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7.73 KB
- 文档页数:78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2.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3.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4.3 演示: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发动机结构。
1.4.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2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2.2.3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3.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4.2 讲解: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4.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加深学生对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职教案一、课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汽油机)等主要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 掌握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诊断方法,如发动机无法启动、发动机抖动等故障的初步排查。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汽车发动机各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维修流程和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 发动机内部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转换原理。
- 针对不同故障现象准确判断故障原因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项目式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和出现故障时不同状态的视频片段。
- 教师话术:“同学们,在这个视频里我们看到汽车发动机有时运转顺畅,有时却出现问题。
那大家想不想知道发动机内部是什么样的构造,又该如何维修它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人。
(二)项目一:发动机基本构造探究(30分钟)1.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汽车发动机的简易模型(可拆卸)和相关资料(包括课本相关章节)。
课本原文内容:“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汽油机)等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主要由活塞、连杆、曲轴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2. 各小组任务:- 小组合作拆卸和组装发动机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各部件,并结合资料找出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
例如,当某小组对某个部件的功能理解有误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重新查看资料或者通过模型的结构特点来思考,教师话术:“大家看这个部件的形状和它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能不能推测出它的功能呢?再仔细看看课本上的描述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等。
2. 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维修方法。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演示: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 实践: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
2. 讲解发动机维修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课件: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图片和视频。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
2. 第二课时:讲解发动机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展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维修工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排量、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汽车的“心脏”——发动机。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差异。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构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控制。
2.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
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控制。
2.4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控制。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的技术。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巧。
3.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更换机油、检查火花塞、更换空气滤清器等。
汽车发动机的注意事项:定期保养、合理驾驶、避免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等。
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巧:故障现象、诊断方法、维修步骤。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巧。
3.4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现象的识别和分析故障排除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发动机实物或模型,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2. 准备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3.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教材、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部件的作用。
3. 演示环节:展示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环节:讲解发动机维修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践,总结发动机维修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的理解程度。
2. 演示环节:观察学生对发动机部件和维修操作的认知情况。
3. 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和安全性。
4. 作业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发动机维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邀请专业维修技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行业经验和技巧。
3. 安排学生参与发动机维修竞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教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2.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汽车发动机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导入:通过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引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
2.授课: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演示:组织教师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演示,让学生亲眼见到汽车发动机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汽车发动机实物,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操作。
5.总结: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总结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
6.评价:通过考试、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1.幻灯片和投影仪;2.汽车发动机实物;3.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4.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实践活动记录;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3.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表现。
六、教学安排1.第一周:介绍并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第二周: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演示和实践活动;3.第三周: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4.第四周:进行考试和评价。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操作;2.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和分享经验;3.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比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和能力。
xx职业教育中心《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教学重点1.了解发动机作用、基本术语;2.了解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3.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教学难点1.四行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2.四行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学时分配1.1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现代汽车采用四行程、多缸、水冷、顶置气门发动机为主。
1.1.1发动机基本术语1.上止点2.下止点3.活塞行程S4.曲柄半径R5.气缸工作容积Vh6.发动机工作容积VL7.燃烧室容积Vc8.气缸总容积Va9.压缩比ε计算:已知某发动机为4缸,缸径是88mm,活塞行程是84mm,压缩比是9.5,试计算发动机的工作总容积,气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
解:Vh=(πD2/4×106 )×S=(π×812/4×106 )×84=0.43(L)VL=Vh×i=0.43×4=1.72 Lε=Va/Vc=(Vc+Vh)/Vc=1+Vh/Vc∴Vc=Vh/(ε-1)=0.43/(9.5-1)=0.05 L1.1.2 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行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圈,活塞在气缸内依次往复运动经历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进气行程曲轴带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被吸入气缸。
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移动,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在气缸内被压缩。
作功行程当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时,进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气体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推动活塞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对外输出功。
排气行程曲轴带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在活塞和废气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废气从排气门排出气缸。
1.1.3四行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和汽油机工作差异主要表现在混合气形成和点火方式上。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3.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4.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3. 介绍发动机的分类4. 展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图5. 小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内部构造2.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 案例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原因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外部构造2.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维修实例3. 小组讨论: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发动机外部部件的检查与维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冷却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润滑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六章: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气管,与空气形成良好的混合气。
四、进排气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发动机上的进排气系统主要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排气净化装置等。
1.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滤清器、节气门体、怠速控制阀、进气歧管等组成,有的发动机还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
(1)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的功用主要是滤除空气中的杂质或灰尘,让洁净的空气进入汽缸,同时也有降低进气噪声的作用。
(2)节气门体
节气门体位于空气滤清器后方,进气总管前方的进气管上,通过操纵加速踏板可以控制节气门的开度,以此来反映驾驶者的意图,使进气通道变化,从而控制发动机运转工况。
(3)怠速控制阀
怠速控制阀用来控制从节气门前端通往节气门后端旁通空气道的截面,进行怠速转速调节,使发动机实现对起动、暖机怠速、空调怠速、缓冲怠速及附件负荷怠速调节(发电机充电、大用电量电器开启、转向及换挡)等工况的适应。
(4)进气歧管
进气歧管的功用是将洁净的空气分配到各缸进气道。
(5)废气涡轮增压器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作用是利用发动机排放的废气能量给进气增压,提高了充气效率,增大发动机的功率。
利用废气涡轮增压可以在不增大发动机体积的情况下增大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同时使油耗降低,排污减小。
2.排气系统和排气净化装置
(1)排气歧管
(2)消声器
(3)三元催化转换器
(4)废弃再循环系统
(5)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五、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电子控制系统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运转状况和车辆运行状况确定汽油的最佳喷射量,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等组成。
1.空气流量计
空气流量计是用来测量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输入ECU与发动机转速一起计算出基本喷油时间(除冷起动工况外)。
采用空气流量计检测进气量的燃油喷射系统称为L 型燃油喷射系统,目前在用空气流量计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可分为叶片式、卡门旋涡式、热线式、热膜式。
2.进气管压力传感器
(2)分离过程
(3)接合过程
4.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
分离杠杆与分离轴承之间要留有间隙,反映到离合器踏板上的位移称为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
三、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
1. 变速器的功用与组成
(1)变速器的功用
①实现变速、变矩。
②实现倒车行驶。
③实现动力传递中断。
④实现动力输出,驱动其他机构。
(2)变速器的组成
变速器包括变速传动机构和换挡操纵机构两部分。
2. 手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1)变速变矩原理
当i >1时,为降速增扭传动,其挡位称为降速挡;
当i <1时,为增速降扭传动,其挡位称为超速挡;
当i =1时,为等速等扭传动,其挡位称为直接挡。
(2)换挡原理
变速器常采用接合套、滑移齿轮或同步器等装置使齿轮(齿圈)啮合或脱开来实现换挡。
(3)变向原理
由齿轮传动原理可知,一对外啮合齿轮转向相反,每经过一传动副,其轴改变一次转向。
故两轴式变速器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加装了一个倒挡轴和倒挡齿轮,而三轴式变速器则在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加装了一个倒挡轴和倒挡齿轮,就可使输出轴的转向改变。
3. 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4. 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方式
(1)直齿滑动齿轮式换挡装置(多用于倒挡)
(2)接合套式换挡装置
(3)同步器式换挡装置
5.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1)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
变速器操纵机构是保证驾驶员根据使用条件,准确、可靠地使变速器挂入所需要的挡位,并可随时使之退入空挡。
(2)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