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9_冀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6.51 KB
- 文档页数:7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义乌市佛堂镇田心小学 尹管仲教学目标:(1)通过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观察的活动,以及折、叠等操作,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索精神。
(3)在探究三角形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探索等手段,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认识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
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学生准备:数学书,本子,三角板等文具教师准备:米尺,可贴三角形7个两组,课件,每生一套(信封内装7个三角形,表格纸一张)教学预设:一、谈话引入,分类起点的认知——共同特征师:这节课,朱老师带来了7个三角形,数一数……想一想:在看到第7个三角形之前,请你想一想它会和这六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尽管三角形形状各异,但“三条边,三个角”是所有三角形共同的特点)贴出第7个三角形2、比较观察特征师:除了有三个角、三条边,你能否从中找出一个三角形,说说和7号三角形还有其它共同特点。
(如果孩子发现不了,铺垫:观察⑦号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师:他是从那几个方面来看的,这样观察就更加清楚了!(边,角)师:看来,任意一些三角形,从它的角和边去观察比较,总能发现一些共同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三角形的分类。
(揭题)二、自主探究,分类标准的形成1、独立操作:请你拿出信封中缩小版的7个三角形,自己选择一个标准给他们进行分类(学生每人7个,标上号码,标出长度,与黑板上的7个对应)2、小组交流: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分类方法,推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观察分类情况,指导汇报方式)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方式和可能情况3、全班反馈:两组,出现两种分法(生报师分别贴出两套三角板)三、共同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的特征分,可以分为几类?(1)大家能看懂他们组的分法吗?这三类分别有什么特点?(板书特点)(2)给他们取个名称,你会怎么取?(板书:三类三角形)(3)画三角形:刚才的三角形都是朱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现在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呢?画好了先自己判断一下是什么三角形,标上名称?然后请同桌检查一下你的判断是不是正确?(4)感悟关系——请刚才画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同学举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边关系》评课稿一、引言首先,我要感谢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边关系》这一教材内容,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和三边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评课稿将对该章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边关系。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并分类几个给定的图形,判断它们是否为三角形,能够通过观察三角形的三边长关系判断其类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掌握三边关系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三边关系的判断方法。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来导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可以给学生们讲述一个有关三角形的故事,或者提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2 学习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或使用教具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帮助他们理解三角形具体的特点和性质。
3.3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应用的练习,例如让他们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或让他们通过观察三边的长度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4 总结归纳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来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并梳理所学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通过引入故事或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观察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研究掌握四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2. 回顾加法和减法运算。
3. 研究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研究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意义。
5. 掌握钟面上时刻的表示和读法。
6. 研究计算钟面上的时间间隔。
7.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和读法:复三位数的认识和读法,研究四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2. 加法和减法运算:回顾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研究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分数的意义:研究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绘制分数图形加以说明。
4. 钟面上的时间:研究钟面上的时刻表示和读法,以及计算时间间隔。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互动研究和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复三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2. 研究四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3. 回顾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研究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研究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并绘制分数图形进行说明。
6. 研究钟面上的时刻表示和读法。
7. 研究计算钟面上的时间间隔。
8. 进行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9. 小组合作研究,进行综合训练。
10. 总结复,检测研究效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独立应用能力。
3. 综合测试:进行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实物图表等。
七、教学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dānyuán) 三角形内角(nèijiǎo)和教材(jiàocái)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冀教版小学(xiǎoxu é)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xuéxí)几何的基础。
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最新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学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猜想,验证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围绕自己的猜想、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量一量、剪一剪、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各学习小组汇报自己的验证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
组织学生参与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jiāo xué)目标(mùbiāo)方法与过程:在猜测、测量、验证等活动(huó dòng)中,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guòchéng)。
知识(zhī shi)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和一般方法。
《三角形》教学设计昌黎县第二完全小学侯春红教学内容:冀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例1选取了自行车、斜拉大桥、三角梯、电线杆等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找出这些事物中的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物体中三角形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动手拉一拉用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架和四边形框架,亲身体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例2首先设计了从4根小棒中任选3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摆三角形,发现有的能摆成,有的摆不成,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摆不成的原因,亲身体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接着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计算,再次体验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使用的是三角形;学生已经学过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不难测量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了解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经历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准确理解“任意”的含义。
教具准备:木条,小棒:长度分别是4cm、5cm、8cm、10cm。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师:孩子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要找到图中的三角形,找到的同学可以用手画出来。
谁愿意给大家指出来?2、师: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3、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究竟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的物品,使学生产生为什么这么多物品都使用三角形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方法;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新课学习: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例如,让学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或者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等。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或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_冀教版师让学生说1、什么事三角形的内角?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2、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师解释:三角形内的三个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研究方便把内角标上1、2、3,读作∠1、∠2、∠3,∠1+∠2+∠3的度数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讲授】合作探究1、量一量,算一算师: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量角器)你们认为量再算和的方法行吗?师:为了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就要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研究,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同桌合作:一人测量内角,一人做好真实的记录填写在实验单上。
