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麻醉和外科手术等领域。
该技术不仅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由于其相对复杂的解剖位置和潜在并发症,了解该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一、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特征1.1 解剖位置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下方,紧邻第一肋骨和锁骨,通常与锁骨下动脉并行。
它的起始点是从腋静脉处延伸而来,流入胸腔的上腔静脉。
该静脉的直径约为1-2厘米,且在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变异。
这一位置的解剖特征使得穿刺时必须谨慎,以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1.2 解剖变异在进行穿刺之前,了解个体解剖变异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左侧锁骨下静脉的异常,例如右侧锁骨下静脉和左侧锁骨下静脉的大小差异,或是血管的弯曲程度。
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帮助医生识别静脉位置及周围结构。
二、穿刺置管技术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前,医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选择合适的穿刺设备,包括穿刺针、导管和相关消毒器械。
其次,患者应平躺在床上,头部稍微抬高,以增强静脉的显现。
此外,术区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降低感染风险。
2.2 穿刺操作穿刺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在锁骨下静脉的适当位置,用无菌的手术刀轻轻划开皮肤,随后将穿刺针以30-45度的角度刺入。
此时,医师需注意感觉到“穿刺感”,即针头进入静脉腔的感觉。
确认静脉穿刺成功后,及时插入导管并固定。
2.3 并发症及其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肿、感染和导管位置不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医生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运用超声引导技术。
此外,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穿刺部位,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三、临床应用与前景3.1 临床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重症监护室,常用于中心静脉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压,能够有效提高液体管理和药物输注的精确性。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径路)流程一、操作准备:1.人员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2.物品准备:弯盘(内有碘酒及酒精棉球)、镊子、无菌纱布、无菌手套、0.9%NS10ml和2%的利多卡因各1支、肝素盐水一袋、5ml、20ml注射器一个、洞巾、cvp穿刺包(探针、导丝、cvp管、扩皮器)、深静脉套管、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薄膜敷贴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导丝和导管)。
二、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出凝血情况、局部皮肤和血管情况。
2.与患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操作要点:1.携带物品至患者床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意义、取得配合;认真做好查对。
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
2.摆好患者体位: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头低足高15°,肩后垫小枕(背曲),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对侧。
3.穿刺点定位: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1.0cm处定为穿刺点,并标记。
用肝素盐水冲满各种管道及穿刺针,中心静脉导管必须冲满肝素盐水后夹闭。
4.皮肤消毒:按胸部手术要求消毒皮肤(上至发际,下及全胸与上臂),先用碘酊消毒1遍,待碘酊干后,用75%酒精脱碘两遍。
5.铺无菌洞巾。
6.局麻定位:①0.5%利多卡因3~4ml由、逐层浸润麻醉。
②试穿,探明位置、方位和深度。
7.穿刺:右手持连结注射器的穿刺针,保持针尖向内偏向头端直指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前进。
针尖斜面向下,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进针3~5cm。
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并反复测试其通畅情况。
8.送导丝:令患者吸气后屏息,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固定导针并以手指轻抵针尾插孔,以免发生气栓或失血。
将导丝自导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
医院手术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1.适应证(1)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2)颈内静脉穿刺困难者。
2.禁忌证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3.解剖特点(1)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骨外侧缘,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1肋骨,成人长3~4cm,直径1~2cm。
(2)静脉在锁骨下内1/3及第1肋骨上行走,在前斜角肌内缘与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分别形成左、右头臂静脉。
(3)锁骨下静脉的后侧有胸膜顶。
(4)锁骨下静脉正位时最高点在锁骨中点偏内,侧位时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前下方,其间有前斜角肌分隔,成人厚达1.0~1.5cm。
4.用物准备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5.穿刺路径的选择(1)锁骨下径路: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1cm 处进针。
