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XINRUIZHENGMING 新锐争鸣新的感觉。
通常,作品中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转换,段与段之间,会有音乐的过渡句,让听众顺畅的从一种风格进入到另一种风格。
而这首器乐作品的两种风格、两个音乐主题,仅用了十个小节的过渡句。
整个音乐作品中所有的转换,作曲家运用了“快闪”这一手法。
从湖南音乐转换到新疆音乐,再从新疆音乐转换到湖南音乐,两种音乐风格不断转换中,省略过渡句,“闪”入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题。
特别是音乐的后半部,为了把音乐推向高潮,以两个小节为一乐句“闪”入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如果段与段之间,每一次都使用过渡句,会使作品有拖沓累赘之感。
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的“快闪”,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并不感到突兀,反而觉得新意连连,色彩目不暇接。
这种音乐创作技巧足显作曲家对调式、调性、节奏运用之娴熟。
大筒是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把大筒视为独奏乐器会有诸多不便,如:音域的局限(大筒的常用有效音区为十一度、切把),演奏技术的局限等等。
作曲家却大胆的将大筒作为独奏乐器,运用提取的音乐元素,合理布局,精巧构思,尤其是尾声中连续的六个五连音的运用,不仅拓展了大筒的音域,并且大大提升了大筒的演奏技术。
将具有湖湘特色的《采茶调》中的音乐元素与具有浓郁新疆味道的《边疆处处赛江南》、《我们新疆好地方》中的音乐元素相互交融,尽显大筒独特的音乐表现魅力。
这足见作曲家对乐器的深刻了解和对音乐创作之深厚根底。
一首优秀的器乐作品,能提升和丰富器乐的表现力。
谈过了《天山湘女》,不得不再谈谈作曲家的另外一首大筒与交响《浏阳河畔》。
交响乐队的器乐配制是很严格的,人们总感觉它很“洋气”、很“高、大、上”,作曲家却大胆的把“土得掉渣”的大筒作为独奏乐器“高配”交响乐队,创作出了《浏阳河畔》。
不仅把大筒这个乐器从演奏技术的层面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把柔美的浏阳河畔通过大气磅礴的交响乐队烘托出来,让人们感受到了浏阳河的博大,历史悠久,她的厚重,她的温柔……全曲结构为:引子——河美——河醉——河乐——河梦,主题音乐是歌曲《浏阳河》为基调。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音乐鉴赏论文题目:阿炳《二泉映月》赏析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通信工程2班姓名:……指导老师:……摘要《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字:二泉映月阿炳赏析目录摘要 (I)目录 (II)一、《二泉映月》乐曲及名字的来源 (1)二、作者阿炳坎坷的一生 (2)三、《二泉映月》旋律分析 (3)四、《二泉映月》对后世的影响 (4)五、《二泉映月》流传于世的分析 (4)六、总结 (5)参考文献 (6)阿炳《二泉映月》赏析选修课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因为只有在听音乐时,才能彻底解放我们的双手,让耳朵充分感受音乐的洗涤。
音乐是无界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一个人不论国界,不论种族,不论年龄,而且不管他知道多少乐理知识,只要他能听到声音,都可以都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乐曲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变化,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我喜欢听音乐——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将烦恼先搁置一旁,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悲怆的音乐,能够使人和乐曲倾诉者一起分担那份来自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哀伤。
尽管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贵贱的,但我想一定的乐理知识对上音乐类选修课还是必要的,上本课程时,我想我做到了心无旁骛,尽情享受音乐,将烦恼暂且搁下。
尽管有时听不懂乐曲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但是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在课堂中我见识了许多中外乐器,欣赏了许多中外名曲,也许是文化差异,艺术品位不同,还是对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比较情有独钟,尤其是有节课讲到二胡,其中《二泉映月》、《赛马》、《光明行》等,让人听后感叹中华民族器乐的无限魅力。
而且在这些曲子中也许是对阿炳坎坷的一生与《二泉映月》悲凉的曲调的共鸣,我对其倍感兴趣。
其实早在接触二胡的时候就听说过《二泉映月》,觉得这么有名的一首曲子肯定非常好听,只是听这个名字觉得肯定是一首意境深远,宛转悠扬的歌曲。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民族器乐曲是各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每一个民族器乐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让人沉浸其中,领略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
本文将以传统民族器乐曲为主题,对几种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进行赏析,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民族器乐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其中,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唢呐、哈尼族的芦笙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以蒙古族的长调为例,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长调常常表现出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
而藏族的唢呐则是藏族音乐的灵魂,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唢呐常常被用来演奏祭祀、婚礼等重大场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尼族的芦笙也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器乐,其悠扬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哈尼族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愉悦。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蒙古族的长调。
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它常常用于表达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长调的演奏者往往是一位悠扬的嗓音,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如马头琴、马蹄琴等。
长调的旋律悠扬动听,富有变化,常常让人陶醉其中。
长调的演奏方式也有其独特之处,演奏者往往以自由的方式演绎,没有固定的节奏和曲式,完全凭借个人的感悟和情感来表达。
长调的歌词往往表现出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让人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中国的民族器乐曲,其他国家的民族器乐曲也同样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
比如,俄罗斯的巴拉拉伊卡、日本的箫、印度的坡塔、非洲的鼓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巴拉拉伊卡是俄罗斯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富有激情和豪放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俄罗斯人的豪迈和热情。
