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28 KB
- 文档页数:2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花卉,其美丽的花朵和特殊的香气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现代花卉产业中,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繁育和生产优质蝴蝶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准备、消毒与无菌技术、培养基配方、激素处理、光照和温度控制等方面,旨在为蝴蝶兰组织培养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技术指导。
一、材料准备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材料准备包括培养基、植物组织和器皿等。
培养基的配制是组织培养的关键,通常包括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
基本培养基可以选择MS培养基、WPM培养基等,其中MS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可以促进植物幼芽的生长和分化。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称量和混合,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植物组织的准备是指从蝴蝶兰植株中获取适宜的组织,并进行无菌处理。
通常可以选择茎尖、叶片或花序等组织作为培养材料,要求组织样品新鲜健康、无病虫害,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器皿的准备包括试管、培养瓶、培养皿等,需要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和紫外线照射,以确保器皿内部的无菌环境。
二、消毒与无菌技术消毒与无菌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培养基、植物组织和器皿的准备过程中,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压蒸汽消毒、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剂处理等。
高压蒸汽消毒是最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可以有效杀灭器皿表面的微生物。
紫外线照射则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对器皿和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处理。
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过氧化氢、乙醇、漂白粉等,它们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对实验器皿和操作场所进行处理,消灭潜在的细菌和真菌。
还需要配备无菌工作台、无菌手套、口罩和无菌操作衣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和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
三、培养基配方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和微量元素等,以提供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本文以蝴蝶兰满天红品种为研究材料,以花梗和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对消毒方法、培养基种类、激素浓度、褐化现象等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通过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
主要结论如下:(1)蝴蝶兰花梗灭菌的最佳处理方法为用0.1%升汞消毒13分钟或15分钟,成功率达到85%以上;叶片最佳消毒处理的方法为:预处理后0.1%升汞灭菌13分钟,灭菌成功率达97.7%。
(2)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适宜蝴蝶兰花梗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琼脂(7.5g·L-1)以+蔗糖(30g·L-1)+6-BA(3.0mg·L-1)+NAA(2.5mg·L-1)+PH(5.6);叶片诱导的最佳组合为:MS+琼脂(7.5g·L-1)以+蔗糖(30g·L-1)+6-BA (5.0mg·L-1)+NAA(2.5mg·L-1)+pH(5.0)。
(3)植物激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的实验研究表明,诱导蝴蝶兰原球茎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3.0mg·L-1)、NAA(0.5mg·L-1)和pH=5.4或6-BA(3.0mg·L-1)、 NAA(1.0mg·L-1)和pH=5.6.(4)植物激素组合对蝴蝶兰生根率的影响较小,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不同激素组合对促进蝴蝶兰生根数及根长影响较大,更有利于生根,经方差分析,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适宜蝴蝶兰根培养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2MS+6-BA3.0mg·L-1+NAA1.0-1.5 mg·L-1+蔗糖30g·L-1+琼脂7.5g·L-1,pH=5.4-5.6。
(5)本实验采用的蝴蝶兰满天红品种,发现在蝴蝶兰花梗芽诱导的较优基本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诱导率为77.8%,高于1/2MS基本培养基(77.3%);叶片诱导的培养基为MS和1/2MS,考虑到苗的后续生长状况以及MS培养基的褐化现象较严重,而且1/2MS培养基更能节约成本,故选择1/2MS培养基为叶片萌发的培养基。
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蝴蝶兰,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属热带、亚热带气生兰。
原产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等地,其株型美观、花形奇特似蝶、枝叶繁茂,花朵硕大、花色鲜艳、花期持久,观赏价值极高,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的美誉,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深受国内外花卉市场的欢迎。
但是,由于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很少发育侧枝,很难采用常规分株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其种子也不含胚乳或其他组织,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因此无法利用播种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而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种苗繁殖是目前蝴蝶兰大规模生产的唯一途径。
