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 (一)标名性标题 (二)标意性标题
- 格式:pdf
- 大小:52.73 KB
- 文档页数:10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B.河北民歌C.山西民歌D.山东民歌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A.农事号子B.工程号子C.船渔号子D.作坊号子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B.梆子腔C.高腔D.皮黄腔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B.石C.土D.匏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B.三句头C.五句头D.四句头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B.小彩舞C.白云鹏D.良小楼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B.笛C.笙D.箫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A.变奏B.复三部C.回旋D.单三部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A.袁雪芬B.常香玉C.徐丽仙D.马如飞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A.鲜花调B.采茶调C.爬山调D.跑旱船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弹词2.曲牌体3.诗赞系4.广东音乐5.皮黄腔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
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四、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
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民族器乐葫芦丝特色课好听的题目摘要:1.民族器乐葫芦丝的历史与背景2.葫芦丝的特色与音乐风格3.葫芦丝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4.葫芦丝课程的吸引力与好处5.结论:葫芦丝特色课的价值与意义正文:【1】民族器乐葫芦丝的历史与背景葫芦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源于云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
它由葫芦和竹子制成,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葫芦丝在古代多用于民间祭祀、庆典等场合,后来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逐渐演变成了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民族乐器。
【2】葫芦丝的特色与音乐风格葫芦丝具有独特的音色,其演奏出的音乐悠扬、优美,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可以演奏出各种旋律和节奏,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葫芦丝的音乐风格独特,既有古典音乐的优雅,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深受人们的喜爱。
【3】葫芦丝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葫芦丝特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员了解葫芦丝的历史、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培养学员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课程内容包括葫芦丝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乐理知识、演奏技巧和曲目练习等。
【4】葫芦丝课程的吸引力与好处葫芦丝特色课程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可以让学员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学习葫芦丝可以提高学员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
此外,学习葫芦丝还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耐心和毅力,锻炼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5】结论:葫芦丝特色课的价值与意义葫芦丝特色课程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通过学习葫芦丝,学员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丰富生活,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能力。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4总学时:32课时(2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是一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系统的介绍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梗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主要类别以及各类代表性的乐种、优秀曲目的艺术风格特点。
以班级授课为主。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与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以及代表性音乐家和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及排练课程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坚持以传统美学教育为核心,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感悟其蕴涵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通过多媒体影音播放、风格模唱与理论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开拓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建立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念,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美学及审美要求,从而更好的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从而树立专业演唱或演奏的表演自信。
