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 ——拉弦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古代拉弦乐器介绍
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1.二胡:起源于唐代,也称为“奚琴”,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最主要的弓弦乐器
之一。
二胡由木质琴杆、琴筒和琴轴构成,琴筒可能为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琴筒一端蒙有蛇皮或蟒皮,另一端设有雕花的音窗。
二胡音色近乎人声,具有歌唱性和诉说感,能够演奏风格细腻深沉或欢快活泼的乐曲。
2.板胡:伴随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而出现,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
器,也可以用于合奏和独奏。
板胡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3.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有两根弦,琴身为梯形,琴柄雕刻成马头形状。
马头
琴音色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4.革胡:一种音量较大的低音拉弦乐器,由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在二胡的基础上吸
收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
5.高胡:也称“高音二胡”,琴筒比二胡略小,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
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
6.中胡:在二胡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乐器,音色浑厚,适用于演奏抒展、辽阔的歌唱
性旋律。
7.京胡: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而形成,音色清脆、
嘹亮。
这些乐器不仅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流行音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拉民族乐器一般分类第一种拉弦乐器介绍中国的拉弦乐器有文字记载的多达叁十六种以上,一般统称为胡琴。
胡琴有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及低音革胡。
此外,乐团亦会随乐曲的需要采用其他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如板胡、京胡、椰胡、擂琴等。
高胡高胡又名粤胡,高音二胡简称,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将二胡改革而成的。
将丝弦改为钢丝弦,采用两膝夹持琴筒演奏姿势。
其形如二胡,但整个琴身比二胡略小,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因而音色清亮华丽,早期是演奏广东音乐和伴奏粤剧的主要乐器之一。
现在高胡在民族乐团中担任弦乐器的高音声部,擅于演奏明亮抒情和活泼跳跃的旋律。
著名协奏乐曲有《琴诗》、《梁祝》等。
近代创作的独奏曲有《双声恨》、《雨打芭蕉》、《鸟投林》、《平湖秋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独奏曲有《珠江之恋》、《夕愿》、《故乡情景》、《春到田间》等。
二胡二胡是唐代(618-907)的轧筝与中国东北地区西喇木伦河一带的奚族乐器- 奚琴演变而成的。
初时以竹片轧之,音色铿锵,到了宋代(960-1279)才演变为用弓拉奏。
至民国时期,藉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开发,至今二胡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高难度技巧、表现力丰富,并为民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和独奏乐器。
著名独奏乐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协奏曲有《长城随想》等。
板胡流行於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区。
明末清初以来,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兴起,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音擦弦乐器。
琴筒由椰壳制成,桐木面板,设千斤,张两弦。
用於独奏,也用於吕剧、晋剧、陕北道情等戏曲、曲艺伴奏。
京胡清乾隆(1736-1796)末年,随皮黄腔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拉弦乐器,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琴筒竹制,蒙蛇皮琴杆置千斤,两黄杨木弦轴,张丝弦。
琴杆为五节紫竹制,五度定弦。
雷琴,拉弦乐器。
曾称大雷。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天津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提琴,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拉弦乐器是一种通过拉动琴弦产生声音的乐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拉弦乐器在世界各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拉弦乐器,例如古典吉他、古筝、二胡等。
拉弦乐器最早出现在古代的中国和印度,据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弓弦方式演奏的乐器。
这些古代的拉弦乐器主要由动物的筋膜和树木制成,被称为“弦庐”。
在中国的古代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拉弦乐器就是古筝和二胡。
古筝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拉弦乐器之一,起源于三国时期的中国,在唐代达到鼎盛,是古代宫廷乐队中的主力乐器。
古筝有着丰富的音域和华丽的演奏技巧,在中国古代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筝的琴弦是用丝线或丝绒制成的,共有21根琴弦,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另一种中国的拉弦乐器是二胡,古代称之为“胡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拉弦乐器之一。
二胡有着独特的弓弦方式,在演奏时需要使用两根大拇指来拉动琴弦,产生出清脆悦耳的音乐。
二胡演奏技巧繁多,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乐器。
除了中国,拉弦乐器在欧洲和中东地区也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
古希腊神话中就有提琴(lyre)的记载,古罗马人也使用拉弦乐器来演奏。
在中世纪的欧洲,提琴被广泛用于教堂音乐和宫廷音乐,成为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提琴作为弦乐器的代表性乐器,被赋予了更多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在中东地区也有着丰富的拉弦乐器传统。
阿拉伯世界中的乐器包括乐器、麦克希扬(Oud)和桑拿(Santur)等,这些乐器都是通过拉弦方式演奏的,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风格。
在中东地区,拉弦乐器被广泛用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等各种场合。
拉弦乐器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乐器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拉弦乐器在音色、演奏技巧和文化背景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和艺术享受。
中国民族器乐——拉弦乐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二课时授课教师:江乐一、教材分析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种类及特点;重点介绍乐器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的演奏生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光明行》、《赛马》。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对器乐音乐的欣赏,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希望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更多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学习二胡,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特点;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演奏生涯及作品学习二胡,了解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广东或岭南的民间乐器和民间音乐的资料,介绍今天这一节课所需要了解的乐器和器乐曲。