蝴蝶兰快速繁殖的途径主要是利用无菌播种和利用各种类型的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进而诱导分生苗实现快繁,不用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而直接分化丛生芽。
蝴蝶兰组培快繁的影响因素1.无菌播种途径蝴蝶兰种子的胚发育不完全,不易发芽,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促使种子无菌萌发,可以得到较高发芽率。
种子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有KC、MS、花宝等,其中改良KC 培养基是蝴蝶兰种胚萌发的理想培养基。
对不同无菌播种方法包括撒播法、涂布法、稀释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稀释法较好,种子分布均匀,利用率高,明显减少转接次数,且原球茎发育健壮整齐【1】。
果龄采收期也影响着无菌播种效果。
也可采用无菌播种途径快繁蝴蝶兰,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植株,且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2】。
但由于蝴蝶兰种子苗是一种杂交品系,因此后代变异率高,除了少数自花系列较稳定以外,难以形成品质均一的大规模栽培品种。
因此,在采用无菌播种进行蝴蝶兰种苗生产时,要对父母本进行严格的选择,以确保后代性状的尽可能一致。
2.类原球茎途径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特有现象,通过离体器官诱导原球茎快繁法获得试管苗基本一致,增殖系数较高,变异性较少,适合大规模繁殖,是兰花组培快繁的一个主要形式。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兰花,由于其美丽的花朵和长时间的观赏期,受到了广大植物爱好者的热爱。
蝴蝶兰的培养对于保证其优质的品种和良好的观赏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将从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的步骤和关键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了解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关键技术非常重要。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生长。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培养基提供合适的营养条件,使组织或细胞继续生长,从而实现组织增殖、植株再生或种间杂交等目标。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主要是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即将花茎的组织或顶端的芽分离出来单独培养。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组织分离、组织培养和生根移栽等。
要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在采集组织前进行杀菌处理,确保无菌条件。
然后,分离出芽和花茎,并通过酶解法或机械分离法得到单个的芽或花茎组织。
接下来,将组织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适宜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
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并移栽到土壤中继续生长。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选择、无菌技术、培养基的配方和光照控制等。
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确保无病虫害。
无菌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需要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外部微生物对培养物的污染。
培养基的配方也是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调整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浓度,以促进组织增殖或植株再生。
适当的光照控制也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绿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有利于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蝴蝶兰组织培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熟练的无菌技术和合理的培养基配方。
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才能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成功。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相信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收稿日期:2002-10-08文章编号:1008-9632(2003)03-0019-03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秦 凡,周吉源(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摘 要:探讨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方法。
实验表明:改良型M 1培养基诱导原球茎有良好的效果,M 1+BA 5.0mg/L 对花梗芽的诱导最合适,M 1+BA3.0mg/L 对茎尖诱导原球茎最合适。
降低分裂素浓度后,原球茎可以分化成完整植株,壮苗阶段以改良型M 2+BA 0.1mg/L +NAA 0.5mg/L 效果较佳。
移栽基质选用水苔,成活率高。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原球茎中图分类号:Q943.1文献标识码:A 蝴蝶兰[phalaenopsis]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它是一种热带气生兰,俗称“洋兰”。
蝴蝶兰花型似蝴蝶,形态美妙、色彩丰富、花期长,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之美称[1],是近年来在国际花卉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洋兰。
