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85.02 KB
- 文档页数:9
国际糖尿病联盟2012年全球2型糖尿病指南解读莫一菲周健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2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发表了该组织推荐的2012年全球2型糖尿病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作为全球糖尿病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IDF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糖尿病管理,加强糖尿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大量努力。
此次指南是在2005年2型糖尿病指南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医疗资源不均衡这一问题,将指南分为三种推荐级别:推荐级别:适合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遵循当前循证医学的证据,鼓励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及。
基本级别:适合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满足最基本的诊治需要。
最优级别:在推荐级别的基础上增加了最新、最全面的诊疗手段,适合医疗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分级推荐是本指南适合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最大特点,共讨论了17部分的内容,以下就每个方面的要点进行解读。
1 2型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尽管目前缺乏直接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在普通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是否有利,但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前有较长的临床前期阶段,而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时一部分患者已合并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2]。
因此,指南推荐,是否需要建立筛查项目要结合本地区的流行病学、医疗卫生资源、人口规模及经济学的角度综合考虑。
1.1 推荐级别:1)每个医疗机构应对是否建立糖尿病筛查项目作出决策。
此决策需综合考虑该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及筛查、诊治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资源。
2)筛查项目通常包括:用高危量表来筛查出高风险人群,如FINDRISK评分[3]和在高风险人群进行血糖监测。
3)糖尿病诊断标准与WHO推荐标准相同,推荐将HbA1c≥6.5作为诊断标准之一[4]。
4)当患者的随机血糖≥5.6mmol/L且< 11.1mmol/L时,需复查空腹血糖或行OGTT检查或监测HbA1c。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B)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2020版指南:➤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A)➤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A)➤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A)➤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
由政府、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
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标准指南共识规范冶栏目。
期待各行业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能在我刊发布。
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基层医师、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追求目标。
鉴于当前中医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 采用RCT研究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证据确凿等Cochran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才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 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
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
糖尿病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
据报道,国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国内为59.9%o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小血管造成损伤,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并发症的强危险因素,既加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又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风险增加7.2倍,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DMH,可极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DMH的血压临床治疗难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早期以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为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异性大,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增加靶器官损伤风险。
20212型糖尿病的中医量化诊断标准构建范文 辨病与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前提,正确的治疗应在正确诊断辨证之后拟定。
如何确立辨病与辨证标准的模式是当今研究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
病证结合模式下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科学建立是实现中医诊治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环节[1].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证候标准研究为切入点,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designmeasurement evalu-ation)设计方法[2]全面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应用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和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前瞻性临床验证,分析2型糖尿病的临床信息,以期获得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建立2型糖尿病的量化诊断标准。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来源 1.1.1回顾性资料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针灸专家门诊、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大连大学医院针灸科、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40例。
