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桂枝
- 格式:pptx
- 大小:40.30 KB
- 文档页数:3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文章目录*一、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二、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三、麻黄汤的功效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1、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是多少麻黄汤中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比例是3:2。
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着。
2、麻黄汤使用有什么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有发汗功能,麻黄汤发汗力大(方中有麻黄、桂枝、生姜3味药发汗),桂枝汤发汗力小(方中有桂枝、生姜2味药发汗)。
绝不是教材里讲的“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
”而是无汗而咳喘者用麻黄汤治疗;有汗或无汗而有鼻塞、鼻炎、胃肠不适干呕者用桂枝汤治疗。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前人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
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3、麻黄汤如何加减化裁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从这个病机特点,外感风寒表虚和外感风寒表实这个不同,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是外邪侵犯人体,这是这个方中的一个侧重的一个重点,桂枝汤证是一个既有考虑到邪犯体表,又有邪侵犯体表引起的体表正气的失去平衡,营卫不和,邪正两方面的反应,这两个不同。
所以证候方面,一个是恶寒发热,无汗,一个是恶风发热,有汗,证候表现上区别,当然其它的还有,象脉浮紧和脉浮缓的区别。
第二方面,在功用方面、治法方面,要体现出来的,麻黄汤证体现是祛邪,整个是祛邪为主,桂枝汤证体现祛邪调正并重,祛邪调正相结合,这是两种思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桂枝麻黄汤的处方与功效
导语:相信各位朋友们,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桂枝大家都不陌生,经常会在重要的药材里面或许,很多的药材里面都会看到那么贵,只对于祛除身体的盐
相信各位朋友们,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桂枝大家都不陌生,经常会在重要的药材里面或许,很多的药材里面都会看到那么贵,只对于祛除身体的盐,还有着非常好的功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桂枝麻黄汤,来了解他们其中,的功效和含义。
处方
桂枝1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杏仁1两(去皮尖,麸炒黄)。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5-6日至7-8日,如疟,热多寒少,1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欲解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了解了桂枝麻黄汤的功效,生活当中他们的用途非常的广泛,而且他们其中还有的奥秘非常多,很多的奥秘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也,不曾了解以上的今天玩家为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麻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但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配伍方案和应用禁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麻黄的配伍方案1. 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配伍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桂枝温通经络,两者配伍能够协同作用,加强药效。
2. 麻黄与杏仁:麻黄与杏仁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杏仁能够润肺化痰,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3. 麻黄与石膏:麻黄与石膏配伍常用于治疗高热发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石膏能够清热解毒,两者配伍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4. 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甘草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具有镇痛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甘草能够调和药性,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头痛症状。
二、麻黄的应用禁忌1. 孕妇禁用:麻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禁用麻黄。
2. 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容易导致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
3. 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
4. 服用感冒药物禁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而感冒药物中常含有退热成分,两者合用可能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影响疗效,因此在服用感冒药物期间禁用麻黄。
5. 过敏体质禁用:个别人群对麻黄过敏,使用麻黄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因此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总结起来,麻黄在配伍方案上常与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然而,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应用禁忌,包括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服用感冒药物者以及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麻黄桂枝功能主治的异同异同比较麻黄的功能主治•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温中发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功效。
•麻黄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冷引起的头痛、腹痛等症状。
•麻黄还具有解表散寒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等症状。
•麻黄可以祛除体内风寒湿气,对风湿性关节痛、痹症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桂枝的功能主治•桂枝(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也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温阳散寒、活血祛瘀的功效。
