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90
随着药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药物研究已进入制剂创新时代,新型的给药系统,如缓释和控释制剂等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青睐,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
1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类型1.1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system)有时亦称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是指通过适宜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的过程,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者减轻其毒副作用的给药系统,动力学为一级释药。
主要类型有:不溶性骨架制剂、生物溶蚀性骨架制剂、亲水凝胶骨架制剂及缓释包衣制剂等。
常见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1],如阿司匹林缓释胶囊、硫酸吗啡缓释片等。
1.2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system)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使其符合药物动力学需要,保持较长时间体内药物治疗浓度的恒定,免除峰谷现象,药物以受控形式恒速(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或者被控制在作用器官等特定吸收部位释放,动力学为零级或接近零级释药。
主要类型有:定速释放制剂,如骨架型、薄膜包衣型、渗透泵型、离子交换树脂型、包合物型、微球(囊)型等缓控释制剂等[2];定位释放制剂,如胃内滞留漂浮制剂、结肠释药制剂;定时释放制剂,如通过调节聚合物材料的溶蚀度来实现在预定的时间内释放药物,或用生理反馈原理和计算机调节技术来达到定时释药目的脉冲释药制剂[3]、膜控剂等。
控释不仅包含缓释作用,而且药物的释放控制在某一定值,其动力学比缓释制剂有预见性和重现性。
有时把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等也归属于广义的控释制剂范畴[4]。
2缓控释制剂的优越性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梅兴国教授认为,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形成了四大类释药系统同时蓬勃发展的格局:普通释药系统、缓释给药系统、控释给药系统、也包括“智能化”自调控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等。
目前应用广泛、发挥重大作用的是普通释药系统,但其缺点显而易见:①不论口服和注射,血药浓度波动性大,有峰-谷现象,血药浓度达峰时,易超过最佳的治疗浓度,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在谷浓度时,低于最小有效浓度,则影响疗效;②给药次数常达3~4次/d,给药不方便;③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频繁给药可导致蓄积中毒等;④普通制剂受胃肠道生理因素影响较大的药物(如氯化钾)等,血药浓度不稳定。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药科⼤学平其能⼀、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附加价值显著提⾼等⽽被制药⼯业看重。
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
2002年,全球⼝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
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
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产得到很⼤发展,⽆论从⽣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已经⼤⼤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
但是,作为⼀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产⽔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有待提⾼,⽅便临床⽤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时间、⽅便⽤药、平稳⾎药浓度、减⼩毒副作⽤为⽬标进⽽以提⾼病⼈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标。
根据这⼀⽬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从剂型⽽⾔,近⼏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天⼀次⽤药的缓控释系统。
从药物⽽⾔,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了⼝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1、设计⽬的(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便⽤药⽅便⽤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的之⼀。
缓控释制剂提⾼病⼈⽤药顺应性,减少⽤药次数。
液体⼝服缓控释制剂⽅便⼉童、⽼⼈和吞咽困难病⼈⽤药。
复⽅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
2014.02临床研究37于女性,而乳腺纤维瘤样增生的病程较长,治愈率较差[2],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
故而探寻其有效防治措施,是现今妇科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责之于肝脾,多由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瘀,痰凝成核,聚于乳络所致。
故以疏肝理气、散结消肿治则,小金丸即由麝香、制草乌等药物制成,现代研究证实,方中具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可发挥降低全身及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达到消肿止痛之功效,而软件散结药物可调节雌孕激素比例,调节内分泌功能,故而可有效治疗乳腺增生[3];独一味则属于藏药,已有的药理学实验证实:该药具有止血、镇痛以及抗菌功效,且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提高免疫功能[4];而乳癖消全放以15味药物组成,共奏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多项临床实践证实,该药可有效促进乳络通畅、消退淤积肿块,降低乳房憋胀痛及乳腺炎发生的功效[5~6],故而本研究将此三药联用于乳腺纤维瘤样增生患者之中,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9.86%,优于对照组78.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乳腺纤维瘤样增生临床效果较佳但由于研究时间所限,对于其安全性评价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1]杨炜,冉立峰,周崑等.聚焦超声消融乳腺纤维瘤治疗中声场对乳腺增生的作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1):61.[2]陈丽芹.1600例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 2074.[3]何静,贺建修,李纳.隔蒜灸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22-4523.[4]吴学磊,徐莉莉,郭鹏.独一味胶囊用于放置Cu IUD 后月经异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489-2490.[5]周艳玲,王丽娜,肖洪彬等.乳癖消颗粒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1):1512-1513.[6]吴健兰,刘璐,高莉敏.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18(3):24-27.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我国制药水平也不断发展。
