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56.50 KB
- 文档页数:2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重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复习提纲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评价: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主要内容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手段、途径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即中心论点:变异是自发的,是普遍存在的,并非环境条件引起的,环境只是选择因素。
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意义与不足意义不足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二、要点辨析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3、自然选择从表面看,是对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即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上是对个体基因型的选择。
第六、七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一)定义: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四)实例:高产矮秆水稻的培育(五)应用: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六)优点:通过杂交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七)缺点:育种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7-8年)二、诱变育种(一)定义: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二)原理:基因突变(三)应用:“黑农五号”大豆,青霉菌高产菌株的选育(四)优点: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五)缺点:有利个体少,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工作量大。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一、基因工程(一)概念:基因工程:即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四)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五)过程:供体细胞目的基因受体细胞获得新性状(六)基因操作的工具1.基因工程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1)来源:微生物(2)种类:已发现的有200多种(3)特点:一种限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2.基因工程的针线:DNA连接酶,其作用是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1)符合运载体的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2)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共同特点:都有侵染或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六)基本步骤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注意:要保持基因的完整性)第二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注意: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接。
囱进化理论(12月14日)H ):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E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乍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o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0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叙述,正确的是()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不断施用农药的结果F化的过程彳成新物种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7.(易错题)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骸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匚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中国有三个豹亚种:华南豹、华北豹和东北豹,三者有形态fA.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的结:C.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及生殖隔离的结果D.突变和基因璧9.小鼠种群经X、Y、Z环节后,产生了新的物种,下列关于新A.经过X、Y、Z过程后,小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10.(2012 -珠海模拟)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未必存在地理隔离,具有地理隔离的种;唇的体色深浅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2)历史贡献: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局限性: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的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足够的选择材料。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决定遗传的变异是幸存或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书p111(3)进步意义①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原因: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较好的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它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④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4)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应立足于群体水平.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1 / 1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基础 手段 内因 结果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①按定义计算:A%=A/(A+a)*100%(A+a 表示全部等位基因数)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½杂合子频率③X 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X b的基因频率=X b数目/(2*女性个体的人数+男性个体的人数)=X b /(X b +X B)*100% 4、遗传平衡定律:(1)满足条件:种群数目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没有迁入和迁出; 没有自然选择(2)设A 的基因频率为p ,a 的基因频率为q ,则(p+q )2=p 2+2pq+q 2=1,其中p 2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2pq 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q 2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3、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摘要:高生物必修二是学生要重学习课程那么课七有哪些知识呢?下面是编给带高生物必修二七知识希望对你有助,______,杂合子频率高生物必修二是学生要重学习课程那么课七有哪些知识呢?下面是编给带高生物必修二七知识希望对你有助高生物必修二七知识()拉马克进化学说、理论要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进步性认生物是进化达尔然选择学说、理论要然选择(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进步性能够科学地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3、局限性()不能科学地释遗传和变异质;()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释(对生物进化释仅局限体水平)高生物必修二七知识(二)()种群是生物进化基单位(生物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种群概念定占据定空种生物所有体称种群特不仅是生物繁殖基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基单位、种群基因库种群全部体所含有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计算()按定义计算例从某群体随机抽取00体测知基因型、、体分别是30、60和0则基因型频率______;基因型频率 ______;基因型频率 ______基因频率______;基因频率 ______答案30% 60% 0% 60% 0%②某等位基因频率它纯合子频率 + 杂合子频率例某群体基因型体占30%、基因型体占60% 、基因型体占0% 则基因频率______基因频率______答案 60% 0%(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原材(三)然选择定进化方向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定方向不断进化(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物种指分布定然地域具有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然状态下能相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代群生物体、隔离地理隔离种生物由地理上障碍而分成不种群使得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现象生殖隔离指不种群体不能由交配或交配产生不可育代3、物种形成()物种形成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标志生殖隔离(3)物种形成3环节①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进化提供原材②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高生物必修二七知识(三)生物进化基历程、地球上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真核细胞出现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基因重组产生变异量增加所以生物进化速加快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结;而生物多样性产生又加速了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层次看了高生物必修二七知识归纳总结人还看了生物必修二七知识高生物必修重知识归纳3生物必修二知识总结库高生物必修知识总结(七)5高生物必修知识总结归纳6高生物必修知识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生物必修二中主要讲的是一些遗传和基因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梳理好一些生物知识点会对高一生物必修二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生物必修二中主要讲的是一些遗传和基因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梳理好一些生物知识点会对高一生物必修二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资料,供您阅读。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进化动力),遗传变异(内在因素),适者生存(选择结果)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概念:特点:2、基因库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两者联系:(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例题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 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补充:伴X遗传的基因频率 Xb/XB+Xb=(2XbXb+XBXb+XbY)/(2XX+XY)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染色体上无B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男性只含有一个X。
所以XB+Xb=X染色体的数目=2XX+XY。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2)历史贡献: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局限性: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的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足够的选择材料。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决定遗传的变异是幸存或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书p111(3)进步意义①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原因: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较好的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它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④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4)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应立足于群体水平.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即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