•桂枝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冷引起的四肢冰冷、腹痛等症状。
•桂枝还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适用于瘀血症状,如经血不畅、瘀血痛经等。
•桂枝还可以缓解经闭引起的腹痛、胸闷等症状。
功能主治的相似点•麻黄和桂枝都有温中发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寒冷引起的症状。
•麻黄和桂枝都可以缓解寒冷引起的腹痛症状。
功能主治的不同点•麻黄主要对风寒疾病有疗效,适用于痹症、风湿性关节痛等症状。
•桂枝主要对瘀血症状有疗效,适用于瘀血痛经等症状。
•麻黄对解表散寒的作用较明显,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症状。
•桂枝则更适用于温阳散寒,适用于四肢冰冷等症状。
•麻黄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等症状。
•桂枝则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适用于经血不畅、经闭等症状。
总结麻黄和桂枝虽然都有温中发表、散寒的功效,可以缓解寒冷引起的症状,但在具体功能主治上有一些差别。
麻黄适用于风寒疾病、解表散寒,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症状。
桂枝则适用于瘀血症状、温阳散寒,适用于瘀血痛经等症状。
同时,麻黄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而桂枝则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
综上所述,麻黄和桂枝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功能主治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选择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
麻黄和桂枝:都是辛温解表药,发汗解表,表寒症:麻黄发汗功力强,还可以宣肺平喘,利尿消肿;桂枝可以温经通阳。
石膏知母:都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功效,都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肺胃热盛证;石膏重在清解,清热泻火力强,煅用收敛生肌;知母重在清润,滋阴润燥,并可以用于阴虚燥咳,消渴证及虚热症。
黄芩、黄连、黄柏: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不同点:黄芩,清上焦肺热,清热安胎。
黄连,清中焦胃热,清心火、止痛。
黄柏,清下焦湿热,即清实热,又清虚热。
川贝母与浙贝母:相同点:清肺化痰、止咳、消痰散结。
不同点:川贝母:甘寒清润,多用于治阴虚久咳、肺痨,肺燥咳嗽。
浙贝母:苦寒开泄,多用于风热或痰热咳嗽,瘰疬痈肿等证。
苍术白术:均有健脾燥湿之功,用于脾虚湿阻证;苍术辛、苦、温、燥湿力强,祛风湿、明目;白术苦、甘、温、补气力强,止汗、安胎。
肉桂和桂枝:相同点:均能发散风寒,治疗寒表证及风湿痹症。
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
又长于平喘、利尿,治肺寒喘咳、风水水肿等。
桂枝,发汗力缓和,治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皆宜,又善温通血脉、通阳化气。
人参黄芪:均为补气药,用于气虚证;人参补气力强,可大补元气;黄芪补气升阳,。
人参有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黄芪可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创生肌。
生地熟地:均有补阴作用,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用于血热证及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熟地补血滋阴补髓,主要用于血虚和肝肾阴精不足。
川贝浙贝:两者均为清热化结之功;川贝性偏清润,还可润肺止咳,用于热痰咳嗽。
当归川穹:均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用于血瘀诸症;当归兼有补血、消肿生机、润肠通便之功:川穹具有行气,祛风止痛作用。
黄连黄黄柏:均为大苦大寒之品,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用于湿热证;黄今善清中焦湿热;黄柏善下焦湿热。
大黄芒硝:二者性味均为苦寒,都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大黄泻下通便,攻下积滞的作用较强,芒硝则兼咸味,长于润软坚硬燥屎。
大黄还能泻火解毒,止血凉血,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麻黄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桂枝是中药常用的一组配伍,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解表发汗:麻黄桂枝具有温通表里的作用,能够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汗液排出,从而帮助人体解除表面的寒热邪气,适用于外感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病症。
2. 散寒止痛:麻黄桂枝可以温通经络,驱除寒湿之邪,对于寒凝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适用于寒性关节痛、腹痛等。
3. 强化肺功能:麻黄桂枝有止咳平喘、宣通肺气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哮喘等症状,对于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舒筋活血:麻黄桂枝具有活血化瘀、舒筋利骨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血液供应,对于风湿疼痛、肢体麻木等病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5. 镇静安神:麻黄桂枝中的麻黄碱具有镇静安神、抗焦虑的作用,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助于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麻黄桂枝属于辛温发散的中药,对于某些体质较虚弱、阳气不足、血压不稳定等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同时,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桂枝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大家都知道桂枝麻黄汤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服用前也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
下面就一起去
大家都知道桂枝麻黄汤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服用前也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
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对于您的生活有点帮助。
【处方】桂枝1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杏仁1两(去皮尖,麸炒黄)。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5-6日至7-8日,如疟,热多寒少,1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欲解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通过以上介绍,对桂枝麻黄汤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桂枝麻黄汤这样药物的选择上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的时候,需要适量的进行,这样才不会对身体造成不适。
生活常识分享。
