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构造与维修-1-概述-A-1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1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2.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3.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4.3 演示: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发动机结构。
1.4.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2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2.2.3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3.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4.2 讲解: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4.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加深学生对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2课时,实践课时为24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单元一发动机概述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单元三配气机构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单元七冷却系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熟悉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展示: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图片或视频。
4. 实践:让学生观察或操作发动机模型,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第二章: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熟悉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工具、设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3. 演示: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xx职业教育中心《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教学重点1.了解发动机作用、基本术语;2.了解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3.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教学难点1.四行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2.四行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学时分配1.1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现代汽车采用四行程、多缸、水冷、顶置气门发动机为主。
1.1.1发动机基本术语1.上止点2.下止点3.活塞行程S4.曲柄半径R5.气缸工作容积Vh6.发动机工作容积VL7.燃烧室容积Vc8.气缸总容积Va9.压缩比ε计算:已知某发动机为4缸,缸径是88mm,活塞行程是84mm,压缩比是9.5,试计算发动机的工作总容积,气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
解:Vh=(πD2/4×106 )×S=(π×812/4×106 )×84=0.43(L)VL=Vh×i=0.43×4=1.72 Lε=Va/Vc=(Vc+Vh)/Vc=1+Vh/Vc∴Vc=Vh/(ε-1)=0.43/(9.5-1)=0.05 L1.1.2 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行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圈,活塞在气缸内依次往复运动经历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进气行程曲轴带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被吸入气缸。
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移动,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在气缸内被压缩。
作功行程当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时,进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气体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推动活塞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对外输出功。
排气行程曲轴带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在活塞和废气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废气从排气门排出气缸。
1.1.3四行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和汽油机工作差异主要表现在混合气形成和点火方式上。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3.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4.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3. 介绍发动机的分类4. 展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图5. 小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内部构造2.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 案例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原因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外部构造2.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维修实例3. 小组讨论: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发动机外部部件的检查与维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冷却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润滑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六章: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目录概述如何使用本手册………………………………………………………………………………GI-2 涉及范围…………………………………………………………………………………G I-2 维修程序…………………………………………………………………………………G I-2 符号………………………………………………………………………………………GI-4 咨询信息…………………………………………………………………………………G I-4 故障排除程序……………………………………………………………………………G I-5 单位……………………………………………………………………………………………GI-11 单位………………………………………………………………………………………GI-11 基本程序………………………………………………………………………………………GI-12 汽车维护…………………………………………………………………………………GI-12 准备工具及检测设备……………………………………………………………………GI-12 专用维修工具……………………………………………………………………………GI-12 检查漏油情况……………………………………………………………………………GI-12 电瓶负极线断开…………………………………………………………………………GI-13 零部件拆卸………………………………………………………………………………GI-13 拆分………………………………………………………………………………………GI-13 零部件拆卸、拆卸过程中实施检查……………………………………………………GI-14 零部件排布………………………………………………………………………………GI-14 零部件清洁………………………………………………………………………………GI-14 重新装配…………………………………………………………………………………GI-14 调整………………………………………………………………………………………GI-15 橡胶部件以及管路系统…………………………………………………………………GI-15 软管夹具…………………………………………………………………………………GI-16 扭矩计算公式……………………………………………………………………………GI-16 虎钳……………………………………………………………………………………G I-16 测动机……………………………………………………………………………………GI-17 专用工具…………………………………………………………………………(SST)GI-17 收放机系统的安装……………………………………………………………………………GI-17 收放机系统的安装………………………………………………………………………GI-17 电气系统………………………………………………………………………………………GI-18 电气部件…………………………………………………………………………………GI-18 插头………………………………………………………………………………………GI-18 电气故障排除工具………………………………………………………………………GI-22 焊接前的防范措施………………………………………………………………………GI-23 举升部位、车辆提升部位(2个支撑点)、安全支架(刚性架)位置……………………GI-24 举升部位、车辆提升部位(2个支撑点)、安全支架(刚性架)位置………………GI-24 牵引……………………………………………………………………………………………GI-26 牵引………………………………………………………………………………………GI-26 牵引钩……………………………………………………………………………………GI-26 标识码位置……………………………………………………………………………………GI-28 汽车标识码(VIN)………………………………………………………………………GI-28发动机标识码……………………………………………………………………………GI-28 新标准…………………………………………………………………………………………GI-29新标准……………………………………………………………………………………GI-29 缩略语…………………………………………………………………………………………GI-31 缩略语……………………………………………………………………………………GI-31 交车前检查. …………………………………………………………………………………GI-32 交车前检查………………………………………………………………………………GI-32 维护日程表……………………………………………………………………………………GI-33 车辆维护日程表…………………………………………………………………………GI-33GI-1如何使用本维修手册涉及范围A6E201000001W01本维修手册中包括维修操作所需的所有程序,并且将程序划分为以下五个基本方面:——拆卸/安装——拆分/装配——更换——检查——调整对于一些只通过观察汽车外部就可以实施的简单操作(例如:部件的拆卸/安装、千斤顶顶起、汽车提升、零部件清洁以及外观检查等),本维修手册中予以省略。
1.1 发动机总体构造1.1.1 发动机组成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
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
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
