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37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零一三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前言 (1)1.1编制依据 (2)1.2评价原则 (7)1.3评价对象和评价重点 (7)1.4评价范围 (8)1.5评价时段 (10)1.6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11)1.7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6)1.8评价标准 (23)1.9主要技术路线 (26)2规划概述与分析 (27)2.1规划背景 (27)2.2规划概述 (28)2.3规划协调性分析 (49)3环境质量现状与预测 (50)3.1环境质量现状 (50)3.2环境影响预测 (51)4规划合理性综合论证 (55)5 规划调整建议 (57)6综合结论 (58)第一章总论1前言2010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0〕65号)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机场综保区”),批复面积7.385平方公里。
机场综保区分为中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广州市交委牵头各部门,拟定了《组建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方案》和《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工作方案》,并上报市政府。
《方案》中提出:规划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并划定广州空港经济区及四个核心区范围。
2011年8月,为保证广州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顺利推进,也保证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广州市规划局组织开展《广州市空港经济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该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的审查,待批复实施。
2012年3月,市空港委、市规划局联合组织《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编制。
2012年6月,陈建华市长指示,空港经济区必须充分考虑与广州北站的关系,要求重新开展范围划定研究。
2013年3月13日,经过市领导同意空港经济区范围扩容为439平方公里。
2013年,广州空港经济区纳入全市“2+3+9”战略发展平台,在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方案稳定基础上,开展了《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第七章机场空域规划第七章机场空域规划7.1 空域规划7.1.1 空域现状一、深圳机场所属空域的范围深圳机场空域位于广州飞行情报区/珠海终端管制区内,进出港飞机由珠海进近管制中心负责在该区域内统一调配和指挥。
管制高度:标准海平面气压3600m或以下。
二、空域特点深圳宝安机场位于珠海终端区内,其进离场由珠海进近管制中心负责在该区域内统一调配和指挥。
珠江三角洲地区空域狭窄,南北长约40-60km,东西宽180km,机动空域有限。
机场跑道南端距香港情报区边界23km,北端距珠海终端区现行北侧边界仅22km(广州新机场启用后,距边界距离扩大至29km)。
机场南、北两端受香港国际机场、白云国际机场和军航岑村机场飞行活动的制约,南北方向上的飞行活动受到限制,进、离场飞行主要集中在东、西狭长的空域内。
区内各机场进离场航线密集,上升、下降地带重叠,飞行冲突大,飞行活动因受军方和相邻机场的限制又主要集中在平洲至连胜围以东和石龙至BEKOL以西的狭小空域范围内,给飞行调配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也给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因此,合理地规划香港、深圳、广州三大国际机场的飞行空域将是今后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深圳机场与各机场飞行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深圳宝安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飞行关系分析广州白云机场位于深圳宝安机场325度方位、距离82km。
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是珠江三角洲内最繁忙的机场,它们对空域的需求构成了两大机场的进离场航线相互渗透和制约的矛盾。
首先,在航班的走向上,两个机场飞往西南、中南(北部)、华北、华东的离场航班共用相同的出口,飞越广州白云机场侧方时与白云机场的进离场航线交叉重叠,随着飞行流量的增加,调配难度加大;在飞行繁忙时段,由于航路和扇区容量限制,需要控制飞行流量,导致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等机场航班地面等待放行的情况时常发生。
其次,飞往深圳宝安机场的进场航班65%要飞经广州白云机场侧方,与广州白云机场的进离场航线交叉、重叠,随着飞行流量的增加,因广州进近容量和飞行调配的需要,进港航班空中延误的可能性在增加;同时,由于空域狭小,由深圳机场北面进港的航班只有一个入口进入珠海终端管制区(临时航路关闭时),在进场流量大时,对进场航班构成制约。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李桢章伍国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摘要本文介绍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的结构设计.航站楼的基础采用嵌岩桩,楼盖为预应里混凝土结构,屋盖为相贯焊接空心管桁架结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中国目前在岩溶地区兴建的规模最大的公共民用建筑,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相贯焊接空心管结构工程,其中16米~37米搞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柱、12米及14米跨度的屋面箱形压型钢板是首次在中国应用。
关键词岩溶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相贯焊缝钢管桁架人字形柱压型钢板一、总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工程,首期建设规模为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航站楼首期工程的建筑面积约35万M2。
场区的基本风压为0.45KN/M2,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设防烈度为7度。
航站楼建设方案及初步设计由美国PARSONS公司和URS Greiner公司设计,施工图设计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航站楼建筑群由伸缩缝自然分成四部分:主楼、东西共两栋连接楼、东西共四条指廊、东西共四条高架连廊,航站楼总平面图见图1。
二、基础工程概况1、基础工程概况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去人和镇与花都区花东镇之间,距广州市中心海珠广场的直线距离为28 千米,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为亚热带复盖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混凝土楼盖的柱网为18M× 18M,主楼钢桁架的跨度为76.9m,单柱的最大轴力约25000KN。
在设计阶段完成了1052个地质勘察钻探孔,在施工阶段完成了3146个超前钻探孔及施工检验孔根据地质资料揭示自上而下的土(岩)层为:(1)松散杂填土、耕土;(2)可塑粉质粘土;(3)松散粗沙;(4)可塑――软塑粉质粘土;(5)松散砾砂;(6)软塑――流塑粉质粘土;(7)灰岩。
约有1/4的钻孔发现有土洞、溶洞或溶沟、溶槽越深,软土堆积约厚。
