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谨防霉菌毒素中毒
- 格式:pdf
- 大小:240.74 KB
- 文档页数:2
春季养猪需预防猪霉菌毒素中毒春季是多雨潮湿季节,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或者长时间下雨时间较多,要注意预防饲料发霉,警惕霉菌毒素的危害。
一、霉菌毒素危害对猪影响最大的霉菌毒素就是玉米赤霉烯酮。
它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猪,生猪采食后皆出现雌激素综合症和雌激素亢进症为特征的症状。
中小母猪和阉割的母猪有发情样征候:阴唇肿大、鲜红,阴道黏膜潮红。
有的子宫或肛门脱出;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断奶母猪发情延迟或发情异常;分娩母猪产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公猪和去势公猪睾丸萎缩,包皮和乳头肿大,乳房隆起,精子活力降低,性欲减退。
另外,黄曲霉毒素:主要影响肝脏发炎,出血性疾病,死亡;链胞菌毒素:呕吐毒素症,主要影响肠道发炎,造成呕吐;T-2毒素:主要影响皮肤,肠道发炎(溃烂);赭曲霉毒素:主要影响肾脏,导致肾衰竭。
二、预防霉菌毒素预防霉菌毒素中毒首先要从源头上做起,检查玉米、饲料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防霉产品,按其功能可归纳为防霉剂和脱霉剂二类产品,防霉剂是抑制霉菌的产生,脱霉剂是在有霉菌后去毒。
对脱霉剂(即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它只是把霉菌毒素吸附在某种物质(即吸附剂)上,毒素依然存在,并未消除,在某种条件下有可能从吸附剂上脱附,另外,任何吸附剂都有一个饱和度的问题,如果霉变严重,添加量少就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加大量成本又会增加。
而且,添加吸附剂,并没有解决霉菌毒素的产生根源,饲料仍然在发霉,继续产生毒素。
要很好地解决霉菌及其毒素这个问题,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正本清源。
目前饲料企业在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使用防霉剂,防霉剂能有效地降低饲料中微生物数量,控制其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防止饲料贮存期的营养成分的损失,让饲料在其保质期内不发生霉变,没有霉菌生长,也就不会有霉菌毒素问题。
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要给饲料中添加适当的防霉剂。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猪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属产生的毒素,可存在于猪只的饲料、水源和环境中。
猪霉菌毒素中毒对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当猪只饮食中存在过多的猪霉菌毒素时,会引起猪只的胃肠炎、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猪只死亡。
此外,长期摄入猪霉菌毒素还会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使得其体重增长率降低,生产效益下降。
2. 污染猪肉及其制品猪霉菌毒素会进入猪肉和其制品中,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大量摄入含有猪霉菌毒素的猪肉和其制品,会导致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引起急性胃肠炎、肝脏损伤、免疫力下降等。
3. 造成经济损失猪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猪只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直接影响猪只的生产效益。
同时,因为猪肉和其制品被污染,没有市场可供销售,也会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1. 选用无猪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为了避免猪霉菌毒素的污染,我们可以选择无霉菌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同时应保持饲料库房和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饲料和猪舍进行消毒,避免霉菌的生长繁殖。
2. 合理使用防霉剂在饲料生产、储存和使用环节中,可以适当使用防霉剂,对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行有效的抑制。
此外,在使用防霉剂时需要注意防霉剂的质量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其对猪只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 加强猪只健康管理加强猪只健康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也是避免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合理的饮食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的保持,都能提高猪只的身体健康水平,降低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风险。
4. 定期检测饲料和猪肉中的猪霉菌毒素对于已经开展养殖业的企业,需要定期进行饲料和猪肉中猪霉菌毒素的检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以避免猪霉菌毒素的进一步传播和影响。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养殖业的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猪霉菌毒素中毒危害巨大,我们需要加强猪只健康管理,选用无猪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合理使用防霉剂,定期检测饲料和猪肉中的猪霉菌毒素等措施,全面降低猪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风险。
大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会申请书(范文4篇)大学当中很多的同学都会想要提升一下自己,所以很多大学生就会加入学生会,那大家知道大学生该怎么写入学生会申请书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大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会申请书(范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会申请书(范文4篇)一尊敬的系团总支学生会:我申请加入系团总支学生会。
