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19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期末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语文期末试卷练习中不断积累。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Ⅰ卷 (阅读题,共57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9分)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黑体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伺(cì)候愀(qiǎo)然作色偏裨(bí)前合后偃(yǎn)B.提(dī)防敷衍塞(sè)责帐簿(pù) 提纲挈(qì)领C、寒伧 (chen) 掎角之势 (jǐ) 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D、粮囤 (tún) 称(chēng)心如意熨帖(yù) 有恃(shì)无恐2、下列四组词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租赁孤僻褴缕胁肩谄笑B.谬种撮和誊写挺而走险C.诡密丰韵袒护老态龙钟D.杜撰惦记玷辱恰如其分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易中天飞扬的神采,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他的“狡猾”,得益于他的妙语连珠....。
B.谁知此身一翻,竟浑身颤了几颤,一颗心像被线穿着吊了几吊,牵肚挂肠....。
C.他平时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是咬文嚼字....的,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咱们千方百计去找,找到了,不是大家都可以放心了吗?②钱文忠为在“百家讲坛”讲好“唐三藏西域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 如果批阅只有/才B.如果披阅只有/才C. 万一批阅只要/就D.万一批阅只要/就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销售、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B.优秀的现代小说,入情入理而又生动逼真地提供了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画面,成为引导读者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畅游畅快漫步漫不经心B. 拂晓装模作样碍手碍脚赴汤蹈火C. 落魄胆大妄为风驰电掣青出于蓝D. 稳如磐石鸿毛沐浴筹码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坚定了继续前进的信心。
B.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这让大家感到非常遗憾。
C.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堪称班级的佼佼者。
B. 眼看比赛就要开始了,他还在那里冥思苦想,真是大敌当前,临危不惧。
C. 她的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堪称一篇佳作。
D. 这位企业家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在商海中乘风破浪,一路高歌猛进。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我有一个梦想”,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C. 他看了这部电影,觉得非常感人,以至于感动得热泪盈眶。
D. “这个计划太冒险了,我不同意”,李明坚决地说。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项是()A. 在我国,每年的植树节,都有很多志愿者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C. 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导航卫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秋水长天、鱼翔浅底的景象。
7. 《阿Q正传》中,阿Q因被赵太爷打了,感到很生气,于是说:“______”。
8.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判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农村风俗画卷并赞美古老乡土风俗的名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 ”。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______ ,______”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乐曲终了,戛然而止的艺术境界。
(3)荀子在《劝学》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小说《白鹿原》继在话剧舞台上演之后,又将被改编成五局,小说原作陈忠实生前曾称,用舞蹈的形式来演绎这部作品,是他始料不及的事情。
‚此次事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民警在重点区域进行调查,寻找相关人员进行取证,对该事故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做到了防患未然。
ƒ政策制定者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依据方案,不能与初衷分道扬镳,让人们感到失望。
当然,这就是要求在方案确定之初,政策制定者要广泛征求大家意见。
④近两年有关雾霾的话题持续不断,人们也开始关注环境及个人健康,智能空调、空气净化器、净水设备等电器方兴未艾,接地气的电器成为主流。
⑤在网络的冲击下,磁带、唱片、光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昔日日售两千张碟的音像店面临关门的窘况,真可谓往昔门可罗雀,今日无人问津。
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对公交车实施限行,开错了治理污染的药方,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药,不但不能治污,反而是给治污添堵,与治污初衷南辕北辙。
A. ①②⑥B. ②④⑤C. ②③⑤D. ①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先看病后付费”这一制度的出台,不仅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而且也便利患者就医结算,如果制度和相应措施到位,就能有效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B. 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人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C. 3月19日晚,一辆疑似装载易燃易爆品的甘肃牌照大货车,驶至京港澳高速湖南汨罗大荆路段时发生爆炸,波及附近的五台小车、四台货车和数栋民房.D. 养老金双轨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缺陷,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行政体制存在障碍,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既是最大受益者,又是政策制定者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墨守成规地延续整天挂在嘴边上的传统,久而久之什么事传统都模糊不清了,一代传一代的话,我们以后②没有东西可传了。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 古诗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哪一首诗?A.《石灰吟》B.《登高》C.《将进酒》D.《庐山谣》答案:B2. 下列句子中,选出含有“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成语的一项。
A. 晴日霁色如洗,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B. 爸爸说,时间过得特别快,才转眼间就是一年了,真是白驹过隙。
C. 孩子的成长真是太快了,弹指之间,光阴荏苒。
D. 人的一生就像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答案:B3. 下列作品中,属于“白话文小说”的是A. 《围城》B. 《家》C. 《骆驼祥子》D. 《红高粱家族》答案:C填空题1. 《红楼梦》的作者是()。
答案:曹雪芹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
答案:第三首3. “鹤长风雨翔,龙出海波翔”,描写的是这两种动物的()。
答案:特征解答题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滁州即事>>石磨相转苦不厌,穿杉林下水复斜。
青衫湿罢铜壶滴,清歌一曲杏花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1)请写出下面空格中词语的正确词序:不()、相、苦、转、石、厌、磨答案:石磨相转苦不厌(2)请简要描写诗中描写的场景。
答案:诗中描写了山间的水流,以及磨豆腐的过程;作者赞叹了水的清澈,寄寓了“源头活水”这一寓意。
(3)请简述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在滁州的亲身经历,赞美了山水之美,抒发了对水清源澈的景仰之情,表达了人们倡导“源头活水”的思想。
2. 写一个800字以上的作文,以“我的家乡”为题,发挥想象发,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题不附答案)以上是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的试题与答案。
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由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注意: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从雨貍声。
《诗》曰,终风且霾。
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y,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
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
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
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
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
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
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