其中,男105例,女535例,平均年龄(40.19±10.67)岁,平均病程(8.42±7.30)年。
1.1.2前瞻性资料病例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
其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63.92±9.11)岁,平均病程(7.95±5.61)年。
1.2研究方法 1.2.1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拟定。
(1)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2)空腹血糖(FBS)≥7.0 mmol/L(126 mg/dL),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3)75 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200 mg/dL)。
满足其中1项即可诊断。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健康状态差异化管理新理念《指南》立足于国内、国际最新的临床和科研证据,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有关老年糖尿病诊治依“健康状态”差异化管理的新理念,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中国老年糖尿病规范诊治的纲领性文件。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5岁,包括65岁以前和65岁及以后诊断的糖尿病。
患者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包含少数的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分型方面:《指南》依据WHO1999体系,将老年糖尿病分为T1DM、T2DM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如单基因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分型虽然重要,但更应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
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和(或)伴发病较多,甚至以并发症或伴发病为首发表现。
由于糖尿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68%的胰腺癌患者存在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建议对初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筛查。
差异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患者健康状态(好、中、差)《指南》建议利用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老年综合评估(CGA)量表(包括:中国老年人健康综合功能评价量表、《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评估量表和老年健康功能多维评定量表),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估(A级推荐):评估内容涉及共患疾病情况、肝肾功能、用药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工具性ADL(IADL)、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营养情况等多方面,将每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分为“好”、“中”和“差”三个等级(表2),以此作为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及康复策略的基础(A级推荐)。
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获益/风险比,依健康状态差异化制定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需充分考虑获益/风险比,应基于老年健康状态分层(好、中、差)制定血糖控制目标,以HbA1c和点血糖值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评估指标。
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方案多中心临床观察与研究陈大舜;董克礼;陈泽奇;周德生;胡灿红;刘小珍;季聚良【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27)1【摘要】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文献调研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阴阳两虚证,建立病证结合诊疗方案,同时在3家省级"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在186例临床观察病例中,方案治疗组92例在FPG、PPG、GHbAlc 3项实验检测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72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设单纯中药组22例,对FPG、PPG2项指标疗效不如方案治疗组,也不如单纯西药组,但对GHbAlc的指标疗效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组,与方案治疗组相似.结论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治疗组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肯定,不但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也优于单纯中药组.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与推广价值.【总页数】4页(P1-4)【作者】陈大舜;董克礼;陈泽奇;周德生;胡灿红;刘小珍;季聚良【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6;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7;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6;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治疗Graves病207例自身对照研究 [J], 倪青;李卉;林伟;陈世波;闫秀峰;肖月星2.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J], 张艳;卢昌均;孙云广;刘国成;鹿俊磊3.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J], 董克礼;胡灿红4.利司那肽联合基础胰岛素:胰岛素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候选方案\r——对《利司那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在既往使用不同胰岛素方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的点评 [J], 母义明5.