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超过新日铁 仍需要一段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2008年第1期宝钢技术1宝钢建设30年回顾与展望编者按:2008年是宝钢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宝钢建设30周年。
自1978年12月23日动工兴建以来,宝钢人发扬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从一个国家重点投资的/中国现代化样板企业0,到2004年跻身世界500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钢铁企业。
30年来,宝钢人始终遵循邓小平同志/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0的谆谆嘱咐,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走技术创新之路,通过建立机制、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创新成果,成绩喜人。
前车之鉴,后者之师。
5宝钢技术6将于2008年开辟/宝钢建设30年回顾与展望0专栏,刊登反映宝钢各专业领域30年来技术发展、技术进步与展望等方面的综述性论文,希望以此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宝钢新一轮发展中,抓住公司/规模扩张0的发展机遇,振奋精神、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再铸辉煌。
宝钢炼铁的技术进步及展望朱仁良,朱锦明(执笔)(宝钢金属学会炼铁学组,上海201900)摘要:二十多年来,宝钢炼铁以高炉为中心,经历了学习、跟踪、消化,摸索、创新、发展等阶段,产能逐步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原料混匀矿堆积,厚料层、低硅和高褐铁矿烧结,炼焦配煤,高炉高利用系数、高煤比、长寿命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基本零废弃和工业污水零排放,使炼铁整个生产过程向高效、低耗、清洁、环保的方向发展。
二十多年的发展和联合重组,宝钢已成为具有年产烧结矿2885万t、焦炭726万t和铁水2250万t(铁水产量含浦钢Corex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炼铁厂水平。
关键词:炼铁;烧结;炼焦;原料中图分类号:TF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716(2008)01-0001-12Progress in Baosteel.s Iron making Technology and Its Pros pectZhu Renli a ng,Zhu J in m ing(Ironm aki n g Group,Baosteel Society ofM etals,Shanghai201900,Chi n a) Abstrac t:Taking t he b l ast furnace as its focus,for m ore t han20yea rs,the Iron m ak i ng P lant of Baostee l has gone through stages of/l earni ng0,/traci ng0,/digesti on0,/groping0,/i nnovati on0and/deve l op m ent0.Its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echno l ogy gre w steadil y.R api d progress has been m ade i n technolog i es of b l ending stack,th i ck bed,l ow sili con and h i gh anhydroferr ite si nter i ng,coke blendi ng and h i gh productivity,h i gh PCR and l ong ca m pa i gn life of theb l ast furnace.A s the plant has achieved t he goal of zero d i scharge of soli d waste and i ndustr i a lw aste w ater,the who leiron m ak i ng production is str i di ng tow ards hi gh effic i ency,lo w energy consu mpti on,c l eanli ness and env i ronmental pro-tecti on.H av i ng exper i enced more than20years.deve l op m ent and reo rganiza ti on,Baostee l has becom e a m odernized iron produce r w it h an annua l capac ity o f28.85m illi on tons of si nte r,7.26m illi on tons o f coke and22.50m illi on tons o f hot m eta l(Pugang Corex out put i ncl uded),its m a i n econom ic and techno l og ica l ind i ces hitti ng t he first c l ass.K ey word s:iron m aking;si nte ri ng;cok i ng;ra w m ater i a l宝钢技术2008年第1期0前言宝钢分公司炼铁厂按一、二、三期工程分阶段建设。
宝钢中央研究院创新战略与运行机制研究对世界产业和科技发展的研究表明,大企业研究院从崛起之日起就已成为世界发明创造的核心机构,成为技术创新、原始创新的主体之一。
它们不仅是新技术的需求者,同时也是新技术的最先捕获者、新技术发展的倡导者、新技术开发的主要出资人和发明者。
《宝钢中央研究院创新战略与运行机制研究》一文,以宝钢中央研究院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其功能定位、创新战略和运行机制,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和一些大企业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自1999 年以来,上海宝钢组建创立了中央研究院,旨在主攻未来3-5 年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谋求创造更多拥有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及其高端产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未来若干年内跻身世界500 强。