(二)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
2、了解并熟悉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
(三)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唱、演奏中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不是当代创造的音乐。
在我国一般把清代以前的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入此范围。
学术界把它分为: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
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
一、民间音乐: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历史悠久~ ①首先,与我国其他音乐门类相比,民间音乐在品种上最为丰富多样,曲目数量浩如烟海;②其次,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以及近代作曲家写作的专业艺术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曲调来源和艺术手法;③民间音乐比其他传统音乐的旋律更动听,风格丰富多彩,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分五类:①民间歌曲②民间舞蹈音乐③说唱音乐④戏曲音乐⑤民间器乐特点:①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百姓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传播。
)②乡土性③即兴性④流传变异性⑤民众性⑥多功能性我国民间音乐体系:1中国乐系(中国、亚洲周边国)2欧洲乐系3波斯—阿拉伯乐系☆民歌与人们的生活:1 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2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人生礼仪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3礼仪方面有重要作用;4具有祭祀与驱邪功能;5在促进人们生产活动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起源生活反映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维持社会发展民歌的艺术特点:1)民歌的歌词大多通俗易懂,并带有各地民间语言独特的气质魅力。
2)民歌的曲调大多比较短小,材料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晰流畅,易于记忆。
3)民歌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令人过耳不忘。
☆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的差别:民歌是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结合上面材料写)。
专业创作歌曲是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在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创作的歌曲。
二、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产生并运用于劳动中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是民歌中最早产生的体裁。
谈民族乐曲的结构形式作者:唐汉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民族器乐曲分为散曲和套曲。
散曲是由一个曲牌或曲调构成的乐曲:套曲是几个曲牌或段子连缀而成的乐曲。
这种分法难以说明乐曲曲式结构的性质和段落之问的关系。
实际上,小型的散曲或套曲中的曲牌、段子的结构形式异常丰富,且具有民族特色。
关键词:民族乐曲;结构形式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63-01传统的民族器乐长期流传民间,有些曲牌使用性强,演奏中灵活多变,造成曲式结构的自由、多样。
民间艺人在演奏中常运用即兴加花作句间填充,形成了旋律连绵不断、难以分句、分段的特点;而旋律发展中的重复、循环、变奏、展衍等手法的运用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常见的结构类型1.单曲牌体。
曲牌是民族器乐曲式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一首曲牌反复多次可构成一首乐曲,曲牌也可以成为套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曲牌的结构形式多样,句数由二乐句至多乐句不等,其中有方整性结构,也有非方整性结构;有易于分句、结构匀称的乐段结构,也有难以分句,而由若干动机或乐节连续发展(或聚积、或分裂)而成的乐段结构,有人称之为散句结构乐段。
单曲牌体就是由一首曲牌构成的乐曲结构。
2.变奏体。
当一首乐曲由一首曲牌(或曲调)的一再反复构成时,如每次反复都有变化,就形成变奏体。
传统乐曲中的变奏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严格的变奏、自由变奏、逐层变奏、倒装变奏等。
3.循环体。
一首乐曲中两首曲牌(或曲调)不断反复的循环出现(ABABAB…),或一首曲牌(或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以上,其间插人新的部分(ABAC ADA……),都是循环体。
在民间风俗性活动或歌舞中演奏的乐曲,此类结构常见。
民间称固定出现的曲调为“合头”,在全曲中起统一、串连的作用。
4.联曲体(套曲体)许多曲牌(或曲调、板式)连缀而成的乐曲结构形式是联曲体。