学生会在我心中是个神圣的名词。
她连接学校与学生,是一个学生自己管理的组织。
向上,她反映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向下,她传达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意向;向内,她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问文体活动;向外,她联系学校实际组织同学们参加社会活动。
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学生会存在的基础;自我锻炼,提升自我素质的意义是学生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所以我向往系学生会组织。
能够加入系团总支学生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名成员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如果老师能批准我的申请,使我顺利进入系团总支学生会,我会积极、主动地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并在其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办事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会自觉地学习和体会市里面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以及党的“17大”精神,从而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及参政议政意识。
我是一个十分有上进的人,任何事不做则已,做则一定做好。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为我自己,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的更远才能看的更远,我希望在更高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我们机械工程系学生会中的各项工作搞好。
我的话并不是空话,我认为我有能力实现我的诺言,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我都有我的优势。
在班级担任纪律委员工作近一学年,一路走来,不是鲜花满地,也不是荆棘密布,有的只是波澜不惊,缓坡小溪。
从以前只会按上级要求办事到现在能独立策划、组织各种活动,我经历了一个由不会到会,同不好到好的过程,现在工作起来总觉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在养猪业中,霉菌毒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以严重危害猪的健康和生产。
霉菌毒素是由一些真菌产生的化合物,这些真菌通常在储存的饲料或湿润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当猪食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时,就会受到毒素的影响。
那么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是什么呢?首先,霉菌毒素对猪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它会破坏猪的生殖、肝脏、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中的猪,霉菌毒素的危害尤为严重。
大量的霉菌毒素的摄入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甚至导致猪的死亡。
其次,霉菌毒素会影响肉质品质,在肉类中含有过量的霉菌毒素会直接影响肉味和储存期。
霉菌毒素也会对猪肉的营养价值造成影响,使得猪肉的营养价值受到损害。
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必须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对霉菌毒素的一些防控措施:1. 饲料加工过程的控制。
避免在饲料中存在潮湿和霉菌的环境,最好选择干燥地区进行饲料生产。
在加工过程中,要将饲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杀死里面的细菌和真菌。
2.饲料质量控制。
要求饲料的质量达到规范标准,不使用低质量的饲料,并且要保持饲料的干燥和防潮状态。
3. 终端产品检测。
通过对养猪场出栏的猪进行毒素检测,确保养猪场出栏的猪肉符合国家标准,并避免将霉菌毒素进入消费者的食品链。
4. 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养殖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霉菌毒素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5. 兽医管理。
加强对猪的检查和疫苗注射,对于发现猪出现相应症状的情况,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降低猪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
总的来说,霉菌毒素在养猪业中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对猪的生产和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正确的防控措施,切断霉菌毒素的入口,实现良好的生产和健康发展。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毒素,存在于多种饲料中,如玉米、大豆、麦麸等。
霉
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可以通过饲料污染进入养猪场,对猪只的健康产生危害。
其危害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霉菌毒素会影响猪只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2.对繁殖的影响:霉菌毒素可以降低母猪的受孕率和繁殖能力,导致生殖障碍。
3.对免疫的影响:霉菌毒素降低猪只的免疫能力,导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
4.对肉品质量的影响:霉菌毒素会影响肉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
第二,防控措施
1.科学管理饲料:要保持饲料的良好质量,及时清理、消毒饲料仓库,定期检查饲料
质量,防止霉变和感染。
2.多种饲料搭配使用:适量添加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控制猪只的膳食比例和饮食量,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3.定期检测饲料:要进行定期检测霉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及时发现并采取