蝴蝶兰是单茎气生兰,植株极少发育侧枝,因此对其进行常规的无性繁殖,以及依靠种子萌发进行繁殖,增殖速度极慢,难以满足市场要求,而组织培养是进行大量繁殖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进行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大多集中在台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少见关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移栽的报道。
本实验室根据华中地区的气候特点,开展了蝴蝶兰组织培养、移栽等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方法111 材料:供试材料取自湖北省林业局花卉大市场二年生成花,取其花梗和幼茎,其中花梗为45天以前的全部幼嫩花序。
112 灭菌:将花梗从母体切下,再将花梗切成带芽的小段,同时将茎上面叶子和茎下面根部分别切去,留带茎尖的茎段约1cm 。
首先将花梗段,茎段分别放入5%漂白粉溶液中漂洗20分钟,最后放入0.1%升汞溶液和75%酒精溶液中消毒备用。
113 培养基:M 1、M 2、M 3三种基本培养基。
附加活性炭0.2%,蔗糖2.0%,琼脂0.7%,pH 值调至5.0~5.5。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作为国内外都有很高价值的花卉,其优异的品质和高雅的花姿得到了众多花卉爱好者的青睐。
但蝴蝶兰的生长发育周期长、繁殖率低、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也成为推动蝴蝶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包括离体培养、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等过程,其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外界环境的调节,另一方面取决于培养基、生长调节物、愈伤组织的筛选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
一、离体培养关键技术离体培养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前期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其目的是将完整的干净的蝴蝶兰带根茎或叶片切分成适宜的组织,然后在无菌环境下培养。
蝴蝶兰离体培养的主要技术包括杀菌、切割技术和营养培养基的配置等方面。
杀菌是离体培养的前提,确保无菌状态对保证离体培养的成功非常重要。
因为蝴蝶兰生长的环境多数为阳光充足的阳台和露天,这就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在离体培养前必须进行培养器皿、器械、培养基、试管内表面和蝴蝶兰材料的表面进行杀菌,并且还必须随时维持无菌的环境。
切割技术是离体培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采取正确的方法切割出可用的带根茎或叶片,不仅保证了切割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为后续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增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营养培养基的配制也是离体培养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蝴蝶兰的生长和发育。
配制营养培养基要根据具体的物种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还需要配合不同的生长调节物以控制生长和发育。
在培养基配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选择高质量的物质,控制配比及PH值等因素,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环境,为组织培养提供更为优质的基质。
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技术愈伤组织是组织培养中繁殖途径中的主要过渡阶段,其形成与后续植株再生及生长发育息息相关。
所以,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成为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
第20卷第3期生物学杂志V01.20Ho.3:22:芏!星巴旦坚坐!竺呈磐:翌坚..!,』望垒;i;一文章编号:1008—9632(2003)03一争ii一吲羹霆羹嚣萋冀雾蓁羹雾爹錾;墓囊薹;≯耋鏊|耋冀囊薹蠢嚣薹妻差:棼鞋]nl≤鞲}i蠹备;妻妻蕈薹攀墓妻冀蒋耗嗣塞誊蒌毒i玎榭H垂}塾辜叫誊j兰妻毫嚣鳟蚕羹霎喜蝎誊莲薹雾:霎j£擎垂l。
耋H囊的蠡窜g霉燕耋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兴趣,而且全面提高了学生读片识图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表1)。
表l应用电视一丑徽成像系统前后成绩对比19昕年2Dol嬲粼勰鬻蝴粼勰裂”・3707∞21348058】993935由表l可以看出,在期末考试中结构模式图的得分率由1997年的69.2%上升到2001年的93.9%,理论部分的得分率由70.7%上升到81.9%,课程总成绩由均分的70.3分上升到80.5分,不及格率由原来的13.4%下降到3.5%。
总之,将电视一显微成像系统单独或与其它仪器组合后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可以丰富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明显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张彪,淮虎银.崔月花,等.植物彤态解剖学实验课程改革[J],实验宣研究与探索,2002,2l(3):43~45.[2]张彪.金银根,淮虎捧.植物形态解剖学实瞳[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张彪,宋晓森,淮虎银,等.植物形态解训学试验考试的改革[J].生物学杂志,2002,19(4),47—48.[4]朱值义,柬*武,何晓燕,彩色电视机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键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17(1);24—26.Theapplicati彻ofvjdeo-mjcrophotographsyst咖inplantanat伽呵experimentteachingZHANGBiao1喁rANGAi—QinWANGHor培一HleiDUKun(c0HegeofBjol0盯Scj∞ceB11dBiote曲nolo斟,Ya“gdloLlU正ve巧i哆,Yan酣删,225009,Qd衄)Ak由氍t:Theappucation0fvideo-诚c砌0l罐乒aphygyst咖i“plantanab∞1y唧edrn朗taIteadlil堰h蚰beerli11删ucedThroLl曲叫。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一、实验目的1.能够正确选取外植体,并最其进行前处理2.能够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变的发生。
3.能够正确进行继代培养与壮苗正根培养。
4.能够利用无菌播种方式进行种子繁殖。