有些乐种中的乐曲明确标明由哪些曲牌连缀而成,如《苏南吹打》中的《甘州歌》由下列曲牌构成:[雨中花](中板)+[凝瑞草](中拆)+[甘州歌](慢板)+慢鼓段+[一封书](慢转中板)+[小立春风](中拆)+[接头](中板)+中鼓段+[这一风](中板)+[青鸾舞](中板梅花拆)+[浪淘沙](快板)+[效丈](快板)。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B.河北民歌C.山西民歌D.山东民歌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A.农事号子B.工程号子C.船渔号子D.作坊号子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B.梆子腔C.高腔D.皮黄腔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B.石C.土D.匏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B.三句头C.五句头D.四句头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B.小彩舞C.白云鹏D.良小楼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B.笛C.笙D.箫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A.变奏B.复三部C.回旋D.单三部A.袁雪芬B.常香玉C.徐丽仙D.马如飞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A.鲜花调B.采茶调C.爬山调D.跑旱船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弹词2.曲牌体3.诗赞系4.广东音乐5.皮黄腔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
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四、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
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民族器乐是各族人民用来演奏音乐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民族器乐具有各种不同民族特色或地方的并表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
我国民族乐器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第一章中国民族乐器分类及独奏曲目举例我国民族乐器约百余种,按我国民间传统习惯分类为:“吹、拉、弹、打”四类。
第一节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大部属木管性质,具有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声音响亮、善于演奏流畅旋律,常充当独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按不同构造可分为三类:1、无簧哨的吹管乐器。
常见的有笛、箫等。
2、带哨的吹管乐器。
常见的有管、唢呐等。
3、簧管乐器。
常见的有笙、芦笙等。
(一)笛笛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
笛的音色清脆明亮,有丰富的吹奏技巧,常用于独奏。
其高音区高亢明亮的音色常用来演奏悠长的宽阔的旋律表现辽阔无际的意境,中音区甜美圆润的音色常用来演奏具有田园风味或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旋律。
富于色彩的滑奏、快速的断奏、历音、波音、顿音、垛音等丰富技巧,能演奏快速活泼的旋律,表现热烈欢快之情。
传统笛子有梆笛、曲笛之分。
梆笛以伴奏梆子戏而得名。
其形体较短小,音色刚健明亮。
演奏上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梆笛曲《喜相逢》表现情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喜悦心情。
乐曲结构为变奏曲式。
第一段呈示主题,采用散起,缓慢的速度和大幅度滑音的运用表现惜别之情;第二段为第一次变奏,速度加快,采用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重逢的喜悦;第三段为第二次变奏,速度进一步加快,大量使用吐音和马蹄节奏型的反复出现,使情绪更趋欢快;第四段为第三次变奏,采用固定音型的穿插、花舌的多次使用、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情绪更为热烈地将音乐推向高潮。
[请欣赏梆笛独奏曲《喜相逢》曲笛以伴奏“昆曲”而得名。
音色较圆润柔和,形体较长。
演奏上重气息的控制,讲究运气的连绵不断和声音的悠扬曲折,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和连奏等技法润饰曲调。
力度变化细致,表现气质柔婉深情。
了解点民乐,对孩子有好处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越来越高,我们不妨让孩子多了解点民乐,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
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
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
第一部分概述一,民间器乐的定义民间器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独奏曲以乐器分类,并一般以演奏方式归纳为吹奏,拉弦,弹拨等类型;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分为清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吹打乐等形式.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1,传统民间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葬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密切相连.2,民间乐队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自娱性和职业性两种形式.三,民间器乐的沿革(一)先秦时期(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三)隋唐时期的器乐(四)宋,元,明,清的器乐(一)先秦时期1,乐器发展特点(1)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众多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八类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2)吹管乐器的形制方面,远在上古时期已有开口管乐器(骨笛)与闭口管乐器(埙)两种类型.(3)簧管乐器竽,笙在当时制作的水平已很高,品种多样,有大中小等多种形制.特别是竽在当时宫廷乐队中地位十分重要,处于领奏,主奏的地位.(4)钟的制作已很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如战国初期的曾侯乙编钟.2,演奏形式(1)先秦时期已有弹弦乐器琴,瑟,他们除用于声乐伴奏外,还用于独奏.(2)在上层社会和宫廷音乐中,乐队组合形式有多种,其规模均很庞大.(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1,乐器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笛,方响,箜篌瑟.