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草原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15
托起草原【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进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总结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形成答题规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翱翔的大雕,奇特的蒙古服,连天的哀草,残酷的部落战争,这是许多电视剧中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
而在潘岳先生的这篇《托起草原》中,呼伦贝尔草原却给我们留下另外一种印象:悠长浑厚的草原歌声,苍茫壮阔的草原森林,浓烈绵长的草原美酒,耀眼而散发幽香的草原鲜花……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壮美。
正如作者所言,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呼伦贝尔,一起去认识神圣而美丽的草原吧!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解决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分为两部分。
三、文本感知1、解读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写草原的美?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类型:第1段总写呼伦贝尔草原只天下最美的草原。
2——6段分说,从5个方面来写,依次是夏季的草原、草原的林、草原的歌、草原的酒、草原的花(抓段首句),可以分为两个类型:2、3、6写的是草原的自然之美,4、5段写的是草原的人文之美。
2、解读第二部分:第7段写的是作者的生命感悟,第8、9段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民族与文明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第10、11段,亮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鲜明个性的草原(风景、文化),只能植根于草原,而不可简单复制。
要托起草原,除了继承传统,保留特色,别无他途。
四、文本细读:分析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1、讲解: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方式:这一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论述、表达、点明、凸显)了……(内容,含义,感情)。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描写对象+对象特征+总体效果。
《托起草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两泓()玲珑剔透()细腻()隔阂()大气磅礴()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在坡上、草中、水旁路边找好自己的位置,风姿优雅、亭亭玉立,像玲珑剔透的女儿国。
亭亭玉立:⑵那大气磅礴、苍茫壮阔的草原,从初春的嫩绿到晚秋的黄绿,永远是单一的色调。
大气磅礴:⑶在呼伦贝尔,你的心会被那些平日经常忽视的白芍药、红百合、紫飞燕、黄野菊紧紧抓住,流连驻足,萌生情趣。
流连驻足:3、课文开头说“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她的“最美”?4、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青的草原”?5、给下边一则消息拟写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不含标点。
据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湖南长沙、株洲、益阳等地近日发现了伪造的“北戴河”邮票,警方已介入调查这次大规模的倒卖、销售、使用假邮票事件。
截至2'日,株洲市已查获伪造的“北戴河”邮票130多枚。
邮政部门提醒说,可从三个方面辨别“北戴河”邮票的真假:一是看光泽。
真邮票使用的是荧光油墨,佩邮票使用的则是常规油墨,将真邮票放在荧光灯下一照,荧光很明显,佩邮票则相反。
二是看颜色。
真邮票上的海水颜色较深,假邮票上的海水颜色浅得多。
三是看字体清晰度。
真邮票上字体印刷等清晰规范,佩邮票则比较模糊。
6、商家很注意自己企业的形象包装,不少店名招牌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福润得公司”、“同仁堂药店”、“全聚德烤鸭店”等。
某地有家药店的店名叫“松鹤堂”。
请你就药店“松鹤堂”的店名含义作一番合理的解说。
二、同步解读这样的草原,将使人顿悟生命的苍白,将使人抓住美丽的瞬间;这样的草原,毫无遮拦,四面皆敌,向后退无险可守,向前冲就是生命;这样的草原,使人不能停顿,停顿意味着死亡,需不停地奔驰,以远离寂寞与恐怖;这样的草原,只会产生站着的强者与倒下去的死者,而不会产生庸者;这样的草原,最像海洋,最具张力与霸气,一旦前进,就不可阻挡;这样的草原,永远属于骑马的民族,而马的精神,即是草原人的灵魂。
托起草原读后感《托起草原》是著名作家柴静的一部作品,书中以平实的文字,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段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这部作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草原上的宁静与纯朴,以及那些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坚韧和勇敢。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叫做托木尔的牧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们的艰辛生活。
托木尔一家人依靠着草原上的牛羊为生,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着风吹日晒,还要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不受外来的侵扰。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过着朴实而幸福的生活,他们的坚韧和勇敢让人感到敬佩。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草原上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曾经以为草原上的生活是一种自由和放松,但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草原上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
每一天,牧民们都要面对着大自然的考验,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外界的侵扰。
他们的生活虽然朴实,但却充满了勇气和坚韧。
除了对草原生活的了解,这本书还让我感受到了草原上的宁静与纯朴。
在书中,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草原上的风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我能够感受到那一片广袤的草原上的宁静与美丽,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仿佛能够闻到草原上的清新空气,看到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
这种宁静和纯朴让人心灵得到了治愈,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草原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草原上的宁静与纯朴。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生活并不容易,而那些在草原上坚韧生活的人们更是值得我们尊敬。
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自己的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也能够学习那些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勇气和坚韧,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7.托起草原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玲珑剔透:形容人聪明伶俐。
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
流连驻足: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寻幽揽胜:寻找安静的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写意:舒适。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