场区内最高的土洞高29米,最高的溶洞高22米,基岩的埋深为15~60米,大部分基岩的埋深为25~35米,基岩为微风化石灰岩,岩石单轴饱和和抗压强度为26~178Mpa。
新机场地区土地再开发规划策略作者:韩向洋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对以往的机场区域土地进行再开发,完善机场设施,进行科学规划。
本文将对新机场地区土地再开发的规划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机场土地再开发规划从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出,新机场地区土地的再开发方案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新机场地区以往的规划需要经过合理的制定,和反复研究以及论证得出。
想要确保机场搬迁和土地的再开发与相关要求相符合,很多城市都展开了国内外的咨询工作,主要对新机场地区以及城市的“割裂”问题进行处理,确定新机场的具体位置和空间形态等一、新机场用地的再开发特点分析(一)重视营造环境,加强城市航空记忆的延续新机场地区备受机场的隔离和管控要求影响,很多机场都呈现出低密度的开发趋势,特别是在城市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交接区域中的边缘式的新机场区域,周围用地一般运用的是没有经过开发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大力营造空间环境,可以帮助新型产业和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
比如,挪威奥斯陆的机场进行搬迁之后,新机场区域已经向层次感的一些公园绿带改变,同时,还在机场周围建立了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以及大众的居住区,还利用景观的改造推动周围商业区域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居住功能,主要目标就是对具有健全功能和地域特色的社区进行建设;再例如,上海市江湾机场的搬迁,新机场地区通过保护河道系统,进而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生态廊道,并对滨水的休闲设施和商业中心进行引入,还要打造一个核心为中、高档住宅小区和生态型的花园城区。
保护航空历史文脉的同时,保留航站楼和空管站以及跑道等多种体现机场的文化公共空间,同时,通过设计景观,抽象化航空信息,能够呈现在公共空间和城市家具中,比如,中国香港的启德机场进行搬迁之后,新机场区域就将很多航空元素融入到跑道公园当中,优化了新机场区域的规划,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二)重视整体框架的融入机场搬迁的同时,对周围土地的价值进行了很好地“释放”,很容易导致城市形成“突变式”的发展模式。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年。
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一)机场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区规划设计--设计的前瞻性杨坤;黄蕴【摘要】The design of a terminal area must be forward-looking.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he prediction data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design. An ordinary building may only need to meet the present demands, but the terminal need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xt 5 years, 10 years or even 20 years in the future. And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Made in China", its birth has a very long incubation period. In this process, it needs to continually absorb new demands and adjust or even subvert the original prototype. This is the termin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a long lasting design process.%一个航站区的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预测是重要环节,所有的设计都是根据一个预测的数据来作为设计依据,一个普通建筑可能只需要满足现在时的需求,而航站区则是要满足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未来时的需求。
与其他“中国制造”不同,它的诞生有一个相当长的孵化期。
而在这个过程中,它要不断吸收新需求,调整甚至颠覆原有的雏形。
这就是航站区规划设计,一个历时长久的设计过程。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6(035)021【总页数】3页(P216-218)【关键词】前瞻;孵化;定位;优化;调整【作者】杨坤;黄蕴【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6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航空业作为一种高效的货运及客运方式,更是发展迅速。
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的立体交通规划广州将建“三位一体”交通枢纽,届时机场铁路公交将无缝接驳根据《广州空港功能区布局规划》,广州将建立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航空中心、广州北站为铁路客运中心、机场站为公交接驳中心的“三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
届时,走公路从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到白云机场将只需用不到一小时,从广东省2/3的地区通过轨道也可在一小时之内到达白云机场,泛珠三角大部分城市可以在三小时内通过轨道到达白云机场。
依托发达的公路、轨道与高铁网络,白云国际机场将真正成为区域进出全球市场的门户。
从北站到机场一票制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和城际交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轨道交通来到广州北站,然后再转至白云机场乘飞机的人将日益增加。
而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距离超过10公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轨道交通与空中交通的换乘?昨日公布的规划显示,将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无缝换乘。
规划提出,将考虑设置一体化的换乘服务,推行一票制。
欲从广州北站到白云机场的乘客将不用再转车,可从广州北站直达白云机场。
另外,还将实行异地候机一次安检和托运行李。
乘客可直接在广州北站进行安检,然后再到白云机场登机,节省了大量时间。
根据规划,除了一体化换乘和异地候机一次安检外,三大交通中心还将用捷运系统串联,并以地铁九号线加强北站与机场站公交接驳中心间联系。
穗莞深城际直达机场从珠三角地区到白云机场乘飞机,可直接通过城际轨道交通到达机场航站楼!对于珠三角地区与白云机场的交通连接,规划中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广惠汕铁路与穗莞深城际下穿机场跑道并直接引入机场1号航站楼,向西延伸以隧道或高架形式接入北站;二是走廊南移,全线高架接入机场南面的高增站,并向西延伸接入北站;三是走廊从机场北部经过,向西与广清线部分共用走廊接入北站,并于机场北面设置穗莞深进场线据悉,三个方案中,方案一将最有可能成为最终方案。
相关部门在规委会上表示,方案一具有最佳的换乘便利性,对客流的吸引和服务效果最好。
优点:1.广惠汕与穗莞深与机场将实现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