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护理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例多发伤病人术后护理个案罗【摘要】:于2016年1月31日收治一例车祸多发伤术后患者,患者在EICU救治期间,我科护理人员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采用高级生命支持、营养支持等途径,对患者行特级护理,目的在于解决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病人更好地康复。
现将护理期间,针对病人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措施总结并加以整理后写成个案。
个案借鉴了中外专家相关着作得以完善,为此表示真诚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不足之处望指出并加以补充。
【关键词】:多发伤、整体护理、高级生命支持、营养支持、特级护理。
【病例选择依据】: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一个以上部位的严重创伤。
多发伤组织、脏器损伤严重,死亡率高。
多发伤的特点〔1〕: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伤情危重。
严重的低氧血症。
容易漏诊和误诊。
本案例病人为车祸多发伤,入院后行急诊行胸腹部清创扩创、异物取出术、腹部探查腹壁修补成形术、小肠修补、结肠切除、结肠造瘘、膈肌修补、背部清创扩创探查:背阔肌竖脊肌成形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腹腔引流减张缝合术。
【目的与意义】:目的:总结多发伤术后通常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护理措施,以便今后改正和运用,同时也达到整体性认知多发伤护理程序。
意义;有利于自身素质提升,有利于多发伤术后护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看到不足并改正,发现问题并创新。
1病例介绍:患者,张,男,20岁,因“外伤致腹部疼痛,流血并异物存留1+h”于2016年1月31日入院;主诉:外伤致腹部疼痛,流血并异物残留1+h。
临床表现:腹痛、出血。
实验室检查:Neut% ,Lymph% ,Ph ,pCO2 。
既往史: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系统疾病史。
传染病史:否认“肝炎、伤寒或副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
药物过敏史:否认。
手术外伤史:否认。
预防接种史:按时按卡接种。
输血史:否认。
个人史:未婚,生长于原籍无外地、疫区长期旅居史,无烟酒2等不良嗜好无毒物、放射性物质及职业粉尘,无性病及冶游史。
多发伤患者抢救个案多发性损伤在外科创伤中较常见,具有伤情复杂、合并伤多,死亡率高等特点。
故在救治过程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后继治疗成功的重要根底和保证[1]。
2021年3月8日我科收治1例多发伤患者,我作为护士长指挥并参与抢救,经过我们积极救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收入ICU病房继续治疗。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案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乘坐电瓶车被卡车撞倒致胸、腹及腰背部等多部位损伤,于2021年03月08日07:57由120送入院。
2.抢救经过07:57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晰,精神萎,重度贫血貌,急性痛苦面容,卧于硬板平车。
立即予多功能监护、吸氧,测生命体征:心率98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90/60mmHg,指脉氧饱和度92%,予左、右上肢各开通一路静脉通路,抽取血标本送检。
遵医嘱予羟乙基淀粉溶液等补液扩容。
体格检查:患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GCS评分为E4V5M6,左侧胸廓及腰背部压痛明显,右下腹轻压痛,疼痛评分为5分,创伤修正评分〔RTS〕为12分。
患者全身多处擦伤,协助医生予清创包扎处理,骨盆处予床单加以固定和制动,并予留置导尿,首次引流出淡黄色尿液200ml,并留取尿标本送检。
08:15测生命体征:心率99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3/57mmHg,指脉氧饱和度95%,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陪检胸腹部CT检查。
患者CT检查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血气胸、左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腰椎横突骨折,护送入ICU进一步治疗。
3.急救与护理3.1伤情评估患者送至急诊室后,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简单询问病史,了解受伤原因。
首先进行ABS评估,检查气道〔A〕、有无出血〔B〕和休克〔S〕,然后脱去患者衣服,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判明有无致命性损伤[2]。
通过评估初步掌握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四肢活动及出血情况,检查受伤部位、程度,在2分钟内作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根据修正版创伤RTS评分,从意识状态、呼吸、收缩压三方面得分为12分,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黄区。
1例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患者,男,23岁,因车祸致伤全身多处于2012-6-22—22:50由“120”接入院,入院时呈昏迷状,双侧瞳孔约3mm,对光反射迟钝,测BP89/52mmHg,P143次/分,R28次/分,即予监护、吸氧、补液,双下肢予固定器固定,吸痰,予口咽通气管,导尿,引出红色尿液约200ml,CT口头报告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于23:30收ICU住院。
诊断:1. 重型颅脑损伤2. 失血性休克3. 脑出血、脑疝4. 骨盆骨折患者因车祸致伤,院前发现患者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头部伤口流血,面色苍白,脉细速,双下肢有开放性伤口,骨畸形,有异常活动,即刻予包扎止血,下肢固定器固定后转运。
上车后即刻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测血压95/60,P123次/分。
转至抢救室进一步抢救。
入室后予监护吸氧,补液,并予口咽通气管,吸出血性痰液,导尿后引出红色血性尿液200ml。
立即行急诊B超,医生护士护工陪同下送CT、X线检查,结果示: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
即刻送ICU进一步治疗。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院前应协助医生做好体格检查,应用创伤评估法对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
遵循救护原则,包扎止血固定后再进一步转运。
患者有骨盆骨折,转运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减少患者的再损伤。
首先应将患者骨盆用多头带固定或绷带固定,并在臀部两旁衬垫异物或棉垫软垫。
院前转运时应用铲式担架转运,减少出血。
患者有骨盆骨折及双下肢骨折,更应包扎止血后再固定,系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较多,如不有线止血,容易加重患者休克症状,患者病情转归、预后差。
患者有休克症状,应注意保暖,防止休克症状的加重。