第1篇1. 抗晕动病缓控释药物的研究现况:- 目前,针对晕动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盐酸苯环壬酯、抗组胺药(如茶苯海明、苯海拉明)、拟肾上腺素类药(如苯丙胺、麻黄碱)、镇吐药(如盐酸地芬尼多、多潘立酮)以及钙拮抗剂类药(如桂利嗪)等。
-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缓解晕动病引起的症状,如减轻恶心、呕吐和眩晕等。
2.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以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为例,实验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阿司匹林,并进行了重结晶纯化。
- 实验操作涉及了溶解、加热、冷却、析出和过滤等步骤,体现了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 难溶性药物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难溶性药物在口服制剂中生物利用度低,因此需要通过增溶技术提高其溶解度。
- 缓控释制剂具有减少用药总剂量和用药次数、避免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4. TiO2纳米结构作为载体在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的应用:- TiO2纳米结构因其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高、耐热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用作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的载体。
- 通过制备和功能化TiO2纳米结构,可以实现对药物的缓释和靶向释放。
综上所述,药物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有机合成、药剂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
在药物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制剂工艺等因素,以实现药物的安全、有效和便捷应用。
第2篇实验名称:缓控释药物的制备及释药特性研究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目的:1. 掌握缓控释药物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
2. 学习药物缓释机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3. 了解不同载体材料和缓释技术对药物释放特性的影响。
4. 通过实验验证缓控释药物在模拟体内的释药特性。
实验材料:1. 仪器: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药物溶解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2. 药品:阿司匹林、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PEG等。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许海玉1, 2,张铁军2,3 *,赵 平1,2,朱雪瑜2,许 浚2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天津市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天津 300193;3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3摘 要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剂型;体外评价;药代动力学;纯化;中药缓释制剂中图分类号:R94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2010)01–0030–05Research progress and ideas of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U Hai-yu 1,2, ZHANG Tie-Jun 2,3 *, ZHAO Ping 1,2, ZHU Xue-yu 2, XU Jun 2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2 Tianjin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3 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300193, ChinaAbstract Research on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in primary stage now because of its start late and its development slow. But the amount of the reports increase year by year, the scope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 and the depth get more and more deep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tudy and to exploitate them, we summariz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drug study, dosage form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MM and research ideas of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MM in this text.Key words dosage form; in vitro evaluation; pharmacokinetics; purification;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国外的缓控释制剂研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有专家队伍致力于研制缓控释制剂技术。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探究摘要: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主要是为了提升药物使用效率,缩短病症的治疗时间,避免因频繁用药增加患者治疗痛苦。
文章主要对缓释、控制药物制剂当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状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缓释药物制剂;控制药物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药物也逐渐开展了系统化研究,缓释、控制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缓释、控制药物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少进药次数,并合理控制药物峰值血药浓度,具有更高的临床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1 缓释、控制药物制剂应用优势分析缓释、控制药物制剂长效的药物制剂,从药剂学角度进行科学设计后能够有效缓解药物的释放速率,严格设置药理屏障。
