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及地质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66
地质作用的分类及表现形式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它们对地球的形态、构造和岩石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它们在地球表面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一、内部地质作用的分类及表现形式1. 构造地质作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
它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主要包括地壳的隆升、下沉、抬升和挤压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引起地表的震动。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物和火山岩等。
2.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指地球内部岩浆的生成、运移和喷发过程。
岩浆是地球内部熔融的岩石物质,它通过地壳裂隙或火山口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岩。
岩浆活动主要包括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和岩浆固结等过程。
火山喷发是岩浆从地下喷发到地表的过程,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喷发物。
岩浆侵入是指岩浆从地下渗入地壳的过程,形成岩浆侵入体。
岩浆固结是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石的过程,形成火山岩和深成岩。
地壳变形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和地壳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它包括地壳的隆升、下沉、抬升和挤压等。
地壳变形主要由构造力学作用引起,包括构造应力、构造应变和构造断裂等。
构造应力是指地壳内部的应力分布,它会引起地壳的变形。
构造应变是指地壳的形变,包括伸展、挤压和剪切等。
构造断裂是指地壳中岩石断裂的现象,形成断层和褶皱等。
1.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外部力量对地表岩石和地貌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它包括风蚀、水蚀、冰蚀和重力侵蚀等。
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岩石的破坏和搬运作用,形成风蚀地貌和沙丘等。
水蚀是指水流对地表岩石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河谷、峡谷和冲沟等。
冰蚀是指冰川对地表岩石的破坏和搬运作用,形成冰蚀地貌和冰碛物等。
重力侵蚀是指重力对地表岩石的破坏和搬运作用,形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2.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外部力量将岩屑、泥沙和有机物等沉积到地表的过程。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染、岩石变质、沉积作用、浸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和作用。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质作用的核心,它是指地球内部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深部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构造断裂的活动,导致地球形态、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的变化。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震波,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还对地球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作用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引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催化了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地球外部的气候变化,促进了地球的演化进程。
4. 岩浆侵染岩浆侵染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到地壳深处,与其他岩石发生熔融作用,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原来的岩石因为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6.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由流体中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资源,包括火山岩、砂岩、泥岩、煤炭等。
沉积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 浸蚀作用浸蚀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因为阳光、水汽、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陆地表面的物质运动变化,包括峡谷、瀑布、溪流、流沙、砂丘等多种形态。
浸蚀作用对地球的地貌演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地质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成为地质作用。
2、地质营: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3、外力地质作用:有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
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能的辐射其主要作用。
4、内力地质作用:有地球内部能然引起的,主要的能然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5、构造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一种机械运动。
有两种表现形式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6、风化壳: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7、古风化壳:风化壳若为后来沉积物所覆盖。
二、问答题1、简述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答:海洋上的:海浪的地质作用、潮流的地质作用、浊流的地质作用大陆上的:风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的地质作用、块体的地质作用。
2、简述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答:○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生物风化机械搬运作用○3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生物搬运作用机械沉积作用○4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胶结作用○5成岩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吹蚀(风)磨蚀(地面流水、风等)○2剥蚀作用潜蚀(地下水)冲蚀(湖水、海水)刨蚀(冰川)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