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
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
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
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
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震耳欲聋B. 青涩油光可鉴C. 莲步轻移震古烁今D. 惊鸿一瞥融会贯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环保意识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强烈。
C.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使全体同学深受感动。
D.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表达生动的一项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下列作家中,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A. 莫言B. 巴金C. 郭沫若D. 老舍5.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D. 指鹿为马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
C.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
D.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她的声音如黄鹂般清脆。
C.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D. 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8. 下列词语中,含有“水”字的一项是:A. 河流B. 沙漠C. 森林D. 高山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中的花朵在微笑。
B. 风儿在轻轻吹拂着湖面。
C. 月亮在夜空中闪耀。
D.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她的歌声美妙动听。
C. 他的力量大得惊人。
D. 这场雨下得非常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2.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瓢泼大雨(piáo pō dà yǔ)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恣睢(zì su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课时、加强辅导等。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D. 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解了课文内容,使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窗外,雪花飘飘,仿佛一片片白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B. 她的书法功底深厚,写出的字如行云流水,颇具韵味。
C.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D. 我国科学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做出了巨大贡献。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即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B.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C.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D. 诗歌中的比喻手法,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B. 那座山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脚下的村庄。
C.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脆,让人陶醉其中。
D. 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陪伴着我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日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时的场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和_______。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
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
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
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
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袅.娜(niǎo) 独处.(chù) 幽僻.(pì) 煤屑.(xiè)B.关卡.(kǎ)脊.梁(jǐ)皓.首穷经(hào)怅.然若失(chànɡ)C.股肱.(gōnɡ)忖.度(cǔn)众擎.易举(jìnɡ)潜.移默化(qiάn)D.震慑.(shè)雇佣.(yōnɡ)信手拈.来(niān)戮.力同心(lù)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C.磬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四十年后再回此地,他___________的记忆被激活了,许多的人和事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淡泊沟通喧哗 B.淡泊勾通喧闹C.淡薄勾通喧哗 D.淡薄沟通喧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发人深省的评说。
..入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B.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神马都是浮云”、“鸭梨”、“蒜你狠”、“围脖”、“非学艰难的决定”、“给力”等网络词语在2010年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D.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张田勘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
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
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
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
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
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
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6.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B.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一项是( )A.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年”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 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
C.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得“世界末日”犹存。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子胡其爱者,桐城人也。
生不识诗书,时时为人力佣,而以其佣之直奉母。
母中岁遘①罢癃之疾,长卧床褥,而孝子常左右之无违。
自卧起以至饮食、溲便,皆孝子躬自扶抱,一身而百役,靡不为.也。
孝子家无升斗之储,每晨起,为母盥沐、烹饪、进朝馔,乃敢出佣。
其佣地稍远,不及炊,则出勺米付邻媪,而叩首以祈其代爨②。
媪辞叩,则行数里外,遥致其拜焉。
至夜必归,归则取母裙中秽污自浣涤之。
孝子衣履皆敝垢,而时致鲜肥供母。
其在与佣者之家,遇肉食即不食,而请归以遗.其母。
同列见其然,而分以饷之,辄不受。
平生无所取于人,有与之者必报。
母又喜出观游,村邻有伶优之剧,孝子每负母以趋,为藉草安坐,候至夜分人散,乃复负而还。
时其和霁,母欲往宗亲里党之家,亦如之。
孝子以生业之微,遂不娶,惟单独一人,竭力以养终其身。
母陈氏,以雍正八年病,至乾隆二十七年乃以天年终。
盖前后三十余年,而孝子奉之如一日也。
母既没,负土成坟,即坟旁,挂片席而居。
凄伤成疾,逾年癸未,孝子胡其爱卒。
赞曰:今之士大夫,游宦数千里外,父母没于家,而不知其时日;岂意乡里佣雇之间,怀笃行深爱之德,有不忍一夕离其亲宿于外如胡君者哉!胡君字汝彩,父曰志贤。
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闭在火中。
元生奋身入火,取其母以出,头面皆灼烂。
此亦人之至情,无足异.;然愚夫或怯懦不进,则抱终身之痛无及矣。
勇如元生,盖亦有足多.者,余故为附著之。
(选自刘大櫆《胡孝子传》)注:①遘gòu遭遇;②爨:cuàn 烧火做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身而百役,靡.不为也靡:没有。
B. 盖亦有足多.者多:与“少”相对。
C. 此亦人之至情,无足异.异:怪异,置疑。
D. 而请归以遗.其母遗:给予。
10.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以其佣之.直奉母且夫水之.积也不厚B.一身而百役,靡不为.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父母没于.家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叩首以.祈其代爨谨拜表以.闻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其爱“孝”的一组是()①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床褥②媪辞叩,则行数里外,遥致其拜焉③归则取母裙中秽污自浣涤之④遇肉食即不食,而请归以遗其母⑤候至夜分人散,乃复负而还⑥母既没,负土成坟,即坟旁,挂片席而居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12.下面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最后一段记叙的潘元生的故事,是从正面对孝子故事所做的补充与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