普洱市病证结合消渴病诊疗方案制定解析 [J], 陈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编者按】 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㊂由政府㊁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㊁指南㊁共识㊁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㊂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㊂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 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栏目㊂期待各行业学会㊁专业委员会的标准㊁指南㊁规范能在我刊发布㊂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㊁基层医师㊁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㊁追求目标㊂鉴于当前中医RCT 研究数量少㊁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㊁证据确凿等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采用Cochran 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 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㊁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㊂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㊁指南㊁共识㊁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㊂㊃标准指南共识规范㊃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16⁃1⁃4151)通信作者:倪青(1968-),博士,主任医师,教授㊂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病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㊂E⁃mail:niqing669@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西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5.041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临床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多饮㊁多食㊁多尿㊁消瘦㊁乏力为典型临床表现的多代谢紊乱综合征[1⁃2]㊂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 消渴病”范畴㊂众多临床证据表明,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在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优势,如单纯降糖㊁改善糖脂尿酸代谢紊乱㊁减肥㊁逆转或延缓并发症㊁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等等㊂尽管国内近年已有多个相关指南发布,但2型糖尿病中医药研究成果日新月异,近3年国内外治疗㊁研究2型糖尿病产生很多新证据㊂为更新完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㊁北京中西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㊁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组织编写‘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采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循证证据和参考建议㊂1 制定过程与方法1.1 制定计划与单位本‘指南“由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牵头,在相关方法学专家指导下,联合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内分泌专科联盟单位㊁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合作单位及北京市国家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 1+X+N”单位等共同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召开‘指南“编写启动会,确定编写体例,参考既往‘指南“,对2型糖尿病相关大量文献进行筛选,同时邀请循证医学㊁文献学㊁统计学等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形成‘指南“草案,再经‘指南“项目组讨论修改后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并组织专家审核会,最后形成‘指南“终稿㊂‘指南“特指‘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㊂1.2 工作组‘指南“制定工作组由4个部分构成:(1)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①确定‘指南“范围并按照PICO 原则,即患者(patient,P)㊁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㊁对照措施(control,C)㊁结局指标(outcome,O),形成临床问题的构建;②确定系统评价团队㊁‘指南“方法学专家与‘指南“制定小组和外部评审小组成员;③监督‘指南“证据检索㊁评价和综合等过程;④管理并评定利益冲突㊁组织‘指南“制定小组会议;⑤与执笔人合作起草‘指南“,监督同行评审并适当修正‘指南“草案,监督‘指南“的出版和传播,监控并评估‘指南“的更新需求㊂(2)专家组,主要负责:①协助确定‘指南“范围㊁制定PICO 格式的关键问题并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②使用证据评价工具形成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③完成‘指南“草案撰写;④发布和推广‘指南“㊂(3)秘书组,主要负责:①协助指导委员会开展各项‘指南“制定工作;②负责‘指南“工作组成员间的沟通与联络工作㊂(4)系统评价小组,主要负责:①对每一条推荐意见的进行严谨全面的证据检索与综合分析;②制定GRADE 证据概要表㊂1.3 临床问题的构建根据PICO 原则进行文献预检索,并将检索结果进行汇总㊁分类,通过临床调研㊁专家咨询方式,确定本‘指南“的临床问题㊂1.4 方药的遴选本‘指南“推荐的方药及中成药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为主,结合中医临床诊疗经验,进行证据检索及综合,形成专家组共识推荐意见㊂1.5 证据的检索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㊁万方全文数据库㊁MEDLINE㊁Embase㊁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3年1月13日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㊂对于来自同一单位㊁同一时间段的研究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发表的研究,选择其中1篇作为目标文献㊂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进行文献管理㊂1.6 证据的筛选㊁评价及综合1.6.1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系统评价㊁Meta分析㊁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消渴病);(3)干预措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㊁非药物干预方法;(4)主要结局指标: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5)文献来源:期刊论文㊂1.6.2 