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清新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日本人的细腻和含蓄。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作为人工智能,我无法感知和感受器乐作品的情感和魅力。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供您欣赏和了解。
1.《千本樱》
这是一首由中国二胡大师闵惠芬演奏的曲子,原曲来自日本歌
曲《千本樱》,将传统的二胡音乐与现代的曲风相结合,音乐流畅
优美,略显忧伤。
2.《草原》
这是一首由著名的蒙古族音乐家吴尊林创作的器乐作品,以蒙
古草原的远景为背景,演绎了草原的壮美和刚毅。
3.《梁祝》
这是一首由中国古筝演奏家吕继宏演奏的曲子,以中国古典爱
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旋律优美动听,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4.《茉莉花》
这是一首由中国民乐演奏家郭文景演奏的曲子,是一首非常著
名的中国民乐作品,流畅的旋律和雅致的音乐风格,展现了中国古
典民乐的深厚内涵。
5.《黄河颂》
这是一首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中国传统器乐作品,曲子中的旋律
富有感染力和激情,表现出黄河壮阔的景象和中华民族的气魄。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每首曲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韵律美,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欣赏和了解的乐趣。
100首民乐,风华国乐,经典之声(收藏了慢慢听)音乐,是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艺术之一。
在古时,孔子极述“礼乐”的重要。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绵延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民族乐器和知名乐曲,它们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今天,听歌君分享几种民族乐器和100首乐曲,与君体会民乐的美妙。
01古琴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至少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我国古时就有“高山流水”的传说。
在古时,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广陵散音乐: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高山流水音乐:谢导秀 - 碧涧流泉-中国音乐大系器乐篇-古琴平沙落雁音乐: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渔樵问答音乐:龚一 - 中国民族音乐大师-古琴演奏家阳关三叠音乐:管平湖 - 古琴胡笳十八拍音乐:管平湖 -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四潇湘水云音乐: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梅花三弄音乐:龚一 - 古琴演奏法关山月音乐:陈熙珵 - 古琴曲集鸥鹭忘机音乐: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02筝唐诗中有“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的诗句。
筝,又称古筝、秦筝,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
筝在战国时期己广泛流行,而于秦国尤盛,故又秦筝。
寒鸦戏水音乐:付娜 - 佰度烧-古筝汉宫秋月音乐:赵登山 - 高山流水古筝传说渔舟唱晚音乐:于秋旋 - 古筝蕉窗夜雨音乐:李炜(古筝演奏家) - 汉宫秋月-古筝传统名曲选林冲夜奔音乐:群星 - 中国筝曲创编篇3高山流水音乐:于秋旋 - 古筝月儿高音乐:任洁 - 箜篌引-任洁的古筝畅响梁祝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华语群星-澄净心曲音乐:鲸鱼向海_盒子有话 - 古筝欣赏浪淘沙音乐:于秋旋 - 古筝03琵琶琵琶是传统的弹拨乐器。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用文字再现了琵琶独特的音乐特点。
关于传统民族的器乐曲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民族器乐曲:
1.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的一首琴曲,被誉为“琴曲之冠”。
它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2. 《高山流水》:也是一首著名的琴曲,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高山流水的意境而著称。
3.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以其哀怨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4.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梅花的高雅气质而著称。
5. 《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以其激烈的节奏和紧张的气氛而著名。
6.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平沙落雁的意境而著称。
这些器乐曲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民族器乐欣赏_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红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叁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浩瀚的大海。
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
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
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
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种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
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
更是难以数计。
产生我国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众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章内容。
一、民族与歌舞民歌与歌舞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书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绍。
民歌和歌舞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特点。
民歌的体裁大体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
号子直接为劳动服务,是在人民体力劳动中编唱的,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联系十分密切,音乐节奏和节奏紧密结合。
山歌则产生山野劳作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民歌。
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
中国的歌舞音乐也很丰富,他的音乐特点与小调很接近,只是因为要配合舞蹈动作,常家用更多的衬词、衬腔和重复腔等。
歌舞音乐大体分:秧歌类、花鼓类、花灯类、风俗舞类。
此外,还有旱船、莲湘、小车、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乐。
二、民族器乐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