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 2,演奏形式(1)汉魏时期,比较重要的民间声乐为"相和歌".它伴奏乐器为筝,琵琶,笛,笙,节,瑟,琴七种.(2)西汉初期,鼓吹乐已传入,有鼓吹,横吹等类型(3)汉魏时期,文献已有关于独立器乐演奏形式的记载,称为但曲(独立器乐曲).古琴独奏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如嵇康演奏的《广陵散》(三)隋唐时期的器乐1,乐器隋唐时期,乐器数量聚增,特别是鼓类乐器.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腰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洞箫,太平管等二十多种.这时期最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琴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新领域.2,演奏形式(1)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2)宴乐.,(4)鼓吹乐,(5)器乐演奏方面,此时琵琶艺术获得极大发展,除伴奏外,在独奏方面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四)宋,元,明,清的器乐1,乐器2,演奏形式宋以前的器乐发展多受声乐演唱和歌舞音乐的影响,宋以后,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器乐主要受到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以及民歌小调的影响.(1)在独奏方面①已有关于宋代古琴流派的记载;②明清时期琵琶分南北两大派系在民间发展着;③筝更以不同地域的旋律风格特点及师承关系自然形成了各地方派别④明清以来,由于琴谱的刊印传播,理论上的总结研讨,演奏技法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更促使了独奏音乐的进展.(2)宋代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已有多种①细乐:乐队所用的乐器有箫,管,笙,轧筝,嵇琴,方响等.②清乐:乐队使用乐器有笛,笙,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等(3)宋代见于记载的有"鼓笛曲"的演奏形式(今苏南十番鼓的前身),鼓和笛是这一演形式中的两件主要乐器.(4)鼓吹乐在各时期有不同发展.(5)明清时期,器乐演奏形式①弦索乐: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一般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②丝竹乐: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竹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③鼓吹乐:以吹管乐器唢呐,海笛或笛子为主奏乐器,配合其他弦乐器,打击乐器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④吹打乐:以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⑤清锣鼓: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流传至今的民间器乐曲可以分为独奏曲和合奏两大类.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1,周代: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众多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八类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2,清末,我国普遍采用将民间器乐分为吹,拉,弹,打四类性能的分类方法.3,近十几年,采用国外914年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将我国民间乐器分为:体鸣,气鸣,膜鸣,弦鸣四类.第二部分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一,民间器乐曲的标题民间器乐曲的标题有标名和标意两类1,标名性标题与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2,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等提示乐曲的内容二,民间器乐曲的结构1,民间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和套曲两类①单曲:主要是单一独立的曲牌②套曲:有多个曲牌或若干独立的段落连缀而成.2,在曲式结构方面民间器乐曲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形式,以变奏曲,联缀体最为常见.三,民间变奏曲的变奏手法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大体有三类:1,旋律结构基本不变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加花,变换头尾,变化演奏技巧(北方管乐曲最常用的变奏手法),变换音区音高或音色,变换节奏型,变换旋律线等.2,改变旋律结构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板式变奏等,它是南方丝竹乐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 3,改变旋律调式调性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移调指法(弦法)变奏,按弦转调变奏,借字变奏等. 思考题1,民间器乐的定义 .2,何为"八音"3,何为细乐,清乐4,明清时期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类别及定义.5,民间器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哪些6,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有哪三类第三部分独奏乐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独奏的特点1,许多器乐独奏或直接演奏声乐的曲牌和唱腔,或在声乐曲牌和唱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或音乐素材主要来自声乐形式,并将声乐演唱中的润腔方式演化为器乐演奏中的特色语汇.2,器乐独奏曲,其结构形式长期受到为之伴奏的声乐形式的影响,主要影响来自两种结构体制:曲牌体和板腔体.3,有些地方器乐合奏,用乐队中的不同乐器单独演奏就成为独奏曲,几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就成为合奏曲.第一节笛一,概述笛,俗称"笛子"或"梅",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属边棱音气鸣乐器,因多以竹子制作,又叫竹笛,因横持,又称横笛.