这种类型的药物制剂自身具有较强扩散性,而且通过溶蚀作用和骨架生物降解可以有效突破屏障,减缓药物释放速度,保证患者机体内血药浓度保持稳定。
在临床上应用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可以降低患者用药量,提升患者对服药的依存度。
患者每天只需要服用小剂量缓释和控制的药物制剂即可达到治疗效果,甚至一些药物可以间隔几天甚至数月服药一次。
另外,这种类型的药物制剂能够有效控制血药浓度出现巨大波动,保持血药浓度平稳,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并发症,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1.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是一种渗透活性较高的药物,这种药物主要是通过表面包括半透膜和核心来发挥出缓释和控释作用。
药物核心主要有活性层和药理惰性层两个部分[1],都能够发挥出很好的渗透和性。
在片剂外部包裹的外膜具有良好的水渗透性,但对药物并不会出现渗透性。
药物进入人体肠胃道时,渗透层压力逐渐增加,对药层形成挤压作用,通过激光微孔就能够进行药物缓慢释放,而且胃部的ph值和胃肠道活动并不会对药物释放控制速率产生影响。
充分保证了人体内部药物释放速度的稳定性。
1.美施康定美施康定属于一种盐酸吗啡缓释片剂,进入患者胃肠道后,会被胃肠道黏膜缓慢吸收,能够长时间保持患者机体血药浓度处在峰值。
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研究的难点与思考第一部分概述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剂型和疗效的关系早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金元名医李杲(1180-1250)指出:“九者缓也,其用药舒缓而治之意也”、“蜡九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不伤脾胃。
”《汤液本草》(1289年)在“用九散药例”中对于糊丸也有论述:“其九……稠面糊,取其迟化”。
中药丸剂,尤其是糊丸与蜡丸,因为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凝胶或难溶性辅料,药物溶出(或释放)缓慢,药效缓和而持久,具有明显的缓释、控释制剂特征,可视为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雏形。
现代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近50年来国内外缓释、控释制剂在设计原理、辅料、成型工艺、药物的体外释放、体内过程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迄今,缓释、控释制剂已有大量成熟产品应用于临床,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已经成为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
缓释、控释制剂也被赋予新的概念与特征。
缓释、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
缓释、控释制剂除口服给药以外,也包括眼用、鼻腔、耳道、阴道、直肠、口腔或牙用、透皮或皮下、肌肉注射或皮下植入等给药途径的缓释、控释制剂。
本文重点讨论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也可以供其他给药途径的缓释、控释制剂参考。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与特点(一)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中国药典》附录中规定了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1.缓释制剂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2.控释制剂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3.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差别(1)体外释药特征的不同:药物从缓释制剂中的释放速度,通常为一级动力学过程,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剂中药量减少,释药速度逐渐减慢;药物从控释制剂中的释放速度在一定时间之内不随时间的推移和制剂中药量的减少而变化,表现为零级(或近似于零级)动力学过程。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摘要】缓释、控释药物可依照使用目的的差别分成口服、腔道粘膜、透皮吸收、植入等类别。
因为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给药次数并不频繁、对胃肠刺激较小、治疗时间较长、峰谷时期血药浓度波动不大、使用安全,所以也促进了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令其获得了良好的进展。
【关键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引言:由于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具备了研发周期较短、资金投入较低的特征,并且制作的经济风险较低,单位药物含有的技术含量较高,商家获取的利润较为丰厚,使其与传统制剂相比更具有市场优势,所以被制药行业所重视。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特点缓释制剂指的是在相应的释放介质中,通过标准缓慢、非恒速的方式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指的是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依照需求渐渐恒速或靠近恒速释放药物。
与其对应的普通制剂对比,这两类制剂给药次数至少降低一半或相对降低,可以提高或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中控释制剂远比缓释制剂血药浓度更为稳定。
缓控释制剂为需要临床治疗所需而引发的[1]。
透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有些慢性病患在通过普通制剂进行治疗时依从性较差,而缓控释制剂逐渐释放药物具有以下特征:1、可以稳定药物浓度,以免峰谷现象的发生,对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十分有利。
尤其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能够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2、令血药浓度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治疗浓度,对半衰期短的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以免夜间还需给药,使用更为方便;3、最大程度降低毒副作用。
二、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类别1、定速释放技术此种药物运用后在相对时间中可令药物释放与呼吸速度相持衡,并与自身的代谢有关。
此类制剂依照零级释放动力学定律,通过相应的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
定速释放技术能够降低血浓度波动,确保药效能长时间有效,提高病患的顺从性。
能够透过转变药剂的几何形状来转变药物的释放状况,比如环形骨架片、双凹型带孔包衣片、迭层扩散骨架片等。
2、定位释放技术为了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可对病患采用定位释放。
