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M规则理解
- 格式:ppt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97
国内航行船舶实施公司SMS须知1.目的根据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实施的要求,我司编制和实施了国际航行船舶(入级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由于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将于07年7月1日全面实施.我司又把国内航行船舶也纳入了该体系实施的范畴。
鉴于ISM和NSM实施的对象和要求有所区别,为避免国内航行船舶实施该体系产生要求过高的想法,特别制定本须知,目的是对国内航行船舶实施该体系的一些适用法律、法规及通常的做法进行调整,使该体系更适用于国内航行船舶。
2.ISM和NSM区别2.1 NSM规则1.2.1“水域环境”代替ISMC1.2.1“海域环境”,理解为“需适用航行于内河和湖泊的船舶。
2.2 NSM规则1.4.2“有关规定和标准”代替ISMC1.4.2“有关的国际和船旗国立法”,因为:国内航行船舶不必要符合“国际立法”;“有关规定和标准”比“立法”更具体,更具备可操作性。
2.3 NSM规则1.4.2“工作程序和须知”代替ISMC1.4.2“须知和程序”,表明“程序”和“须知”的关系。
2.4 NSM规则1.4.6“内部评审、有效性评价”代替ISMC1.4.6“内部评审”,分清“内审和有效性评价”两项管理活动。
2.5 NSM规则3.1要求船东和船舶管理人双方都必须“向主管机关报告”(ISMC仅船东有此报告责任),并将“船舶管理协议”及其内容由ISMC的审核规则提升为管理规则。
2.6 NSM规则3.2“执行以及审核监控”代替“从事和审核”,分工更为合理。
2.7 NSM规则3.3明确规定了“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的途径:公司提供给(“对其”)指定人员—指定人员提供给船舶;ISMC未规定提供途径,只要求“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可直接提供给船舶。
2.8 NSM规则4 设置指定人员的目的是“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提供公司与船舶的联系渠道”,不再包括ISMC“保证各船舶的安全营运”;同时增加了指定人员“对岸上机构安全管理活动的监控”的职责和权利。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国内航行船舶实施公司SMS须知1.目的根据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实施的要求,我司编制和实施了国际航行船舶(入级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由于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将于07年7月1日全面实施.我司又把国内航行船舶也纳入了该体系实施的范畴。
鉴于ISM和NSM实施的对象和要求有所区别,为避免国内航行船舶实施该体系产生要求过高的想法,特别制定本须知,目的是对国内航行船舶实施该体系的一些适用法律、法规及通常的做法进行调整,使该体系更适用于国内航行船舶。
2.ISM和NSM区别2.1 NSM规则,理解为“需适用航行于内河和湖泊的船舶。
2.2 NSM规则,因为:国内航行船舶不必要符合“国际立法”;“有关规定和标准”比“立法”更具体,更具备可操作性。
2.3 NSM规则,表明“程序”和“须知”的关系。
2.4 NSM规则,分清“内审和有效性评价”两项管理活动。
2.5 NSM规则3.1要求船东和船舶管理人双方都必须“向主管机关报告”(ISMC仅船东有此报告责任),并将“船舶管理协议”及其内容由ISMC的审核规则提升为管理规则。
2.6 NSM规则3.2“执行以及审核监控”代替“从事和审核”,分工更为合理。
2.7 NSM规则3.3明确规定了“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的途径:公司提供给(“对其”)指定人员—指定人员提供给船舶;ISMC未规定提供途径,只要求“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可直接提供给船舶。
2.8 NSM规则4 设置指定人员的目的是“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提供公司与船舶的联系渠道”,不再包括ISMC“保证各船舶的安全营运”;同时增加了指定人员“对岸上机构安全管理活动的监控”的职责和权利。
2.9 NSM规则6.2“合格并健康的船员”代替ISMC 6.2“合格、持证并健康的船员”。
2.10 NSM规则6.6 不涉及语言,“及时获得”要求更高。
船舶安全管理名词解释船舶安全管理名词解释1.ISM规则:《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2.NSM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3.方便旗船:是指在实行开放登记的国家进行船舶登记,从而取得该国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4.PSC港口国监督,是指港口当局根据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标准,对进入其港口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一种监督与控制,以确保船舶及其设备符合国际公约要求,船员配备和操作符合使用的国际标准5.FSC船旗国检查: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本国的法规对在本国港口的本国籍船舶所实施的安全检查6安全管理体系(SMS),是指能使船公司人员和船上人员有效地实施船公司安全和环境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7符合证明(DOC):签发给符合本规则要求的公司的文件。
8“安全管理证书(SMC)”:指签发给船舶,表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文件9指定人员:为保证船舶营运安全,提供公司与船上之间的联系渠道,公司应当根据情况指定一名或数名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的岸上人员。
10关键操作:指其错误会立刻导致危机人员、船舶或环境的事故或险情的操作11特殊操作:指其错误仅在危险或事故已发生时才会明显看出的操作12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地方进行的作业 12舷外作业指在空载水线以上的船体外部进行工作。
13水面作业是指在漂浮于水面的浮具(艇筏)上进行的作业。
14驾驶台范围:船舶航行的指挥中心。
范围包括:操舵室、海图室、GMDSS设备室、两翼甲板和标准罗经甲板等处所15不符合规定情况”:指客观证据表明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可见情况。
16 “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对人员或船舶或环境构成严重危险,并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情况。
17最低安全配员原则确定配员时:种类、吨位、技术状况、主推进功率、航区、航程、航行时间、通航环境和船员值班、休息制度等因素。
18船舶签证: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船舶或其经营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对符合船舶签证条件的,准予其航行的行政许可行为19签证的补办船舶由于抢险、救生等紧急事由,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船舶签证的,应当在开行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在任务完成后24h内补办船舶签证20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中国口岸的外国籍船舶和航行国际航线的中国籍船舶。
NSM规则内容及理解幻灯片2NSM规则的主要内容及理解●NSM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国内安全管理规则》)。
●NSM规则源于ISM规则。
NSM规则是结合我国国内航运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由ISM规则改写而成,二者的原理、思路、结构、形式、内容和要求等各方面基本相同。
●NSM规则于2001年颁布,并分别于2003年、2004年、2007年对三批船舶实施,2020年对第四批船舶实施。
幻灯片3NSM规则的主要内容及理解●规则是为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
●考虑到航运公司及其船舶状况各有不同,本规则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制定。
●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船岸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列条款具有适应其岗位需要的理解和认识。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则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起决定性作用。