(一)历史沿革1,从长沙马王堆号墓(公元前168年)出土的两支斜吹笛,可知早在西汉初年,地雷乐器以在我国南方流行.2,隋唐时期,关于笛已有大横吹,小横吹的记载.3,宋朝,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已经很重要..4,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更加普遍.(二)乐器简介1,笛子的形制笛,以竹制管身,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横吹.2,笛的种类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主要有两种:曲笛(又称昆笛)和梆笛.①曲笛,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②梆笛,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曲笛与梆笛的比较梆笛管身比曲笛短,管径比曲笛略细,梆笛比曲笛音高四度.曲笛与梆笛比较图笛子演奏图3,记谱为了记谱与视谱方便 , 笛子在用五线谱时记谱时均采用移低八度的记谱方法 .二, 笛子的调笛子以第三孔的实际音高称作该笛子的调高 .曲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d2,称为D调笛子;梆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g2,称作G调笛子.三,笛子的技巧笛子的声音清脆明亮 , 指法及用气也有多种技巧 , 主要有垛音,叠音 ,颤音 , 吟音 ,吐音,花舌 ,喉音 ,滑音 , 历音等 ,既可演奏优美 , 婉转流畅的歌唱性旋律 , 也可演奏快速跳动活泼的曲调 , 表现力相当丰富 .四,北方梆笛音乐(一)代表曲目及演奏风格1,流行地区梆笛曲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其中主要是冀西北,冀中地区.2,代表曲目3,民间艺人冯子存(1904-1987)4, 【欣赏】《喜相逢》(二) 梆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1,重复①段落的重复②乐句,乐逗的重复2,变奏北方梆笛曲的变奏特点,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对比,速度的对比,旋律线的对比,特别是演奏技巧的对比等方面.(三)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的扩充或减缩1,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扩充的手法.为了反复强调和展开某一乐思,往往应用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扩充的手法.它在乐曲中具有呈示性的作用.2,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减缩的手法.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减缩的手法,在乐曲中往往具有收缩的特点.五,南方曲笛音乐(一)代表曲目及演奏风格1,流行地区2,代表曲目3,演奏及曲目(1)陆春龄【欣赏】《鹧鸪飞》(2)赵松庭【欣赏】《早晨》《三五七》思考题1,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独奏的特点2,冯子存及《喜相逢》3,梆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4,笛曲《鹧鸪飞》5,曲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第二节唢呐曲一,概述1,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唢呐属簧振动气鸣乐器.2,唢呐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3,唢呐可以独奏,合奏和伴奏,并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普遍使用.二,唢呐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1,唢呐的形制唢呐为双簧单管乐器,由哨,气盘,芯子,杆和碗五部分组成.2,唢呐的种类民间以杆的长短不同,分为五种:(1)小唢呐(2)中唢呐(3)大唢呐(4)柏木杆(5)海笛3,唢呐的演奏技巧唢呐的演奏技巧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两类,在演奏中二者结合运用.唢呐的主要技巧有:弹音,打花舌,萧音,滑音,叠音,大音,垫音,循环换气等三,代表曲目1,唢呐的音色特点唢呐音量洪大,音色高亢明亮,唢呐曲多具有明亮,刚劲的风格.2,代表曲目有:《百鸟朝凤》,《婚礼曲》,《一枝花》, 《小开门》等欣赏《一枝花》流行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首民间乐曲,素材来源于鲁西南一带的民间地方戏曲曲牌和唱腔,经民间艺人加工创造,成为有代表性的唢呐独奏曲,在民间《一枝花》常用于喜庆的场合.乐曲分为散板,慢中板和快板三个部分.散板采用了戏曲的"器腔"中的音调,悲壮而又缠绵.中板部分,带有叙述性,旋律委婉柔美,歌唱性较强.快板部分,节奏活泼,音乐轻快,并出现了被称为"穗子"的展开段落,在旋律进行上围绕中心音较自由地舒展变换,形成一个即兴性的展开段落,在演奏上应用了强烈泼辣的花舌音模仿戏曲唱腔的风格,加上滑音,吐音等奏法造成了炽烈,欢腾的气氛,与抒情的中板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乐曲推向高潮后结束.欣赏《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又称《百鸟音》,《百鸟争鸣》,是鲁西南鼓吹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它以曲牌《笛绞》的旋律为基础,加入了模拟吹奏各种鸟鸣声加以发展而成.曲调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各种鸟鸣模仿得十分逼真,生动细腻,歌颂了美好的大自然,用音乐描绘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山水画.第三节管曲一,概述1,管,古称荜篥或笳管,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属簧振动气鸣乐器.2,主要用于民间吹打乐,僧,道宗教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中.二,管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1,形制管由管身与哨嘴两部分组成.现代管一般为木制,也有竹制,玉制的.2,种类主要有单管(分大,中,小三种),双管,喉管三类3,演奏技巧各类管中,单管的演奏技巧最为丰富,有颤音,滑音,垫音,溜音,吐音,花舌音,打音等,其基本演奏技法与唢呐相同.