兽用缓控释制剂研发要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给兽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使我国动物性食品生产与国际接轨,研制出广谱高效低毒的新兽药、新制剂和新的给药技术就成为广大兽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药物须以一定的剂型方可应用于临床,并且不同的剂型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采用一定的新技术改进传统药物而研发出新型药物制剂,提高其疗效,扩大其用途,比研制新兽药费用低,且周期短,回报率高。
而缓控释剂则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剂型。
(操计月)缓控释剂又称为长效制剂是一种药物新剂型。
早在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油剂应用于临床后,长效制剂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缓/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恒速地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2005)。
根据药典有关指导原则,控释制剂要求按零级速率有规律地释放,可以接近恒速释放,其“峰谷”波动更小。
缓释制剂包括速释部分和缓释两个部分,其中速释部分能够使药物迅速在体内达到理想浓度,缓释部分能够维持一定时间的有效浓度。
对于半衰期短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例如普通制剂每天给药3次,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可减少至每天1次。
使血药浓度相对平稳,避免出现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缓控释剂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临床使用的药量不易调节,如遇特殊情况(如出现较负反应),难以控制药物停止发挥作用。
另外在食品安全方面缓释控释制剂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使休药期、弃奶期、弃蛋期增加等。
另外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需设备和工艺费用要比常规制剂昂贵。
5.1 缓控释制剂的研发要求5.1.1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缓控释制剂多适用于半衰期短的药物(t1/2为2~8 h),如5-单硝酸异山梨酸t1/2为5 h,茶碱t1/2为3~8 h,伪麻黄碱t1/2为6.9 h,心得安t1/2为3.1~4.5 h,吗啡t1/2为2.28 h。
本科毕业论文(综述)题目纳米缓控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专业生物工程作者姓名曹志学号**********单位药学院指导教师李光勇年月教务处编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药物是否能良好的发挥药效的广泛注意,对药效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新型的给药系统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纳米缓控释制剂由于其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变缓慢,可在减少用药次数的同时可按要求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释放,提高药物的药效等,相比其他给药方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在原有技术的同时,对包衣、辅料等技术的研究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具有开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推动着我国医药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本文对纳米缓控释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 纳米技术; 临床应用; 肿瘤; 缓控释材料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extensive attention of people to the drug efficacy exertion,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the efficacy, new to the delivery system more and more people's favor, nano corrosion control release preparation due to its control of slowly releasing the drug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drug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ositioning and timing release, improve drug efficacy compared other administration Qi unique advantages, the people in the original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of coating, accessories, and other technology had great progress, with huge marke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promoting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rolled release technology review on nano corrosion.KEYWORDS: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nanotechn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tumor; controlled-release materials目录前言 (1)1.纳米缓控释制剂发展背景 (1)2.缓控释制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缓控释制剂的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目的介绍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概况。
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介绍。
结果近年来缓控释制剂有口服、注射、植入、透皮等各种给药方式,并应用于心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
结论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但是与理想剂型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标签:缓控释;制剂;临床应用缓控释制剂是第三代药物制剂,该制剂可以缓慢地、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避免或减少血药“峰谷”现象,易被患者接受,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近年来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发展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并有效的应用于心血管、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1.1片剂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控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剂型。