排除标准(1)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2)设计不合理的临床研究;(3)无具体方药组成者㊂1.6.3 筛选过程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将所有筛选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首先对导入的文献进行自动及手动去重后,再根据确定的纳排标准进行二次筛选㊂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下载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下载文献后,进一步通过阅读全文进行复筛,确定最终纳入文献㊂1.6.4 质量评价使用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价工具AMSTAR量表对系统评价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据质量评价㊂高质量系统评价,直接使用其结果;否则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据综合㊂1.7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采用GRADE评价体系对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将证据体分为高质量㊁中质量㊁低质量㊁极低质量4个等级,并形成推荐意见㊂GRADE证据等级:高(A):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中(B):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低(C):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极低(D):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㊂GRADE推荐强度:(1)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2)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㊂2 共识的范围本‘指南“规定了2型糖尿病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及综合治疗措施,适用人群为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㊂本‘指南“适用于中医㊁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使用,也可供西医执业医师㊁护理人员和药师㊁医学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时进行参考㊂3 术语及定义消渴病是指以多饮㊁多尿㊁多食及消瘦㊁疲乏㊁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㊂消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肾㊁肺㊁脾(胃),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㊂消渴病日久,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变证百出,如:疖痈㊁眩晕㊁胸痹㊁雀盲㊁肢体麻疼㊁坏疽㊁肾衰水肿㊁中风昏迷等兼证㊂4 中医辨证施治路径图图1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路径图5 诊断5.1 西医诊断标准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㊂5.2 西医鉴别诊断5.2.1 与尿糖阳性的鉴别诊断[3](1)肾性尿糖:此为肾糖阈降低所致,表现为虽尿糖阳性,但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正常㊂(2)大量维生素C㊁水杨酸盐㊁丙磺舒或异烟肼㊁青霉素㊁强心苷㊁噻嗪类利尿剂等随尿排泄的药物亦可引起尿糖假阳性反应,需注意鉴别㊂(3)过度饥饿后,一次进食大量糖类食物,可产生饥饿性糖尿㊂(4)胃切除或甲亢患者可出现暂时性糖尿及低血糖症状㊂5.2.2 与其他类型血糖升高鉴别诊断如急性应激㊁心梗㊁脑血管病㊁创伤等,使胰岛素对抗激素升高,可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和(或)尿糖阳性,但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需与2型糖尿病鉴别㊂5.2.3 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表现为多食㊁易饥㊁口渴多饮㊁怕热多汗㊁大便次数增多㊁急躁易怒等高代谢状态及甲状腺肿大㊁突眼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㊂5.3 中医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1]‘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4]及‘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5],分为糖尿病早期㊁中期㊁晚期3个阶段诊断㊂5.3.1 早期多见于糖尿病早期,临床以热证㊁实证为主㊂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身重困倦,小便频数,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秘,舌红㊁苔黄,脉弦数㊂该期病位主要在肺㊁胃㊁脾㊁肝,病程多在5年之内,尚无明显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糖㊁肥胖㊁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㊂该期主要包含肝郁脾虚证㊁痰热互结证㊁肠道湿热证㊁脾胃不和证㊁肝胃郁热证㊁热盛伤津证㊂5.3.2 中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㊂该期主要病位在肺㊁脾㊁肾,病程多在5~10年,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峰值延迟,可伴见胰岛素抵抗㊂该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㊂5.3.3 晚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小便频数,手足抽搐,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或见眩晕耳鸣,乏力,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㊂该期主要病位在肝㊁脾㊁肾,病程多在10年以上,已出现大血管并发症,病情复杂,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受损㊂该期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㊂5.4 病证结合诊疗标准采用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㊂首先根据2型糖尿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消渴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再根据临床表现㊁疾病病程分期不同,进行中医证候诊断㊂6 治疗6.1 