欣赏:代表曲目双管曲《江河水》《江河水》是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去拍整理改编而成,它以凄苦悲切和悲愤激越的曲调,哭诉了劳动大众在旧社会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声声血泪,仇恨满腔.这首乐曲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被用作第一场"苦难的年代"的配音,后又被改编为二胡独奏曲,流传更广,深受人们喜爱.思考题1,唢呐的种类2,唢呐曲《一枝花》3,管子曲《江河水》第四节筝一, 概述筝,近代人又称"古筝",籍以说明筝的历史悠久.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可知,筝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流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后世也常把筝称作"秦筝".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筝属于拨奏弦鸣乐器.二,筝的形制和演奏技巧1,形制2,演奏技巧21弦S型筝为五声音阶调弦定音,每组五个音,共有四组音.其演奏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 右手技法主要有大指,中指,食指的运用:托,是大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抹,为食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勾,为中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大撮,是勾,托技法同时进行.小撮,是抹,托技法同时进行.摇,是大指(或食指)快速(32分音符)单拨筝弦.左手传统技法以推,按,吟,揉为主①"推"为右手弹弦后,左手在该弦音柱左侧按下,便会得到一个向上滑的音,②"按"是在筝上奏某声,但又不在发该声的弦上弹奏,而是按压下一根较低的弦,使之达到该声的高度,右手弹出后,左手松开,便可得到一个向下滑的音.③"吟",弹得某声后,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音柱后面轻微按动便称为"吟".④"揉",连续地推,按,使该声发生波动,可得称为"揉"的摇声.三,近代汉代筝曲流派及代表曲目在全国各筝艺流派中,特色比较鲜明,积累也比较丰厚,艺术上成熟的,影响也比较大的有山东筝,河南筝,客家筝,潮州筝以及后起的浙江筝.1,山东筝曲山东筝曲主要由山东琴曲和山东琴书唱腔曲牌以及民间小调组成.因此山东筝曲被人称为"齐鲁琴曲的山东筝",也有称为"齐鲁大板的山东筝".山东筝大都是传统的十五弦的丝弦筝,弹奏时用真指甲,指甲的运用很讲究,左手重颤,但颤音的时值较短,吟揉按滑刚柔并蓄.善用 " 勾搭 ", 大幅度的按滑音和余音按滑音等技法使旋律起伏波动 , 刮奏用得也较多.其风格朴实深沉,热情奔放.山东筝曲分大板曲和小板曲两类,山东筝派的艺术家有张为昭,赵玉斋,高自成,韩庭贵等.欣赏:《渔舟唱晚》 ,《汉宫秋月》欣赏《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1912年古筝演奏家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及由《双板》演变成的两首筝曲《三环套日》和《流水击石》改编而成的.抗日战争爆发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又进一步改编,增加了后半部分.曲名引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节奏徐缓舒展,曲调优美典雅的慢板,描绘出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及对景色的欣赏,后半段节奏逐渐活跃,描写欵乃归舟,渔舟唱晚的画面.第二部分乐曲情绪转换,出现清角音,并用花指表现渔人荡桨归舟,乘风破浪的欢乐情绪.第三部分的旋律先是复线式递升,后是反线式递降,使曲调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刻画出在摇橹声和浪花声中渔船满载而归和渔民喜悦的心情.2,河南筝曲河南筝被人称其为"中州古调"河南筝. 河南筝曲是在长期为说唱音乐河南大调曲子伴奏的基础上逐渐独立出来的.河南筝特点是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其风格清新流畅,活泼灵巧,秀丽端庄. 由于频繁使用大二,小三度上下滑音,表现出中州话铿锵抑扬的声调.又常用游摇和慢滑急颤相结合,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颤音的时值比较长,按音与颤音的技巧使用频繁,旋律厚重浓烈,奏出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这种长句在一首乐曲中常以移位,问答等形式反复出现.激昂处如引吭长啸,声振林木;悲切处似泉声呜咽,哀啭欲绝.河南筝也分两大类,一类是演唱说唱音乐大调曲子用的板头曲,都是68板;另一类来自歌唱性的民间小调,鼓子曲.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有:《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苏武思乡》《打雁》,《上楼》,《下楼》等,河南筝代表性的演奏家有魏子猷,娄树华,曹正,曹东扶,王省吾,任清志等.欣赏:河南筝曲《花流水》3, 广东客家筝曲客家筝曲一方面保存了中州古调古朴清秀的个性 , 另一方面又受到汉剧及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客家筝的演奏技法,左手特别讲究"韵"即摇声的运用,旋律质朴,所用的音虽然不多,但要求掌握好每个乐句的气口,控制每个音的变化.客家筝曲所用的按音,颤音,轻柔,中速,相对应用数量不多,风格古朴,清新,优美,高雅.客家筝常以板数来分类,大致也分两类:一类是大套曲,必为68板,称大调;一类是串调,串调板无定数,从20,30板至80,90板的都有,串调中比较短小者称小调.客家筝的代表曲目:《出水莲》,《蕉窗夜雨》,《崖山哀》,《平山乐》,《翡翠登潭》《杜宇魂》等.代表性的演奏家有罗香九,何育斋等.欣赏:《出水莲》4,潮州筝曲潮州筝曲是潮州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潮州音乐用古老的二四谱,其调式体系独特,有轻六调,重六调,反线调,活五调等.潮州筝奏法中左手的按滑音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音";右手弹后,左手加以润饰,即叫"弹按尾随"与"勒弦"加花的使用,非常别致,具有南国特点.潮州筝的大部分曲目为68板,但也有不是68板的.其风格细腻委婉,秀丽优美.代表曲目有重六调的《寒鸦戏水》,活五调的《深闺怨》,《柳青娘》,反线调的《倒骑驴》,轻六调的《一点金》,《过江龙》等.著名演奏家有徐涤生,林毛根等.欣赏:《昭君怨》5,现代浙派筝浙江筝又称杭筝或武林筝.近代的浙江筝多以合奏或伴奏的形式出现在在民间"丝竹乐","杭滩"中.浙派传统筝曲有《老六板》,《三十三板》,《灯月交辉》,《云庆》,《高山流水》,《霓裳曲》,《普庵咒》,《四合如意》,《将军令》,《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月儿高》等.浙派传统曲目中,文曲典雅文静,浑厚古朴,武曲奔放华丽,气势磅礴,有着独特的风采.