5.培养团队精神、责任心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快繁上的应用,近年来,对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用胚、幼叶、茎尖和根尖、花梗腋芽等多种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由于所选外植体材料各异,难度也有高低,虽然有些技术已经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根据目前蝴蝶兰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在以花梗侧芽、茎尖、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快繁技术上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花梗腋芽诱导培养基为1/ 2MS +BA2. 5 mg/L + NAA0. 2 mg/L 增殖培养基为1/ 2 MS + BA3. 5 mg/L + KT1.0 mg/L + NAA0.5 mg/L + 椰乳10 %。
生根培养基为1/ 2MS + BA1. 5 mg/L +NAA0.3 mg/L + 80 g/L 香蕉泥诱导培养基为1/3MS+NAA0.5~1.0毫克/升+6-BA3.0~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30克/升+琼脂6克/升,或KC+NAA1.0毫克/升+6-BA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20克/升+琼脂6克/升柠檬酸300毫克/升以上培养基p H 均为5.6四、实验步骤与方法(一)花梗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蝴蝶兰为总状花序,通常由花梗基部算起在第4或至第7节才会分化花朵。
除最基部一节外,剥开位于该节位以上各节的苞片都可看到腋芽,近顶端的节含有未完全分化的花原始体,花轴基部的芽往往为休眠芽,常具有苞片覆盖,连同花序的顶端,都是花梗腋芽组织培养的好材料。
1.花梗腋芽的培养途径对花梗腋芽有两条培养途径,一是切取带腋芽的花梗茎段培养;二是不带花梗组织剥取茎尖生长点培养。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体胚发生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蝴蝶兰属于兰科植物中的高档花卉,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
由于野生种类的环境受到破坏,采摘野生种类已经受到限制,培育高品质蝴蝶兰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组织培养技术是目前蝴蝶兰种质创新和繁殖方式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快速繁殖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蝴蝶兰品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和体胚发生技术,以实现对蝴蝶兰生长发育过程的控制和调节,进而能够用于高品质蝴蝶兰的繁殖和遗传育种。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蝴蝶兰花器官培养技术研究:通过对花茎、花粉、花柱等试管内培养的组织细胞进行生长观察和培养条件优化,实现各花器官的快速繁殖。
2. 蝴蝶兰体胚发生技术研究:通过优化外植体处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添加和培养基成分的调整等手段,实现蝴蝶兰体胚形成和发育,以及体胚转化和培养。
3. 蝴蝶兰品种优化和选育研究:在蝴蝶兰组织培养和繁殖技术的基础上,对蝴蝶兰种质资源进行繁育,筛选并鉴定具有优良性状的优良品种。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蝴蝶兰花器官培养技术研究:(1)准备组织培养器材和培养基,包括培养瓶、试管等。
(2)剥离蝴蝶兰的各个器官组织。
(3)优化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的配方、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
(4)对各器官组织的培养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2. 蝴蝶兰体胚发生技术研究:(1)收集蝴蝶兰的植物外植体,处理后进行培养。
(2)筛选适合的培养基配方,添加生长激素、维生素和糖类等营养物质。
(3)调节培养条件,加强光照和通气。
(4)观察育苗的生长状况,测量外植体的发育情况和体胚的数量和质量指标。
3. 蝴蝶兰品种优化和选育研究:(1)选取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蝴蝶兰品种。
(2)对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体胚发生培养,育成大量的蝴蝶兰无性系。
(3)评价优良品种的性状,进行品种鉴定。
(4)推广优良品种,用于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其优雅的花姿和艳丽的色彩让人们为之倾倒。
蝴蝶兰的栽培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组织培养技术来说,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的技术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关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希望能够对蝴蝶兰的生产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一、选择适宜的母株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以母株为原材料,因此选择适宜的母株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母株应该选用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材料,以确保培养出的组织愈伤组织的质量。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母株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优良的材料。
二、消毒处理在进行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时,消毒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植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减少污染源,保证培养组织的纯洁度。
消毒处理一般分为表面消毒和内部消毒两个步骤,表面消毒可以采用漂白粉或酒精等方法,内部消毒则需借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完成。
三、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在进行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时,首先需要诱导母株的组织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指植物自身受到外界刺激后,以细胞增殖和分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组织。
