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之水的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一、水的组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增强水的导电性D.2↑+ O 2↑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 H 2O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O 2↑(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3、水的污染:(1)水资源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4、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课题1:爱护水资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水体污染的影响,使得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在工业上,可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在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对于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水资源,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
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其含义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这个标志的推广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包括静置、絮凝沉淀(使用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使用化学过程)。
天然水也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进行净化处理。
在这些净化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原理是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还溶有可溶性杂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净化水的质量,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和制备方法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轻于空气的气体。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用)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知识必备知识1 从氢气燃烧探究水的组成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混有一定质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2. 氢气的验纯方法(1)操作步骤: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2)结论: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说明氢气较纯。
3. 氢气的用途(1)充灌探空气球—对应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
(2)作高能燃料—对应性质:可燃性。
知识2 从水的电解探究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现象:通电后两极上开始产生气泡。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收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2)气体的检验①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负极: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该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3)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能重组。
2. 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2.水的组成(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宏观)(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的化学式为H2O。
(微观)知识3 单质和化合物首先看是不是纯净物,然后再看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2)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初中化学说课稿:《水的组成》说课稿范文引言概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水的组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水的份子结构、水的性质、水的制备方法、水的应用以及水的环境问题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的份子结构:1.1 水份子的组成:水份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份子式为H2O。
1.2 水份子的结构:水份子呈V字形结构,氧原子位于中心,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1.3 水份子的极性: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更强,水份子呈极性份子,氧原子带负电,氢原子带正电。
二、水的性质:2.1 水的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密度大,沸点高,凝固点低。
2.2 水的化学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与酸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2.3 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等。
三、水的制备方法:3.1 自然界中的水:水存在于自然界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可以通过净化和消毒得到饮用水。
3.2 实验室中的制备:可以通过水的电解、水的氧化等实验室方法制备水。
3.3 工业生产中的制备: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制备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
四、水的应用:4.1 生活用水: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用于饮用、洗涤、煮饭等。
4.2 工业用水:水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冷却、清洗、溶解等。
4.3 农业用水:农业灌溉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水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五、水的环境问题:5.1 水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
5.2 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5.3 水生态平衡: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保护水生态平衡对维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总结:通过对水的组成、性质、制备方法、应用以及环境问题的详细阐述,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加入氢氧化钠:增强水的电解现象:接通直流电源,两支试管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即V (正):V (负)=1:2检验:①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②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气体燃烧,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H 2O −−→−通电H 2 + O 2 ↑ ↑ ↑氢、氧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注意:①纯净的水的导电性很弱,故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②若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强。
2、水的物理性质A.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为1000℃,水的凝固点为0℃C.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D.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 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A.通电分解:水(H 2O )−−→−通电氧气(O 2) + 氢气(H 2) B.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 2O ) + 二氧化碳(CO 2) → 碳酸(H 2CO 3) 水(H 2O ) + 二氧化硫(SO 2) → 亚硫酸(H 2SO 3)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 2O ) + 氧化钙(CaO ) → 氢氧化钙[Ca(OH)2] 4、单质和化合物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水的组成初二化学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础。
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从水的性质、制备和分解等方面来进行探究。
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常温下呈现液态,但在0℃以下会转变为固态冰,而在100℃以上则会变为气态水蒸气。
这是因为水的分子结构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呈现V字型结构。
这种分子结构使得水分子具有极性,因而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溶解性强、热容量大、密度最大、表面张力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水的制备。
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制备,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水的自然循环。
太阳能使得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随后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云,最终形成降水,如雨、雪等,这些降水最终汇聚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室制备水,常见的方法有电解水和燃烧氢气等。
电解水是指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需要使用电解池,电解池内放置两根电极,分别是阴极和阳极。
当通过直流电源加在电解池上时,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同时水分子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
氢离子被还原成氢气,氧离子则被氧化成氧气。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纯净的水,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另一种制备水的方法是燃烧氢气。
当氢气与氧气按照2:1的比例混合并点燃时,会发生激烈的爆炸性反应,生成大量的水。
这种方法也可以制备纯净的水,但是由于氢气是一种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操作时需要非常小心。
我们来讨论一下水的分解。
水可以通过电解或高温分解等方法将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的原理我们已经在制备水的部分进行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高温分解水是指将水加热至1000℃以上,水分子会发生热分解反应,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这种方法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用于制备氢气和氧气等。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水的性质、制备和分解等方面都是化学中重要的内容。
自然界中的水学苑新报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3.稳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却无法再分后”的重新认识。
4.介绍水资源的利用和维护。