浙派筝曲新作突出表现时代精神,更易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浙派筝代表性的演奏家有王昌元,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等.欣赏《将军令》源于清代汇编的古谱《弦索十三套》,1957年,王巽之根据1935年杭州国乐研究会所印工尺谱整理为线谱,并在1958年到1961年间进行了修订.乐曲运用多种技法,表现战场上的鼓,角之声,塑造了将军威武的形象和古代战争的壮观场面.思考题1,筝演奏的主要技法2,山东筝曲的风格特点,即代表曲目与代表人物.3,河南筝曲分为哪两类4, 广东客家筝曲的风格特点,分为哪两类5,《渔舟唱晚》第五节琵琶曲一,概述1,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琵琶属于拨奏弦鸣乐器.2,发展概况二,琵琶的形制和演奏技巧1,形制琵琶由琴头,琴颈和琴身三部分构成.琴头有弦槽,弦轴.琴身又叫龟盘,是琵琶体积最大的部分,中空,为琵琶的共鸣箱.前面是一块平面的桐木板,叫做"腹面".品与相识标志琵琶音位的装置.相在琴颈前面的中部,品在相之下,位于腹面的上中部.琵琶的四条弦粗细不一:子弦最细,中弦,老弦次之,缠弦最粗.2,琵琶的发展状况(1)东汉时期(2)秦汉时期(3)东晋时期(4)唐代(5)宋代以后(6)20世纪50年代以来3,琵琶的主要指法(1)右手主要指法①弹挑类: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②轮类:轮指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③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 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2)左手主要指法有①按音:②断音③虚按④泛音⑤吟音⑥滑音⑦绞弦与并弦三,琵琶曲的传谱1,华秋萍《琵琶谱》,第一部琵琶谱,1818年刊印成书.2,《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谱》,第二部琵琶谱(1895年序)编者李芳园.四,琵琶乐曲分类琵琶曲分为大曲和小曲.1,小曲通常为68板结构.2,大曲大曲是多段曲调的联套.(1)大曲的结构有三种①由多段曲调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描写单一内容.如《十面埋伏》,《月儿高》②有几个小曲联成一套,所联的小曲可多可少,如《塞上曲》等③以琵琶拟奏的锣鼓音响与民歌小调的演奏交替进行,乐曲的长短根据演奏者对民歌小调加工的多少而定.如阿炳演奏的《龙船》.(2)琵琶大曲又分为文套和武套①文套着重左手技巧的表达 , 格调细腻 , 轻巧 , 幽雅抒情 , 它以抒情为主 , 富有概括性和倾诉性 . 往往以简朴动人的旋律或优美清新的音调 , 表达出深刻地内心倾诉或令人向往的意境 . 代表曲目有《夕阳箫鼓》 , 《月儿高》 , 《汉宫秋月》 ,《塞上曲》 ,《青莲乐府》 , 《飞花点翠》等 .②武套着重右手的演奏技巧和力量 . 格调雄壮慷慨 , 气魄宏大 .乐曲以叙事为主 , 富有写实性和叙事性 ,往往根据内容情节发展连续叙述 , 结构庞大 , 有声有色 ,绘形绘影 , 段落分明 . 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满将军令》,《小儿操演》等 .五,代表曲目并欣赏1,武曲《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写实性的乐曲 , 它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 , 描写汉将韩信用 " 十面埋伏 " 之计击败项羽的战斗情景 . 乐曲威武雄壮 , 气势磅礴 , 技法丰富 , 旋律多变 , 音乐形象鲜明 , 是中国传统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十面埋伏》在明代就已在民间流传 ,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传谱 . 根据汪煜庭所传 , 李庭松演奏谱 , 全曲分 13 段 , 可分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 , 描写汉军战前的准备 , 刻画了汉军威武雄壮的形象 . 包括 " 列营 " , " 吹打 " , " 点将 " , " 排队 " 等段落 . 第二部分 , 描绘了激烈紧张的战斗情景 . 包括 " 埋伏 " , " 小战 " , " 大战 " 等段落 . 第三部分 , 描写楚军的复没 , 汉军的胜利 . 包括 " 败阵 " , " 自刎" , " 奏凯 " 等段落 . 本书曲谱中收录的是现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先生根据这一版本整理加工的,删去了第三部分,使乐曲更加集中,精炼.文曲《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又称《阳春古曲》 , 《阳春》, 早在明代就已流传在民间 , 由于各派传谱段落不同 , 又有 " 大阳春 " ( 包括 10个或 12个段落 ) " 小阳春 " ( 包括 7个段落 ) 之别 . 目前演奏的多为汪煜庭传谱的 " 小阳春 " , 其各标小标题为 :1 .飞花点翠2 .风摆荷花3 .一轮明月4 .玉版参禅5 .铁策板声6 . 道院琴声7 .东皋鹤鸣 .全曲七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 每个部分均以《八板》的旋律出现为标志 , 带有合头变尾的特点 . 由于在四个部分的反复变奏中 , 除了每次都要重复贯穿全曲的《八板》及其变体流水板的部分旋律外 , 每个部分都有新的素材不断出现 , 因此使乐曲结构内部既有统一性又有对比性 , 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阳春白雪》通过活泼新颖的旋律 , 稍快而具有动力的节奏 , 描绘了冰雪消融 , 大地回春 , 风和日丽 , 万物生机 , 春意盎然的景象 . 整个乐曲流畅 , 活泼 , 轻快 ,给人以美的亨受 .《塞上曲》思考题1,琵琶乐曲分为哪两类2,大曲的结构有哪三种3,琵琶大曲分为哪两类,分别有何特点4,《十面埋伏》5,《阳春白雪》第六节胡琴曲一,概述胡琴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弓弦乐器,二胡,四胡,京胡,板胡,坠胡,越胡,马为胡,二弦等均可称为胡琴.二,胡琴的主要种类和演奏技巧(一)二胡二胡也叫南胡 , 嗡子 , 胡琴 , 由古代东北少数民族乐器 " 奚琴 "。
琵琶⾳乐风格特点中国琵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中华⽂明史中积蕴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带有特别的美学特⾊与技术特征的⾳乐作品。
⼀、传统乐曲传统乐曲统称⽂套、武套,⼤套或⼩套。
我国的民族器乐曲⼤多是有标题的,其中⼀类是标名性的标题:它作为⼀种符号,与乐曲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如《三五七》、《⼯尺上》等;另⼀类是标意性的标题:标题与⾳乐内容相关,在⼀定程度上概括了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与境界。
