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的四个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永济电机精益生产特训营
1
精益改善十大原则
1、打破固有观念;
2、寻找可行的方法;
3、不要分辩,要否定现状;
4、不要力求完美,50分也好,立即实施;
5、错了马上改善;
6、先从不花钱的改善做起;
7、穷则变,变则通!
8、追求根源,反复五次为什么;
9、十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的智慧高明;
10、改善是无限的!
精益特训营思想行为规范:
1、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2、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3、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6、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精益生产改善的定义和改善13个基本点,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一、改善的定义精益生产思想的最后一个基本思想是“尽善尽美”。
“改善”活动是精益生产方式各目标顺利实现的基本的支撑,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坚固基石,而且也是精益生产方式所追求的目标。
在1993年版(牛津英文词典)中“改善(Kaizen)”的定义:一种企业经营理念。
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与人员的效率等。
也可以同时理解:①改善是为达成工作的目的,追求更好的手段、方法。
②改善就是超越目前所有的水平。
改善有个说法就是,跟对方谈话5分钟,还没有出现过改善的字不会是精益的,因为改善的观念已经深入精益管理人的人心,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我或者别人发现我自己工作中的过失后或者可改进之处是可耻的事情。
这个状态在今天是合理的,是高效低成本的,所以主动去改善是保持高竞争力的最好方法。
要想做到尽善尽美,仅仅靠精益生产中的那些用法、工具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持续不断人人参与的改善机制,密切协同无缝搭接的团队合作精神,异体同构离而不散的供应链系统,全员全方向全过程推动保障品质的TQM(全面质量管理)机制。
也就是下图中四个部分。
而唯有这四个方面的协同推动,整个企业的运作才有可能朝尽善尽美的方向发展。
二、“改善”的13个基本要点1、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不要认为“改善的工作是部下的事,上司不必去做这些”。
事实上,不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必须要能致力于改善。
如果他自己没有办法首先身体力行,那么其部下也就无法跟着前进。
作为领导者,每天都要督促自己力行改善,同时也要常常要求下属人员“改善,再改善”,从而激发和提高下属人员改善工作的意愿和情绪。
当然,领导者所进行的改善与生产现场一线作业人员所进行的改善的主题是不相同的。
现场作业人员的改善是以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为主,而领导者则以组织、制度、管理体制等软件方面的改善为主。
尽管两者各自的具体改善对象和内容不相同,以身作则,并不断督促部下要“改善,再改善”,但是上级人员如能为人表率、那么下属人员就会增强改善意识,自觉贯彻上级的改善意图。
企业提案改善原则一、明确目标和问题企业提案改善的第一个原则是明确目标和问题。
在提出任何改善方案之前,必须清楚地了解当前的问题和目标。
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因此,企业提案改善的第一步是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确保所有的相关信息都已经准确收集,并明确目标是什么。
二、多方参与和反馈企业提案改善的第二个原则是多方参与和反馈。
改善方案应该不仅包括领导者的意见,还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反馈和建议。
因为员工是最直接面对问题的人,他们的经验和观点对于解决问题非常宝贵。
因此,在制定改善方案时,应该积极邀请员工参与讨论,并鼓励他们提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三、优先权和效益分析企业提案改善的第三个原则是优先权和效益分析。
在提出改善方案时,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和目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优先级排序。
优先级的确定应基于改善的效益和成本。
效益分析是评估方案的潜在好处和结果,成本分析是评估方案的实施成本和资源需求。
通过优先级和效益分析,可以确保有限的资源被正确分配并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阶段实施和测试企业提案改善的第四个原则是阶段实施和测试。
在实施改善方案之前,应该进行小规模的测试和试验,以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逐步实施和测试,可以识别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保改善方案能够在实际运行中有效地工作。
此外,阶段实施和测试也有助于员工适应和接受改变,减少潜在的阻力和负面影响。
五、监测和评估企业提案改善的第五个原则是监测和评估。
改善方案的实施并不是最终目标,企业应该对改善方案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它们能够持续产生预期的效果。
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经验教训。
六、沟通和培训企业提案改善的第六个原则是沟通和培训。
任何改变都需要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实施改善方案之前,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以确保员工理解和掌握改进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培训,可以增加员工的参与度,减少误解和不确定性,并提高改善方案的成功实施率。
JIT改善基本原则介绍1. 精益思维:JIT改善的核心理念是精益思维,即通过消除浪费,提高价值创造的速度和效率。
这需要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持续改善。