教学用具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扰动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状态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轻便氢气出现装置(不含试剂)、尖嘴导管、丰氧气的潮湿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开场白】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科学知识,晓得清澈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
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探讨】使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恳请一位同学提问,教师制止。
【投影】物质的直观分类【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共同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去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水的组成【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讲诉】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全面覆盖,水资源极为多样,但可以轻易可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到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
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注释:教师在教学中极其自然地对学生展开节约用水的教育。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恳请学生自己概括水的用途。
(回答2~3人。
)【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拨打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汇聚了无色气体,液面减少,其中相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相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物理性质课题3 水的组成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氢气1、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约为相同状况下空气密度的2/29)。
2、化学性质(1)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2)还原性:工业上可用来冶炼金属(在第六单元介绍)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物质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以后学习)1励志小故事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
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
从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和摧残。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水的组成。
⑵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⑶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准备:ppt课件、演示实验视频探究过程:导入讲述:(略)一、水的组成1、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自然界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能燃烧,具有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2、氢气的验纯(1)、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2)、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
如听到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3、氢气的燃烧现象:(略)讨论:(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文字表达式4、电解水实验观察两个电极上有什么现象?两支玻璃管内发生了什么现象?并比较两玻璃中现象的差异。
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注意观察现象,作出判断,并能解释。
讨论:(1)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2)分析水生成和分解实验二、物质的分类三、 随堂练习:1 略2略四、小结: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 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单质。
《水的组成》知识清单一、水的基本性质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首先,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在常温常压下,水呈现为液态,当温度降低到 0 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冰,变成固态;而当温度升高到 100 摄氏度时,水会沸腾,转化为水蒸气,成为气态。
水的密度在 4 摄氏度时最大,约为 1 克/立方厘米。
这意味着相同体积的水,在 4 摄氏度时的质量最大。
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性,能够溶解许多物质,这也是为什么水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能够作为良好的溶剂,帮助运输和反应各种化学物质。
二、水的分子结构水的化学式是 H₂O,这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氧原子位于分子的中心,它与两个氢原子分别形成共价键。
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所以在水分子中,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更强,导致水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了极性分子。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使水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比热容。
三、水的电解实验电解水实验是证明水组成的重要方法。
在电解水的装置中,插入两根电极,通上直流电。
在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在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1,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水的化学式为 H₂O。
四、水的生成反应水可以通过多种化学反应生成。
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还有许多含氢物质与含氧化合物的反应也能生成水,如甲烷(CH₄)在氧气中燃烧:CH₄+ 2O₂点燃 CO₂+ 2H₂O五、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地进行循环,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的热量使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1、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化学方程式(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3)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产生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洗衣服不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损坏过热爆炸。
④硬水可软化。
蒸馏,煮沸。
3、爱护水资源(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4、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物质组成。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2)物质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1、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B)①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数量,防止形成酸雨②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汗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⑤任意排放工业废水A、全部B、①④C、③④⑤D、②③④2、下列方法中可明显降低水的硬度的是(C)A、过滤B、静置C、煮沸D、混合3、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D)A、漏斗B、烧杯C、玻璃棒D、量筒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C)A、空气、铁粉B、水银、氧化汞C、二氧化硫、氧气D、冰、干冰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可以结合成分子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6、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A、ClB、2ClC、Cl2D、4Cl7、一个装有开水的热水瓶有时瓶塞会被顶开的原因是(D)A、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B、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增多C、水分子变大了D、水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体积膨胀8、右边方框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示意图是(D)9、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里面也只有一种元素)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B、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10、点燃下列各组混合物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C)(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A、氢气和氧气B、天然气和空气C、氮气和氧气D、面粉粉尘和空气1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水构成方式水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在物质循环、能量循环、气候变化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水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以及水组成的物质和分子结构造成的影响。
首先,水的组成物质可以分为两类:氢和氧。
氢是一种非常轻的原子,其原子量约为1.008。
氧是一种很重的原子,其原子量约为16.000。
这两种原子往往通过一种称为“水分子”的非常简单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其公式为H2O。
由于氢原子非常轻,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荷较强,因此水分子围绕氧原子存在着一种电吸引力,使其形成一个三角型结构。
水分子不仅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氮原子和硫原子。
氮原子具有中等大小的原子量,约为14.007,而硫原子拥有更大的原子量,约为32.066。
这些原子可以通过简单的反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称为“水离子”的结构。
水离子包含水分子、氮原子和硫原子的离子核,以及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水分子的电子柱。
电子柱可以在水分子表面形成一个浮动的层,它们可以吸引或排斥介质中的其他离子,形成无数的构成元素。
水的构成物质及其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和功能。
由于水分子的三角型结构使得它具有高度灵活性,可以轻松地穿越细胞膜,从而促进物质代谢和细胞合成。
此外,由于水分子电荷的存在,它可以吸引具有不同电荷的多种物质,从而形成混合溶液,发挥着润湿、控制温度等功能。
另外,水的形态也对它的性质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水可以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这些形态的水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例如,冰可以吸收热量而不改变其温度,从而维持周围环境的温度;水可以用作食物材料,也可以用作能源载体;水蒸气可以形成雨、雪、雾等,进而对气候、地形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氢原子、氧原子和少量的氮原子和硫原子组成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