缓控释片剂可分为骨架型缓释片、微孔包衣膜缓释片、渗透泵型控释片和胃内滞留片等。
张春燕等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骨架材料,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正交实验优选出的枸橼酸钾骨架缓释片释放度符合设计要求,稳定性较好。
魏振平等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根据流动力学原理,采用漂浮层和载药层分别制粒再一起的压片的方法,制备5-氟尿嘧啶双层漂浮型胃内滞留缓释片,并测定其在不同酸度介质中的漂浮动力学及药物释放规律。
结果表明,以优化配方所制备的双层浮缓释片在pH2-7介质中漂浮性能良好。
1.2胶囊剂缓控释胶囊是指具有缓控释放行为的胶囊制剂,目前最主要的是缓释微丸胶囊和多颗粒包衣缓释胶囊。
缓控释胶囊由于药物的剂量分散在大量的小颗粒中,其释放是这些颗粒的集体释放行为,因此即使一些颗粒或者微丸缓释失败,其结果也不会像缓控释片中剂量倾泻而出导致整个剂量失败。
缓控释制剂药物动力学实验的研究现状摘要:分析缓控释制剂的类型和特点,探究其在大鼠、兔、犬三种动物体内进行药物动力学实验的方法。
阐明了药物动力学实验在缓控释制剂研究中的重要性,展望了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药物动力学;血药浓度随着药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药物研究已经进入制剂创新时期,新型的给药系统,如缓控释制剂等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青睐,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
药物动力学是一门较年青的新兴药学与数学间的边缘科学,是近20年来才获得的迅速发展的药学新领域。
药物动力学有着极为广泛的实用意义,它的发展将对现有的药物的客观评价、新药的能动设计、改进药物剂型、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副作用的药剂,特别是对于临床指导合理用药,通过药物动力学特征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所需有效血药浓度选择最适剂量,给药周期,负荷剂量的计算,以及连续用药是否会在体内发生蓄积,设计最优给药方案等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原辅材料的不断创新, 进入临床的新药品种越来越多。
缓控释制剂具有使血药浓度平稳, 避免峰谷现象, 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窗窄的药物, 可保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使血药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有效冶疗浓度范围内,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 可降低给药频率, 使用更方便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
本文针对缓控释制剂,综述了其在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现状。
1 缓控释制剂的类型及特点[2]1.1 骨架片骨架缓控释制剂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口服缓控释制剂之一,系指将高分子辅料与药物混合制备缓控释骨架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一类技术,主要采用凝胶型、溶蚀型和不溶型高分子材料。
1.2 渗透泵制剂渗透泵制剂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释药行为最理想的给药系统之一,其释药速度不受胃肠道pH值影响,且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小。
目前开发的制剂多是以水溶性药物为主的单室渗透泵,这和渗透泵的释药原理有关。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药学0702 邓超 2301070225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参考各种文献,对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当前发展情况及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和前景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微囊渗透性骨架型结构一、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及现状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目的,其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狭义的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的制剂【1】中国药典将其定义为“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 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并采用零级释放动力学方程来进行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拟合【2】缓控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
能明显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维持较长时间的体内药物有效浓度,克服频繁给药的弊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从而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3】。
缓控释制剂应用历史已久,传统医学认为蜡丸作用缓和而持久,是最早的一种缓释制剂。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缓释控释制剂,7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大型制药公司研制和生产取得了很大突破。
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
适宜于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范围广泛: (1)首过作用强的药物中已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及控释制剂; (2)一些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 (3)抗菌类药物; (4)一些成瘾性药物制。
每日给药1~2次的制剂,便于患者服用,在保证有效治疗浓度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在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中,典型的给药系统包括骨架片、渗透泵制剂、多单元给药系统等几大类别。
这几类制剂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和主流.也是与生产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制剂类型【4】。
二、主要制备工艺缓释、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类。
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各种载体材料中,则形成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药物被包裹在高分子聚合物膜内,则形成贮库型缓释、控释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