麻黄和桂枝功能主治的异同异同概述麻黄和桂枝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两味药材,它们在功能主治上有着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对麻黄和桂枝的功能主治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应用领域和作用方式。
麻黄的功能主治麻黄是中药中最早使用的草药之一,其功能主治包括:•发汗散寒:麻黄具有辛温的特点,能够扩张毛孔,促进体表的出汗,从而起到散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咳嗽等症状。
•宣肺止咳: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能够舒张支气管,缓解咳嗽症状。
对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利水消肿:麻黄还可以促进尿液的排泄,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适用于水肿、尿频等症状。
桂枝的功能主治桂枝是中医药中的一味常用药材,主要的功能主治有:•发汗解表:桂枝具有扩张皮肤毛孔的作用,能够促进发汗,从而解表散寒,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暖阳化湿:桂枝具有温阳的作用,能够化解体内的寒湿痰浊,对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痛、湿疹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舒肝解郁:桂枝能够活血化瘀,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对于焦虑、抑郁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异同对比麻黄和桂枝在功能主治上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如都具有发汗的作用,能够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同时,它们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1.应用领域差异–麻黄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咳嗽等寒邪所致的症状,适用于寒冷季节或天气寒冷的地区。
–桂枝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和湿邪病症,适用于寒湿侵袭的症状,如慢性关节炎、湿疹等。
2.功能作用差异–麻黄以散寒为主,能够发汗,宣肺止咳,利水消肿。
–桂枝以温阳为主,具有发汗解表,暖阳化湿,舒肝解郁的功能。
总结麻黄和桂枝作为中医药材,具有一些共同的功能主治,如发汗散寒的作用。
然而,它们在应用领域和作用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麻黄适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咳嗽等寒邪症状,而桂枝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和湿邪病症。
此外,麻黄主要以散寒为主,宣肺止咳,利水消肿,而桂枝则以温阳为主,具有发汗解表,暖阳化湿,舒肝解郁的功能。
综上所述,了解麻黄和桂枝的功能主治的异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麻黄各半汤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桂
枝麻黄各半汤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桂枝5克(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
3克大枣4枚(擘)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24枚
【功能主治】
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5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1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70毫升,半日许服尽。
调养如桂
枝汤法。
【摘录】
《伤寒论》
桂枝麻黄各半汤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张廷模:中药学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大家翻在教材的57页。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各论的学习方法和解表药的概述部分,我们当时谈到了学习《中药学》的各论的时候,我们重点在概述的部分要很好的掌握这一类药的共性问题。
所以昨天我们通过解表药的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我们已经知道了解表药以及通过发散风寒药的概述,了解了发散风寒药它们共同有的这些特征,主要是在功效主治和性能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特征。
同时我们也介绍了具体药物的学习方法,就是要以功效为核心,然后在具体的药物下面,我们重点掌握这味药,就是这种药的个性特征,然后把药物的个性特征和概述当中的共性的特点结合起来,对一些具体的药物掌握得非常准确了。
在学习具体药物的时候,我们还要很好的区别,在这个教材的文字当中,哪一些是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哪一些是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我们要重点学的是中药学自身的知识,至于是其他学科在中药学里面,就是为了很好的表述中药的一些比如说临床应用,而涉及到的中医学基础,或者方剂临床的一些知识。
主要要在其他学科学习的时候才能全部的完成,我们这里只能够作一个常识性的了解。
当然它也不是考核的重点,我们就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具体的药物。
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学习具体的药物了。
发散风寒当中的第一味药是麻黄,因为这个药材微微的带一点很淡的黄色,所以这是通过药材的颜色来命名的。
那么为什么叫麻呢?这个很少看到有人解释。
明代有一个本草学家讲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麻黄它是“如麻”。
其实我们现在理解就是说麻黄它是草质茎的纤维,和我们用的那种麻类的纤维非常相似。
我们后面要谈到炮制,炮制要制麻黄绒,那麻黄绒(是)把麻黄的草质茎捣绒了以后,真正象一团乱麻。
所以应该说这个麻是形容它这个纤维的特征的,黄是它的颜色。
这就是所谓解释它名字的来历。
当然有的药很有意思,有的药意义不大,或者我们现在还不清楚。
但麻黄一般都没解释,我们只是说第一味药,把它简单的说一下。
麻黄桂枝的功能主治1. 麻黄桂枝的概述•麻黄桂枝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材,它由麻黄和桂枝组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麻黄桂枝性温而味辛,归肺经,具有发汗、祛风除湿、宣肺平喘等功效。
•麻黄桂枝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2. 麻黄桂枝的功能主治2.1 发汗解表•麻黄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从而起到解表的作用。
•麻黄桂枝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疾病,能够缓解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2.2 祛风除湿•麻黄桂枝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排除湿气和风邪,缓解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麻黄桂枝常用于湿热病症、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症,能够减轻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2.3 宣肺平喘•麻黄桂枝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麻黄桂枝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炎等疾病,能够扩张支气管,促进气体的流通,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2.4 其他功效•麻黄桂枝还具有一定的解痉镇痛、抗菌消炎、抗衰老等功效。