它使岩石裂开或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岩块和岩屑),但其成分却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有以下几种方式:❖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2)化学风化: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
化学风化不仅使岩石遭到破坏,而且还使破坏产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矿物。
化学风化的方式有:溶解作用 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水化(水合)作用(3)生物风化: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尸体腐烂分解过程对岩石的破坏作用○1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生物的机械风化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岩石的机械破坏根劈作用,蚯蚓和穴居动物等使松软的岩石破碎,土粒变细,有蹄类动物的践踏等对地表岩石和土层的破坏,都是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的表现。
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表面上发生着各种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侵蚀和沉积等。
这些地质作用不仅直接改变了地球的地貌,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作用之一。
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板块,它们以极慢的速度相对移动,导致了地震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地震是由板块间的应力积累产生的震动,它们不仅对人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可能引发洪水、滑坡和海啸等次生灾害。
同时,地壳运动还带来了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如地殻形变、地震海啸等。
火山活动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作用之一。
火山是地表断裂和岩浆上升的结果,它们喷发出来的熔岩和火山灰会迅速覆盖周围的土地,并对环境造成破坏。
熔岩流可以摧毁植被和建筑物,火山爆发还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如形成火山灰云和火山喷发引发的山体滑坡等。
侵蚀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作用之一。
侵蚀是指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磨蚀作用,它们会慢慢改变地貌,形成河流、峡谷和瀑布等地质景观。
侵蚀对土壤质量、植被分布和水资源分配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侵蚀还能造成土地退化,引发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
沉积是地球表面的另一种地质作用。
它是指经过侵蚀后被水或风搬运的碎屑沉积在陆地或海底的过程。
沉积不仅改变了地貌,还有助于埋藏化石和矿产资源。
地球表面上的土壤和沙滩都是沉积作用的结果。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影响不仅是负面的,也有一些积极的作用。
例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肥沃的火山土壤,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耕作条件。
而地壳运动可以形成珍贵的地质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石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长,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正在加剧。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城市化和环境破坏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气候变化对地表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地质作用带来的灾害。
因此,对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第五讲地球的能量系统与地质作用第五讲地球的能量系统与地质作用5.1 地球的能量系统地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她每时每刻都在宇宙中运动着,同时也在宇宙中进行着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而且能量和物质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物质的获得或丧失,地球系统也同时获得或丧失能量。
一切地质作用都以能量为基础,地球的能量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太阳能、放射能、物理能和其他能源。
太阳能是地球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的能量,虽然地球从太阳辐射中所获得的太阳能只是太阳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但地球平均每秒钟仍可获得1.8×1017焦耳的太阳能太阳的辐射使植物和依靠光合作用繁殖的藻类生物大量繁殖,构成生物链的基础。
在一定条件下,太阳能通过有机界的参与可以转化成煤和石油储存起来。
太阳能还可以使大气发生环流形成风能,使水蒸汽上升构成水的势能。
因此可以说太阳能是地球生物活动(包括人类在内)的主要能源。
放射能是地球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裂变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图5—2)。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很多,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大部分已经裂变成稳定元素。
因此可以认为地球形成早期,应比现在具有更高的温度,很有可能在整个地球的表层都是岩浆的世界。
由于地球仍然含有很多长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而且放射性物质的总量也很大,现今地球由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能量依然高达1.2×1014焦耳/秒。
物理能主要是地球的旋转动能(包括自转和公转)和引力能。
地球的旋转能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中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总量范围里。
地球公转所具有的能量在太阳系中处于平衡的状态,有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时才发生改变,因此对地球本身的物质运动和平衡的影响要么是种长周期的作用,要么是一种灾难性的作用。
据地球的自转速度计算,现今地球自转的总能量约为2.14×1029焦耳,这样巨大的能量哪有亿分之一的变化,其能量变化就相当于34000次8级地震的能量变化,势必引起地球的剧变动。
简述地质作用的类型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过程对地壳的改造和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作用类型:
1.构造地质作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力量对地壳的作用和改变。
它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外层的板块相对运动,导致地震、山脉的形成以及地壳的抬升和沉降。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断裂和释放能量的现象,造成地震波的传播。