课题组剖析了建立以来宝钢中央研究院的创新战略与运行机制,对研究院的功能定位、技术创新战略、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一、明晰的机构定位(一)机构的功能大企业建立研究院,是公司生产规模与产品技术达到较高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与必然趋势。
这种内在需求决定了它的功能职责:(1)必须解决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
大企业只有拥有知识产权,别人难以模仿、并在市场上创造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与高端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必须解决企业未来的技术进步。
做好前瞻性研究,攻克未来3-5 年的超前技术、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3)必须使技术创造价值。
即让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持续性超额利润流。
宝钢中央研究院正是以第一、第二功能职责,明显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产品开发机构;以第三功能职责,明显区别于大学和社会科研院所,从而显示出自己的独特功能与地位。
(二)机构的定位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年产钢2000 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世界钢铁企业排名第五,被国际钢铁权威咨询机构WSD 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未来宝钢将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核心技术开发基地。
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案例分析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案例分析宝钢集团基本资料: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宣布将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
这是目前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最高长期信用等级,也是中国制造业中的最高等级。
在全球钢铁企业中,能够取得“A-”的企业仅有宝钢和韩国浦项。
在六家取得“A-”及以上信用级别的中国企业中,宝钢是唯一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国内优秀企业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宝钢集团公司以2006年销售收入226.634亿美元居第307位,在进入500强的钢铁企业中排第6位。
这是宝钢连续第四年跻身世界500强。
宝钢实施钢铁精品战略,将建成中国汽车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不锈钢,家电用钢,交通运输器材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钢铁精品基地,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
宝钢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除钢铁主业外,还涉足贸易、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煤化工、钢材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产业。
宝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国际钢铁巨头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宝钢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
宝钢股份公司是中国冶金系统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的企业,厂区绿化率达42.71,,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风景区标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宝钢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严格苛求的精神,走学习创新的道路,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
作业长制简介时间:2009-3-13 15:22:18 来源:转载作者:编辑:知为咨询点击次数:680 【】作业长制作为一种先进的基层管理模式,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兴盛,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
一、我国推行作业长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我国钢铁企业的作业长制度,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宝钢的建设,在引进了日本新日铁实行的作业区管理方式和作业长制度,率先在宝钢推行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酒泉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等企业在吸收宝钢经验向国际钢铁巨头对标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推行了作业长制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
目前,国内许多钢铁公司都看到了作业长制度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一些企业已经着手试点,也有的企业正在积极酝酿准备,形成了全行业基层管理方式变革的热潮。
作业长制的精髓是要实现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集中统一管理。
作业长制中的岗位不是以传统的专业和工种来划分,而是按生产的空间来划分。