2. 价值流分析:JIT改善强调对价值流的分析和优化,以确保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程都是高效和精确的。
通过对价值流的优化,可以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
3. 拉动生产:JIT改善倡导拉动生产,即根据客户需求来生产产品,而不是根据生产能力来推动产量。
这可以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交付速度。
4. 快速交付:JIT改善强调快速交付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减少批次生产和提高交付速度,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5. 持续改善:JIT改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并持续关注流程中的问题和改善机会。
通过不断改善流程和提高效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
总之,JIT改善的基本原则是通过精益思维和持续改善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升竞争力。
JIT改善是一种贯穿整个企业运营的理念,它要求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们积极思考并全力以赴,去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不断改进工作流程,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JIT改善的精髓在于其秉持的精益原则,它的目标是实现最高效的生产和服务流程,减少浪费,提高短期和长期效率,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以下是JIT改善的基本原则:6. 库存的浪费: JIT改善倡导减少库存或者完全消除库存,因为库存是一种浪费。
过多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库存不仅增加了资金占用和库房成本,还会导致产品质量损失或陈旧变质。
7. 不断优化生产与交付:JIT改善追求不断地优化生产与交付过程,提倡让生产与交付的速度与市场需求同步。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生产、安排供货。
当客户需求上升时,通过更快的生产和交付,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8. 持续改善: JIT改善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种持续改进、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
改善的五大原则改善的五大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改善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改善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等。
但是,如何进行改善呢?下面将介绍改善的五大原则。
一、目标明确首先,进行改善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有计划地去实施。
在制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
比如说,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可以制定锻炼身体、学习新技能等方面的目标;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则可以制定时间管理、学习新知识等方面的目标。
二、持续改进其次,进行改善必须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升,才能不断地取得更好的成果。
持续改进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和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行动。
同时,在每次完成一个阶段后也需要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行动。
三、重视细节第三,进行改善必须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注重细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二是要仔细制定计划和行动方案,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三是要注重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合理利用资源第四,进行改善必须要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包括时间、金钱、人力等方面。
在利用资源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分析自己拥有的资源状况,并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二是要合理规划时间和金钱等资源的使用;三是要充分利用个人网络和人际关系等人力资源。
五、持之以恒最后,进行改善必须要持之以恒。
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持之以恒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地激励自己;二是要克服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三是要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到底。
总之,改善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不断努力的过程。
只有在目标明确、持续改进、重视细节、合理利用资源、持之以恒等五个方面做好了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现场改善的基本原则1、改善十大格言:①先顾大局,例外状况例外处理;②不要先下结论,要尝试做做看;③用头脑改善,不是用金钱改善;④不在会议室讨论,直接到现场改善;⑤不要解释理由,去想出改善方法;⑥问五次为什么,找出问题真相;⑦不要等到百分之百把握才做;⑧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改善;⑨不是要等待没问题后才能改善;⑩发挥团队精神,不要单打独斗。