火山活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岩浆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口喷发岩浆、烟气和火山碎屑的现象。
2.侵蚀和沉积地质作用:侵蚀地质作用是指水、风、冰等外部力量对地壳表面的剥蚀和磨损作用。
水侵蚀形成河流、湖泊和河谷等地貌,风侵蚀形成沙丘和沙漠地貌,冰侵蚀形成冰川和冰碛地貌。
沉积地质作用是指将剥蚀的岩屑和颗粒物质通过水流、风力或冰川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新的岩层和地质构造。
3.地质抬升和沉降:地质抬升是指地壳的垂直位移,使地表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上升。
地质抬升可以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受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沉降是指地壳的垂直位移,使地表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下降。
地质沉降可以是由岩层的压实、岩石侵蚀或岩石流失等原因引起的。
4.变质和岩浆活动: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使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至地壳表面或近地表的过程。
1/ 1。
地质作用有哪些地质作用是指地壳内部和地表上各种地质力量和地质作用过程对地壳造成的改变。
地质作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构造抬升、地质侵蚀、沉积作用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和作用过程。
首先是地震作用。
地震是地壳内部岩石的断裂和位移所造成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引起的地震现象。
地震作用可以造成地壳的断裂和地壳岩石的破碎,引起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震源的变化。
地震作用还可以引起地表的沉降、抬升和地裂缝的形成,对地表造成明显的破坏。
其次是火山喷发作用。
火山喷发是地壳上火山岩浆爆炸喷发或喷涌流动所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
火山喷发作用可以产生大量的火山岩石和火山碎屑堆积,形成火山口、火山坡和火山岛等地貌。
火山喷发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火山气体和热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然后是构造抬升作用。
构造抬升是地壳内部岩石的挤压和上升所引起的地质过程。
构造抬升作用可以使地壳岩石从地壳深处上升到地表,并最终形成山脉、高原和丘陵等地貌。
构造抬升还可以使地壳板块相互碰撞和挤压,导致地震和地壳断裂的产生。
接下来是地质侵蚀作用。
地质侵蚀是各种力量对地壳岩石和地表物质进行剥蚀和破坏的地质过程。
地质侵蚀作用可以使地壳的岩石表面受到磨损和破坏,形成沟谷、峡谷、峰丛和冲积扇等地貌。
地质侵蚀还可以使地表水流形成河流、湖泊和瀑布等水体。
最后是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地表上河流、海洋和湖泊等水体中的物质沉积所形成的地质过程。
沉积作用可以使水体中的沙、泥和矿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和沉积地层。
沉积作用还可以记录地壳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历史,为地质学家研究地球的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地质作用是地壳内部和地表上各种地质力量和地质作用过程对地壳造成的改变。
地质作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构造抬升、地质侵蚀、沉积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地貌、地震和地壳结构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人类理解地球演化和开发利用地球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高一地理地质作用知识点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岩石圈内部的变动与地表变动等。
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岩石和矿产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常见的地质作用知识点。
一、构造运动地球的表面由大陆和海洋构成,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和陆地的形成和分布过程中发生的变动。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壳的变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沉。
由于地下岩石的变动,地壳表面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
2.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变动形成的地表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等。
二、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指地球上火山喷发造成的各种变化,包括火山喷发、喷发物堆积等。
1.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指地底下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火山物质,如岩浆、熔岩、火山灰等。
2. 火山喷发对环境影响火山喷发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大气造成影响;火山喷发会产生火山碎屑流、岩浆流等,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
三、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发生的震动现象。
1. 地震发生原因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壳内部的岩石发生位移,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地震。
2. 地震震级地震的大小是用地震震级来衡量的,常见的震级有里氏震级、莫霍面震级等。
四、地表风化与侵蚀地表风化和侵蚀是指地表岩石、土壤等受到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1. 风化类型地表风化主要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类型。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受到自然力量破碎、磨蚀等过程,如风蚀、冻融破碎等。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和分解,如水解、氧化等。
2. 侵蚀作用地表的侵蚀作用主要来自于水流、冰川和风等自然力量的作用,通过切割、挟运、沉积等过程改变地表地貌。
五、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灾害事件。
1.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造成的,包括地震破坏、地震引发的海啸等。
高中地球科学复习地球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作用展开详细论述。
一、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地核则是地幔之下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1. 大陆地壳大陆地壳位于陆地表面,由岩石、矿物和土壤组成。
它的厚度一般在20-70公里之间,比海洋地壳要厚。
大陆地壳上分布着各种地形特征,如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等。
大陆地壳的主要成分是硅氧化物,包括长石、石英等。