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把生产管理的空间进行组合,明确每个岗位职责,每个岗位员工也就具备相应的技能。
这样一来,每个岗位的责任都明确以后,实际上才解决了70%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量,另外30%就要靠岗位之间的互补、协作来实现。
作业长制是以作业区为最基层的现场管理单位,以作业长为最基层的管理者,按照现场科学管理的要求,组织开展作业区的生产及各项管理工作的企业基层管理制度。
其最大特点是作业长既是生产一线的指挥者,又是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者,使最了解生产现场的管理人员能够在现场直接、迅速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作业效率。
二、什么是作业长制?作业长制度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组织架构,是现代化装备水平较高的工业企业组织形式。
它是以组织结构扁平化、专业化管理集中、管理重心下移为特征,以机构简化、人员精练、权责统一、管理高效为目标的管理系统,是高效率管理、高效率生产组织的基本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简化;一元化领导;任务单一;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效率高。
揭开日本参建宝钢内幕王锦思2009年1~10月份,上海宝钢生产粗钢3158万吨,而此前位居世界第二,日本第一的新日本制铁公司2009年全年的粗钢产量预计为2400万吨,由此可见,宝钢的确超过新日本制铁公司,上演了学生超过老师的奇迹。
我们也有必要回顾日本参加宝钢建设的全过程。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说,“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
再就是善于学习。
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一个贫困的邻居,请多多关照”。
新日铁老板稻山嘉宽陪同邓小平参观了工厂君津。
邓小平对稻山嘉宽说,就照这个样子帮我们建一个厂子。
有一个故事在韩国广为流传,1978年,邓小平希望日本援建一个像韩国浦项那样的世界级钢铁厂,日本人于是问中国有无像韩国朴泰俊那样的企业家。
朴泰俊创立的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和中国的宝钢一样,都是学习日本新日铁公司发展起来的。
1978 年12 月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宣布:“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天,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建设——宝钢工程举行动工典礼。
宝钢从日本新日铁引进干熄焦技术,成为国内首家采用这一技术的企业。
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无论在设备运行和自动控制方面,还是在节能和技术进步方面,宝钢干法熄焦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拥有了较强的技术力量。
新日铁除了将最新技术引入宝钢、派遣职员赴中国进行技术指导外,还接受中国技术人员在君津及大分制铁所进行研修。
宝钢从新日铁学到的技术传播到中国各地,为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迈出了第一步。
日本三井公司在造船、航运等领域与宝钢有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为宝钢运输的矿石量超过1000万吨,是宝钢最大的远洋运输承运商。
2005年,宝钢、新日铁和阿赛洛三家共同建成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65亿元,宝钢出资50%,新日铁38%,但主要生产设备及核心技术均来自新日铁。
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博弈思想一年一度的中国铁矿石价格谈判,无不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也是该年度的重大事件。
而这种机制也由来已久,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是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
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
亚洲市场以日本为主要用户代表,欧洲则以德国为主要用户代表。
而铁矿石供应商主要有3家:澳大利亚两大巨头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
它们在全球铁矿石出口市场占据四分之三江山,这也就赋予它们在价格谈判中难以动摇的绝对优势.不过,在2008年,一股新兴力量——澳大利亚第三大矿石供应商FMG公司也积极参与到铁矿石谈判中。
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和其关键客户并非倚赖商品交易所进行交易,而是在每个日历年度结束时展开谈判,确定下个财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铁矿石的离岸价格(FOB).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而国际上铁矿石谈判实际上是“三家卖三方买”的多方博弈,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掌握的筹码与对方达成协议。
按照谈判规则,任何一场谈判达成的协议基本上就是最终的谈判结果,参加谈判各方均有议价权但无定价权,只不过各家议价能力强弱不同而已。
这又是一个连续的博弈,在这个漫长的“讨价还价”过程中,谁第一个提出的条件显得并不重要。
目前,供应方主要是三大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力拓矿业公司。
需求方则为:中国钢铁企业、日韩钢铁企业和欧洲的钢铁企业。
铁矿石一般是通过长期的合同方式买卖交易,一旦谈判就固定下来作为一年内的标准价。
在世界两大需求方阵营中,若有一方接受了供应方的价格,那么其他一方就必须被动接受。
有时供应方先与亚洲达成协议,有时则先与欧洲达成协议。
在这场无硝烟的谈判战场中,谈判双方们经常是通过这种“讨价还价”式的谈判来决定利益天平的法码。
宝钢三十年2009年07月04日 经济观察报出炉1978年2月,百废待兴。
中央提出建设“十大钢铁基地”的宏伟规划,其时宝钢并不在列。
按照传统的眼光,上海没有矿山、煤炭资源,长江口水深不够,地基软弱,并不具备建造钢铁基地的地理环境。