三、曲艺音乐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综合艺术,它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安排布局,展开情节,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
民族器乐曲梁祝赏析
民族器乐曲《梁祝》,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起,这首曲子就被改编为华彩民间音乐剧,由此在
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梁祝》的音乐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舒缓、优美的旋律,巧
妙地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特殊情侣的爱情故事。
音乐很富有情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故事中情感的深度和细节部分。
曲子中使用了多种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大提琴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乐器的美妙,同时也展现了这些乐器
的独特性和丰富的音乐潜力。
乐器之间协调默契,与配乐相得益彰。
《梁祝》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是中国文化中非常著名的传
说之一。
这个故事让人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理解了爱情。
民族器乐曲《梁祝》自然而然地在其中展现了这种思想。
因此,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尝试听听这个优美而感人的
曲子。
从中,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及体验中国民族器乐曲的美丽和卓越
的制作技巧,同时也可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对爱情和家庭的看法。
中国民族器乐曲26首,太好听了!
01. 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02. 空山鸟语(二胡独奏——张韶)
▼宋飞《空山鸟语》
03. 秋江夜泊(萧独奏——张维良)
▼张维良《秋江夜泊》
04. 紫竹调(民乐合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05. 三门峡畅想曲(二胡独奏——王国潼)
06. 喜相逢(笛子独奏——冯子存)
07. 流水(古琴独奏——管平湖)
08. 翠湖春晓(民乐合奏——中央民族乐团)
09. 夜深沉(京胡独奏——张素英)
10. 凤凰展翅(笙独奏——胡天泉)
11. 步步高(民乐合奏——广东音乐专科学校教师乐队)
12. 瑶族舞曲(民乐合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14. 二泉映月(二胡协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张方鸣领奏)
15. 鸟投林(民乐合奏——余其伟)
16. 大浪淘沙(琵琶独奏——刘德海)
17. 秦王破阵乐(民乐合奏——上海民族乐团)
18. 鹧鸪飞(笛子独奏——陆春龄)
20. 秦腔牌子曲(中音板胡独奏——刘明源)
21. 良宵(二胡齐奏——王宜勤等)
22. 花好月圆(民乐合奏——上海民族乐团)
23. 渔舟唱晚(古筝独奏——项斯华)
24.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任同祥)
25. 江河水(二胡独奏——闵惠芬)
26. 丰收锣鼓(吹打乐——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熟悉的旋律——中国民族器乐曲15首民族器乐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与中国的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相互交融、促进。
正是在这样一种发展过程中,民族器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格特色和精神气韵。
在周代,中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中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根据乐器的发声原理和演奏方法,一般分为四大类: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
吹管乐器: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
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
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乐器有: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打击乐器: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1.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
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
该曲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从整体上看,《十面埋伏》采用了叙述性的表现手法,带有标题的多段段落,展示了紧张、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在刻画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刀光剑影和浴血鏖战时均较为全面。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辨别各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基本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欣赏器乐曲片段,并从中辨别出乐曲中主奏乐器的名称。
2.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与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4.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喜欢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理念:这是一节感受和鉴赏民族器乐曲的欣赏课。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中的重要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课采用了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激励探究教学策略、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对乐器音色,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各自的体验与不同的理解。
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与分析音乐的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而不是把教材,教师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探究音乐。
教学重点: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民族器乐曲片段,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实际的辨别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学情分析: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欠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另外,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
⾼⼭流⽔纯⾳乐 - 中国国乐⼤全江南丝⽵《列⼦·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期善听琴。
⼀次,伯⽛弹了⼀⾸⾼⼭屹⽴、⽓势雄伟的乐曲,钟⼦期赞赏地说:志在⾼⼭。
”伯⽛⼜弹了⼀⾸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钟⼦期⼜说:“洋洋乎志在流⽔。