针尖向内偏向头端,针杆与平面呈25°~30°,进针3~5cm。
(2)锁骨上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和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0cm进针,针尖与锁骨或矢状切面呈45°角,在冠状面针杆呈水平或略前偏15°,朝向胸锁关节,进针1.5~2.0cm。
6.操作步骤(1)体位:选择锁骨下径路,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头位高15°,肩后垫小枕(背屈),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对侧;选择锁骨上径路,肩部垫小枕即可。
(2)常规消毒铺巾及局部浸润麻醉。
(3)锁骨下法最常用。
右手持连接注射器之穿刺针,保持针与额面平行,左手示指放在胸骨上凹处定位,穿刺针指向内侧稍上方,紧贴在锁骨后,对准胸骨柄上切迹进针,一般进针3~5cm,即可抽到回血(4)抽到回血后,旋转针头,斜面朝向尾侧,固定外套管。
(5)拔除针芯,插入导引钢丝及导管等,以后操作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7.注意事项(1)因解剖位置的缘故,操作时易穿破胸膜,故应准确掌握进针位置及深度。
(2)因本方法并发症较多,出血和血肿不易压迫止血,建议尽量少选用此方法穿刺置管,而在其他静脉穿刺困难时选用。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位于颈根部短静脉干,由于其和附近筋膜结合紧密,位置相对固定,管腔较大,可以作为静脉穿刺或者是长期导管输液的部位。
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首先,可以分担手臂血管输液的压力,以免造成长期手臂输液后发生静脉炎。
其次,锁骨下静脉离心脏位置相对比较近,血液流速快,因此可以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也可以比较快的被血液稀释药物浓度。
再者,它可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等,今天我们先来了解锁骨下静脉穿刺。
1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结构:为腋静脉向上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
成人锁骨下静脉长约3~4cm,直径1~2cm。
锁骨下静脉的前面有锁骨和锁骨下肌;其后上方与锁骨下动脉相邻,但二者之间隔以前斜角肌;膈神经自其后方通过;下方与第1肋骨上面的浅沟接触。
与锁骨内1/3段几乎呈圆形平行跑行。
锁骨下静脉因为有结缔组织包绕,即使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锁骨下静脉都很明显,而且锁骨下静脉的行径,位置均较为恒定,起于第一肋的外侧缘,在行径锁骨内侧份后面时,恰位于锁骨、第一肋骨及前斜角肌之间,并借此肌和锁骨下动脉隔开,至胸锁关节后面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无名静脉。
2、外科手术部位:左、右的挑选锁骨下静脉左右两侧均可选用,而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右侧。
左右两侧的解剖区别——锁骨下静脉的曲率和胸膜顶高度就决定了“锁穿”还是右侧较好。
首先,静脉在锁骨段前进中的曲率左侧比右侧必须小,所以右侧外科手术时成功率较低。
其次,左侧壁层胸膜较右侧稍高,所以右侧锁穿出现气胸风险相对减少。
最后,左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夹角处胸导管步入上腔静脉的入口,稍有不慎,穿出来“乳糜胸”就得不偿失了。
在进针过程中针尖实际上是离开锁骨下动脉与胸膜,而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肌膜中行进,因此安全性可有保证。
3、锁骨下静脉外科手术导管南武线长度置管深度右侧13~15cm,左侧15~17cm。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听起来好像是个很高大上的技术,其实呢,就是咱们老百姓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小手术。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个技术,让大家对它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咱们得知道锁骨下静脉是什么。
锁骨下静脉?就是咱们脖子下面那条长长的静脉,它可是咱们身体里最重要的一条血管哦!把它扎破了,就可以把药物或者营养液直接送到心脏里,让病人更快地康复。
所以,这个技术可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是怎么操作的呢?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步,先给病人消毒,确保手术区域干净卫生。
第二步,医生会用一根细长的针头穿过皮肤,找到锁骨下的静脉。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要是找错了地方,可能会伤到其他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第三步,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医生会轻轻地把针头插进去,然后把导管放进去。
这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一点疼痛,但是不用害怕,这是正常的反应。
最后一步,医生会把导管固定好,然后把药液或者营养液输进去。
这样一来,药物或者营养液就可以直接送到心脏里了。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虽然简单,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
而且,这个技术也有一些风险,比如说感染、出血等等。
所以,在选择医生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哦!总的来说,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术技术。
它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也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
不过,咱们作为普通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这个技术了。
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嘛!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随时留言哦!下次再见啦!。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锁骨下深静脉置管(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是一种常见的患者输液、输血、抗生素治疗等场合应用的经静脉置入导管的方法。
本文将从基础知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介绍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一、基础知识锁骨下深静脉是心脏周围最粗的静脉之一,位于锁骨下平面被锁骨、肺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所覆盖。
