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多发伤个案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45.50 KB
- 文档页数:2
1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Dorland医学字典的定义[1],凡多于一个机体系统的损伤称之为多发外伤。
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
2007年12月我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1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39岁,因车祸受伤,来医院就诊时间为2小时。
查体:T36.1℃,P120次/分,R41次/分,BP53/21mmHg,神志淡漠,皮肤及黏膜苍白,肢体湿冷,处于休克状态。
2急救措施2.1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头、颈部外伤患者和昏迷患者,由于假牙、呕吐物、口腔血块、痰及分泌物等均可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因此应清除呼吸道异物或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改善呼吸功能。
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以纠正缺氧。
多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min,若有血气胸,特别是张力性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恢复胸腔正常压力。
2.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严重多发伤均存在血容量不足和微循环障碍,而早期快速扩充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成功的关键,护士应迅速用16#-18#留置针建立2-3条静脉通路,并抽取血标本做好血液交叉试验,配足血源,以便快速大量的输液输血,快速扩容并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为手术做好准备。
2.3及时控制出血严重多发伤的开放性创伤出血快、失血多,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死亡。
因此,对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及时给予夹板固定和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2.4及时监测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吸氧浓度。
2.5留置导尿管肾脏是休克时血液供应变化最明显的脏器,故尿量的多少和尿液性质直接显示着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和肾脏有无实质性损伤,故应留置尿管,记尿量,以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并密切观察尿颜色及性质的改变。
2.6严密观察各部位损伤早期出现的症状与体征,多发性损伤因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往往各种症状、体征相互掩盖出现,混淆不清。
一例多发伤病人术后护理个案罗【摘要】:于2016年1月31日收治一例车祸多发伤术后患者,患者在EICU救治期间,我科护理人员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采用高级生命支持、营养支持等途径,对患者行特级护理,目的在于解决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病人更好地康复。
现将护理期间,针对病人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措施总结并加以整理后写成个案。
个案借鉴了中外专家相关着作得以完善,为此表示真诚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不足之处望指出并加以补充。
【关键词】:多发伤、整体护理、高级生命支持、营养支持、特级护理。
【病例选择依据】: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一个以上部位的严重创伤。
多发伤组织、脏器损伤严重,死亡率高。
多发伤的特点〔1〕: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伤情危重。
严重的低氧血症。
容易漏诊和误诊。
本案例病人为车祸多发伤,入院后行急诊行胸腹部清创扩创、异物取出术、腹部探查腹壁修补成形术、小肠修补、结肠切除、结肠造瘘、膈肌修补、背部清创扩创探查:背阔肌竖脊肌成形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腹腔引流减张缝合术。
【目的与意义】:目的:总结多发伤术后通常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护理措施,以便今后改正和运用,同时也达到整体性认知多发伤护理程序。
意义;有利于自身素质提升,有利于多发伤术后护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看到不足并改正,发现问题并创新。
1病例介绍:患者,张,男,20岁,因“外伤致腹部疼痛,流血并异物存留1+h”于2016年1月31日入院;主诉:外伤致腹部疼痛,流血并异物残留1+h。
临床表现:腹痛、出血。
实验室检查:Neut% ,Lymph% ,Ph ,pCO2 。
既往史: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系统疾病史。
传染病史:否认“肝炎、伤寒或副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
药物过敏史:否认。
手术外伤史:否认。
预防接种史:按时按卡接种。
输血史:否认。
个人史:未婚,生长于原籍无外地、疫区长期旅居史,无烟酒2等不良嗜好无毒物、放射性物质及职业粉尘,无性病及冶游史。
《1 例全身多处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全身多处压力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长期卧床、行动不便、营养不良等患者身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压力因素: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垂直压力主要来自于身体的重量,如长期卧床患者的骶尾部、足跟等部位承受较大压力。
摩擦力是指皮肤与床单、衣物等表面摩擦产生的力,可损伤皮肤角质层。
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如半卧位时身体下滑,可在骶尾部产生剪切力。
-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可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肌肉萎缩,使局部组织更容易受到压力损伤。
蛋白质、维生素 C、锌等营养素缺乏会影响伤口愈合。
- 潮湿环境: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如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可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
- 活动受限:长期卧床、坐轮椅等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局部组织受压时间延长,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
2. 发病机制- 局部组织受压后,毛细血管血流受阻,组织缺血缺氧。
持续受压超过一定时间,组织会发生坏死。
- 受压部位的皮肤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容易受损。
受损的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加重压力性损伤的程度。
