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猪场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3.22 MB
- 文档页数:62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在养猪业中,霉菌毒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以严重危害猪的健康和生产。
霉菌毒素是由一些真菌产生的化合物,这些真菌通常在储存的饲料或湿润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当猪食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时,就会受到毒素的影响。
那么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是什么呢?首先,霉菌毒素对猪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它会破坏猪的生殖、肝脏、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中的猪,霉菌毒素的危害尤为严重。
大量的霉菌毒素的摄入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甚至导致猪的死亡。
其次,霉菌毒素会影响肉质品质,在肉类中含有过量的霉菌毒素会直接影响肉味和储存期。
霉菌毒素也会对猪肉的营养价值造成影响,使得猪肉的营养价值受到损害。
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必须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对霉菌毒素的一些防控措施:1. 饲料加工过程的控制。
避免在饲料中存在潮湿和霉菌的环境,最好选择干燥地区进行饲料生产。
在加工过程中,要将饲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杀死里面的细菌和真菌。
2.饲料质量控制。
要求饲料的质量达到规范标准,不使用低质量的饲料,并且要保持饲料的干燥和防潮状态。
3. 终端产品检测。
通过对养猪场出栏的猪进行毒素检测,确保养猪场出栏的猪肉符合国家标准,并避免将霉菌毒素进入消费者的食品链。
4. 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养殖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霉菌毒素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5. 兽医管理。
加强对猪的检查和疫苗注射,对于发现猪出现相应症状的情况,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降低猪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
总的来说,霉菌毒素在养猪业中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对猪的生产和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正确的防控措施,切断霉菌毒素的入口,实现良好的生产和健康发展。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死精、不孕、死胎等)、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便于饲养者判断和及时防治,现将不同的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给它网,给它专业抗猪应激。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毒素。
(1)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首先免疫系统受到干扰,对疫病易感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差。
(2)是凝血因子抑制剂,表现在伤处长时间流血不止及浆膜下层淤斑出血,小肠和结肠出血等。
(3)侵害肝脏,致使肝功能下降,肝脏肿大,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下降10%以上。
2、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梁和小麦上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
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的年龄而不同。
饲料中含玉米赤霉烯酮1—5毫克/公斤,可引起小母猪提前发情,外阴部水肿、脱垂和早熟性乳房发育;小公猪包皮增大、性欲降低和睾丸变小;成年母猪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妊娠;妊娠母猪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超过30毫克/公斤将出现早期胚胎死亡及流产。
3、赭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肾毒素,给猪饲喂含赭曲霉毒素1毫克/公斤的饲料3个月,可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即橡皮肾。
4、新月霉毒素饲喂含新月霉毒素的饲料,可引起皮肤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和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导致猪拒食、呕吐或心血管衰竭死亡。
5、麦角毒素饲喂含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在数天或数周内猪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全身状况不佳,通常出现后腿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
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引言:霉菌毒素是猪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对猪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制措施,为养殖户和畜牧业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1. 生长受限:霉菌毒素摄入会导致猪的生长受限。
这是因为霉菌毒素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干扰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猪的发育和生长速度。
2. 免疫抑制:霉菌毒素还可抑制猪的免疫系统功能。
这会使猪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猪在患病时的抵抗力降低,导致兽医费用的增加。
3. 生殖障碍:某些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可引起猪的生殖障碍。
它们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和功能,从而降低繁殖能力,导致产仔率下降。
4. 毒性效应:某些霉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具有强烈的毒性。
摄入这些毒素后,会导致猪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甚至导致死亡。
二、霉菌毒素防制措施1. 良好的饲料储存和管理:饲料的储存和管理至关重要。
应确保饲料的干燥和避免霉菌的繁殖。
饲料的储存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直接阳光暴晒。
饲料容器应保持清洁,定期清理对饲料进行杀菌处理。
2. 饲料中添加阻止霉菌的剂量:在生产饲料时,可以添加一些阻止霉菌的剂量,如吡咯醇、抗生素、吸附剂、酵素等。