2、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1)创新:应用最新、最好的科技及设备,但须投资大笔的金钱。
2)改善:利用常识性的观念与方法,不须花费多少金钱。
3、现场改善三项基础原则:①环境维持﹝Housekeeping﹞:落实5S活动【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教养(Shitsuke)】②消除「无駄」﹝Muda﹞=「浪费」(任何不会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就是无駄)③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做事的最佳方法)4、现场改善-今井正明三大理念:①重视现场:任何问题都要到现场去了解,当场用最简单、最不花钱的方式来寻求「改善」,而非以投入资金,从外界购买最新的科技设备来提升工厂的水平。
②最简单的「改善」方式:日本式的TQM、TPM、JIT、5S、QCC及提案建议...等。
③高阶层的承诺﹝Commitment﹞:所谓承诺不是指应允某一件事,而是说从事这些改善活动必需要长久、持续地做下去,这不是一年、二年之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5、日本式改善活动-「五心」:①信心:相信这些改善活动会带给你好处;②决心:下定决心赶快去做,不要犹豫不决;③耐心:要永远持续做下去,成果自然呈现;④关心:对员工表示出你的关怀及重视之意;⑤爱心:多用鼓励的方式来鼓舞员工士气。
6、主要的改善观念:①改善与管理;②过程与结果;③遵循PDCA循环/SDCA循环;④品质第一;⑤用数据说话;⑥下一工序就是顾客。
改善的五大原则改善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
但是,要想实现改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本文将介绍改善的五大原则,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改善。
一、以客户为中心改善的第一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
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就没有企业的存在。
因此,企业必须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只有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持续改进改善的第二原则是持续改进。
改善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企业必须不断地寻找问题和瓶颈,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
持续改进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改善机制,包括改善流程、改善团队、改善工具等,确保改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数据驱动改善的第三原则是数据驱动。
数据是改善的基础,只有通过数据分析,才能找到问题和瓶颈,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让员工能够熟练地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发现问题和瓶颈,提出改善建议。
四、团队合作改善的第四原则是团队合作。
改善需要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协作,需要建立跨部门的改善团队,共同解决问题和瓶颈。
团队合作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共享。
同时,团队合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改善工作,提高改善效果。
五、领导支持改善的第五原则是领导支持。
改善需要领导的支持和推动,只有领导重视改善工作,才能够让改善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
领导支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提供资源支持、制定改善目标、建立改善机制、激励改善团队等。
同时,领导还需要树立改善的文化,让员工认识到改善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改善工作。
改善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
要想实现改善,必须遵循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改进、数据驱动、团队合作、领导支持的五大原则。
LB改善的4原则--ECRS改善的4原则—ECRS一、消除(Elimination)1、消除可能的所有作业,阶段或动作(这个适用于身体、腿、胳膊、手或眼睛)2、为了易进行自动化,消除作业的不规则,保证放物品的固定场所。
3、手不能按保有装置(Holcing device)来使用。
4、消除难看及非正常的动作。
5、为了维持固定位置不要使用肌肉的力。
6、使用动力装置的工具,搬运装置等来解除肌肉的使用。
7、消除对加速度的防碍。
8、消除危险。
二、结合(Combination)1、突然换方向的短暂动作来构成的作业要换成一个连续的动作。
2、若机械的周期是固定的,那么在起周期内把作业量化进行最大化。
3、各不同功能的工具要做成一个复合功能。
4、统一统制办法。
5、可能的二个以上的动作合为一个动作。
三、再排列(Rearrangement)1、平均分配两手之间的作业,同时进行,左右对称性的动作为最有效。
(同时对两个部品进行的作业属于这一类)几个人同时作业是平均分配其工作量。
2、作业顺序定为从手作业开始到眼睛的作业。
四、单纯化(Simplication)1、最少限度的使用对作业必要的肌肉。
2、减少标准的推移和周视次数。
3、正常作业区内作业。
4、动作要尽量简化。
5、Handles,调整间,Pedals,Buttons等作成适合于身体构成或肌肉组织。
6、利用加速来代替使用的力量,从而强化力量。
7、如果可能,用最简单的动作元素(THERBLIGS)来配合。
8、缩小生熟的复杂性。
动作改善的四个原则
1. 吸收
动作改善的第一个原则是全身心地吸收并理解当前的动作状态。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运动训练,了解自己的身体如何运动和响应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感知和意识到动作的每一个细节。
2. 分解