在医学实践中,由于其相对较宽的管径和较少的曲折程度,锁骨下深静脉非常适合用于导管置入。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头部稍微往对侧旋转,手臂和肩膀放平并轻度外展,置于身体较低的位置,方便操作者准备手术。
应适当局部麻醉以缓解患者疼痛与不适。
2. 操作者准备:操作者应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准备好无菌手术器械和置管所需药物。
3. 定位锁骨下深静脉:患者的颈部区域应高于置管侧臂部1-2cm,以避免因颈动脉的碰撞而影响手术。
同时,使用紫外线和无菌目视,定位到待置管的锁骨下深静脉。
通过前床弓的位于锁骨下缘的支架确定置管位置。
4. 进行麻醉:应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局部涂抹1%~2%的利多卡因或加入肾上腺素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以缩小血管,便于后续程序。
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过度注射麻醉药物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5. 选择针头:用无菌针头穿过肌肉层,避开肺和其他相关器官,进入锁骨下深静脉。
6. 插入导管:将插管器插入锁骨下深静脉慢慢向上固定,留意是否导管与动脉重叠,避免意外损伤。
当看到大的回血回流时,轻推导管并拔出针头;无血液回流时,市大多选择另一方侧的置管。
7. 确定导管位置:将导管连接至各自的采血针头进入血管内,检查管内是否有血流通过,以确认插管成功,并给予指定治疗。
8. 固定导管:通过创痕修补和无菌固定导管的适当位置后,进行后续疗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1.锁骨深静脉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导管也必须是无菌器械,任何无菌操作工具和纱布要勤更换,避免病原菌侵犯伤口。
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技巧一、操作要领。
1.进行手卫生,将患者以仰卧位进行准备。
在穿刺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准备好穿刺器材和静脉穿刺置管所需的地方。
2.术者先确定患者的锁骨位置,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锁骨,右手持针缓缓斜向锁骨粗隆突处穿刺。
穿刺时要注意正确的角度和深度,避免误伤周围的重要结构。
3.穿刺成功后,要注意抽回血液以确保已进入静脉,然后将导管推入静脉并取下穿刺针。
将静脉穿刺置管器材连接好,拴好固定带、胶布等,定时更换穿刺位置上的消毒膜。
4.置管结束后,要注意及时缝合创口,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感染药物,避免感染和出现疼痛等不适反应。
二、穿刺位置。
锁骨下深静脉是一种较为深在的静脉,位置在颈锁部的下面。
在正常情况下,肘窝静脉可以被用作穿刺的位置,但是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则需要选择更深的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且如果要穿刺锁骨下静脉,则需要松开穿刺侧的胸带,并将颈椎向反侧以增加穿刺的深度和精度。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正确的穿刺位置。
三、操作步骤。
1.准备好所需的穿刺器材和静脉穿刺置管所需的地方。
2.进行手卫生,将患者以仰卧位进行准备。
在穿刺前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准备好穿刺器材和静脉穿刺置管所需的地方。
3.术者先确定患者的锁骨位置,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锁骨,右手持针缓缓斜向锁骨粗隆突处穿刺。
4.穿刺成功后,要注意抽回血液以确保已进入静脉,然后将导管推入静脉并取下穿刺针。
将静脉穿刺置管器材连接好,拴好固定带、胶布等,定时更换穿刺位置上的消毒膜。
5.置管结束后,要注意及时缝合创口,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感染药物,避免感染和出现疼痛等不适反应。
四、注意事项。
1.在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时,手术者需要注意正确的穿刺位置和深度,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2.在进行手卫生、消毒、穿刺、置管等操作时要注意严格遵守规范性操作流程,避免出现感染和其他风险。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领域,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
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需要掌握这项技术。
首先,锁骨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
它在颈部和胸部之间,结构复杂。
通过它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尤其是需要肾透析、化疗或营养支持的患者。
准确的穿刺不仅能提高成功率,还能减少并发症。
说到穿刺,首先得准备好工具。
消毒剂、针头、导管,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清洁、消毒,不可马虎。
毕竟,手术室里可是细菌的克星。
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选择穿刺的姿势,患者最好躺平,头略偏向一侧。
这样一来,锁骨下静脉就显得更加明显,方便操作。
接下来,是穿刺的关键时刻。
用消毒布覆盖区域,保持无菌。
轻轻触摸皮肤,找到锁骨下缘。
然后,迅速但稳妥地插入针头。
穿透皮肤的瞬间,心里那种紧张感,简直是人生的一次“过山车”。
进针的角度、深度都要掌握得当,避免刺入其他组织。
如果顺利,你会感受到“回血”,这是成功的标志。
此时,迅速插入导管。
导管的选择也很重要,太细可能会堵塞,太粗则不适合长期放置。
接着,再用缝合线固定导管,防止它移位。
听起来简单,但每一步都考验着医生的技术和耐心。
在操作的过程中,护士的配合尤为重要。
她们的细心和配合可以让整个过程更顺利。
清理现场、记录数据,这些都是她们的职责。
团队的默契,让人倍感安心。
当然,这个技术并非没有风险。
血肿、气胸,甚至感染,都是潜在的麻烦。
术后监测至关重要。
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总结一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做好准备,心中有数,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到游刃有余。
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体现。
在这条路上,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了每一个生命,我们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