合适的处理措施。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猪场的清洁、卫生和通风,减少疫情出现的机会。
5.加强预防接种: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总之,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猪只的
健康和肉品的安全。
只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的饲料才能保障养猪业的发展。
霉菌毒素对猪危害及其预防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死精、不孕、死胎等)、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便于饲养者判断和及时防治,现将不同的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1、黄曲霉毒素。
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毒素。
⑴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首先免疫系统受到干扰,对疫病易感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差。
⑵是凝血因子抑制剂,表现在伤处长时间流血不止及浆膜下层淤斑出血,小肠和结肠出血等。
⑶侵害肝脏,致使肝功能下降,肝脏肿大,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下降10%以上。
2、玉米赤霉烯酮。
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粱和小麦上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
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的年龄而不同。
饲料中含玉米赤霉烯酮1-5毫克/千克,可引起小母猪提前发情,外阴部水肿、脱垂和早熟性乳房发育;小公猪包皮增大、性欲降低和睾丸变小;成年母猪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妊娠;妊娠母猪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超过30毫克/千克将出现早期胚胎死亡及流产。
3、赭曲霉毒素。
是一种霉菌肾毒素,给猪饲喂含赭曲霉毒素1毫克/千克的饲料3个月,可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即橡皮肾。
4、新月霉毒素。
饲喂含新月霉毒素的饲料,可引起皮肤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和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导致猪拒食、呕吐或心血管衰竭死亡。
5、麦角毒素。
饲喂含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在数天或数周内猪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全身状况不佳,通常出现后腿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
6、念珠镰孢霉和增生镰孢霉。
普遍存在于玉米中,饲料中含量高于120毫克/千克时,可引起肺水肿和胸腔积水,发病率高达50%,病死率50-90%。
二、预防措施⑴饲料厂和养殖场应严格控制使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猪。
⑵对轻微发病的玉米,用1.5%的氢氧化钠和草木灰水浸泡处理,再用清水清洗多次,直至泡洗液澄清为止。
2023-11-04CATALOGUE目录•饲料霉败的原因和危害•猪饲料霉败中毒的症状和诊断•防治猪饲料霉败中毒的措施•猪饲料霉败中毒的防治案例分析•总结和展望•参考文献01饲料霉败的原因和危害主要分布于玉米、花生、棉籽等作物及其制品中。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分布黄曲霉毒素主要分布于小麦、玉米、稻谷等作物及其制品中。
镰刀菌毒素主要分布于各种谷物、饲料和食品中。
青霉菌毒素在潮湿环境下,饲料容易受潮、发霉。
气候潮湿储存不当饲料质量差储存时间过长、储存环境不卫生等都容易导致饲料霉变。
一些饲料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如玉米水分超标等。
03饲料霉败的原因0201猪摄取霉变饲料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神经症状等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影响猪的免疫系统,降低其抵抗力。
免疫抑制长期饲喂霉变饲料会影响猪的繁殖能力,导致不孕不育等问题。
繁殖障碍猪摄取霉变饲料后,其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生长迟缓、瘦弱等问题。
生长迟缓饲料霉败的危害02猪饲料霉败中毒的症状和诊断中毒症状行为异常如过度兴奋、行动不稳、甚至抽搐等。
免疫抑制猪只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消化紊乱可能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食欲减退猪只对饲料的食欲减退,可能拒绝进食。
体重下降由于营养摄入不足,猪只的体重会明显下降。
诊断方法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
临床观察血液检查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胆固醇等。
对死亡的猪只进行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的变化。
对饲料和猪只排泄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如药物、重金属等中毒,应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其他中毒性疾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等,应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如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应有针对性的补充措施。
营养缺乏症鉴别诊断03防治猪饲料霉败中毒的措施预防措施储存条件控制保证饲料仓库的干燥、通风、防潮,并定期进行消毒,确保饲料在储存过程中不发生霉变。
