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_11第十一章卡方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75
第十一章2χ检验2χ检验(chi-square test)是英国统计学家K. Pearson于1900年提出的,以2χ分布(chi-square distribution)和拟合优度检验(goodness-of-fit test)为理论依据,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统计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率或构成比比较的2χ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2χ检验,线χ检验,以及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性趋势2第一节2χ检验的基本思想2χ检验是在2χ分布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考察样本频数分布与假设成立条件下的理论频数分布之间差异的假设检验方法。
下面以例11.1为例,说明2χ检验的基本思想。
例11.1 某研究者欲比较血塞通注射液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另一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结果,见表11.1。
问两种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表11.1 血塞通和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塞通114 6 120 95.00银杏达莫104 16 120 86.67合计218 22 240 90.83表11.1中,114、6、104、16这4个数据是分组变量药物(一般作为行变量)与效应指标疗效(一般作为列变量)交叉分组后,基于样本观察到的发生频数,称为实际频数(actual frequency),用符号A表示。
行合计、列合计、总合计及有效率是根据这4个基本数据计算而来。
该类型资料称为22⨯列联表资料,亦称四格表(fourfold table)资料。
血塞通组的有效率(95.00%)和银杏达莫组的有效率(86.67%)仅是样本观察的结果,由于存在抽样误差,需进行假设检验,才能得到关于两种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体有效率是否有差别的结论。
当两样本含量均比较大时,可以采用第十章介绍的两样本率比较的Z检验,还可采用本章介绍的2χ检验。
一、对总体建立假设例11.1的无效假设为012:H ππ=,即两种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相同。
卡方检验法知识引入在各个研究领域中,有些研究问题只能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类别,各类别没有量的联系。
例如,性别分男女,职业分为公务员、教师、工人、……,教师职称又分为教授、副教授、……。
有时虽有量的关系,因研究需要将其按一定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态度等都是连续数据,只是研究者依一定标准将其划分为优良中差,喜欢与不喜欢等少数几个等级。
对这些非连续等距性数据,要判别这些分类间的差异或者多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方法称为计数数据统计方法。
卡方检验就是专用于化解计数数据统计分析的假设检验法。
本章主要了解卡方检验的两个应用领域:插值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插值性检验就是用作分析实际次数与理论次数与否相同,适用于于单个因素分类的计数数据。
独立性检验用作分析各存有多项分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之间与否存有关联或与否单一制的问题。
在计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取样的代表性。
我们知道,统计分析就是依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正确推论总体的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最根本的一环是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及对实验的良好控制。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所搜集到的有些数据属于定性资料,它们常常是通过调查、访问或问卷获得,除了少数实验可以事先计划外,大部分收集数据的过程是难于控制的。
例如,某研究者关于某项教育措施的问卷调查,由于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该项措施存有意见,或对问卷本身有偏见,根本就不填写问卷。
这样该研究所能收回的问卷只能代表一部分观点,所以它是一个有偏样本,若据此对总体进行推论,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势必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与学生对这项教育措施的意见。
因此应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推断时,要特别小心谨慎,防止样本的偏倚性,只有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才能作出正确的推论。
第一节卡方拟合性检验一、卡方检验的通常问题卡方检验应用于计数数据的分析,对于总体的分布不作任何假设,因此它又是非参数检验法中的一种。
它由统计学家皮尔逊推导。
理论证明,实际观察次数(fo)与理论次数(fe),又称期望次数)之差的平方再除以理论次数所得的统计量,近似服从卡方分布,可表示为:这就是卡方检验的完整公式,其中当fe越大(fe≥5),对数得越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