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钢铁厂的生产规模也为全国第二,但每年需从武钢、本钢、马钢等地调拨数百万吨生铁,以支持上海430万吨钢产量。
在起初中央的规划中,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选址冀东,建设规模为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基地。
而在上海,只打算筹建一个炼铁厂,以支持各钢厂的生产。
数月之后,风向迅速扭转。
使风向发生改变的,是一部电影专题片。
1977年10月22日,日本新日铁公司赠送了一部电影专题片,给中央领导人以新思维——日本也没有铁矿、煤矿,却在短短15年,钢产量达到中国的5倍!新日铁公司通过重组,引进美国、西欧技术,加以消化提高,成为世界第一钢王的经历,点亮了中央在上海建设宝钢的决心。
两个月后,在与新日铁公司充分沟通后,国务院研究,决定仿照日本的模式,在上海新建钢铁厂,规划规模为600万吨。
之后,在进行多轮厂址筛选,钢铁基地最终定址在上海北边的宝山区,命名为宝山钢铁厂。
那一年全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国民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回升。
当年7月,国务院在向各部门、各地区转发《关于1977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上半年经济的恢复标志着“国民经济新的跃进局面正在出现”。
为了实现经济“跃进”目标,当时的决策者认为,仅仅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不行,要利用国外资金,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在这个背景下,1978年中国就签约引进22个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宝钢也是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
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宝钢工程建设打下了第一根桩。
争议从“第一桩”到1985年9月宝钢建成投产,在这7年时间,宝钢的命运跌宕起伏。
是继续开工,还是立即下马,被反复讨论。
钢铁业大势进入“分久必合”阶段[本文来源:中钢网]宝钢、鞍钢、武钢三家央企是国内钢铁行业传统意义上的“三巨头”。
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不断推进央企改革及兼并重组的力度。
专家认为,宝钢、武钢重组,既可以推动钢铁业去产能、稳定市场环境,也是做大做强央企、提升国企运营效率的需要。
首先,重组将有望为企业亏损下滑“止血”。
去年以来,全国钢铁行业陷入巨额亏损,中钢协百家大中型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24倍。
武钢股份以75亿元的巨亏成为沪深两市中亏损额度最大企业,也成为国内钢铁行业中困难最大的企业。
今年一季度,武钢股份利润再度同比下滑超过93%。
宝钢股份去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虽然仍领跑国内钢铁行业,但也比上年大幅下降82.51%,为18年来的利润新低。
不过在今年一季度,宝钢股份利润达到惊人的21.8亿元,比去年四季度增加超过32.8亿元。
宝钢和武钢的现状,反映了当前钢铁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也证明了重组的必要性。
宝钢与武钢的重组是两大巨头企业的整合,其复杂性远远超过过去的重组项目。
同时,武钢至今仍深陷亏损泥潭之中,企业去产能、就业安置等负担很重,这些都将成为重组整合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
在困难市场环境下的重组整合,必然付出高昂成本,但在重组之后,如果能尽快跨过磨合期,重组带来的规模效益、协同效应等红利,将远远超过成本付出。
武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强在今年年初对媒体表示,武钢和宝钢投产时间相差30年,导致武钢负担比宝钢重,负担一方面来自低自动化程度带来的大量人员成本,以及产品结构带来的盈利能力差别。
而且从产品上看,两家企业绝大部分相同,但在汽车板等盈利能力最高的产品上,宝钢技术领先于武钢。
两者重组整合,如果可以妥善解决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可以带来诸多好处,比如武钢可以迅速提升技术能力,两家企业在相同产品上竞争可以得到避免。
从未来的发展方向看,两者整合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布局北部湾的武钢广西防城港项目和宝钢广东湛江项目几乎同时获批开建,目前正在同步推进。
宝钢的二次创业之任务艰巨——亿钢网宝钢的二次创业之任务艰巨————亿钢网近年来,我国钢铁业发展饱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钢铁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困扰,高成本、低效益运行特征日益突出。
今年上半年,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会员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14%,同比下降0.40个百分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钢铁业如何突破瓶颈寻求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宝钢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0年利润总额达242亿元,占到全国70余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的26%。
近日,本报中经产业景气指数企业调研组前往宝钢集团,就钢铁业为何高产低效、铁矿石价格为何居高不下以及兼并重组的难点和重点等问题采访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
微利时代到来是客观规律如何看待当前国内钢铁业的发展格局和态势?徐乐江:就目前我国钢铁业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说它处在“微利时代”是没错的。
这几年,大宗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而钢材价格的上涨幅度要低于原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这就导致了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