早期(1)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胁肋胀满,腹胀,纳少,便溏不爽,情志抑郁,善太息,舌质淡胖㊁苔白或腻,脉弦缓㊂以女性为多,形体中等或偏瘦,可有焦虑㊁抑郁倾向㊂治则:疏肝健脾推荐方药:逍遥散[6⁃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当归㊁白芍㊁柴胡㊁茯苓㊁白术㊁甘草㊁生姜㊁薄荷㊂推荐的中成药:加味逍遥丸[8](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6g,一日2次㊂推荐的单验方:三舒汤[9](弱推荐,证据等级:C):柴胡㊁当归㊁白芍㊁姜半夏㊁甘草㊁白术㊁厚朴㊁枳壳㊁山药㊁郁金㊁茯苓㊁知母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治疗[10](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百会㊁神庭㊁中脘㊁足三里(双)㊁合谷(双)㊁太冲(双)㊂留针30分钟,一周3次㊂(2)痰热互结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腹胀,胸闷脘痞,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㊂治则:清热化痰推荐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11⁃12](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黄连㊁半夏㊁瓜蒌㊂推荐的中成药:①痰热清注射液[13](弱推荐,证据等级:C),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者㊂②痰热清胶囊[14](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3粒,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益糖康[15](强推荐,证据等级:A)黄芪㊁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甘草㊁黄连㊁黄柏㊁黄精㊁五味子㊁丹参㊁三七㊁大黄㊁葛根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腹针治疗[16](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关元㊁气海㊁中脘㊁下脘㊁阴都(双)㊁石关(双)㊁商曲(双)㊁气旁(双)㊁气穴(双)㊁滑肉门(双)㊁外陵(双)㊁上风湿点(双)㊁下风湿点(双)㊁天枢(双)㊁大横(双)㊂不使用提插㊁捻转手法㊂留针30分钟㊂隔日1次,每周3次㊂(3)肠道湿热证临床表现:口干不渴,或有口臭,脘腹痞满,大便粘腻不爽,或臭秽难闻㊂小便色黄,舌红,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㊂多见于肥胖㊁高血糖㊁有肠道菌群失调表现者㊂治则:清热利湿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17⁃19]‘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合三仁汤[20](‘温病条辨“)(弱推荐,证据等级:C),药物组成:葛根㊁黄芩㊁黄连㊁厚朴㊁半夏㊁苦杏仁㊁白蔻仁㊁薏苡仁㊁滑石㊁通草㊁白术㊂推荐的中成药:黄葵胶囊[21⁃23](弱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粒,一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㊂推荐的单验方:清热祛湿方[24](弱推荐,证据等级:C):黄连㊁苍术㊁厚朴㊁枳壳㊁茵陈㊁佩兰㊁当归㊁薏苡仁㊁玄参㊁丹参㊂推荐的其他疗法:糖四针[25](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包括丰隆㊁地机㊁养老及曲池,消毒处理后,使用毫针深刺,进针1~2寸,以患者有触电感为宜,随后提插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提插1次,每周5次㊂(4)脾胃不和证临床表现:心下痞满,口干,唇周痤疮,乏力,纳差,脘腹满闷,水谷不消,便溏,或腹泻,干呕呃逆,舌淡胖苔腻,舌下络瘀,脉弦滑无力㊂治则:调和脾胃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26⁃28](强推荐,证据等级:A) (‘伤寒论“),药物组成:半夏㊁黄连㊁黄芩㊁干姜㊁甘草㊁大枣㊁人参㊂推荐的单验方:三黄清幽汤[29](弱推荐,证据等级:B):茵陈蒿㊁川芎㊁党参㊁黄芩㊁知母㊁丹参㊁桃仁㊁法半夏㊁黄连㊁吴茱萸㊁炙甘草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30](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中脘㊁曲池㊁合谷㊁足三里㊁阴陵泉㊁三阴交㊁丰隆㊁血海㊁地机㊁太冲㊂均常规直刺20~30mm,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㊂(5)肝胃郁热证临床表现:形体偏胖,腹部胀大,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㊂治则:开郁清热推荐方药:大柴胡汤[31⁃33](‘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柴胡㊁大黄㊁枳实㊁黄芩㊁半夏㊁白芍㊁生姜㊂推荐的中成药:①糖敏灵丸[34](弱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g,一日3次㊂②胆宁片[35⁃36](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5片,一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㊂推荐的单验方:开郁清热方[37⁃38](弱推荐,证据等级:C)柴胡㊁黄芩㊁半夏㊁白芍㊁枳实㊁大黄㊁黄连㊁全瓜蒌㊁水蛭㊁桃仁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耳穴压丸[39](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脾㊁胃㊁肝㊁胰㊁神门㊁小肠㊁大肠㊁内分泌㊁糖尿病点㊁三焦㊁皮质下等㊂(6)热盛伤津证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皮肤干瘪,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㊁苔黄燥,脉细数㊂此证多见于2型糖尿病初发㊁血糖明显升高者㊂治则:清热生津推荐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加减[40⁃42](‘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生石膏㊁知母㊁太子参㊁黄连㊁天花粉㊁生地黄㊁麦冬㊁牛膝㊁葛根㊂推荐的中成药:①降糖胶囊[43⁃44](弱推荐,证据等级: C),一次1.5g,一日3次㊂②杞黄降糖胶囊[45](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粒,一日3次㊂③糖尿灵片[46](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片,一天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石地降糖饮[47](弱推荐,证据等级:C):生地㊁知母㊁天花粉㊁葛根㊁太子参㊁麦冬㊁苍术㊁黄芩㊁生石膏㊁山药㊁柴胡㊁白芍㊁川牛膝㊂推荐的其他疗法:电针治疗[48](弱推荐,证据等级:C),选穴:中府㊁肺俞㊁尺泽㊁太渊㊁天枢㊁合谷㊁曲池㊁大肠俞㊁上巨虚㊁胰俞㊁丰隆㊂电针取穴:合谷 曲池(双侧)㊁上巨虚 丰隆(双侧)㊁天枢 天枢㊂选用连续波,频率为5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分钟后起针,背俞穴不留针㊂6.2 中期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㊁苔少而干,脉虚数㊂此期患者可出现并发症但多尚不严重,心脏超声可见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或伴心律失常等㊂治则:益气养阴推荐方药:玉泉丸[49⁃50](‘杂病源流犀烛“)(弱推荐,证据等级:C)或玉液汤加减[51⁃52](‘医学衷中参西录“)(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生山药㊁生黄芪㊁知母㊁生鸡内金㊁葛根㊁五味子㊁天花粉㊁生地黄㊁麦冬㊁乌梅㊁甘草㊂加减:心肺两虚为主者,宜选生脉散;心脾两虚为主者,宜选归脾汤㊂心肝两虚为主者宜当归补血汤合一贯煎;偏于肾者,宜选参芪地黄汤㊂推荐的中成药:(1)玉泉胶囊[53](强推荐,证据等级: A),0.6g/粒,一次4粒,一日4次㊂(2)参芪降糖胶囊[54⁃55] (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3粒,一日3次㊂(3)天麦消渴片[56⁃57](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2片,一日2次㊂(4)消渴丸[58⁃59](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5~10丸,一日2~3次㊂(5)芪药消渴胶囊[60](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粒,一日3次㊂(6)金芪降糖片[61](强推荐,证据等级:A),饭前半小时服用,一次2~3片,一日3次,疗程3个月或遵医嘱㊂推荐的单验方:孙氏降糖饮[62](强推荐,证据等级:B):生黄芪㊁丹参㊁太子参㊁天门冬㊁五味子㊁生山楂㊁麦冬㊁荷叶㊁玉米须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63](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百会㊁四神聪㊁印堂㊁内关(双)㊁神门(双)㊁太乙(双)㊁水道(双)㊁关元㊁足三里(双)㊁三阴交(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㊂6.3 晚期(1)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多梦遗精,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视物模糊,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㊂多见于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㊁肾病㊁神经病变者㊂治则:滋补肝肾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64⁃65](‘小儿药证直诀“)(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生地黄㊁山萸肉㊁炒山药㊁茯苓㊁泽泻㊁牡丹皮㊁枸杞子㊁菊花㊂推荐的中成药:①杞菊地黄丸[66](弱推荐,证据等级: B),一次8丸,一日3次㊂②六味地黄丸[67⁃69](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8丸,一日3次㊂③和血明目片[70](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片,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补肾明目方[71](弱推荐,证据等级:B):熟地黄㊁山萸肉㊁枸杞子㊁玄参㊁苍术㊁泽泻㊁丹参㊁昆布㊁川牛膝㊂推荐的其他疗法:①针刺治疗[72](弱推荐,证据等级: C),选穴:承泣㊁瞳子髎㊁攒竹㊁丝竹空㊁风池㊁肝俞㊁肾俞㊁光明㊁阳陵泉㊁三阴交㊂针用平补平泻,每周3次,适用于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㊂②中药浴足[73](弱推荐,证据等级: C),处方:豨莶草㊁红花㊁醋乳香㊁醋没药㊁艾叶㊁鸡血藤㊁刘寄奴㊁沉香㊁川芎㊁伸筋草㊁透骨草㊁苏木㊂煎好汤剂加温水调整到合适的温度,先熏蒸,注意防止烫伤㊂再浴足,浸泡20分钟左右为宜,适用于糖尿病足㊂③中药外敷(强推荐,证据等级:A),针对糖尿病足局部红肿㊁溃疡,可清创处理,后给予碘伏创面消毒㊁生理盐水冲洗,予京万红软膏[74]涂抹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㊂(2)阴阳两虚证临床表现: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神疲,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㊂多见于糖尿病肾病㊁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等后期㊂治则:滋阴温阳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75⁃76](‘金匮要略“)(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附子㊁肉桂㊁熟地黄㊁山萸肉㊁枸杞子㊁炒山药㊁茯苓㊁泽泻㊁巴戟天㊁肉苁蓉㊁菟丝子㊁鹿角胶㊂推荐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77](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6g,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糖肾方[78](弱推荐,证据等级:B):黄芪㊁芡实㊁金樱子㊁黄连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艾灸[79](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肾俞㊁太溪㊁足三里㊁三阴交㊂配穴:上肢麻木㊁疼痛加曲池㊁外关㊁合谷;下肢麻木㊁疼痛加血海㊁阳陵泉㊁太冲㊂用温和灸固定艾条温和灸法,每穴10分钟,每日1次㊂以局部穴位温和舒适为度,适用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㊂6.4 兼夹证(1)痰浊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头重嗜睡,呕恶眩晕,恶心口黏,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㊂实验室检查多见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㊂治则:化痰降浊推荐方药:偏湿热者,宜黄连温胆汤加减[80⁃81](‘重订广温热论“)(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黄连㊁竹茹㊁枳实㊁半夏㊁陈皮㊁甘草㊁生姜㊁茯苓㊁白术;偏寒湿者,宜苓桂术甘汤[82⁃83](‘伤寒论“)(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茯苓㊁桂枝㊁白术㊁甘草;痰湿证,宜二陈汤[84⁃8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弱推荐,证据等级:C),药物组成:法半夏㊁陈皮㊁茯苓㊁生姜㊁乌梅㊁甘草㊂推荐的中成药:①金糖宁胶囊[86](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4粒,一日3次㊂②护肝片[87](强推荐,证据等级: B),一次4片,一日3次推荐的单验方:五加苍耳降糖方[88](弱推荐,证据等级: C),五加皮㊁苍耳子㊁茯苓㊁白术㊁陈皮㊁黄精㊁生甘草㊁三七粉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腹针疗法[89](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㊁天枢(双)㊁滑肉门(双)㊁外陵(双)㊁商丘(双)㊁气穴(双)㊂(2)血瘀临床表现:肢体麻木或疼痛,胸闷刺痛,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暴露,苔薄白,脉弦涩㊂治则:活血祛瘀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90⁃91](‘医宗金鉴“)(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当归㊁白芍㊁川芎㊁熟地黄㊁桃仁㊁红花;或血府逐瘀汤[92⁃93](强推荐,证据等级:B)(‘医林改错“),药物组成:当归㊁生地㊁桃仁㊁红花㊁枳壳㊁赤芍㊁柴胡㊁甘草㊁桔梗㊁川芎㊁牛膝㊂推荐的中成药:①芪蛭降糖胶囊[94⁃95](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粒,一日3次㊂②复方血栓通胶囊[96](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3粒,一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㊂推荐的单验方:糖痹胶囊[97](弱推荐,证据等级:C):黄芪㊁丹参㊁当归㊁桂枝㊁白芍㊁路路通㊁水蛭㊁怀牛膝,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98](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双侧阳陵泉㊁阴陵泉㊁足三里㊁合谷㊁曲池㊁太溪㊁丰隆㊁三阴交,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㊂7 非药物疗法(康复疗法)7.1 教育学习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以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99]㊂在健康教育中应注重个性化,患者主动参与,并采取连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100]㊂通过系统性㊁全程性的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并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101]㊂7.1.1 社区教育[102⁃103]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㊂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㊁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㊂临床证据:强推荐,证据等级:B㊂7.1.2 同伴教育[104⁃106]同伴教育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餐前和餐后血糖,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㊂并且同伴教育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
