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环境 6-1海流
- 格式:ppt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4
海洋工程中的海流测量技术研究海洋工程是指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工程化开发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众多领域,其中海流的测量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海流是指海洋中水的流动,在海洋工程中,了解和准确测量海流对于设计和建造海洋结构,以及海洋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工程中的海流测量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设备来测量海洋中所发生的水流现象。
而为了准确测量海流并获取相关数据,科学家们不断开展研究,优化已有的测量技术,同时也推动了新型海流测量设备的研发。
近年来,海流测量技术在海洋工程领域中有了显著的发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流测量技术。
首先,常见的海流测量技术之一是利用浮标进行测量。
这种技术采用航行浮标或者漂流浮标搭配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浮标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可以推算出海流的流速和流向。
这种技术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海流测量领域。
其次,利用声波进行海流测量也是一种常见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发射声波信号,然后由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通过对反射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到海流的速度和流向。
这种技术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测量,并且对于测量深海中的海流具有较好的效果。
再次,卫星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海流测量领域。
通过利用卫星搭载的遥感仪器,可以获取到海洋表面的温度和颜色等信息。
海洋表面的色彩变化与海流的流速和流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推算出海流的相关参数。
这种技术非常适用于对大范围海域的海流进行监测和研究。
此外,激光多普勒测流仪也是一种常用的海流测量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流仪利用激光束对流体中的颗粒进行激光多普勒频移测量,进而推算出流体的流速。
这种技术可以在浅海和河流等特定环境下测量海流,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海流测量技术,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中。
例如,利用微型机器人或水下滑翔机进行海流测量,可以实现对深海和复杂环境中的海流进行准确测量。
海洋流体动力学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海洋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海洋内各种运动的科学,包括海洋波动、海流、海洋涡旋等。
而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则着重于在海洋环境下建造和设计各种工程结构,如海上平台、海底管道等。
两者紧密相关,在海洋工程结构设计中,海洋流体动力学知识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海洋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海洋是一个复杂的流体环境,因而了解海洋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海洋工程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
海洋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连续性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定律。
在海洋流体动力学中,物体在海洋中的运动受到浮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对海洋中物体的运动进行建模和分析。
2. 连续性方程连续性方程描述了流体在空间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在海洋流体动力学中,通过连续性方程,可以研究海流的运动规律和海洋波动的传播规律。
3.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可以用于研究海洋中的流体运动。
通过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可以分析海洋中的水流、涡旋和湍流等现象。
二、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的考虑因素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对海洋工程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挑战,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以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海洋水动力学海洋水动力学是基于海洋流体动力学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海水对海洋工程结构的冲击力、水压、涡旋等影响。
设计师需要根据海洋水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合理安排工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材料。
2. 水下地质条件水下地质条件对海洋工程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底质性质和稳定性差异会对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产生影响,设计师需要通过水下地质调查和分析,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3. 海洋气象条件海洋气象条件包括浪高、风速、海流等因素。
对于海上平台等工程结构,风浪和海流的作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师需要根据气象数据和海洋流体动力学的知识,合理抵御外部环境的力量,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海洋工程施工规范海洋工程是指在海洋中进行的各种工程活动,包括海底隧道、海底管道、海洋平台、海洋桥梁等。
海洋工程施工规范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海洋工程施工规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首先,海洋工程施工规范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海洋工程面临很多挑战,例如海浪、海流、海底地质条件等。
因此,施工规范要求工程设计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工程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同时,规范还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取、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工程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其次,海洋工程施工规范还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任何人类活动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施工规范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例如,在施工前要对工程区域进行环境评估,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工程活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废水、废气的排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噪音和振动等对海洋生物的干扰。