幻灯片4NSM规则的主要内容及理解●规则共分两部分,16章。
●第一部分实施,是规则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审核发证。
幻灯片5NSM规则的主要内容及理解● 1 总则● 1.1定义●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机构或个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不符合规定情况:系指客观证据表明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可见情况。
●*从公司的定义可以看出,可以建立安全管理的公司包括船舶所有人、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幻灯片6NSM规则的主要内容及理解● 1.2目标● 1.2.1 本规则的目标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水域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造成财产损失。
NSM规则的主要内容及理解● 1.2.2 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应包括:●.1 提供船舶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环境;●.2 针对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制定防范措施;●.3 不断提高船、岸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以及安全与环境保护应急反应能力。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义一、ISM规则的产生1、机构简介:●国际海事组织(IMO)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194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如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建立一个新组织,专门负责国际海上运输特别是航行安全方面的事务,通过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来建立这一组织,即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58年海事组织公约生效,组织正式运转。
1982年5月22日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机构设置:大会、理事会、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法律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技术合作委员会、便利委员会、秘书处。
2、SOLAS公约产生背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后,围绕着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在这些国际公约中,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一直被认为是有关商船航行安全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
●SOLAS公约的产生背景:1912年由英国驶往美国纽约港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由于种种原因沉没,1512人丧身于大海之中。
这次灾难性的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航海安全的广泛关注。
1913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13年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于1914年1月20日签订了第一个有关海上航行安全的国际条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在通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公约进行了多次修下,又通过了1929年、1948年和1960年三个SOLAS公约,但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一些原因,效果不好。
直到1974年公约的出现,1974年SOLAS公约采用了默认接受程序(规定某个修正案将在某个日期生效,除非在此期间有一定数量的缔约国明确表示反对),才使这一公约在促进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也称IS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号决议的附件,1994年6月由《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新增第IX章规定为强制性规则,于1998年7月1日起适用于客船、高速客船、500总吨及以上油船、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于2002年7月1日起适用于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和500总吨及以上其他货船。
NSM规则理解指南目录说明 (1)前言 (2)A部分实施 (2)1 总则 (2)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5)3 公司的责任和权利 (5)4 指定人员 (7)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 (8)6 资源和人员 (9)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12)8 应急准备 (12)9 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 (13)10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 (14)11 文件 (15)12 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 (16)B部分审核发证 (18)13 发证和定期审核 (18)14 核发临时证书 (19)15 审核 (19)16 证书格式 (19)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21)说明为保证海上安全,人们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从《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产生以来,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公约、规范、规则,在船舶技术和船员资格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对船舶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分析以往船舶发生的事故表明,由于人为失误或疏忽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0%以上,而其中的50%左右又与公司岸上的管理有关。
深刻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为了保证船舶安全,仅仅从技术上规范要求是不够的,必须对人的行为建立有利的制约机制,合理计划、组织船舶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并对活动过程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改善安全工作。
1933年IMO制定的《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为实施船舶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国际标准。
第一次把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从船上扩展到航运企业的岸上组织机构,为搞好船舶安全工作提供了指导。
它标志着船舶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的高度。
国际航运公司通过实施《ISM规则》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船舶的事故率和在港口国检查中的滞留率明显下降。
据统计表明:我国国际航运公司在实施《ISM 规则》后的平均单船事故率、平均单船死亡人数仅是实施前的1/4和1/6。
为以,中国航运界经过多年的探索后等效采用了《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产生了《国内安全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