标准与规范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以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生化特征及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为临床表现的代谢紊乱综合群[1~2],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5%左右⑵。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脾痺”等病症范畴。
既往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缺乏临床操作流程,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具有临床操作流程的糖尿病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本指南在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的指导下,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临床一线专家,基于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制定形成。
本指南主要介绍临床采用病证结合原则,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主要介绍糖尿病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一线从事临床工作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和非内分泌专科的临床医师,在临床采用病证结合原则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时使用。
本指南的推广以期对培养我国年轻医师形成主动应用中医药的临床思维,形成主动应用中医病证结合原则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习惯,提高我国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诊疗水平有所助益。
1病证结合诊断1. 1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⑶。
1.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⑷拟定为早期、中期、晚期3期。
1.2.1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身重困倦,小便频数,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主。
该期病位主要在肺、胃、脾、肝。
病程多在5年之内。
尚无明显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高血糖、肥胖、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该期主要有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痰浊中阻证、湿热蕴结证等。
1.2.2中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额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
该期主要病位在肺、脾、肾。
病程多在5〜10年。
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峰值延迟,可伴见胰岛素抵抗。
该期主要有肺肾阴虚证、脾气亏虚证、脾肾气虚证。
1.2.3晚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数,眩晕耳鸣,口干夜甚,手足抽搐,多梦遗精,舌红少苔, 脉沉细;或见眩晕耳鸣,神疲,畏寒肢凉,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该期主要病位在肝、脾、肾。
病程多在10年以上。
已出现大血管并发症,病情复杂。
表现为胰岛日细胞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受损。
该期主要有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
2病证结合治疗2.1 分期治疗2.1. 1 早期1)热盛伤津证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皮肤干瘪, 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
此证多见于初发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者。
治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方:白虎加人参汤[5-6](《伤寒论》)(lb 级,强推荐)药物:生石膏、知母、太子参、黄连、天花粉、生地、麦门冬、怀牛膝、葛根。
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胁胀作痛,腹胀食少,便濾不爽,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此证型患者多为女性,形体偏瘦,可有焦虑抑郁倾向。
治则:疏肝健脾,理气和中。
主方:逍遥散[7-8](《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b,级,强推荐)药物: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薄荷、川牛膝、升麻、竹叶。
3)痰浊中阻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面垢多油,身重困倦,口黏,舌质淡、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苔白厚腻,脉滑。
此证型以肥胖型2型糖尿病为主,可伴随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
治则:燥湿运脾,化痰降浊。
主方:二陈汤[9-10](《太平惠民和剂局方》)(lb级,弱推荐)合五苓散[11-12](《伤寒论》)加减(2b级,弱推荐)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桂枝、苍术、厚朴、川牛膝、升麻、柴胡。
4)湿热蕴结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口干不欲多饮,小便短黄,便澹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除肥胖、高血糖以外,此证型患者多有肠道菌群失调表现。
治则: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方:葛根苓连汤[13-15](《伤寒论》)(11> 级,强推荐)合三仁汤[16-17](《温病条辨》)(lb 级,强推荐)药物:葛根、黄苓、黄连、厚朴、半夏、杏仁、白蔻仁、生惹仁、滑石、通草、白术。
2.1.2中期本指南专家组认为“肺肾阴虚证、脾气亏虚证、脾肾气虚证”的临床证据不足,因此统一辨为“气阴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心慌,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额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