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现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潘岳博学多才,出入官场与学界,游刃有余,被称为“当代梁启超”。
其思想体系,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内涵:第一,主张渐进改革,在安定中求进步。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结构的调整重于量的增长。
第四,支持公众参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以环境为一切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第六,以大中华的利益为本位,认为这是基本出发点与归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2、相关知识:呼伦贝尔草原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她被誉为“北国碧玉”。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
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著的《内蒙访古》一书,我们知道了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敲打长城的大门,走进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
也是从《内蒙访古》中,我们知道呼伦贝尔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大兴安岭,于是,喜欢吟唱《高高的兴安岭》,由此,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好奇。
托起草原读后感《托起草原》是一部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作品,作者通过对草原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壮美和生机。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对草原的美丽和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草原上的各种动植物,以及人们在草原上的生活。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上的牛羊,它们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给人一种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作者也描绘了草原上的牧民,他们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草原文化的魅力。
除了对草原的描绘,作者还通过一些故事和情节,展现了草原上的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在面对自然的力量时,表现出坚韧和勇敢,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这些情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草原人的坚韧和勇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通过阅读《托起草原》,我对草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草原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世界。
草原上的每一片草地、每一头牛羊、每一位牧民,都承载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
草原文化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它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通过这本书,我也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热爱生活,希望能够像草原人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天。
总的来说,读完《托起草原》,我深受感动,对草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描写草原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现生命力和美好希望的作品。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珍惜自然,热爱生活。
托起草原教案这是托起草原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托起草原教案第1篇托起草原的阳光诗歌温暖的阳光舞蹈的阳光明媚的阳光在春天牵手、魅力邂逅的阳光在夏天共舞、激情洋溢的阳光在秋天放歌、流金溢彩的阳光在冬天飞霜、暗香疏影的阳光阳光的升起,是美丽的传说阳光的绚烂,是舞动的奇迹这璀璨夺目的阳光让冰封了几个朝代的死寂又一次上升温度阳光洒满大地,阳光掠过处处是花香、鸟语、笑声草原的马匹如血,有着最健美的肌肉骑在马背上的花木兰将军的手中的弓箭和刀是古国的两只黑眼睛我在塞北,戈壁以西无尽的沙漠还是戈壁滩胡杨是祖先的脊骨大地残留的背影千年不死、万年不倒如日中天的金顶大帐苏鲁定撑起旗帜蕴含着古老文化的元素传承着草原史诗般的流韵阳光养着草原也养着马、牛、羊如雪的羔羊,飞天的马匹猛牛的天堂关在黎明前笼子里的鸟冲了出来那是牧人最响亮的铃铛阳光俯瞰,阴山抬起头颅大片的太阳花灿灿的开着马头琴声让多少英雄柔情难断牧羊犬的身姿,钉在谁的心里苍狼和白鹿延续前朝的大爱一路而去的烽火台飘着朵朵祥云多少阳光养育到现在塞北的沙漠里,人们抛出豪放的套马杆满酒的银杯和生锈的马刀阳光照耀着花朵,风吹着绿绿的草也吹着高处的石头骑在马背上的.女子那甩起的鞭子,像飞天的舞女,让天近在咫尺那个刻在石头里的爱情,在阳光下早已刻在壁里羊肠小道上奔跑的马匹为何永不停息让太阳一再流泪,让衣衫一再染黄那后羿的剑如此精致大太阳在哪里,阳光在这里为何射而又止,而一个太阳的姿态最美的爱啊,是棵棵胡杨坚守着大漠的荒凉与孤独一缕阳光,一支箭直指云端,呼麦与长调,是阳光的语言那个内柔外刚的女子,也终于羞红了一片山河四面八方的人,伸出手掌轻轻一握阳光从此变红,风从此休止一根箭穿透大雕的心脏草原上,我还能捡到色彩斑斓的石头阳光像火把点亮黑色的大地黄河远上在炙热的巨石中一再拍打渗出的金子,神气的炊烟和暗淡的盐荡起绵绵的往事黄河,这无法承载的悲壮阳光、酒、血一刹那,找回王的气度大大的太阳,天使的阳光在绿茫茫的草原在没有阴影的丘陵在阴山格尔敖包沟的岩上凿刻着一个顶礼膜拜太阳的画面犹如穿过岩石的箭毡房在无时的炫耀中游动一阵马的嘶叫声从远处传来托起草原教案第2篇《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六年级上课文草原说课稿5篇六年级上课文草原说课稿【篇1】《托起草原》是一篇语言优美、景物描写极具画面感的抒情散文,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展现了“天下最美”的呼伦贝尔草原,思路清晰,结构明了;同时本文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课,是一篇选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义。
散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学习,它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因素,共同完成对散文语言、写作技巧的品鉴和对主题的理解。
学生通过前三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已掌握散文赏读的一些方法、技巧,因此本文的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些方法和技巧,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基于以上因素,确定教学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积累基础的字词、句以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二)能力目标:③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目标:④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教学难点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1.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
2.通过前三篇课文的讲解,学生已具备散文欣赏的一定方法和技巧。
3.作为高一幼师专业的学生,好讨论好争辩。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形成了小组讨论、分析的习惯。
三.教法与学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文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