4、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却系统。
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5、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7、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
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1.1.2 发动机分类一、发动机分类1、按燃烧位置分(1)内燃发动机(2)外然发动机2、按燃烧类型分(1)间隙燃烧发动机(2)特续燃烧发动机3、按内部运动类型分(1)反复式内燃机(2)转子发动机4、按燃料不同分(1)汽油(2)柴油5、按工作循环分(1)二冲程发动机(2)四冲发动机6、按冷却方式分(1)水冷(2)风冷7、按气门位置分(1)顶置式气门发动机(2)侧置式气门发动机8、按汽缸数排列分(1)直立(2)V型1.1.3 内燃机编号规则可分为、首部、中部、后部、尾部1.2 发动机工作原理1.2.1 发动机基本术语1、上止点上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顶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参数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表格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二章: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图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第三章: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3.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掌握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基本技能3.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发动机的保养方法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基本技能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通过实物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基本技能3.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的维修方法介绍发动机的保养方法演示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基本技能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和保养方法的掌握情况第四章: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4.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技巧4.2 教学内容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发动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技巧4.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案例讨论发动机故障的排除方法4.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五章: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维修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掌握发动机维修案例的解决技巧5.2 教学内容发动机维修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发动机维修案例的解决技巧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维修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案例的解决技巧5.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维修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分析发动机维修案例讨论发动机维修案例的解决技巧5.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第六章:发动机冷却系统6.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学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6.2 教学内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以案例形式讲解冷却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6.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演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6.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表格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第七章:发动机润滑系统7.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学习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7.2 教学内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以案例形式讲解润滑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7.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演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7.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表格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第八章:发动机点火系统8.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学习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8.2 教学内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以案例形式讲解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8.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演示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8.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表格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第九章: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9.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学习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9.2 教学内容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以案例形式讲解排放控制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9.4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演示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9.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表格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第十章: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掌握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学习发动机综合故障的排除技巧10.2 教学内容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发动机综合故障的排除技巧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综合故障的排除技巧实践操作:模拟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诊断与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分类及特点的讲解。
的核心部件。
发动机的技术状况是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其他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项目学习发动机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及其总统构造。
【理论知识】:任务1.1 发动机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作用是使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再把热能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
1.1.1发动机术语如图所示:1.上止点:上止点是指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2.下止点:下止点是指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处,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3.活塞行程S:活塞行程是指活塞由一个止点移动到另一个止点的运动过程,也称冲程。
行程的长度即为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活塞行程用S表示,单位为mm。
4.曲柄半径R:曲柄半径是指与连杆大端相连接的曲柄销的中心线到曲轴回转中心线的距离。
曲柄半径用R表示,单位为mm。
显然,曲轴每转一周,活塞移动两个行程,即S=2R。
5.气缸工作容积Vh: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空间容积。
其计算公式为Vh=πD2S/(4×106)式中 Vh——气缸工作容积,L;D——气缸直径,mm;S——活塞行程,mm。
6. 发动机工作容积VL :发动机工作容积是指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也称发动机的排量。
若发动机的气缸数为i ,则VL =Vh ·i 。
VL 的单位为L 。
7. 燃烧室容积VC :燃烧室容积是指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上面空间的容积。
燃烧室容积用VC 表示,单位为L 。
8. 气缸总容积Va :气缸总容积是指活塞在下止点时, 活塞顶上面空间的容积。
它等于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和,即Va =Vh +VC ,用Va 表示,单位为L 。
9. 压缩比ε: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即Vc Vh Vc Vc Vh Vc V +=+==1a ε压缩比是用来衡量空气或混合气被压缩的程度,影响发动机的热效率。
一般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为8~11,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为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