琵琶武曲多为标意性标题⾳乐,特点在于写实性、叙事性,往往根据情节内容发展连续叙述,类似章回⼩说或戏剧分幕分场,结构庞⼤、⽓势磅礴。
代表曲⽬有《⼗⾯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满将军令》等。
以《⼗⾯埋伏》为例,此曲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时,汉军⽤⼗⾯埋伏阵击败楚军这⼀历史事实集中概括写成的。
全曲共有⼗⼏个带有标题的⼩乐段:引⼦为“列营”,战前准备包括“吹打”、“点将”、“排阵”、“⾛队”,战争过程包括“埋伏”、“⼩战”、“⼤战”,战争结束包括“传号收军”、“项王败阵”、“乌江⾃刎”,尾声为“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通过这些标题乐段的划分,把战前、战时、战后等每个细节绘声绘⾊地表达了出来。
这是琵琶武曲的典型⼿法。
武曲在演奏技法上以扫弦、煞⾳、绞弦、推并双弦、拍、提、满轮等特殊技法运⽤较多。
琵琶⽂曲特点在于概括性、抒情性,往往以简朴⽽⼜动⼈的旋律表达出深刻的内⼼倾诉,或以优美清新的⾳调展现出令⼈向往的意境。
代表曲⽬有《⼣阳萧⿎》、《⽉⼉⾼》、《汉宫秋⽉》、《塞上曲》、《青莲乐府》、《飞花点翠》等。
其中⼀类带有宫廷乐舞风格的作品,亦有标意性标题作为贯穿全曲的主线。
以《⽉⼉⾼》为例,全曲共有海岛冰轮、江楼望⽉、银河横渡、⽟兔西沉等⼗⼏个段落,结构复杂⽽完整,旋律舒缓⽽有⽓度。
虽流传⾄今⽆法确定作者,但从乐曲精⼼的构思可以想象出是与宫廷歌舞⽣活相关的⽂化⾳乐⼈所创编。
琵琶⽂曲这类乐曲中《⼣阳萧⿎》⼜名《春江花⽉夜》,也是⼀⾸优秀的、传统的抒情琵琶乐曲。
熟悉的旋律——中国民族器乐曲15首民族器乐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与中国的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相互交融、促进。
正是在这样一种发展过程中,民族器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格特色和精神气韵。
在周代,中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中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根据乐器的发声原理和演奏方法,一般分为四大类: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
吹管乐器: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
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
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乐器有: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打击乐器: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1.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
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
该曲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从整体上看,《十面埋伏》采用了叙述性的表现手法,带有标题的多段段落,展示了紧张、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在刻画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刀光剑影和浴血鏖战时均较为全面。
扫盲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分类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磬、?于、勾?,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
?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中国民族乐器百科名片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
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鼓、排箫、笙、?、瑟等等。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民族器乐曲的结构与标题国微微(绥化市北林区文工团,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民族器乐曲分为散曲和套曲。
散曲是由一个曲牌或曲调构成的乐曲:套曲是几个曲牌或段子连缀而成的乐曲。
这种分法难以说明乐曲曲式结构的性质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小型的散曲或套曲中的曲牌、段子的结构形式异常丰富,且具有民族特色。
关键词:民族器乐;曲调;结构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109-01在民族器乐演奏中常运用即兴加花作句间填充,形成了旋律连绵不断、难以分句、分段的特点;而旋律发展中的重复、循环、变奏、展衍等手法的运用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民族器乐曲常见的结构类型1.单曲牌体。
曲牌是民族器乐曲式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一首曲牌反复多次可构成一首乐曲,曲牌也可以成为套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曲牌的结构形式多样,句数由二乐句至多乐句不等,其中有方整性结构,也有非方整性结构;有易于分句、结构匀称的乐段结构,也有难以分句,而由若干动机或乐节连续发展(或聚积,或分裂)而成的乐段结构,有人称之为散句结构乐段。
单曲牌体就是由一首曲牌构成的乐曲结构。
2.变奏体。
当一首乐曲由一首曲牌(或曲调)的一再反复构成时,如每次反复都有变化,就形成变奏体。
传统乐曲中的变奏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严格的变奏、自由变奏、逐层变奏、倒装变奏等。
3.循环体。
一首乐曲中两首曲牌(或曲调)不断反复的循环出现(ABABAB…),或一首曲牌(或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以上,其间插入新的部分(ABACADA……),都是循环体。
在民间风俗性活动或歌舞中演奏的乐曲,此类结构常见。
民间称固定出现的曲调为“合头”,在全曲中起统一、串联的作用。
4.联曲体(套曲体)许多曲牌(或曲调、板式)连缀而成的乐曲结构形式是联曲体。
有些乐种中的乐曲明确标明由哪些曲牌连缀而成,如《苏南吹打》中的《甘州歌》由下列曲牌构成:[雨中花](中板)+[凝瑞草](中拆)+[甘州歌](慢板)+慢鼓段+[一封书](慢转中板)+[小立春风](中拆)+[接头](中板)+中鼓段+[这一风](中板)+[青鸾舞](中板梅花拆)+[浪淘沙](快板)+[效丈](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