 m =45 m. 法三 h =12gt 2=12×10×32m =45 m.法四 v -t 图像.h =12×3×30 m =45 m. (3)物体在前2 s 内的位移:s =12gt 22=12×10×4 m =20 m , 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s ′=h -s =45 m -20 m =25 m.[答案] (1)3 s (2)45 m (3)25 m关键能力2 比例关系的应用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 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g 取10 m/s 2),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解析]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3∶5∶…∶(2n -1)由此可得相邻两水滴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依次为:s 0,3s 0,5s 0,7s 0由图可知,窗高为5s 0,则5s 0=1 m ,所以s 0=0.2 m ,所以屋檐的高度为h =s 0+3s 0+5s 0+7s 0=16s 0=3.2 m.(2)由h =12gt 2得,滴水时间间隔为 T = 2s 0g = 2×0.210s =0.2 s. [答案] (1)3.2 m (2)0.2 s处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两点注意(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推论及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关系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 0取为0、加速度a 取为g 就可以了.(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中共涉及v t 、s 、g 、t 四个物理量,其中g 为常数,所以只要已知v t 、s 、t 中的任意一个,用公式可求另外两个.【达标练习】1.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1.2 mB .3.6 mC .6.0 mD .10.8 m解析:选C.初速度为零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石块,从静止开始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3∶5∶…∶(2n -1),得s 3=5s 1=6.0 m ,故选项C 正确.2.一个小物体从楼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得小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整栋楼高的716,则该栋高楼的楼高为多少(g 取9.8 m/s 2)? 解析:设楼高为H ,下落时间为t ,则由题意有H =12gt 2 H -716H =12g (t -1 s)2 由以上两式可得H =78.4 m.答案:78.4 m[随堂检测][学生用书P40]1.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解析:选C.由于苹果和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故任意时刻都在同一高度,且是做加速运动,故频闪间距不断变大,故C 正确.2.(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v 0=0、a =g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之比是1∶2∶3D .从开始运动到下落4.9 m 、9.8 m 、14.7 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解析:选ABC.由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可知A 正确;由自由落体运动的比例关系式知B 、C 正确;由比例关系式知,从开始运动到下落4.9 m 、9.8 m 、14.7 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故D 错误.3.(多选)(2019·广东阳东一中检测)物体从离地面45 m 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 取10 m/s 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3 s 后落地B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20 m/sC .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25 mD .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解析:选AC.由h =12gt 2得t =2h g =3 s ,Δh =12gt 2-12gt 22=25 m ,v =gt =30 m/s ,v =h t=453m/s =15 m/s.则A 、C 正确,B 、D 错误. 4.如图所示,测定一个人的反应速度,请甲同学拿着一把长30 cm 的直尺,他的手抓在尺的上端处,尺的零刻度端在下,乙同学的手候在尺的零刻度处准备听到口令后就抓住尺子,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立即用手抓住直尺,另一同学丙也重复乙的做法,现记录乙抓住尺的刻度数据为20 cm 和丙同学抓住尺的刻度数据为24 cm ,问:(1)乙和丙同学哪个反应速度快?(2)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多少?(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解析:(1)乙同学反应快,当直尺下落时,反应越快,抓住时直尺下落的距离越短,故乙同学反应快.(2)直尺下落的位移是:h =20 cm -0=20 cm =0.2 m ,根据公式h =12gt 2 代入数据得t =2h g =2×0.210s =0.2 s. 答案:(1)乙同学反应快 (2)0.2 s[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126(单独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大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B .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 .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D .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解析:选D.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等,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A 错误;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由于惯性而具有水平初速度,不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B 错误;雨滴下落的过程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有关,速度增大时阻力增大,雨滴的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阻力与重力相比不可忽略,不能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C 错误;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所受空气阻力和重力相比可忽略不计,可认为只受重力作用,故选项D 正确.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解析:选C.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A 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 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是常量,其运动规律与质量无关,即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故C 正确;由h =12gt 2可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D 错误.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的物体g 值大B .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 值一样大C .g 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 .g 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解析:选B.g 值与物体轻重无关,A 错误,B 正确;g 值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大小不同,在赤道处小于北极处,C 、D 错误.4.如图甲所示,两位同学根据课本提示的方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做反应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A 点是开始时受测人手指的位置,B 点是结束时受测人手指的位置,则受测人的反应时间大致为( )A .0.6 sB .0.5 sC .0.4 sD .0.3 s解析:选D.尺子在人反应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图中可得在人反应时间内尺子下落的高度为h =(55.0-10.0) cm =45.0 cm =0.45 m ,根据公式h =12gt 2可得t =2h g=0.3 s ,故D 正确.5.(2019·商丘高一检测)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做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C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D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解析:选C.自由落体下落时间很短,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选C.6.雨滴自屋檐静止滴下,每隔0.2 s 滴下一滴,第一滴落地时第六滴恰欲滴下,此时第一滴、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62 m 、1.26 m 、0.90 m .设落下的雨滴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二滴雨滴下落的速度为(g 取10 m/s 2)( )A .8.00 m/sB .7.84 m/sC .7.20 m/sD .7.00 m/s解析:选C.因为每隔0.2 s 滴下一滴,且1.62 m -1.26 m =1.26 m -0.90 m =0.36 m ,可判定雨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又由Δs =at 2得雨滴下落加速度为a =9.00 m/s 2,再由v =at ,t =0.8 s ,可得:v =7.20 m/s ,则正确选项为C.