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
- 格式:pptx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30
田野考古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
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
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
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
利用航空照像和卫星照像、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发现遗迹和遗物,用红外线摄影和用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测量和制图,为进行花粉分析和各种物理化学断代而取样,以及将发掘出来的遗迹保存于现场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学的工作面扩大,技术性加强。
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从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须与各有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
发展历史一、中国古代:《史记》、《水经注》、《长安志》、《长安图志》、《河溯考古记》。
二、近代田野考古学产生:鸦片战争后。
疑古学派、古史辨派的激发。
考古学发现:1899年殷墟甲骨,直接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
日本人鸟居龙藏,东北;英国斯坦因,西北;伯希和,新疆、敦煌。
安特生,1921年仰韶;《甘肃考古记》。
1926年,李济,山西夏县西阴村,中国人第一次独立科学发掘。
1928年,殷墟。
1930年,城子崖。
三、田野考古学科学化。
梁思永,1931年,后岗三叠层,地层学,按底层堆积发掘。
殷墟。
城子崖。
燕下都调查。
宝鸡斗鸡台,徐旭生,中央研究院,《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报告》,《斗鸡台瓦鬲的研究》,类型学,周秦探源。
四、新中国的田野考古学。
周口店、殷墟,一些大型遗址的发现、发掘,半坡,1953年,新中国起点,第一次有目的、严格操作的遗址。
洛阳中州路,战国墓葬,《洛阳中州路》的后记,类型学的发展,遗迹单位的类型学。
新的科学技术的引进,碳-14。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第一章:田野考古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田野考古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对象。
3. 理解田野考古学在考古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田野考古学的定义和起源2. 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历程3. 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4.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5. 田野考古学在考古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田野考古学实例,引发学生对田野考古学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田野考古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对象。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田野考古学在考古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等。
2. 了解各种方法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学会运用田野考古学方法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教学内容:1. 地层学:地层的划分、地层关系、地层学的应用2. 类型学:器物形态分析、类型学的应用3. 年代学:绝对年代学、相对年代学、年代学的应用4. 田野考古学方法的应用:考古调查、发掘、记录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等田野考古学基本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考古发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器物形态分析和年代判断。
3. 讨论:学生分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讨论各种方法在田野考古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田野考古学的调查与发掘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基本技能。
2. 掌握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田野考古调查:目的、方法、步骤2. 田野考古发掘:目的、方法、步骤3. 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注意事项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目的、方法、步骤。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考古发掘,亲身体验调查和发掘的整个过程。
《田野考古》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96470二、课程名称:田野考古(field archaeology)三、周学时:2学分:2四、预修课程:考古学通论、素描五、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着重介绍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考古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报告、出土物的清理和修复、考古测量、考古绘图、遗物鉴定、考古断代方法等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与考古实习结合,使学生能在考古知识和考古技能方面得到双重收益。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0年。
《田野考古》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田野考古(field archaeology)一、课程号:04196470二、周学时:2-0 学分:2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从事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应该具备必要的田野考古知识和技能。
田野考古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实际出发,结合田野考古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技能。