从重点大中型企业的利润情况来看,2007年以来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2007年至2009年分别为7.26%、3.23%、2.46%。
今年上半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4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3.14%。
我觉得,低盈利现状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阶段是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钢铁工业处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过渡阶段。
在即将步入的创新驱动阶段,行业组织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将逐步替代投资成为影响中国钢铁产业和企业发展、竞争力和收益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
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投资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钢铁工业的装备技术、生产能力、品种结构有了巨大提升和优化,基本上解决了从数量上满足国民经济和下游产业发展需要。
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市场拉着企业在发展,而不是企业在竞争创新中求发展。
高速增长的需求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并不激烈,竞争机制也无法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回顾与总结2006年6月20日,宝钢与BHP就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达成协议,粉矿和块矿价格在2005年基础上上涨19%,随后宝钢与力拓(RIO TINTO)、CVRD达成了同样的协议。
至此,经过了长达7个月的漫长时间,2006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终于落下大幕,宝钢是最后一个与BHP、力拓、CVRD达成协议的钢厂,在先前结束的一系列谈判中,韩国、日本等国钢厂都参照5月15日德国蒂森克虏伯与CVRD达成的协议,接受了供应商涨价19%的要求。
综观整个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历时7个月艰苦漫长的谈判,在27年谈判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由于中国自始自终活跃其间,又使2006年谈判与往年谈判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点,不论结果如何,2006年谈判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价格谈判进程表:日期事件2005年11月下旬 2006年度矿石价格谈判启动,双方开始接触2005年11月21日钢协在济钢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5年12月10-20日第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束2006年1月12日钢协在邯钢召开第二次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1月25日第二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2006月2月18日第三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宝钢上调第二季度钢材价格2006年2月24日BHP称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将推迟到4月开始2006年3月2日商务部开始施行限制现货矿价格措施,以配合矿价谈判,到岸价格超过标准的,都将暂缓发放进口许可证2006年3月-4月澳洲对中国政府干预矿价谈判大为不满,商务部、钢协先后发表声明,中外媒体各种评论铺天盖地2006年3月29日CVRD公开向媒体透露涨价24%的愿望,招致中国钢协公开指责2006年4月5日 CVRD发表声明回应中国钢协,双方分歧公开化2006年4月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澳洲,中外媒体各种猜测,中国可能与澳洲达成10-12%的涨价协议2006年4月5日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2006年4月7日钢协在莱钢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扩大会议,70家钢厂参加2006年4月28日第五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开始,CVRD威胁将长期合同下铁矿石转卖现货2006年5月15日CVRD与蒂森·克虏伯达成协议,2006年度粉矿价格上涨19%,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5月17日CVRD与意大利里瓦钢铁、日本JFE,神户制铁协议,粉矿价格上涨19%,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5月18日CVRD与浦项、hamersley与日本钢厂达成协议2006年5月19日钢协在北京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紧急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5月19日钢协发表声明,称蒂森的谈判结果不是基准价,谈判仍在继续2006年5月19日CVRD与米塔尔达成协议2006年5月22 hamersley与浦项达成协议2006年5月23日 CVRD与台湾中钢达成协议 2006年5月24日 CVRD发出最后通牒,称中国必须在几天内接受涨价,否则将把原定销往中国的铁矿石转卖至其他国家2006年5月29日钢协在北京召开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6月7日 CVRD与Arcelor、Nucor达成协议,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6月20日中国与BHP达成协议,接受19%涨价一、中国在谈判中仍然是个新兵。