动作改善的第二个原则是将复杂的动作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改善。
通过将动作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此步骤还有助于澄清学习的目标,并使训练过程更加系统化。
3. 反馈
动作改善的第三个原则是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
在改善动
作时,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识别问题并指导下一步的改进。
反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方式提供。
有效的反馈应具体、明确和可行,以便动作改进更具针对性。
4. 重复
动作改善的第四个原则是通过重复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动作技能。
重复是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和习惯的关键。
每次重复都为大脑和身体提供新的机会来加强运动模式和技能。
通过持续和有目的地重复,可以不断改进动作,并使其变得更加自然和高效。
利用精益生产的四个基本原则改善流程管理
精益生产的本质说到底还是对企业流程作业的持续改善,而不是颠覆。
根据专家的总结,精益生产具备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取消(Eliminate):逐项工序审查,凡可取消者一律取消。
Ø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工作内容、步骤、及作业动作。
•取消一切不安全、不准确、不规范的动作。
•取消不方便或不正常的作业。
•取消一切不必要的闲置时间。
合并(Combine):评估流程图上的操作和检验项目,但能合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予以合并。
•把突然改变方向的多个小动作合成一个连贯的曲线动作。
•把几种工具合并为一种多功能的工具。
•把几道分散的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
•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
重排(Rearrange):对流程图上的作业序列进行分析,重新排列提高效率。
•重新排列流程,使程序优化。
•重新布置工作现场,使物流路线缩短
•重排流水线工位,消除薄弱环节
•重新安排作业分工,使工作量均衡
精益生产简化(Simplify):将复杂的流程加以简化,包括简化每道工序的内容。
•减少各种繁琐程序,减少各种复杂性。
•使用最简单的动作来完成工作。
•简化不必要的设计结构,使工艺更合理作业方法力求简化。
•缩短运送路线,信息传递路线。
实际上任何一个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都或多或少已经在使用上面的原则进行管理活动,但是系统化的总结以及全员的推广运用才能发挥明显的效果,一句话,持续改进,止于至善。
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
•蒐集並分析數據、證據的能力
確認並定義問題、確認問題的結構、明確問題的改善目標What ÎWhat ÎWhat Î
•追根究底的能力
分析原因、「原因Î問題」、分析問題的深層結構
Why ÎWhy ÎWhy Î
•創意思考的能力
研擬對策、「目的Î手段」展開
HowÎHowÎHowÎ
改善的四大原則
1.剔除:剔除不必要的動作,是改善的最高原則。
2.合併:無法剔除而屬必要動作,則予以合併,以節省工作時
間及手續。
3.重組:除去來回重覆,使其成為最佳的工作順序。
4.簡化:若某項動作一定要做,則設法用更簡單的方法及更簡
單的設備去做,以節省人力時間及設備。
生产工艺改善四大原则
培训教材
生产工艺改善四大原则
讲师:
一.改善的概念
“改善”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
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人员的效率等意指持
续不断地改进。
此词也隐含每一位管理人
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
方法。
按照已形成标准的规范进行工作叫做维持
管理,而发现现有工作中的问题,调查原
因并加以解决,形成更好的标准规范,称之为改善。
二、改善四大原则
取消(Eliminate)
合并(Combine)
重排(Rearrange)
简化(Simplify)
三、1.取消:
在经过“5W1H”之后,若结论
为不必要,则予以取消。
2.合并:
对必要的工序、操作或动作,
则应考虑能否通过合并达到省时简化的目的。
3.重排:
经取消、合并后,可在根据
“何人、何处、何时”三提问进行重排,制定最佳工作、操作和动作顺序。
4.简化:最后可考虑能否采用最简单的
方法与设备,以节省人力、时间和费用。
改善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同时使用双手
1.双手同时进行动作,同时结束动作。
2.双手运动路线为对称时,将两手对称的向相反的方向运用。
3.将材料和部品排成可以同时用量手抓取的布置形式。
4.使用不用手抬或使用最少的力量来进行处理的装置。
5.灵活运用使用脚的装置。
二、减少动作要素的个数
1.更换动作顺序。
2.将两个以上的动作结合起来。
3.拿起工具就可以即可进行作业的状态。
4.使用处理材料和部品较容易的容器或器具。
5.将两个以上的工具合并为一。
6.利用引导器具或夹具给对象物正确地位置。
三、缩短移动距离
1.缩短使用身体部位的活动范围。
2.尽可能将材料,部品,工具防御近处布置。
3.利用重力落下的装置。
四、较少疲劳
1.使用最不容易产生疲劳的身体部位。
2.更换动作时用较圆滑的动作完成。
3.确定适当的作业高度。
4.烟气灰尘污水等应能够排放到车间外。
5.对象物被长时间抓住固定时,应利用固定装置。
6.尽量使用动力装置。
改善的四个基本原则一、同时使用双手
1.双手同时进行动作,同时结束动作。
2.双手运动路线为对称时,将两手对称的向相反的方向运用。
3.将材料和部品排成可以同时用量手抓取的布置形式。
4.使用不用手抬或使用最少的力量来进行处理的装置。
5.灵活运用使用脚的装置。
二、减少动作要素的个数
1.更换动作顺序。
2.将两个以上的动作结合起来。
3.拿起工具就可以即可进行作业的状态。
4.使用处理材料和部品较容易的容器或器具。
5.将两个以上的工具合并为一。
6.利用引导器具或夹具给对象物正确地位置。
三、缩短移动距离
1.缩短使用身体部位的活动范围。
2.尽可能将材料,部品,工具防御近处布置。
3.利用重力落下的装置。
四、较少疲劳
1.使用最不容易产生疲劳的身体部位。
2.更换动作时用较圆滑的动作完成。
3.确定适当的作业高度。
4.烟气灰尘污水等应能够排放到车间外。
5.对象物被长时间抓住固定时,应利用固定装置。
6.尽量使用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