在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中,一般可以通过切割、激素处理等方法来诱导母株形成愈伤组织,诱导成功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培养工作。
四、培养基的配制对于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来说,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培养效果和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一般来说,蝴蝶兰的培养基应该含有适量的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要调节好pH值和固体化剂的添加量,以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愈伤组织的分化与再生一旦形成了愈伤组织,就需要进行分化与再生的工作。
这一过程需要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诱导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为器官和组织。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控制培养基的养分供应和生长调节剂的添加浓度,以及培养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再生出的植株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
六、根系的发育和移栽当再生出的植株具备了一定的生长条件后,就需要进行根系的发育和移栽工作。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摘要】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艺术追求。
花卉等具有“美”的特质的植物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养殖、欣赏的对象。
在几十年以前,我国人民尚徘徊在生存的边缘,无暇追求美丽事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逐渐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中的美。
花卉作为人们欣赏美的载体,不论是各类庆典、宴会,还是环境绿化建设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蝴蝶兰的花形奇特,类似蝴蝶,色彩艳丽鲜明,花期持久,是最适合作为观赏植物的花种之一。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培育材料培育方法激素配方蝴蝶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当今国际上商业价值最大的热带兰花之一。
但因为蝴蝶兰属于单茎性气生兰,其再生能力不强,因此要进行分株繁殖显得异常困难。
蝴蝶兰的种子十分细小,在一般的自然条件下很难发芽,这也导致其增殖系数极低。
虽然其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因为不易养殖,所以在市场上的蝴蝶兰显得极为珍贵。
为了提高蝴蝶兰的繁殖力,相关的专家人员利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并取得了成功。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程序为:选取外植体――诱导形成不定芽――增殖不定芽――分化小植株――生根壮苗培养――温室移栽。
这整个程序都是根据蝴蝶兰的生长习性而设计的,对蝴蝶兰的培育有着显著效果,解决了以前在蝴蝶兰工厂化快速繁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增加了蝴蝶兰的成活率。
本文就蝴蝶兰的组培方案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蝴蝶兰组织培育中必须要准备的材料,然后阐述了蝴蝶兰组织培育的方法。
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蝴蝶兰的组培方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 蝴蝶兰组织培育中必须要准备的材料在蝴蝶兰组织培育中可以作为外植体的有蝴蝶兰的嫩茎、花梗、叶片、茎段、茎尖等。
必须要确保所取外植体的原蝴蝶兰没有虫害、没有病害,生长状态要极好。
本文所选蝴蝶兰是白瓣红唇蝴蝶兰。
若取花梗作为材料,则要剪去上端无须的花梗,剪成长度为五至十厘米的小段。
若取叶片为材料,则要先取花梗进行诱导,当获得蝴蝶兰无菌苗后,待其成长为2叶苗时,再取其叶片或是茎尖作为培育材料。
试析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摘要:通过采用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方式对蝴蝶兰进行繁殖培育,并且对蝴蝶兰的快速培育繁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明确了蝴蝶兰组织培养的优势以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同时阐述了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以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蝴蝶兰组织培育当中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同时也为蝴蝶兰的广泛种植以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引言:蝴蝶兰,属于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气生兰。
蝴蝶兰的原本产地在菲律宾、马拉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植株美观,形状似碟,枝叶繁茂且花色鲜艳持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然而由于蝴蝶兰属于单茎性气生兰,植株较少发育为侧枝,蝴蝶兰的种子也由于并不包含胚乳或者其他类型的组织,由此蝴蝶兰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十分低,常规的无性繁殖方式根本无法采用。
而组织培养方式进行的种苗繁殖是当前蝴蝶兰大规模生产以及种植的唯一的途径。
蝴蝶兰主要是通过无菌播种以及使用其他类型的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进行快速繁殖。
一、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其影响因素1、丛生芽诱导繁殖当前,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有原球茎以及丛生芽繁殖途径。
相对而言,原球茎的繁殖途径是研究相对较多的一种类型,而丛生芽快速繁殖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芽生芽的繁殖途径。
