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22
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建水一中刘云波2524A03681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取得的重要科学成就。
明白祖冲之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是这一时期在数学、农学、地理学方面最突出的成就。
同时明白这些成就对世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这一时期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和为祖国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学习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祖冲之与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推算●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迁移,促进了中原地区的民族大融合,而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据统计显示,在中国位居世界第一的100项发明与发现中,这一时期就占到了20项之多。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看看谁是这一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学习完之后,我们对其进行颁奖。
讲授新课:一、祖冲之与圆周率[老师讲述]提到这一时期的科学家不可谓不多,但是有一个人物却是不可忘记的,他就是祖冲之,那么接下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祖冲之。
[学生介绍]……[老师总结]祖冲之首先要明确一点他是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幻灯片展示)小时候他的父亲也向大家的父母一样,望子成龙心切,当祖冲之9岁的时候就让他背《论语》可是祖冲之对这一套偏不感兴趣,背了两个月竟然只背了十多行,气得父亲直打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理解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农学:了解农学家贾思勰和他的著作《齐民要术》。
天文历法:掌握祖冲之和他的《缀数》。
医学:了解扁鹊及其医术。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书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了解其被誉为“书圣”的原因。
绘画:了解顾恺之的绘画艺术,分析其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文学:学习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群体的创作风格,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 难点: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科学和艺术成就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五、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二、科学成就(15分钟)1. 讲解贾思勰和他的著作《齐民要术》。
2. 介绍祖冲之和他的《缀数》。
3. 讲解扁鹊及其医术。
三、文化艺术成就(15分钟)1. 讲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2. 介绍顾恺之的绘画艺术。
3. 学习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群体的创作风格。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了解程度。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2. 分析这一时期科学与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农业技术的发展:如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等。
医学进步:如中医理论的发展、药物学的繁荣等。
天文历法:如历法的改进、星象观测等。
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术特色绘画:如山水画的兴起、人物画的写实等。
书法:如楷书的形成、行书的流行等。
雕塑:如佛像雕塑的传入与本土化、石刻艺术的发展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科学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和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科学成就1. 导入: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发展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农业技术的发展、医学进步和天文历法的成就。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艺术特色1. 导入: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绘画、书法和雕塑的艺术特色。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农业技术的发展1. 导入: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技术的发展。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四、医学进步1. 导入: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的进步。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医学成就对后世的启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医学进步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五、天文历法1. 导入: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历法的成就。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天文历法对后世的启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天文历法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六、绘画艺术的发展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艺术特色,重点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
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导学案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导学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 第 18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学习重点】:祖冲之与圆周率【学习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学法指导】: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得出结论。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温 馨 提 示:本课是教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部分,它是秦汉科技成就和隋唐科技成就的重要过渡时期,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主学习】(A 级) 内容 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主要成就数学农学地理学思考讨论:本课课文中介绍的古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治学和做人的品质?(B 级)【课堂检测】(A 级)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 .刘歆 B.刘徽 C .何承天 D .祖冲之 (A 级)2.《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 )A .农作物的选种、施肥方法 B.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 C .抓紧农时适行耕作 D .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 (B 级)3、右图(1)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它是( ) A .《农政全书》 B .《水经》C .《齐民要术》D .《脉经》 (A 级)4、右图(2)是我国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 )A .贾思勰B .郦道元C .范缜D .祖冲之【综合思维导航】(D 级)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方面主要讲述了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文化成就方面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和雕塑的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1.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
2.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张猛龙碑》、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的造像》《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造像》,感受其文化魅力。
3.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
难点:科学家祖冲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魏晋南北朝科技史》(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讲述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通常用π表示,接着指出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把3月14日定为国际圆周率日的原因,以及谁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从而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说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的地位。
2.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哪部书法作品?4.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谁?5.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哪些?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哪两个?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196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农学和地理学方面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综合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齐民要术》、《水经注》等著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材要点解析1、祖冲之是我国南朝宋时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最大成就是对圆周率的推算。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
这个数值的求出,早于欧洲1000多年,被称为“祖率”。
2、祖冲之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很多贡献。
他编制了精确度很高的大明历。
他著的《缀术》一书,在唐朝和古代朝鲜、日本的学校用做算学教科书。
他还仿造了指南车和木牛流马,制造能日行千里的“千里船”等运输工具。
3、为纪念祖冲之在科学上的光辉成就,世界上有关的科学家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我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还把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4、贾思勰是北魏时期的农学家,曾经担任过郡太守。
他关心农业生产,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撰写的重要农学著作,内容包括种植农作物、栽培瓜果蔬菜、饲养家禽家畜,农产品加工和家庭副业等方面的知识。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专门著作,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5、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曾任太守、刺史等官职。
他博览全书,还喜欢游历,寻访名胜古迹,考察风土人情。
他以《水经》著录的河流为纲,结合文献资料和自己的见闻,对它加以考订增补,著成《水经注》一书。
6、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综合性地理学名著。
四、同步练习1、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五百多年B.七百多年C.一千多年D.两千多年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伤寒杂病论》3、有关贾思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C.著有《齐民要术》一书D.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4、小明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