此类患者多因糖毒性、脂毒性、炎症,出现心慌症状。
心脏超声可见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或伴心律失常等。
治则: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主方:生脉散[18-19](《丹溪心法》)(lb级, 强推荐)合玉液汤[20-21](《医学衷中参西录》(lb 级,强推荐)药物:太子参、麦门冬、五味子、生黄芷、生地黄、生山药、葛根、天花粉、丹参。
2. 1.3 晚期1)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五心烦热,低热额红,胁痛,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口干夜甚,手足抽搐,皮肤干燥,雀目,舌红,少苔,脉细数。
此证型患者多已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或伴有自主神经病变。
治则:滋补肝肾,养阴润燥。
主方:杞菊地黄丸⑵七](《小儿药证直诀》)(2b级,弱推荐)药物:生地黄、山萸肉、炒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枸杞子、菊花。
2)阴阳两虚证临床表现:畏寒肢凉,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膏,甚至饮一洩一,神疲,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薫黑,心悸腰酸,阳痿,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治则: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主方:金匮肾气丸[24-25](《金匮要略》)(lb 级,强推荐)药物: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炒山药、茯苓、泽泻、巴戟天、肉放蓉、菟丝子、鹿角胶。
2.2 辨症状治疗在以上辨证论治确立主方后,宜进一步根据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优化辨证处方和加减用药,以优化处方、提高疗效。
临床操作时,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与体征加减用药,以“标本同治”;也可以“急则治标”,先治疗主症或兼症,缓解后再以“治本为主”。
糖尿病常见的6 个主要症状、体征及循证治疗证据如下。
2. 2. 1多饮主要表现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日饮水量超过2500 ml;或见口中干燥、口渴不欲饮或饮不解渴。
肺热津伤者,可选用消渴方[26-27](21)级,强推荐);肺胃热盛者,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2b级,强推荐);阴虚火旺者,可选用黄连阿胶汤[29](2b级,强推荐);湿热中阻者,可选用黄连温胆汤技[30] (2b级,强推荐)。
2. 2.2多食主要表现为食欲亢进,食量超常,食后不久即感饥饿。
主要辨证为胃火炽盛者,可选用玉女煎[31'32](2b级,强推荐)。
2. 2.3多尿主要表现为每日小便总量大于2500ml。
肾阴亏虚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33-34](2b级,强推荐);阴阳两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2b级,强推荐)[25]。
2. 2.4多汗主要表现为白昼汗出,动辄尤甚或见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出即止。
肺卫不固证者,可选用玉屏风散[35-36](2b 级,弱推荐);阴虚者火旺者,可选用当归六黄汤[37-38](2b级,强推荐)。
2. 2.5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或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
主要辨证为热结阴亏,可选用增液承气汤京](2b级,弱推荐)。
2.2.6失眠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甚而彻夜不眠。
瘀血内阻者, 可选用血府逐瘀汤[40_41](21)级,强推荐);痰热内扰者,可选用黄连温胆汤”2-43](2a级,强推荐);心肾不交者,可选用交泰丸[44-45](2b级, 弱推荐)。
2. 3 辨指标治疗2. 3. 1高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时,辨证阴虚热盛者,选用玉女煎[31](2a级,强推荐);热盛伤津者,选用白虎汤[46-47](2a级,强推荐);阴虚血瘀者,选用桃红四物汤[48](2b级,弱推荐)。
餐后2h血糖≥11.1mmol/L时,辨证属肾阴亏虚者,选用六味地黄汤[49](2a级,弱推荐);属脾虚胃热者,选用半夏泻心汤[50-51](2b级,弱推荐)。
2. 3.2 血糖波动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可选用玉泉丸[52-53](2b级,弱推荐)。
2.3.3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明显,证见阴虚内热者,可选用黄连阿胶汤[29](2a级,强推荐);脾气虚弱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54-55](2b级,弱推荐)。
2. 4 辨体征治疗本指南主要针对肥胖体质(体重指数,≥28kg/m2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cm者)辨证论治。
证见肝胃郁热者,可选用大柴胡汤[56-58](2a级,强推荐)。
推荐酌情选用具有减肥祛脂作用的中药单味:渗湿健脾可加茯苓;燥湿健脾可加炒白术、炒苍术;活血消积可加山楂;祛湿利水可加意茵仁;燥湿化痰可加陈皮、半夏;活血祛湿可加荷叶、泽兰; 利水渗湿消肿可加泽泻[59-60](2c级,弱推荐)。
2.5专病专药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中药性味归经和现代中药药理学临床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单味中药,针对血糖指标,辨证施量,可以提高降糖效果。
综合临床主要证据,推荐降糖单味中药、对药治疗。
详见表1、表2。
2.6 中成药治疗2. 6. 1 消渴丸[83 -841组成:葛根、地黄、黄芷、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
每10丸含格列本脈2. 5 mg。
功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适应症:2型糖尿病之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1次5 ~10丸,每日2〜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禁忌症:1)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2) 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3)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临床证据:la级,强推荐。
2. 6.2参茂降糖颗粒[85_87]组成:人参、黄芷、麦冬、覆盆子、天花粉、地黄、茯苓、枸杞、泽泻、五味子、山药等。
功用:益气养阴,滋脾补肾。
适应症:2型糖尿病之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每次lg,每日3次,1月为1个疗程,疗效不显著或者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可达3 g,每日3次。
禁忌症:有实热证禁用,待实热证退后可服用。
临床证据:la级,强推荐。
2. 6.3参茂降糖胶囊[88]组成:人参茎叶皂背、五味子、黄芷、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功用:益气养阴,滋牌补肾。
适应症:主治消渴病,用于2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每次3粒,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