其培植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且容易操作,并不对母株造成影响和伤害,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遗传的稳定性。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植株的大量变异。
并且丛生芽诱导的繁殖途径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诱导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2、诱导以及其繁殖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应的研究以及实验表明,6-BA对蝴蝶兰丛生芽诱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浓度一定的6-BA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腋芽的休眠,随着6-BA浓度的持续提高,丛生芽的增长率也随之提高。
6-BA浓度的提高能有效提高丛生芽的增长率,然而浓度过高的6-BA也将对丛生芽的生长以及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其芽的长势变弱,同时也将导致蝴蝶兰的褐化率明显增加。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栽培的兰花种类,因其独特的花型和丰富的花色而备受人们喜爱。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繁殖方法,可以保留蝴蝶兰的优良特性,并且能够大量繁殖蝴蝶兰的种苗。
本文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蝴蝶兰离体培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蝴蝶兰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组织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添加和培养条件,促使植物组织细胞进行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植物器官或整株植株。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组织培养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植物激素,促使蝴蝶兰离体组织细胞分化成茎、叶、根等植物器官,然后将这些器官再次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二、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1. 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组织培养培养基通常由水、糖、无机盐和植物激素等组成。
对于蝴蝶兰来说,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需要根据其生长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培养基中的糖和无机盐的含量要根据蝴蝶兰的生长习性和需求来确定,植物激素的添加种类和浓度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来确定。
2. 组织培养培养基的制备将配好的组织培养培养基加入适量的琼脂,煮沸后分装到无菌的培养瓶中,再将培养瓶加压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就可以用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实验中了。
三、蝴蝶兰离体培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材料的准备蝴蝶兰幼嫩的茎、叶和根都可以用来进行组织培养,首先需要选择健康无病的植株,并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将植株放入含有适量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或固体培养。
2. 组织的分化将经过表面消毒处理的蝴蝶兰茎、叶或根培养于含有适量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几个星期后就能看到茎、叶和根等植物器官的分化。
3. 培养条件的控制在进行离体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培养条件,以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顺利进行。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本试验以蝴蝶兰原优良品种满天红花梗为外植体,对休眠芽萌发诱导、叶片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根诱导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花梗休眠芽的诱导在夏季、秋季、春季三个季节选取含休眠芽的花梗节段进行培养,对污染率、休眠芽萌发诱导率和芽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
试验表明秋季选取的花梗外植体灭菌效果最好,休眠芽萌发诱导率最高。
MS+BA 5.0培养基较适合休眠芽的诱导。
2、无菌苗叶片的原球茎诱导本试验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产生,结果表明,BA浓度
5.0mg·L<sup>-1</sup>最适合叶片原球茎诱导,添加15%(V/V)椰乳(CW)能提高原球茎的诱导率,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
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诱导叶片产生原球茎,诱导率最高达到38%。
3、原球茎的增殖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BA和果汁能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另外,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0~200mg·L<sup>-1</sup>能有效控制培养基的酚污染、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原球茎的增殖。
J‘西大学祝眨d卜学位论文4、根的诱导在1/2 Ms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NAA(0 .1一0.5mg’L一’)和多效哇MET(0 .1<sup>0</sup>.5mg’L一‘)与BA配合,能诱导小苗生根。
用多效哇诱导生根,幼苗矮壮,叶片较绿,有利提高幼苗的移栽成活率。
添加0.39一’活性炭(AC)能大大提高生根苗的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
对根诱导较适合的培养基是:1/2 MS+B A 2.0+NAA 0.卜AC或1/ZMS+BA 2.0+MET 0.3。
5、组培苗移栽土上!苦篇乐左牙湘于丁石,卜Z戈寸汗吞目J 立伏禽己七心不破万县‘nl翻云六刁一谁才曰丢,卜Z人叹产1才曰日之习隆百冬观兀笠气1土刃尺水万万U圣a猫田联硒平葵啊权人。
全从不分步,垦从进气性不好,易造成组培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