- 营养不良会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使压力性损伤难以愈合。
三、临床表现1. 分期表现- 1 期压力性损伤: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
- 2 期压力性损伤: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真皮层暴露,伤口床呈粉红色,有浆液性渗出,无腐肉。
- 3 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未暴露肌肉、肌腱和骨骼。
伤口床可能有腐肉和焦痂。
- 4 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
伤口床可能有腐肉和焦痂,伴有潜行和窦道。
-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伤口床被腐肉和焦痂覆盖,无法确定损伤的深度。
1例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患者,男,23岁,因车祸致伤全身多处于2012-6-22—22:50由“120”接入院,入院时呈昏迷状,双侧瞳孔约3mm,对光反射迟钝,测BP89/52mmHg,P143次/分,R28次/分,即予监护、吸氧、补液,双下肢予固定器固定,吸痰,予口咽通气管,导尿,引出红色尿液约200ml,CT口头报告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于23:30收ICU住院。
诊断:1. 重型颅脑损伤2. 失血性休克3. 脑出血、脑疝4. 骨盆骨折患者因车祸致伤,院前发现患者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头部伤口流血,面色苍白,脉细速,双下肢有开放性伤口,骨畸形,有异常活动,即刻予包扎止血,下肢固定器固定后转运。
上车后即刻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测血压95/60,P123次/分。
转至抢救室进一步抢救。
入室后予监护吸氧,补液,并予口咽通气管,吸出血性痰液,导尿后引出红色血性尿液200ml。
立即行急诊B超,医生护士护工陪同下送CT、X线检查,结果示: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
即刻送ICU进一步治疗。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院前应协助医生做好体格检查,应用创伤评估法对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
遵循救护原则,包扎止血固定后再进一步转运。
患者有骨盆骨折,转运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减少患者的再损伤。
首先应将患者骨盆用多头带固定或绷带固定,并在臀部两旁衬垫异物或棉垫软垫。
院前转运时应用铲式担架转运,减少出血。
患者有骨盆骨折及双下肢骨折,更应包扎止血后再固定,系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较多,如不有线止血,容易加重患者休克症状,患者病情转归、预后差。
患者有休克症状,应注意保暖,防止休克症状的加重。
患者兼有头部外伤,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此类病人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如神智、瞳孔、呼吸、心率变化,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必要时给予开放气道。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许多状况需要我们处理,但在院前的急救时间有限,特别对于病情重的病人,更需要我们权衡轻重,合理安排急救措施的先后顺序,并充分发挥出车人员的团队协作水平,分配工作,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尽量减少转运时间,为病人回院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一例全身多发骨折患者的个案护理内容:
1、前言
2、背景
3、病例介绍
4、护理评估
5、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6、总结与反思
7、参考文献
辅助检查:胸片
治疗经过:ICU予降颅压、止痛、抗感染、止血、雾化吸入、营养支持等治疗。
请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会诊。
8月3日行胸腔穿刺引流术,首次引出600m1淡红色血性液体,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瓶。
转入骨科后于8月10日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并行右侧锁骨远端骨折切开植骨内固定术。
护理评估:
护理问题:
现存的护理问题:
1、疼痛
2、气体交换受损
3、躯体移动障碍
4、排尿障碍
5、自理能力缺陷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7、知识缺乏
8、焦虑
潜在的护理问题:
1、有误吸的危险
2、有感染风险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有发生肺栓塞及深静脉栓塞的风险
潜在护理问题4:有发生肺栓塞及深静脉栓塞的风险。
2021年4月第28卷第7期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1例急救护理张苗苗 卢科科 余小春多发伤是累及全身至少两个器官损伤,容易相互累及和叠加,一直是急诊救治的难点和重点[1]。
危急重症患者类型较多,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是较难控制的类型之一,治疗过程中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我院急诊科收治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1例,通过积极抢救病情好转,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8岁,工人,因“车祸外伤半小时”于2019年4月18日收入急诊科。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入科时患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左侧瞳孔直径0.4c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0.3cm,对光反射迟钝。
T 36.0℃,P 102次/min,R 19次/min,BP 96/64mmHg,SpO29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3分。
体格检查:右前额部纱布包扎,头套固定,颈部颈托固定,全身多处擦伤。
CT检查:右基底节区、右小脑半球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少量积血,鼻骨骨折,两侧肋骨多发骨折,左侧少量液气胸。
辅助检查:pH 7.318,PaO2 143mmHg,PaCO242.5mmHg,乳酸2.10mmol/L,WBC 19.12×109/L,Hb 102g/L,PLT 172×109/L。
入科抢救后3小时复查CT: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进展,左侧液气胸,胸腔积气较前明显增加。
患者入院后予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3L/min,建立两条18G静脉通路,补液抗休克,予氨甲环酸1000mg+0.9%生理盐水50mL微泵注射,6mL/h。
患者SpO290%,协助医生予气管插管,距门齿24cm,气囊压力30cmH2O,固定妥后接人工呼吸机,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潮气量550mL,通气频率18次/min,吸入氧浓度100%,人机协调,予持续气道湿化。
留置导尿管,随时观察患者的出入量。
随后配合医生行左侧第3、4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深度为8cm,外接引流瓶,低负压持续吸引中,水柱波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