这些添加剂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繁殖,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3. 定期检测饲料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养殖户应委托专业机构对饲料样品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进行定期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猪的健康和安全。
4. 营养平衡:营养平衡对于提高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确保猪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提高其综合抵抗力。
5. 合理使用药物:在猪群出现疾病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确定病因并规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霉菌毒素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及解决办法霉菌毒素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及解决办法李胜杰(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福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00)作者简介:李胜杰(1979 -),男,黑龙江绥化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的管理不当常会使霉菌大量滋生和繁殖,导致饲料发生霉变。
另外有些饲料原料在田间以及收获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霉菌的污染。
霉菌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会生成对人以及动物有毒害作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谢产物即为霉菌毒素。
受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对于养猪生产来说危害极大,轻者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严重时会引起猪群发生急性或者慢中毒,使生产力下降,繁殖机能发生障碍,甚至会引发死亡。
另外,霉菌毒素还会在猪肉产品中残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目前,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工业以及畜牧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以,要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以防霉变饲料给养猪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1 霉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影响霉菌毒素产生的主要因素有饲料的种类、水分以及贮存饲料的条件。
不同的饲料产生霉菌的种类不同,如玉米中常出现黄曲霉、大米中常出现青霉。
一种霉菌可以产生多种霉菌毒素,而不同的霉菌也可以产生相同的霉菌毒素。
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
其中饲料的水分和贮存的环境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饲料的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含量时,加上贮存环境的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大,这极易滋生霉菌。
如当玉米的水分含量超过16%时,环境温度大于25℃,相对湿度大于86%时,就会使黄曲霉素快速的生长。
霉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霉菌毒素。
2 霉菌毒素对饲料品质的影响降低饲料适口性。
霉菌在饲料中大量繁殖会使饲料升温、变色、结块,同时霉菌可以分解饲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而产生刺激性、酸臭等难闻的异味,降低了饲料的适口性。
猪的嗅觉灵敏,通过嗅觉和味觉来感知饲料,因此,发生霉变的饲料因其适口性较差,而使猪不愿意采食,导致了采食量严重下降,从而使猪营养水平的摄人量不足,出现营养不良,逐渐消瘦的情况。
养猪一点通EASY SKILL只发病的方法。
在猪只的不同的生长阶段程序化的给予预防药物,减少猪只发病,提高饲料效率,是猪场投药的一种重要措施。
不同季节,猪场发病种类不同,冬季寒冷,针对猪冬季常发病,合理选择药物达到预防或治疗效果同样重要。
规模化猪场在发现猪群生产成绩有明显下降时配合给药处理并加强其他管理措施也能达到恢复生产成绩的效果。
有针对性地定期给药主要是针对一些反复发作、单个治疗很难控制全群发病状态,严重影响饲料报酬的传染病,定期给药达到净化病原菌的作用。
此外,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药物的正确选择、配伍及禁忌等。
总之,规模化猪场在养殖过程中,应严格制定生物安全措施、正确选择、合理使用消毒剂,充分利用免疫接种、药物防控等措施,在严寒的冬季,优化猪舍环境、切实做好冬季保温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冬季猪常发病如猪腹泻、喘气病等的发生,保证猪群的健康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16-11-18)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危害周彦飞(河南雄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即发霉的真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
霉菌毒素是被霉菌污染的谷物或饲料中,某些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以通过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皮肤组织、繁殖系统、免疫系统等。
霉菌普遍存在于谷物等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在谷物田间生长、收获、饲料加工、仓储及运输过程中皆可产生。
猪是对霉菌毒素最敏感的畜禽之一。
猪群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发生多系统与多器官的病变、死亡,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失败、抗病力下降,诱发猪场疫情、种猪繁殖障碍、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等,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群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因饲料中毒素的种类、饲喂时间长短、含量、毒素间相互影响及猪的品种、年龄、体质、饲料营养水平而不同。
近几年多以毒素在体内蓄积后的慢性中毒形式出现。
霉变饲料对猪群的危害饲料霉变的解决办法-养猪技术霉变饲料是指饲料的贮存不当而感染霉菌的饲料,当猪采食到发生霉变的饲料后会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繁殖性能下降,抵抗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的发生,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猪饲料是生猪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发霉饲料也是对生猪危害最大的,其中霉菌毒素更是生猪的头号公敌。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霉变饲料对猪群的危害饲料霉变的解决办法。
1、霉变饲料的危害饲料发霉后会对猪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会影响到猪的生长、生产,导致繁殖力和免疫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猪死亡。