另外,海洋工程施工规范还强调了工程安全问题。
海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例如施工设备的安全、作业人员的安全等。
施工规范要求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维护,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操作规程。
此外,规范还要求有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培训。
只有遵循这些规范,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最后,海洋工程施工规范还关注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施工规范要求工程设计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并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
此外,规范还强调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并要求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海洋工程施工规范对于海洋工程的质量、环境影响、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遵循这些规范,才能够保证海洋工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安全稳定地运行,并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一、海洋环境1.海风:风级: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飓风2.台风:i.超强台风(SuperTY):也即16级或以上。
ii.强台风(STY):也即14-15级。
iii.台风(TY):也即12-13级。
iv.强热带风暴(STS):也即风力10-11级。
v.热带风暴(TS):也即风力8-9级。
vi.热带低压(TD):也即风力为6-7级。
3.浪成因:海浪主要指表层海水受外力影响而发生的起伏现象i.风引起的风浪,ii.由日月吸引力的改变而产生的潮汐,iii.由海底火山或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地震波,iv.由船的运动而引起的船波等。
4.海浪的分类;浪级:i.分类:表面张力波、短周期重力波、重力波、长周期重力波、长周期波、潮汐波ii.浪级:无浪、微浪、小浪、轻浪、中浪、大浪、巨浪、狂狼、狂涛、怒涛5.海流:海流是海洋中的水团在天文、水文、气象等因素或重力作用下沿某一定方向稳定地流动的现象。
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处的表现和在开阔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别。
世界上大洋表层的海流环流形式,基本上取决于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形式,并受海陆分布制约。
6.海流的分类i.根据起因,由风引起的海流称为风海流或漂流,由温盐分布变化引起的称为热盐环流,ii.根据不同受力划分为地转流与惯性流等iii.根据流动区域划分为陆架流,赤道流,东西边界流等iv.根据与周围流经海水的温度差异划分为暖流与寒流等7.潮汐i.潮汐是海水在太阳、月球起潮力(或引潮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周期性涨落运动。
起潮力的大小与太阳、月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太阳、月球至地心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ii.月球起潮力为太阳的2.25倍。
iii.潮汐周期,涨潮,落潮,潮差。
iv.大洋中潮差不大,近陆海区潮差较大,但受地形的影响,潮差在各处不相同。
二、船舶工程1.国防安全i.海洋国土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ii.海上生命线的保护迫在眉睫iii.我国石油进口量的80%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马六甲海峡是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iv.台湾海峡安全局势v.中日关系vi.需要一支强大的拥有高科技装备的海上武装力量2.船舶分类:i.按用途:民用船舶;军用船舶a)民用:运输船、工程船、渔业船、工作船和海洋开发船等b)军用船舶: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快艇、核潜艇等ii.按航行状态:排水型船舶、滑行艇、水翼艇、气垫船和地效应船iii.按推进动力:非机动船舶、机动船舶iv.按机舱部位:尾机型船、中机型船、中尾机型船等v.按船主体数目:单体船、双体船、SWATHvi.按推进器:螺旋桨型船、喷水推进船、吹气推进船,单桨船、双桨船和多桨船vii.按照船体材料:钢船、铝合金船、木船、钢丝网水泥船、玻璃钢船、橡皮艇和混合结构船viii.按照主体连续甲板的层数:单甲板船、双甲板船和多甲板船。
第四章海流与海流载荷第一节海流分类、成因和海流分布一、分类、成因与特征海流:海水水平或垂直地由一个海区向另一个海区的大规模流动。
1 按成因分类潮流:引潮力,即日、月引力与地月运动离心力之和风海流:风切应力密度流:等压面倾斜产生压差梯度力波浪流:波浪传播至沿岸所产生的沿岸流2 按时间特性分类周期性海流:潮流,T=12-24hr非周期性海流:其他海流3 按流动范围分类近岸海流;近海海流;外海海流。
4 按温度分类寒流;暖流。
二、海洋总的环流模式1、世界大洋表面的环流模式2、太平洋海水的表层环流3、我国近海环流的一般规律(1)渤海,黄海,东海等边缘海,海流基本是黑潮分支及近岸流。
(2)南海海流主要由季风支配,具有风海流的特点。
第二节海流载荷一、海流对工程结构和工程活动的影响1.对结构强度的影响2 对基础稳定的影响(冲刷,掏空)3 对工程系统的性能的影响4 对工程活动的影响(脱航,就位)5 对腐蚀速度的影响很大(带走腐蚀产物,磨蚀)二、海流的流动特征1 潮流Tidal Current海水在引潮力作用下周期性地水平流动(分半日潮流,混合潮流,全日潮流)。
存在往复流,旋转流。
海流水质点速度分布特征:方向相同,大小沿水深呈指数分布。
2 风海流 Wind Current风对海面的切应力的推动使海水产生的水平运动在风力、地转偏向力与垂向紊动阻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稳定流动,风海流水质点不在同一平面内,呈螺旋形状,即Ekman Spiral三、海流速度的确定(沿水深的分布)1 实测法2 经验法采用指数型式来简化流速分布 潮流:7/10)()(d zu z u T T =风海流:10)()(dzu z u W W =总流速:)()()(z u z u z u W T +=四、海流载荷计算原理:粘性流体阻力公式;单位长度结构载荷:)(21)(2z u A C z f C p D C ρ=总载荷:zdzz f Mdzz f F dC CdC C )()(00⎰⎰==。
海洋工程介绍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海岸工程(coastal engineering):自古以来就很受重视。
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沿海渔业设施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等。
近海工程近海工程(offshore engineering):又称离岸工程。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很快。
主要是在大陆架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大陆架较深水域的建设工程,如浮船式平台、移动半潜平台(mobile semi-submersible unit )、自升式平台(self-elevating unit)、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等项建设工程。
深海工程深海工程(deep-water offshore engineering):包括无人深潜的潜水器和遥控的海底采矿设施等建设工程。
海洋工程中的流体力学挑战与解决方案海洋工程是一门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建筑物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领域。
在海洋工程中,流体力学是一个关键的学科,涉及到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水下设备的运动、海洋能利用、海洋污染治理等各个方面。
然而,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给流体力学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工程中的流体力学挑战,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海洋工程中的挑战之一是海洋环境的复杂性。