2、重点抓住二胡音乐这一知识点,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3、拓展延伸,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从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到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情感与价值观在欣赏和演奏的过程中,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同时,能联想到本土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
实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1、拉弦乐介绍拉弦乐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
我國常見的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
中国拉弦乐器的出现大都晚于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拉弦乐器中很重要的一类是胡琴。
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
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中国民族器乐
——拉弦乐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二课时授课教师:江乐
一、教材分析
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种类及特点;重点介绍乐器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的演奏生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光明行》、《赛马》。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对器乐音乐的欣赏,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希望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更多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学习二胡,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三、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特点;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演奏生涯及作品学习二胡,了解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广东或岭南的民间乐器和民间音乐的资料,介绍今天这
一节课所需要了解的乐器和器乐曲。
2、重点抓住二胡音乐这一知识点,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3、拓展延伸,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从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到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情感与价值观
在欣赏和演奏的过程中,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同时,能联想到本土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
实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1、拉弦乐介绍
拉弦乐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
我國常見的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
中国拉弦乐器的出现大都晚于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拉弦乐器中很重要的一类是胡琴。
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
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板胡
板胡又名梆胡、秦胡、大弦等。
它是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
大約在明末清初隨梆子腔的興起而流行,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板胡的形制大致和二胡相同,只是琴筒不蒙皮膜而膠以薄木板,故得板胡之名。
板胡音色明亮、高亢、適於表現熱烈奔放的曲調。
各地區的板胡又都善於表現不同的風格,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板胡除適合於獨奏和樂器合奏外,並為多種地方戲種如河北梆子、平劇、呂劇、豫劇、晉劇、秦腔等的重要伴奏樂器。
流行的地區很廣,其中以陜西、甘肅、山西等省最為普遍。
大起板:板胡独奏曲,何彬根据“河南曲子”中的板头曲《小调大起板》改编。
“板头曲”指专用于演出开始前演奏的器乐曲。
《大起板》原来用坠胡主奏,现改为板胡独奏、小乐队伴奏的形式。
板胡特有的刚健泼辣的特性,及明亮的音色,更增添音乐的阳刚之气和乡土气息。
全曲结构洗练,一气呵成,旋律明快,高潮迭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二)二胡(南胡)
二胡為我國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拉弦樂器,它廣泛地流傳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
二胡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音色剛柔多變。
由於流傳和使用的地區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樣,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
二胡在國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既用之於獨奏,也適於合奏或伴奏,在民間戲曲的多種戲種中均為重要的伴奏樂器。
2、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的演奏生涯
3、二胡曲介绍
《赛马》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是由著名作曲家黄怀海在1964年中创作的。
乐曲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背景。
《赛马》的旋律简单,主题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
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乐曲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强有力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乐曲的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刚健有力,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镪的节奏,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的勇敢、豪放的性格。
乐曲第三段重现首段后,快速分弓演奏旋律,情绪更加热烈高涨。
大起大落的分解和弦音跌宕生姿。
最后从最低音区开始,向上模进,急速跃向高潮顶点,用颤弓奏出强烈的羽音,声势浩大。
当羽音切住后,以坚定的节奏结束全曲,铿锵有力。
《二泉映月》
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
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
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
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
第二节
五、说一说谈一谈
1、拉弦乐器有什么特点
2、我们身边的民间乐器
六、总结课堂
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
音乐教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应竭尽全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
希望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更多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广东民间器乐(乐器及音乐作品)
(一)拉弦乐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