饲料中含有任何剂量的霉菌毒素均会对猪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当饲料中含有两种以上的霉菌毒素,就会发生相互的作用,进一步对猪产生更为严重的危害。
霉菌毒毒的种类较多,其中对养猪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新月霉菌毒素、麦角毒素、念珠镰孢霉和增生镰孢霉等。
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素是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两种霉菌毒素。
霉变的饲料对生猪养殖带来的危害较多。
当猪采食发霉的饲料后,摄人大量的霉菌毒素而发生慢性中毒。
霉菌毒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会使免疫系统受到干扰,免疫力降低,从而对多种疾病易感,从而诱发多种疾病。
另外,霉菌毒素还会对猪的肝脏以及肾脏造成危害,使猪的肠道健康受到威胁,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猪采食发霉的饲料后还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出现繁殖障碍,使繁殖力低,而出现母猪发情延迟、产程长、母猪在产后食欲不佳等现象,公猪则会表现为性欲低下,睾丸萎缩,精液的质量下降,死精的数量增多。
如玉米发霉后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会引起青年母猪提前发情,出现早熟性的乳房发育,引起成年母猪不发情或者出现假妊娠,导致妊娠母猪出现早期胚胎死亡、流产等。
生猪在采食发生霉变的饲料后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饲料的适口性,使猪的采食量下降,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摄入的营养不足而使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延长了猪的生长周期。
另外,当猪采食霉变饲料后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猪发生腹泻、厌食等也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迟缓。
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霉菌毒素的隐性威胁和表现牟小东,李桃梅(上海伊科拜克兽药销售有限公司,上海 200333)所有养猪人都知道霉菌毒素给猪场生产带来巨大的隐患。
霉菌毒素能导致八字腿、假发情、尾根皮肤灼烧状等等,同时霉菌毒素还能导致猪群的免疫力下降。
但是在面对猪场问题的时候,很少人会考虑霉菌毒素的影响。
为什么呢?首先,霉菌毒素导致的明显临床症状,在猪场不多见,即使见到了,也因为比例较低而被忽视;其次,霉菌毒素导致的免疫抑制,养猪人、兽医技术员都看不到,何况还有其他的免疫抑制因素(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需要解决;再次,霉菌毒素对猪场的影响到底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什么时候会体现,说不清楚。
针对上面的原因,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文章来分析一下霉菌毒素对猪场造成的危害。
1 霉菌毒素在猪群是逐渐积累的猪只随着吃料摄入霉菌毒素,初期部分霉菌毒素被肝脏解毒,被肾脏代谢。
但无论是解毒还是代谢都不能达到100%,所以肝脏和肾脏必定会有残留。
如果此时停止了霉菌毒素的摄入,最终猪只并不会受到霉菌毒素的影响。
而通常霉菌毒素的摄入都是连续性的,这就直接造成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越来越多的毒素残留在肝肾器官。
所以猪群在霉菌毒素感染之后,应该最先出现的是肝肾的解毒代谢能力减弱,进而影响肝肾的其他功能。
无法降解的霉菌毒素随着血液进入淋巴循环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受到损伤,猪群的抵抗力降低[1]。
随着猪体内霉菌毒素进一步的积累,不仅主要的功能性脏器受到损伤,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开口等都因为霉菌毒素的积累而出现明显的症状。
所以霉菌毒素在猪只体内的危害顺序是:2 主要的临床症状霉菌毒素种类繁多,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是能导致外在临床症状的并不多,以玉米赤霉烯酮、麦角碱、呕吐毒素等为主。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影响生殖系统(见图1),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初生仔猪的“樱桃阴户”、后备母猪的假发情、经产母猪的子宫脱出等[2]。
麦角碱能导致末端毛细血管收缩,由于血流不畅导致坏疽,耳尖、尾根似灼烧的痕迹。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猪霉菌毒素中毒是一种由于猪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疾病。
猪霉菌毒素中毒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重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猪霉菌毒素中毒对猪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问题:猪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增加猪患病的概率,同时还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使得猪的生产性能下降。
2. 经济问题:猪霉菌毒素中毒会造成猪的生产效益下降,影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饲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饲料中毒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大量猪只死亡或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食品安全问题:猪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猪肉中毒素残留,对猪肉的食用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人们食用了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猪肉,会引发急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如呕吐、腹泻、中毒性休克等。
为了防止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1. 饲养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的霉菌积聚物,防止霉菌的滋生和繁殖。
2. 合理饲喂:合理搭配猪饲料,避免使用霉变、霉烂的饲料。
定期检测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保证饲料的安全性。
3. 添加防霉剂: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有效的防霉剂,如顺铂、二氧化硅等,帮助抑制霉菌的生长。
4. 饲料储存:采取适当的饲料储存措施,如避免饲料潮湿、霉变,避免饲料与霉菌的接触。
5. 定期检测和监测:养殖场应定期对饲料和猪只进行检测,确保饲料中毒素含量的安全和猪只的健康。
猪霉菌毒素中毒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重大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保持环境卫生、合理饲喂、添加防霉剂、饲料储存和定期检测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风险,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