学生汇报: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于180°)师: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谁来猜一猜?你们对于所说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能不能肯定?过渡句:知识是科学,光猜也不行,有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继续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吗?2、合作验证:剪——拼,(折——拼)学生介绍剪拼的方法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拼成几个角(1个)像同学所猜测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话,拼成一个角,那会是什么角?(平角)平角怎么画的?(让生举起手画)问题: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到底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你们想试一下吗?师:为了节约时间,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三角形进行研究。
先别着急,想一想,除了这种剪拼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是180°小组合作:让学生把研究结果贴在展示板上师:哪一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跟大家介绍你采用什么方法怎么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课件演示:剪——拼,折一折师:经过操作,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思考:为什么我们用测量计算得不到统一的结果?(误差)小结:刚才同学用剪拼、折一折的巧妙方法验证,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你们这不错。
三角形教课目的: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研究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待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色。
培育学生察看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巧的思想能力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自我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 :会按角和边的特色给三角形分类。
教课难点 :差别掌握各样三角形的特色。
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 复习角课件出示:师:同学们认识它们吗?你能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吗?你能谈谈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吗?2 . 复习三角形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带来了你们一件礼品。
课件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船的图案师:大家看这是什么?(船)它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我们看这些三角形都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极点?3 . 揭露课题师:同学们仔细察看这些三角形,看看它们的形状都相同吗?师:既然这些三角形有不一样点,这节课我们就给三角形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设计企图:从从前的知识导入,主要目的就是为新知识作铺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新知。
(一)自主研究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和这些三角形相同的 10 个三角形,请你们仔细察看,也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分一分。
师:分完的同学,和小组同学谈谈你把这些三角形分了几类?是如何分的?(二)全班沟通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谈谈你们把这些三角形分了几类?是如何分的?教课预设:1.按角分的按锐角个数分。
把有三个锐角的 1、4、5、6 放在一同,有两个锐角的 2、3、7、8、9、10 放在一同,分红两类。
按有没有直角分。
2、8 都有一个直角把它们放在一同,1、3、4、5、6、7、9、10没有直角,把它们放在一同。
把有三个锐角的 1、4、 5、 6 放在一同,有一个直角的 2 和 8 放在一同,有一个钝角的 3、 7、 9、 10 放在一同,分红三类。
(1)教师一定学生的不一样方法。
三角形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待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 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角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认识它们吗?你能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吗?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吗?
2.复习三角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带来了你们一件礼物。
课件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船的图案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船)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三角形)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我们看这些三角形都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三角形,看看它们的形状都一样吗?
师:既然这些三角形有不同点,这节课我们就给三角形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从以前的知识导入,主要目的就是为新知识作铺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和这些三角形一样的10个三角形,请你们认真观察,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分一分。
师:分完的同学,和小组同学说说你把这些三角形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二)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们把这些三角形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教学预设:
1.按角分的
按锐角个数分。
把有三个锐角的1、4、5、6放在一起,有两个锐角的2、3、7、8、9、10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按有没有直角分。
2、8都有一个直角把它们放在一起,1、3、4、5、6、7、9、10没有直角,把它们放在一起。
把有三个锐角的1、4、5、6放在一起,有一个直角的2和8放在一起,有一个钝角的3、7、9、10放在一起,分成三类。
(1)教师肯定学生的不同方法。
就第三种分法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如果第三种分法没有出现,可就第一种分法介绍,师生共同分析2、3、7、8、9、10几个三角形。
如:
师:观察有两个锐角的6个三角形,你发现它们的另一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1:三角形2和三角形8的另一个角是直角。
生2:三角形3、7、9、10的另一个角是钝角。
师:就是说,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还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另一类是有一个角是钝角的。
请同学们再动手分一分。
(2)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边介绍各类三角形的名称。
师:同学们将三角形3、7、9、10放在一起,三角形2、8放在一起,三角形1、4、5、6放在一起,第一组三角形中
有一个角是钝角,我们把它们叫做钝角三角形,第一组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我们把它们叫做钝角三角形,第二组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第三组三角形中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我们可以它们叫做什么?
(3)师:刚才同学们按照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成了几类?哪三类?
师: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边叙述边画集合图:按角分
(4)练习设计: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三角形,你能判断它们是什么三角形吗?
课件出示:判断下面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按边分的:
师:刚才同学们按角分把三角形分成了三类,还有没有不是按角分的吗?
三条边都相等的有1、4。
两条边相等的有3、5、7、8、10。
三条边都不相等的有2、6、9。
两条边相等的有1、3、4、5、7、8、10。
三条边都不相等的有2、6、9。
学生在交流按边分的结果时,师质问:你是怎样知道他们的两条边或三条边相等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或我是猜的。
)
师:其他同学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师:同学们想办法验证它们是不是真的相等呢?
教师肯定学生的不同分法。
就第一种分法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如果第一种分法没有出现,就第二种分法师生共同分析1、3、4、5、7、8、10几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几个三角形,看能不能再分?
学生再将三角形1、3、4、5、7、8、10分成两类,三条边都相等的1、4为一类。
两条边相等的3、5、7、8、10为一类。
(1)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边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师:像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师: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
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师:刚才同学们又按边将三角形分了类,我们同样用一个圆圈代表三角形,里面有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不等边三角形和两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按边分
(2)师: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三角形,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红领巾和交通标志图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教师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演示)
师: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两条腰夹的角叫做顶角,顶角所对的边叫做底边,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师:同学们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在小组里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4)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征。
师:我们发现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边的特点,角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生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师:他们的说法究竟对不对?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谁来说说你的验证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用课件演示。
(5)总结
这节课我们按角分把三角形分成了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把三角形分成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中又包括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分类,是学生认识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步三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