2. 海洋地壳海洋地壳位于海洋底部,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相对于大陆地壳,海洋地壳较薄,厚度约在5-10公里之间。
海洋地壳在地球表面分布广泛,占地壳的绝大部分。
3.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从地壳下界开始一直延伸到地核边界。
地幔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是橄榄石和辉石。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大,从地壳到地核边界的深度分为上地幔、中地幔和下地幔三个区域。
4. 地核地核位于地幔之下,是地球内部的最内层。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由固态铁和镍构成。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是地球内部的最热部分。
二、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组成变化和地质过程。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地质循环和地质灾害等。
1. 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它是地壳和地幔内部各层之间产生的变动和运动。
构造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等。
这些构造作用的产生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2. 地质循环地质循环是指地球内部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过程。
地球的物质循环可分为岩石圈内循环和岩石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的循环。
岩石圈内循环包括地壳的再循环和地幔的再循环,它们通过火山活动和岩浆脉冲等方式实现物质的循环。
地质作用的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力量和过程对地壳进行改造和塑造的现象和过程。
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地壳变动、地表风化和侵蚀等。
构造作用是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地壳内部的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断裂和褶皱等现象。
这些构造作用可以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的发生。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岩浆的释放和运动过程。
当地壳板块发生运动时,地球内部的岩浆可以通过断裂带和火山口进入地表,形成火山喷发和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是地质作用中最具有破坏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之一,对地壳演化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地壳变动是指地壳板块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变形过程。
地壳板块的水平位移可以形成地震、山脉和盆地等地貌特征;而垂直变形则包括隆起和沉降。
地壳变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地质作用中的重要内容。
地表风化和侵蚀是地质作用的表面现象,主要由气候和水体的作用引起。
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大气和水体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使其质地和组成发生变化。
侵蚀则是指水体、冰川和风力等外部力量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磨蚀和剥蚀过程。
地表风化和侵蚀可以塑造地表的地貌,形成山体、峡谷、河流和海岸线
等地理特征。
考点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拓展提升】图尔卡纳湖(下图)位于肯尼亚北部,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
甲地是一处全年都能提供发电条件的“风洞”,风能资源丰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尔卡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火山口湖B.盐度南高北低C.深度北深南浅D.盐度逐年降低2.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①狭管效应显著①距离冬季风源地近①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①湖陆风显著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 2.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尔卡纳湖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属于断陷构造湖,A错误;湖泊北部由唯一的长年支流奥莫河注入湖泊,淡水注入,湖无出口,因此,盐度南高北低,B正确;北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湖泊深度北浅南深,C错误;属于内陆湖,盐分不断累积,盐度逐年增大,D错误。
故选B。
2.甲地两侧等高线密集,甲地等高线稀疏,位于两山地之间,狭管效应显著,①正确;位于赤道附近,没有冬季风影响,①错误;湖泊位于东非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湖盆除北部外,气候炎热干旱,东北信风影响不到,①错误;湖泊水面狭窄,湖泊东西两岸湖盆宽阔,湖陆风显著,风能资源丰富,①正确。
故选C。
阿塔巴斯卡瀑布位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阿塔巴斯卡河上。
每年夏季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注入阿塔巴斯卡河。
经过上万年的冲刷,河床上的石英砂岩被水流切割出25米深的峡谷,塑造出壮丽的瀑布奇观。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壳、岩石和地形的影响和改变。
它是地球地质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球演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壳的影响和改变。
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和地震活动等。
构造作用是地球内部活动造成地壳的变形和断裂。
它是地壳大地构造变化的重要原因。
构造作用通过造山运动、断裂运动和地壳运动等形式影响地壳,并导致地壳的隆起、下陷、抬升和变形等现象。
常见的构造作用有造山作用、地壳抬升和断裂运动等。
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的熔融和喷发过程。
它是地球演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成地球地壳的基本物质。
岩浆作用通过岩浆的上升、侵入和喷发形成岩浆岩、火山岩和岩浆矿床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岩浆作用有火山喷发、岩浆岩侵入和火山活动等。
地震活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震动现象。
它是地球内部活动的一种表现,也是自然界能量释放的重要方式。
地震活动通过地壳的震动、破坏和地面变形产生地震波,并引起地壳的断裂、滑动和变形等现象。
常见的地震活动有地震发生、地震波传播和地震带形成等。
外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外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表的影响和改变。
主要包括风蚀作用、水蚀作用、冰蚀作用和重力作用等。
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它是风力的一种表现,是地表大气循环的一个环节。