<REC><导报期号>=200509<发表时间>=2005/03/08<作者>=<标题>=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纳米材料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导报分类>=0101<关键词>=纳米;标准<正文>=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纳米材料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本报讯〕为促进我国纳米材料的发展,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联合召开了我国首批7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
这为正确引导和规范我国纳米材料的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中科院常务副院长、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全国纳米材料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组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王丽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发言人、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主任、国家973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思深,中科院院士葛昌纯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这次发布的纳米材料7项标准是我国首批批准发布的纳米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它将从今年4月1日起实施。
这必将促进纳米材料产业化健康发展,对制止市场商家以纳米为招牌,随意炒作起到抑制作用。
在7项标准中,有一项BG/T19619-2004"纳米材料术语"标准明确规定纳米尺度在1~100nm(1nm=10-9m)范围内,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或由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的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为纳米材料。
除此之外,这次发布的标准中有2项纳米材料的测定标准BG/T13221-2004"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X射线小角散射法"、GB/T19587-2004"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严格规定了纳米材料的测定。
宝钢超过新日铁还有一段路要走
有消息称,2009年宝钢产量超过新日铁,日本钢企感受到危机感。
中国钢铁企业一天天成长,令国人倍感振奋。
人们喜欢将宝钢与新日铁对比,是因为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宝钢、新日铁产量相近,同为中日两国的钢铁龙头企业。
长期以来,宝钢是我国技术最先进、产量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铁在日本的地位,更是无人比肩。
当然,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分别为中日铁矿石谈判代表。
但笔者认为,国人不可将此当成中国钢企的雄起。
宝钢要取得新日铁一样的成绩,还有一段路要走;想超越新日铁,其路途要更长一些。
即便产量上超过新日铁,但在企业经营、产业链等方面,国内企业应继续向新日铁等钢厂学习。
宝钢应学习整合产业链能力。
同为中日国家的钢铁龙头,宝钢、新日铁的产品结构大致相同。
新日铁公司的板材、特殊钢产品比重分别达到63%和19%。
而从年报看到,宝钢公司的板材、特殊钢产品比重分别为81%和3.6%。
结合产量,可见两者在各自国内的举足轻重地位。
日本用钢需求结构和中国不同,为了满足日本国内汽车、造船和机械等工业的发展,日本附加值高的钢材产量比重高,其生产汽车有一半出口国外,这提升了日本汽车板材的需求量。
新日铁与下游车企的长期稳定协议,增强了市场扛风险能力。
新日铁作为日本钢铁产业的旗舰公司,主要生产板材,与下游用钢企业结成了密切的产业链,与丰田等汽车生产企业签署长期协议,供应钢材的价格基准长期稳定,这增强了新日铁的竞争力。
比如2009年4月,新日铁与丰田公司达成钢材价格降10%协议后,旋即与力拓达成长协矿价降幅为33%的合同。
近几年,宝钢一直在成长,营销渠道以直供为主,建立了与下游需求用户的直接沟通。
但与新日铁相比,宝钢下游的长期锁定市场风险能力需要加强,月度定价形式,削弱销售的稳定性。
另外,宝钢定价也受到各方质疑,有时还会出现逆势提价现象,引起市场不满。
宝钢应学习拓展海外进取心。
海外扩张中,新日铁成为跨国巨头。
除生产钢铁外,其还为国外钢铁企业提供技术资料,开展帮助设计、建设和改造钢铁企业业务。
新日铁在海外有数十家子公司,足迹遍及北美、南美和东南亚地区等地,也渗透进入中国,参建宝钢总厂后,与宝钢组建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生产高等级汽车用钢板,年产量170万吨。
相比新日铁,宝钢所取的成绩,要归功于国内快速增长的钢材需求,其产品绝大部分为国内消费,宝钢每年钢铁出口将占到生产总量的8%-10%,。
另外,在开拓海外矿源方面,宝钢需要学习。
作为三井财团旗下的新日铁公司,海外寻矿形成了一个战斗团队。
学者白益民在《三井帝国在行动》提到,“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拥有权益比例的铁矿石控股产量就位居全球第四位,年开采权益超过4000万吨。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日本财团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重点投资8家,参股16家。
”
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宝钢开拓海外资源方面亦表现一般。
今年,武钢曾一日签下两座矿山,寻找矿源足迹遍及南北美洲、澳洲,武钢与所入股矿企成立合
资企业,直接参与开发或勘探矿产资源,被称为“武钢海外买矿模式”。
相对于武钢等企业,宝钢进展缓慢。
今年,面对澳洲第三大矿企FMG伸出的橄榄枝,宝钢也曾作出努力,但犹豫间,华菱钢铁与FMG签订了协议,成为FMG 第二大股东。
直到临近年末,矿价明显上涨之际,宝钢以18亿收购澳矿Aquila 的15%股权,才算踏出首次海外收购尝试的脚步。
最后,寄语国内钢企,不要为一点成绩沾沾自喜,中国钢铁由大变强之路尚远,需要大家一起戒骄戒躁,埋头努力。
(赫荣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