”钟⼦期能深刻地领会伯⽛所弹奏乐曲《⾼⼭流⽔》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结成了知⾳,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献记载,《⾼⼭流⽔》原为⼀曲,⾃唐代以后,《⾼⼭》与《流⽔》分为两⾸独⽴的琴曲。
其中《流⽔》⼀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演奏的《流⽔》曾被录⼊美国太空探测器的⾦唱⽚,于【典故提⽰:被善意夸⼤的友谊】⼴陵散黄梅 - 黄梅古琴专辑《⼴陵散》⼜名《⼴陵⽌息》,是我国古代的⼀⾸⼤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于⼴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陵散》,分开指、⼩序、⼤序、正声、乱声、后序共的⾳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古曲之⼀,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的专政⽽惨遭杀害,在临⾏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陵散》名声⼤振,⼈们在理解这⾸乐曲时⼜多了⼀层意义,它蕴涵了⼀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典故提⽰:刺客的⾼义,名⼠的绝响】三.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张维良 - 秋江夜泊古琴曲《梅花三弄》⼜名《梅花引》、《梅花曲》、《⽟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芳⾹、凌霜傲雪的⾼尚品性,是⼀⾸充满中国古代⼠⼤夫情趣的琴曲。
《枯⽊禅琴谱》说:从容联络,⽅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今。
梅花傲霜⾼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们⽤以隐喻具有⾼尚节操的⼈。
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有很多,以下是五个著名的例子: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由二胡演奏家阿炳创作并演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深沉、哀婉的旋律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高山流水》:这是一首古琴曲,由古代琴师俞伯牙所创。
它描述了自然风景的壮丽和人的情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富表现力的作品之一。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由古筝演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悠扬、清新的旋律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筝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广陵散》:这是一首古代琴曲,由汉代的乐师嵇康所创。
它以其豪放、激昂的旋律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之一。
《平沙落雁》:这是一首古筝曲,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宁静、悠远的旋律而著名,被誉为中国古筝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乐曲不仅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它们通过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各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基本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欣赏器乐曲片段,并从中辨别出乐曲中主奏乐器的名称。
2.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与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4.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喜欢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理念:
这是一节感受和鉴赏民族器乐曲的欣赏课。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中的重要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课采用了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激励探究教学策略、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对乐器音色,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各自的体验与不同的理解。
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与分析音乐的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而不是把教材,教师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探究音乐。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民族器乐曲片段,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实际的辨别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学情分析:
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欠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另外,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
中学生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希望主动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牧民新歌》背景音乐。
一.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让学生随着悠扬甜美的乐曲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提问: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笛子)
二.复习巩固
师:对了,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民族管弦乐队当中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请问民族乐器按照发声原理和演奏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几大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敲击乐器四大类)下面我展示一些民族乐器,请同学们迅速将这些乐器进行归类。
(口答)
师:我们不但要认识民族乐器的外型特征,更重要的是应该清楚的了解每一种常见民族乐器的不同音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次民族乐器音色辨别的比赛,分四个组,看哪个组答得又快又准。
三.新课教学
民族音乐欣赏及情感体验(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
1.引入式导言:中国的民族音乐虽然博大精深,但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同学们似乎比较关注流行、通俗音乐。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民族器乐曲,看看同学们是否喜欢。
2.完整听赏现代音乐《琵琶语》(课件播放)
要求:(1) 认真聆听乐曲,注意感受乐曲中民族器乐演奏特点。
(2) 老师在听赏时引导学生从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欣赏。
3、师生交流听赏音乐时的感受。
师:大家喜欢听这首乐曲吗?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演奏的声音?