海洋环境受到潮汐、海流、风浪、水深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都会对海洋结构物和水下设备的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海上建设的平台和风电塔架等结构物需要抵抗强风浪的冲击,并保持稳定。
此外,海洋工程还需要解决在不同水深下的挖掘、爆破、油气开采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深入了解海洋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解决这些挑战的一种方式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海洋工程中的流体力学问题。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流体力学现象。
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可以研究结构物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运动、流场的变化、水动力载荷等问题,并为工程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另一个挑战是流体力学中的边界效应。
在海洋工程中,边界效应主要指流体与海洋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对结构物的稳定性、水动力载荷等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海洋平台上的柱状结构物会产生涡脱落现象,这会增加工程的动力响应和疲劳破坏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减震装置、改变结构形状等方法来减少边界效应的影响。
此外,海洋工程还面临着海洋能利用和海洋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利用这些能源可以为能源短缺的地区提供可再生能源。
然而,海洋能的开发面临着流体力学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挑战。
流体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能的提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水动力载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海洋污染治理,流体力学在海洋溢油事故应急响应、油污治理技术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木工程中的海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解析海洋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涉及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本文将对土木工程中的海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海洋工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海洋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工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海洋环境条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确定工程的整体布局、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海洋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海洋环境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1.1 海洋环境调查与评价在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前,需要进行海洋环境调查与评价。
这包括对海洋地形、水文、气象、波浪及潮汐等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以确定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1.2 结构设计与分析海洋工程的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功能需求、环境条件和材料特性等因素。
常见的海洋工程结构包括海上浮式平台、桥梁、沉管隧道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强度、稳定性、抗浪、抗冲刷等分析,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1.3 建筑材料选择与防腐保护由于海洋环境的高盐度、高湿度和强风浪等特殊性,海洋工程的建筑材料选择和防腐保护非常重要。
优质的防腐材料和技术可以保护工程结构免受海洋环境的腐蚀和侵蚀,并延长使用寿命。
二、海洋工程施工技术与挑战海洋工程施工是将设计方案落地实施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和工艺非常丰富。
海洋工程施工面临多样的挑战,如复杂的海洋环境、大规模设备的调配、施工队伍的素质等。
2.1 海洋工程施工准备海洋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队伍的组织与培训、工程管理计划的制定等。
同时,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2.2 施工设备与技术在海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要能够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性。
例如,海洋定位与定深技术、海洋起重与吊装技术、海底施工与维修技术等。
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工程自古以来,海洋就是人类无法掌握的神秘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工程,从而揭开这片神秘的水域的面纱。
本文将讨论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工程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研究内容。
一、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海洋中的生物物种、生物地理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海洋中的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水中和海底的各种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洄游生物等。
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结合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等。
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群落的构成、动态变化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海洋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海洋生物学也承担着研究海洋环境污染的任务,包括有害物质在海水中的分布、海洋生物的毒性和生物富集等。
通过对污染源的控制和对海洋生物的保护,可以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
3、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绝大部分都是食品和药物的来源。
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是海洋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繁殖力和生长速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二、海洋工程海洋工程是指在海洋中进行工程设计、建造和维护等技术方面的研究。
海洋工程由于其艰难度大、成本高等特点,使得其研究一直处于初级阶段。
海洋工程研究的领域涵盖了船舶、港口、海上油田、海洋能源等方面。
其中,海洋能源的研究是海洋工程的重要方向之一。
1、海洋能源目前,海洋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能源。
海洋工程通过海浪能、潮汐能、海流能和海洋温差能等几种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海洋温差能的开发利用也被认为是海洋工程的另一方向。
海洋深部温差资源丰富,巨额的热能潜力,发展利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