二、多项选择题7.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是( )解析:选A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A 、D 对,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B 错.8.(2019·成都高一检测)在不同高度同时释放两个铅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均未落地前,两者( )A .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B .落地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两铅球释放时的高度C .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位移之比都为1∶4∶9D .两铅球的距离和速度差都越来越大解析:选A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为g ,由h =12gt 2,v =gt 可判断A 正确;自由落体的时间由高度决定,故落地的时间间隔也由高度决定,B 正确;初速度为0,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位移之比为1∶3∶5,C 错误;因为同时释放,任意时刻速度相同,故速度之差为0,任意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故高度差不变,等于释放时高度之差,D 错误.9.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下落至地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已知),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A .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 .石块落地前瞬间的速度C .石块下落第1 s 内的位移D .石块通过最后1 m 位移所用的时间解析:选ABD.由公式h =12gt 2可知,选项A 正确;根据v 2=2gh 可知,选项B 正确;根据h =12gt 2知只测出第1 s 内的位移,不能计算出总高度,选项C 错误;根据h =12gt 2 和h -1=12g (t -t ′)2可知,选项D 正确. 10.(2019·福建三明第一中学高一月考)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 m 和40 m 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B .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C .下落1 s 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D .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 s 内下落的高度相等解析:选AC.根据v 2=2gh 得,落地的速度v =2gh ,因为甲、乙的高度之比为1∶4,则落地的速度之比为1∶2,即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故A 正确;根据h =12gt 2得,t =2h g,因为甲、乙的高度之比为1∶4,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12,故B 错误;根据v =gt 知,甲、乙下落1 s 时,速度相等,故C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则每秒内的平均速度增大,则最后1 s 内的位移不等,故D 错误.三、非选择题11.(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一个物体从某个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第1s 内的位移恰好等于它最后1 s 内位移的14,取g =10 m/s 2,求: (1)第1 s 内下落的距离;(2)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3)物体开始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解析:(1)根据公式:h =12gt 2得:第1 s 内下落的距离h 1=12×10×12 m =5 m. (2)设物体开始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 ,下落时间为t ,则有:H =12gt 2① H -4h 1=12g (t -t 1)2② 由①-②得:4h 1=12gt 2-12g (t -t 1)2, 解得t =2.5 s .③(3)把③式代入①式得:H =12×10×(2.5)2 m =31.25 m. 答案:(1)5 m (2)2.5 s (3)31.25 m12.在离地面7.2 m 处,手提2.2 m 长的绳子的上端如图所示,在绳子的上下两端各拴一小球,放手后小球自由下落.(绳子的质量不计,球的大小可忽略,g =10 m/s 2)求:(1)两小球落地时间相差多少?(2)B 球落地时A 球的速度多大?解析:(1)设B 球落地所需时间为t 1,因为h 1=12gt 21, 所以t 1=2h 1g =2×(7.2-2.2)10s =1 s , 设A 球落地所需时间为t 2依h 2=12gt 22得t 2=2h 2g =2×7.210s =1.2 s 所以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Δt =t 2-t 1=0.2 s.(2)当B 球落地时,A 球的速度与B 球的速度相等.即v A=v B=gt1=10×1 m/s=10 m/s.答案:(1)0.2 s(2)10 m/s。
伽利略天文学常识一、地球运动与太阳的位置伽利略研究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确定了太阳在地球轨道上的位置。
他发现地球绕太阳公转,并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
二、星座与流星伽利略对星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命名方法。
他还观察了流星,并提出了流星形成的理论。
三、星等与亮度伽利略提出了星等的概念,即星星的亮度等级。
他还研究了星星的亮度变化,并提出了亮度与距离的关系。
四、天球与大气层伽利略认为地球和其他星球都位于一个巨大的天球上,这个天球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大气层。
他还研究了大气层对天体观测的影响。
五、天文仪器与观测方法伽利略改进了天文观测仪器,如望远镜,并提出了新的观测方法,如测量星球的直径和距离。
他还使用了数学方法来描述天体的运动。
六、行星运动与轨道伽利略研究了行星的运动和轨道,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卫星,并研究了它们的轨道和运动规律。
七、日食与月食伽利略观察了多次日食和月食,并提出了日食和月食形成的理论。
他还研究了日食和月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八、天文现象与规律伽利略观察了多种天文现象,如彗星、彗尾、恒星的亮度和位置变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律和解释。
他还研究了天文现象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九、天体物理学基本原理伽利略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来的天体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观测方法。
他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宇宙探索与发现伽利略的研究为后来的宇宙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他的观测和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方向。
他的理论和发现为现代宇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科学家的故事伽利略·伽利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科学家的故事》中的伽利略·伽利雷部分。
详细内容将围绕伽利略的生平、他的科学成就以及他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伽利略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在科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2. 掌握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如自由落体实验、望远镜的发明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及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伽利略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以及科学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伽利略·伽利雷的课件、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如自由落体实验装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伽利略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伽利略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及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伽利略的实验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伽利略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自由落体的规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伽利略生平简介2. 伽利略的科学成就自由落体实验望远镜的发明3. 伽利略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4.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伽利略科学成就的认识。
答案示例:伽利略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揭示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的望远镜发明,使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作业题目:简述伽利略科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示例:伽利略科学方法的特点是实验和观察相结合,注重实证。
这种方法使科学研究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伽利略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使学生了解了伽利略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