•麻黄桂枝常用于治疗肌肉痉挛、神经痛、皮肤感染等疾病,能够缓解疼痛、抗菌消炎,延缓衰老。
3. 麻黄桂枝的应用方法•麻黄桂枝可以煎汤服用,也可以制成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多种剂型。
•常见的用法是将麻黄桂枝煎汤饮用,一般每次服用10-20克,一日2-3次。
•用于外用时,可以将麻黄桂枝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涂抹于患处。
4. 麻黄桂枝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麻黄桂枝,因其性质辛温,有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麻黄桂枝,以免加重病情。
•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麻黄桂枝。
•长期大量使用麻黄桂枝可能引起中毒,应遵医嘱使用。
5. 总结•麻黄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宣肺平喘等多种功效。
•麻黄桂枝可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湿疹、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疾病。
麻黄\附子\桂枝在关节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中治疗四肢骨节疼痛的证治方药,结合自身体会,将其总结为:太阳宜汗,多用麻黄桂枝;少阴当温,附子独擅;风湿兼夹,兼顾驱风除湿,对其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
同时,在灵活用药的基础上突出经方运用,辨六经的重要性。
标签:《伤寒论》;四肢骨节疼痛;用药规律《伤寒论》中,四肢骨节疼痛又称“骨节疼”、“骨节疼烦”、“支节烦痛”等,其症状在《伤寒论》六经诸篇中均有涉及,但以太阳、少阴最为多见。
前人在《伤寒论》中对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拟通过比较分析《伤寒论》中治疗四肢骨节疼痛的证治方药,探讨其用药规律,以更好的发挥经方的优势,指导临床工作。
1 病在太阳,首选汗法,麻黄桂枝多用外邪进犯,首在太阳。
张仲景治疗肢体骨节疼痛属太阳者,多是选用具有发汗的药物,如桂枝、麻黄等。
下面就以此二药为例加以分析。
《神农本草经》云:“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
发表去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1]。
《伤寒论》中,麻黄汤治疗骨节疼痛有明确的记载,但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发散风寒的方剂,同样可用于骨节疼痛之症的治疗。
寒则气收,当寒邪侵犯太阳表位,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收缩挛急,经气不畅而发为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麻黄可以帮助人体津液布散于表,驱散风寒,宣通气机,气机通畅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麻黄包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其主要成分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此亦为麻黄治疗疼痛提供了现代药理研究依据。
《神农本草经》云:“桂枝,辛温。
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伤寒论》中运用桂枝者达41方,运用范围很广,在治疗骨节疼痛的经方中多用了桂枝,其通阳散寒,外散风邪,既可发汗解表,又可温经通阳,用于寒凝经脉,风寒湿痹,为仲景选药的第一要药,《本经》中就直接描述桂枝有“利关节”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桂枝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的作用。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枝麻黄参半汤大伙儿服用过吗?毫无疑问很多人也没有服食过吧,桂枝麻黄参半汤是非常好的中医药方,对身体的益处也是有许多,那麼桂枝麻黄参半汤的作用与功效又有什么呢?下边就一起来瞧瞧吧。
特异药方生产
桂枝5克(削皮)芍药姜片(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3克红枣4枚(擘)甜杏仁(汤浸,削皮、尖及两仁者)24枚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畏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脸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上七味,以水500m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10ml,去滓,每一次温服70ml,半天许服尽。
调理如桂枝汤法。
特异摘抄生产
《伤寒论》
桂枝麻黄参半汤选用传统式的几类天然中草药材做成,对一些症
状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无分毫的副作用,对一些病人而言,确实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麻黄桂枝的功能主治区别麻黄(Ephedrae Herba)的功能主治•麻黄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其主要功效有:–散寒发汗:麻黄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通过发汗来改善寒凉证型的病症,如感冒、寒痹等。
–宣肺止咳:麻黄有宣肺、止咳的功效,对于痰湿阻肺、咳嗽喘促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利尿消肿:麻黄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通过排尿来消除体内的水肿问题。
–祛除风寒湿:麻黄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改善由于寒湿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桂枝(Cinnamomi Ramulus)的功能主治•桂枝在中药中也是常用草药之一,其主要功能有:–发汗解表:桂枝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可以通过排汗来改善体内的湿热问题,如感冒、流感等。
–理气止痛:桂枝有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气滞引起的疼痛病症,如胸胁痛、腹痛等。
–暖宫调经:桂枝能够温经散寒,对于寒凉病症引起的经期不调、痛经等问题有较好的疗效。
–安神定志:桂枝有一定的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
麻黄与桂枝的主要区别•功能主治:–麻黄主要用于散寒发汗、宣肺止咳、利尿消肿和祛风寒湿等症状。
–桂枝主要用于发汗解表、理气止痛、暖宫调经和安神定志等症状。
•形态特征:–麻黄为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茎干具有纵走的分枝。
–桂枝为一种落叶灌木植物,茎干带有明显的环状纹路。
•活性成分:–麻黄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桂枝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桂皮素、桂枝酸等。
综上所述,麻黄和桂枝在功效上有一定的重叠,但其主要功能主治还存在一定区别。
麻黄主要用于散寒发汗、宣肺止咳、利尿消肿和祛风寒湿等症状,而桂枝主要用于发汗解表、理气止痛、暖宫调经和安神定志等症状。
此外,在形态特征和活性成分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