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格式:docx
- 大小:9.00 KB
- 文档页数:4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文言文阅读(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预习案】1、了解江苏省《考试说明》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说明: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正确理解句子包括三个层次:①能读懂句子字面意思,②能理清句间逻辑关系,③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知识,有时须着眼全篇借以综合考察。
4、阅读《核按钮》第63页“考点透视”,5、研习《核按钮》P64“典型题例”:【探究案】完成《核按钮》第66页18、19、20题,第68页37题,第70页52 、54题。
方法指导:1.翻译句子要做到“信”(忠于原文)、“达”(准确表达原意)、“雅”(简明通顺,有文采),其中“信”“达”是主要要求。
2.遵守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特别要根据语境。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常用方法:留:①保留国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
②保留原句的结构形式。
增:省略句要添加省略内容。
删:不必译出的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停顿词。
调:用于特殊句式的翻译。
换: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
【训练案】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专题4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真题速递(一)【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①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
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
”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
太子齰痈而色难之。
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
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译文:。
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
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译文: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译文: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第七讲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基础点: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力争做到“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
重难点:1.找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2.翻译出来的句子达到“达”“雅”的程度。
[考法综述]“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最大。
它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
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直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命题法文言句式典例1翻译划线句子(1)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2)(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答案](1)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2)(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解析]翻译句子首先要明确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的存在。
(1)句中“金人虽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索吾”,如果翻译成“金人虽然不让我要”就说不通了。
(2)句中“誓于神”是状语后置句,如果翻译为“发誓对神”就会语意不顺。
典例2翻译划线句子(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2)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答案](1)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7.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掌握翻译的原则和翻译的方法。
2.学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查方式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
先在草稿纸上将语法要点一一标出,引起自我注意。
第二步:切将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前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第三步: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第四步:誊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要做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解题技巧(1)要遵循文言翻译的一原则二标准。
一原则:信、达、雅;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2)文言翻译当以直译为主,在遇到比喻、借代、排比、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难以直译时要采用意译。
如: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这里的“尘网”是借喻,意译为“浑浊的官场”。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这里的“肉食者”是借代,意译为“做官的人”。
③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这是一个排比句,意译为“(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3)注意综合运用翻译的方法:保留法、删除法、替换法、调序法、补充法。
(4)把要求翻译的文句放到原文中,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句子。
(5)寻找采分点,抓关键词语。
要做到四点:一要联系关键词语的相邻字词或上下句,二要联系相关成语,三要联系相关课文,四要联系相关诗句。
轻轻告诉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适用范围例句保留法:人名、地名、年号、国号、朝代、官职等专有名词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除“记”外均可保留)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可保留)删除法:某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除不译)昼夜勤作息(“息”是偏义复词的陪衬词,可删除不译)的虚词、偏义复词的陪衬词、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张良曰:“谨诺。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作者:闫涛
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2年第34期
如何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好文言句子的翻译呢?掌握了以下技巧,考生就能够在翻译的时候得心应手。
1.字字落实,一一翻译
文言句子的翻译题会根据采分点给分,但是有些时候考生很难确定哪个字或者句式是采分点。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将所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根据翻译的大原则一一进行落实,确保覆盖采分点。
此外,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内容是不需要翻译的,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直接将它“搬”到译文中,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
例如,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这句话中采分点非常多,分别是“每”,译为“常”“经常”“常常”;“辄”,译为“就”“总是”;“引去”,译为“微退”“撤离”“撤去”“撤
回”“退去”“退兵”“逃走”“逃离”“离去”“离开”。
考生需要字字落实,一一翻译。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
2.帶入原文,前后贯通
很多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把目光仅仅集中在这句话上,而不去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我们知道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一定联系的。
在具体答题时,考生要把这个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前后的内容,确定句意符合文意,才能翻译准确。
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这里张仪说的话,需要与前文结合起来理解,前文“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也就是说张仪以六百里的秦国土地诱使楚国与齐国断交,然后“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也就是说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
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对这名索要土地的使者说给楚国六里地,激怒楚国讨伐秦国。
楚国由于失去了楚齐联盟而在杜陵惨败。
联系上下文,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张仪在证实楚国确实与齐国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
3.特殊句式,特殊对待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是文言文备考中的重点,考生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些采分点。
如果忽略了,不仅影响到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而且还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202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这个句子中“何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的特殊句式,考生必须加以注意。
翻译时应把“何”挪
到“患”的后面,翻译成“担心什么呢?”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们与自己一样喜爱。
”再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奈……何”是一个固定句式,译为“把……怎么办”。
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4.根据词性,巧妙推理
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考生会遇到个别字不会翻译,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所在位置推理它的词性和成分,再联系整个句子的语境和内容,来推理出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懂得了这句话的整体意思之后,再进行翻译。
例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这个句子中,考生可能不会翻译“赇”,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个字所处的位置,断定它应该是宾语,也就是做“受”的宾语,而这个字又与“贝”有关,可以断定为钱财。
所以整个句子可以翻译为:“唐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钱财的,暗中安排身边的人试探着行贿官员。
”再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善”,形容词,译为“妥当,好”;“其”,副词,表命令语气,译为“还是”;“弭口”,译为“住口”。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
5.切忌丢字,不能矛盾
有些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字就空着或者干脆把那个字或者词删掉,还有的考生翻译出来的句子前后自相矛盾,试想这样的翻译怎么能够得分呢?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不丢字落字,翻译的内容前后不矛盾。
除此之外,翻译的时候还不能有错字,如果有错字,也会影响得分。
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这句话中,“请求”,译为“请求找来”;“鳏寡”,译为“丧妻丧夫”;“论”,译为“评定”;“供秩”,译为“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焉”是代词,译为“他们”。
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不能遗漏每个字的意思,比如“请求”和“鳏寡”和现代汉语不同,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要分别翻译,不能遗漏。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
”
文本鉴赏
汉元帝之世,莎车王延尝为侍子京师,慕乐中国。
及王莽之乱,匈奴略有西域,唯延不肯附属,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
”延卒,子康立。
康率傍国拒匈奴,拥卫故都护吏士、妻子千余口,檄书河西,问中国动静。
窦融乃承制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国皆属焉。
汉光武刘秀建武九年秋八月,莎车王康卒,弟贤立。
十四年冬,莎车王贤、鄯善王安皆遣使奉献。
西域苦匈奴重敛,皆愿属汉,复置都护。
上以中国新定,不许。
十七年,莎车王贤复遣使奉献,请都护。
帝赐贤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
敦煌太守
裴遵上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
”诏书收还都护印绶,更赐贤以汉大将军印绶,其使不肯易,遵迫夺之。
贤由是始恨,而犹诈称大都护,移书诸国,诸国悉服属焉。
二十一年,莎车王贤浸以骄横,欲兼并西域,数攻诸国,重求赋税,诸国愁惧。
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
帝以中国初定,北边未平,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诸国闻都护不出,而侍子皆还,大忧恐,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
”裴遵以状闻,帝许之。
二十二年,西域诸国侍子久留敦煌,皆愁思亡归。
莎车王贤知都护不至,击破鄯善,攻杀龟兹王。
鄯善王安上书:“愿复遣子入侍,更请都护。
都护不出,诚迫于匈奴。
”帝报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于是鄯善、车师复附匈奴。
班固论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支。
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慕南①无王庭。
……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圣上远览古今,因时之宜,辞而未许。
”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注〕①慕南,即漠南,瀚海沙漠群的南部。
狭义上指代内蒙古地区;广义上指代整个沙漠以南,天山南路,阿尔泰山以南。
【训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
译文:
2.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支。
译文:
3.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