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
- 格式:pptx
- 大小:210.40 KB
- 文档页数:25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4.影响(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5.演变(1)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
(3)秦汉时期: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4)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性质不全相同,仅为皇权体现。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影响(1)使宗统和君统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思想文化上: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2)王权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1)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原来的附属国。
(2)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3)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等。
(4)分封国家:鲁、齐、燕、卫、宋、晋等。
3.作用(1)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知识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分封制的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许、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3.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
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1)原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第一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01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02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权力的分配制度——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
2.目的:维护周天子的有效统治。
3.对象:□01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核心: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02土地和□03人民分封给诸侯。
6.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04武装、征派赋役。
8.瓦解(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05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3)表现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9.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06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三权力的继承制度——宗法制1.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03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4.特点:□04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2016广东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题探究先秦时期一: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本特点——王权和神权结合、血缘色彩、贵族政治、最高统治集团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角度 1 :从商朝“内外服制”来理解分封制的由来商朝的国家形态上承夏朝、下开西周国家制度的先河。
我国早期国家的一些基本制度,在商朝时期确立、完善而为后来的周朝所承袭并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外服制”。
所谓“内”、“外”,分别指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和诸侯国地区。
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区又称为“王畿”,由内服百官治理,土地和庶民一部分直接率属王室,另一部分以采邑的名义赐给在朝廷供职的大小官僚;王畿地区以外的外服地区,在商代谈不上分封,大多是原本存在的部落,或称为方国,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
由商王分封或由他承认的诸侯国管理,他们与商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上下级的臣属关系。
商代外服制度还不是宗法分封制。
这种国家结构在西周时演绎成分封体制,从而更加完善。
“内外服”的国家结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独具特色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2.分封制与宗法制:角度 2 :从贵族政治的内涵来理解分封宗法制贵族政治,简单而言,就是政治权利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
分封制下,被封的主要有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商之后、重要方国等,其中前三种为西周王朝的主要支撑力量。
封国内的土地,原则上诸侯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或转让。
诸侯自留部分土地归己所用,另一部分则赐给他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再分封土地给士,士以下不再分封,士把土地分给庶民耕种。
诸侯在国内行使君权,从周天子到诸侯、大夫、士、,都按照宗法制原则解决接班人和土地的再分配问题,用血缘关系解决继承问题,形成了贵族政治。
非贵族阶层没有获取权位和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角度 3 西周国家管理体制来理解分封制内容分封制下,周天子分封诸侯后直接统治的地区只有王畿,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
各诸侯国早自己国内国意外土地叫“野可以设置臣僚、拥有军队,自成一方之主,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在西周后期与周王室的衰微形成反比例发展。
第01讲 PART 01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目标解读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商鞅变法。
△重大史实 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的形成及崩溃、宗法制、礼乐制、商鞅变法、郡县制雏形。
主干知识梳理1.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禹的王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取代了禅让制。
【知识拓展】 王位世袭制的特点和影响①特点:父亡子继或兄终弟及。
②影响:国家成为君主的私产,“家天下”的局面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该制度一直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
主干知识梳理(2)商朝:商朝在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其中相的权力很大;地方封侯和伯。
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
不过,商王对各方国的控制力有限。
【知识拓展】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①概况: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或部落。
商朝中央政权对王畿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各附属国和部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
②地位:商代的国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主干知识梳理(3)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问题思索】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鬼神。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主干知识梳理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①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 实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 和征派赋役等。
王族交纳贡赋卿大夫建立武装主干知识梳理【问题思索】 分封制并非只在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存在,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再分封,这样形成一个层层隶属的森严的等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