风蚀作用通过风的吹刮、磨蚀和移动形成沙丘、风化岩和沙尘暴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风蚀作用有风蚀斜坡、沙尘暴和沙漠形成等。
水蚀作用是指水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溶解作用。
它是水流的一种表现,是地表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水蚀作用通过水的侵蚀、侵蚀和泥沙搬运形成河流、冲沟和沉积层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水蚀作用有河流侵蚀、冲沟深化和泉水侵蚀等。
冰蚀作用是指冰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磨蚀作用。
它是冰川的一种表现,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指标。
冰蚀作用通过冰的流动、挤压和磨蚀形成冰碛、冰缝和冰丘等地质现象。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由多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活动和岩石循环。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核心、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核心位于地球的中心,直径约为3480公里。
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由液态铁和少量的镍组成,温度高达5500摄氏度。
内核则由固态铁和镍构成,温度更高,可以达到6000摄氏度。
地球的核心产生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保护了地球的表面不受太阳风暴等宇宙辐射的伤害。
地球的地幔位于地壳和核心之间,厚约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硅、镁、铁、氧等元素组成,并呈现出半固态的塑性流动状态。
地幔是地球上最大的地球层,它包含了大部分的地球物质。
地幔的上部较为坚硬,被称为上地幔,下部则较为软弱,被称为下地幔。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有所区别,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
地壳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主要由氧、硅、铝、铁、钙等元素构成。
地壳可以分为陆壳和海壳两种类型,陆壳主要构成陆地,而海壳则覆盖了大部分的海洋底部。
地球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活动和岩石循环。
构造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最常见的构造活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当地球板块发生相互碰撞、挤压或拉伸时,会产生地震。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结果,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可以喷发出熔岩、烟尘和火山灰等物质,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岩石的形成、变质和熔融的过程。
岩石循环是地球内部不断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循环的基本过程是经历岩浆形成的火成岩被侵蚀并经风化和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地下经历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随后再经过地热作用熔融形成岩浆,并重新形成火成岩。
这样的循环过程不断进行,促进了地壳的更新和塑造。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作用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现象有很大影响。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作用对于理解地震、火山喷发、地质灾害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一、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能量。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力、流水、冰川)。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二、.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人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花岗岩;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1、常见的岩石变质岩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岩石大理石、板岩石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可夷平地表。
(2012·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三、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质构造示意图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实践意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褶皱背斜中心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良好的油气构造,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向斜中心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成山岭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垒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工程建设遇断层要避开,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力量和过程,对地球的形态、结构和地貌进行改变的现象。
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引起的。
包括:
地壳构造运动:地壳板块的推移、碰撞和分裂,形成地震、火山、地堑等地质现象。
岩浆活动: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岩浆的上升和喷发,形成火山、岩浆岩等地质现象。
构造抬升:地壳板块的隆起和抬升,形成山脉、高原等地质现象。
地下水活动:地下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形成洞穴、温泉等地质现象。
外部地质作用:主要是由大气、水和生物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作用。
包括:
水力作用:水的侵蚀、沉积和冲刷作用,形成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质现象。
风力作用: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沙丘、风化地貌等地质现象。
冰川作用: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冰川地貌、冰碛等地质现象。
生物作用:植物和动物对地表和地下的侵蚀和改造作用,形成生物地貌、化石等地质现象。
总结起来,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各种力量和过程的综合效果,对地球的形态、结构和地貌进行改变。
通过内部和外部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地球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现象和地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