患者兼有头部外伤,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此类病人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如神智、瞳孔、呼吸、心率变化,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必要时给予开放气道。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许多状况需要我们处理,但在院前的急救时间有限,特别对于病情重的病人,更需要我们权衡轻重,合理安排急救措施的先后顺序,并充分发挥出车人员的团队协作水平,分配工作,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尽量减少转运时间,为病人回院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1例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患者,男,23岁,因车祸致伤全身多处于2012-6-22—22:50由“120”接入院,入院时呈昏迷状,双侧瞳孔约3mm,对光反射迟钝,测BP89/52mmHg,P143次/分,R28次/分,即予监护、吸氧、补液,双下肢予固定器固定,吸痰,予口咽通气管,导尿,引出红色尿液约200ml,CT口头报告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于23:30收ICU住院。
诊断:1. 重型颅脑损伤
2. 失血性休克
3. 脑出血、脑疝
4. 骨盆骨折
患者因车祸致伤,院前发现患者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头部伤口流血,面色苍白,脉细速,双下肢有开放性伤口,骨畸形,有异常活动,即刻予包扎止血,下肢固定器固定后转运。
上车后即刻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测血压95/60,P123次/分。
转至抢救室进一步抢救。
入室后予监护吸氧,补液,并予口咽通气管,吸出血性痰液,导尿后引出红色血性尿液200ml。
立即行急诊B超,医生护士护工陪同下送CT、X线检查,结果示: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
即刻送ICU进一步治疗。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院前应协助医生做好体格检查,应用创伤评估法对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
遵循救护原则,包扎止血固定后再进一步转运。
患者有骨盆骨折,转运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减少患者的再损伤。
首先应将患者骨盆用多头带固定或绷带固定,并在臀部两旁衬垫异物或棉垫软垫。
院前转运时应用铲式担架转运,减少出血。
患者有骨盆骨折及双下肢骨折,更应包扎止血后再固定,系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较多,如不有线止血,容易加重患者休克症状,患者病情转归、预后差。
患者有休克症状,应注意保暖,防止休克症状的加重。
患者兼有头部外伤,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此类病人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如神智、瞳孔、呼吸、心率变化,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必要时给予开放气道。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许多状况需要我们处理,但在院前的急救时间有限,特别对于病情重的病人,更需要我们权衡轻重,合理安排急救措施的先后顺序,并充分发挥出车人员的团队协作水平,分配工作,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尽量减少转运时间,为病人回院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应尽量减少在急诊的逗留时间,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尽快做好相关必要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后送达相关科室,为患者争取治疗的黄金时间。
相关知识
严重的骨盆骨折常合并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急救主要针对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平卧硬质担架,用宽布或裤子托住病人臀部搬运,除用多头带或绷带包扎固定骨盆部以外,臀部两旁还应衬垫衣物或绵垫软垫,然后用布带将病员身体固定在担架上,以避免震动,减少疼痛。
应尽量减少搬动病人以减少出血。
2.密切监测全身情况,如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皮肤粘膜颜色等。
3.如已发现休克,抬高下肢与躯干20~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并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维持,防止膈肌和腹腔脏器上移。
4.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氧,以减轻组织缺氧状况。
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5.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输入胶体、晶体、葡萄糖等维持血压,并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颜色、尿量的变化。
6.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由医生指导,合理使用升压药,改善心脏功能药。
7.细致分析伤情、准确判断病因。
积极抗休克护理。
如休克无好转,迅速做好手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各种药物过敏试验,留置导尿管及术前必要的支持治疗等。
8.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呕吐、排尿障碍,测量腹围并注意其变化,观察肠鸣音的变化和腹膜刺激征。
必要时可做诊断性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腹腔内有无出血,膀胱破裂时腹痛明显,穿刺可抽出血性尿液。
9.观察有无血尿,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或无尿,以判断膀胱、尿道损伤情况。
10.观察肛门有无疼痛、出血,有无触痛,怀疑时应做肛门指诊,确定直肠损伤的诊断。
11.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发生。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功能,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临床上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手术距脑疝症状时间长短是决定病人预后的关键,应争分夺秒进行有效抢救,尽可能缩短术前诊断及手术准备时间,尽量争取在救治的“黄金时间”1h内即给予有效治疗,手术距脑疝发生时间与预后极其重要,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实为关键。
从入院到手术室时间力争在10~30min之内完成,合理的安排可使时间缩短,做法为:一人观察神志、瞳孔、生命征、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行输液、静滴甘露醇125~250ml→抽血急检生化、配血→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另一人导尿→剃头→更衣→肌注术前用药→送入手术室。
病人入院时未出现脑疝,在入院后10~30min内发生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我们能及时观察并快速静滴甘露醇,瞳孔马上回缩,并快速做好术前准备,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这些病人在术后恢复快,预后好。
手术距脑疝出现时间<1h 1,病死率低(25.00%),生存率高;脑疝出现时间1~2h 37例,病死率较高(32.43%);>2h 24例,病死率高(87.50%),生存率低,即使生存亦是植物生存或重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