2、鉴于上述的目的,田野考古课程的教学要求就是着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田野考古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双重的受益。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田野考古的历史进展二、田野考古的任务三、田野考古的作用第二章考古调查(2学时)一、考古调查的对象二、考古调查的目的三、考古调查的基本要求四、考古调查的方法第三章考古发掘(8学时)一、考古发掘的对象二、考古发掘中的地层研究三、遗址的发掘四、墓葬的发掘第四章考古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报告(2学时)一、发掘出土物的整理二、研究整理三、如何编写报告第五章出土物的清理和修复(2学时)一、田野出土物的清理和临时处置二、室内文物的修复三、文物修复常用的材料和配方第六章考古测量(8学时)一、基本知识二、小平板测量三、大平板测量四、测斜仪的应用五、利用水平视线测高差及高程六、地形测量七、在现成地形图中测定遗迹相应位置的方式第七章考古绘图(8学时)一、投影二、器物图的起稿方法三、器物图的着墨清绘四、复原图与展开图五、遗迹位置图和地层图第八章遗物鉴定(2学时)一、花粉分析二、人骨鉴定三、兽骨鉴定第九章几种断代方法(2学时)一、碳-14断代二、热释光法测定年代三、古地磁法断代四、钾-氩法断代五、裂变径迹断代六、树木年轮断代法七、墨曜岩水合断代法五、考试要求:撰写实习报告六、推荐教材:《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一、田野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发现遗迹、遗址、遗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来说田野考古调查即了解一个地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的基本状况(古建筑、古城址、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碑刻等),为文物部门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了解一种考古学文化或某类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与信息(空间分布、自然环境、与其他相邻文化的关系等)。
通过调查,了解一个遗址的人类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堆积厚度与层次等),为正式考古发掘做好准备。
田野考古调查的主要形式▪普查。
普查是对某一地区现存的所有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普遍性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一切可见的地上和地下的文化遗存。
目的在于掌握本地区的文化遗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为制定文武保护措施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复查。
复查是建立在过去调查或普查的基础上的有重点、有目的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遗存的文化内涵、性质、时代、研究价值等。
▪▪▪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为了解决某一学术课题而进行的专门目的的调查。
这种调查也一般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一、踏查。
即实地步行调查。
通过观察冲沟断崖或村民取土处曝露出的底层及遗迹、遗物,了解遗址文化层堆积、保保存情况和文化属性、时代等。
踏查应注意遗址的范围及周边均需跑到;应尽可能多地采收各类遗物标本;应尽可能详细地作好各种文字、图表、影像记录。
二、钻探。
在地面遗迹露头不多或不足以了解有关地下埋藏情况时,配合以钻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钻探时,首先要在确定钻探的区域或部位规划布设探孔,并确定布孔的方法,绘制布孔平面图,常用的布孔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梅花点式布孔法:一般每平方米5孔,适用于大面积地下遗存的了解,如遗址、墓地的范围和墓位等。
▪▪▪井字形布孔法:相当于打两条十交叉探沟。
主要用于了解遗址的纵横不同深度的堆积情况。
第二章田野考古第一节考古调查一、普通调查采用常规的地面踏查,对一个地区不同时代的所有依存进行全面调查。
1、形式:普查,对所有古代遗存进行的铺先调查,不分时代不分性质的全面调查;复查,在普查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进行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2、程序和方法:①准备工作②实地调查③采集遗物④记录环节二、重点调查主要有针对文化谱系、区域聚落、大型遗址(群)、古代建筑(群)、环境及生业经济等方面开展的调查。
1、文化谱系调查2、大遗址调查:城址、陵墓、寺庙和各类手工业作坊遗址等3、环境考古调查: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4、遗址资源域调查:这是一种可将环境考古调查进一步深入的调查形式。
5、其余:冶金考古调查、盐业考古调查和建筑考古调查等6、重点调查的特点有明确的课题意识、,②制定周密的调查方案、年)讲求多学科参与、,④调查过程和调查成果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三、区域系统调查又称全覆盖式调查、拉网式调查,是一种为了系统获取一个地区古代聚落形态演变资料而进行的全覆盖是考古调查。
1、由来和发展:®20C40' s戈登威利首创。
②1995年,首次采用山东日照沿海地区。
2、程序和方法:①淮备工作(确定调查区域、准备调查需要的各种工具和设备)②实地调查③采集和记录3、反思和展望(I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2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③如何将这一调查向后段延伸姒如何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四、调查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主要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整理资料主要有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1、实物资料的整理:①对各种义务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实,对遗物进行必要的各种技术处理②进入对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研究的阶段2、记录资料的整理3、编写调查报告第二节考古勘探是指使用探铲和各种科技手段对一直表面进行勘查,发现和了解底下埋藏的古代遗存状况的科学行为。
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地下遗存的概况。
一、常规勘探一、土样的辨识生土:灰土:夯土、路土和居住面:红烧土和草木灰:墓葬五花土:淤土:2、探孔的布置:普探、重点钻探3、钻探记录:文字、表格、图纸二、物探方法不损伤地下遗存、获取到信息量大、操作简便高效1、工作程序:①资料收集②工作设计③现场探查④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2、方法:电阻率法、磁法探测、探地雷达法三、化探方法:汞测试法第三节考古发掘田野考古发掘是获取实物资料和各类研究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最直接最科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