生:喜欢!有琵琶等。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感受。
4、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片段。
(课件播放)
要求:改变以往欣赏动画片的思维,注意聆听片中的音乐,自由想象音乐中乐器的名称。
(老师在欣赏过程中用简要语言提示学生)
(1)找出主旋律并随琴演唱主旋律。
(2)反复欣赏,思考:主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还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5.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演奏乐曲《奇迹》。
(课件播放)
要求:(1)认真欣赏音乐,注意演奏中的特色。
(2)老师在欣赏过程中简要介绍女子十二乐坊的组成及演出情况,突出民族音乐为国家民族赢得骄傲。
6.师生交流欣赏感受。
师:为何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赢得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赞赏?你们是否也喜欢这种音乐?她们的演奏跟以往的民乐演奏有何不同?
师生交互合作,强调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
7.学生参与活动
琵琶独奏《彝族舞曲》
四.课堂小结(展示交流,情感升华。
)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演奏非常的精彩!有人说过只有民族性的东西才是世界性的东西。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起来学习民族乐器,热爱民族音乐,从而进一步了解优秀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也为将来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设计的形成
1.《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是在中学音乐欣赏教材《中国民族器乐独奏曲》的基础上改编的一节欣赏课。
本课内容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对民族乐器的识别以及对乐器音色的听辩,它实际上是为这一节欣赏课作铺垫。
本课以激发式的班级活动为引导,每一个欣赏内容都是为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改变对民族音乐的错误看法,真正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音色美、旋律美、节奏美、音乐形式美(对比和重复)、和谐美、意境美。
2.欣赏内容形式多样,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让中国的民族音乐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听起来自然亲切,焕然一新。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民族器乐曲,感受民族音乐的现代气息;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欣赏优美隽永的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改变自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偏见,从进一步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
学生分析:
1.从学生能力起点来看,学生具有基本的民族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在欣赏中具有初步的赏析水平;从学生状态来看,现代中学生几乎忽略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欣赏和探讨,民族音乐已经很难激发学生的音乐情趣。
2.从学生一般特点的分析看,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的启发下,对所听到的音乐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重新审视中国的民族音乐,感受它的美妙所在。
3.从班级学习氛围来看,班级中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相互讨论,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
本课在反复的修改、交流与研讨中,教学设计逐渐完善起来。
教学设计的研制与完善过程,正是我校校本教研过程,我校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立足于教学研究,运用反思教学和行动研究等具有实效性的研究方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校本教研之路。
我们从校本教研抓起,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促进现想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融合。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校本教研制度,包括坚持集体备课式讲制,使大家共享课程资源,以及考虑教师自身的优势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上可以有自己的特色,课后进行反
思、评价,提出改进方案。
这是课前作好教学设计的保证因素,也是我校提高教学设计质量的基本经验之一。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集中体现着新课程理念。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弘扬民族音乐”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探讨在课题研究总体思想的框架下,选择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