完善饲料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饲料管理制度,对饲料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规范,避免饲料在各个环节中受到污染。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张文杰X u m u s h o u y i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种类繁多,生命力顽强,在生长繁殖代谢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霉菌属于真菌属的一种为真核生物,不同霉菌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性,其中致病性较强的霉菌主要为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烟曲霉菌、赤霉菌,这几种霉菌所产生的毒素主要为黄曲霉菌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和赤霉烯酮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动物机体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导致脏器器官中毒坏死,影响到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殖系统,使动物出现流产中毒死亡。
生猪养殖过程中,霉菌会随着饲料原料进入到猪体内,引发各种临床症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一、发病经过2018年6月26日在,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的生猪群中出现了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养殖经产母猪300头,体重在250kg 以上,养殖场坚持自繁自育,饲料自行配制。
发病之后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度,最高升高到42度,呕吐腹泻,有的患病猪病情严重呈现昏迷状态,皮下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
笔者和饲主沟通得知,该养殖场出现发病症状之前更换了新购进的玉米。
通过对新引进的玉米进行检查,发现玉米存在明显的发霉变质现象。
二、临床症状该养殖场患病猪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呈现急性型中毒经过,有的呈现慢性中毒经过。
养殖场的仔猪主要呈现急性中毒症状,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1度,最高升高到42度,精神萎靡不振,粪便干硬,垂头弓背,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全身肌肉震颤,有的患病猪呆滞在圈舍中,不愿意走动,有的患病猪兴奋不安,角弓反张,在体表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的出血斑块。
慢性性患病猪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成年猪群体当中,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被毛杂乱无光泽,身体逐渐消瘦,皮肤发紫,结膜苍白无光泽。
出现中毒症状4~5天之后,患病猪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并出现异食癖,有的患病猪还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病后期嗜睡卧底不起,全身肌肉抽搐,后肢不能正常站立。
霉菌是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霉菌毒素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产毒真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动物吃进污染真菌毒素的饲料及某些青干饲草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动物真菌毒素中毒病。
本病的发生与饲料相关性,具有地区性、季节性、群发性、不传染性与再发性的特点。
霉菌的种类很多,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及腐败的有机物中。
对猪只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发霉变质的各种谷物,比如玉米、大麦、小麦、燕麦、糠麸及棉籽等。
据有关报告,世界上约有25%以上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污染,用这样的谷物生产饲料,常年用于喂猪,易造成猪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
当前霉菌毒素中毒对我国养猪生产威胁重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就规模化猪场防控霉菌毒素中毒的技术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当前危害猪只的霉菌毒素的主要种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50多种,对动物有严重伤害的主要有8种。
其中对猪只危害较严重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及呕吐毒素等。
据报道,奥特奇公司从我国河南、湖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北京、湖北、内蒙古、云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江苏等18个省、市、自治区采集176个原料和全价饲料的样品,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发现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等,检出率达100%,但超标率不高。
据上海卫秀余研究员报道,从我国生产的饲料中检出T-2毒素占92.4%、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占56.3%、烟曲霉毒素占48.6%、黄曲霉毒素占25%、赭曲霉毒素占5.7%。
检测结果显示,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生产饲料的谷物原料在田间、收获过程及运输过程中就已存在霉菌毒素污染;二是养猪场购进饲料后保管不当,造成饲料发霉变质污染霉菌毒素。
如何解决饲料污染霉菌毒素的问题,应从源头着手,至关重要。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第40卷76 亚硒酸钠、维生素E 治疗后,病愈。
1 临床症状(1)本病常发生于体质健壮的仔猪,有的病程较短,突然发病。
发病初期表现精神不振,猪体迅速衰退,往往出现起立困难的病状,四肢麻痹。
呼吸不匀,心跳加快,体温无异常变化。
病程约为3~8d ,最后倒毙。
也有的病例不出现任何病状,即迅速死亡。
(2)其共同症状有运动机能障碍:喜卧、起立困难、跛行、四肢麻痹;心力衰竭:心跳加快,呼吸不匀、频数;消化机能紊乱、腹泻;贫血、黄染、生长缓慢等全身症状,严重的有渗出性素质:由于毛细血管细胞变性、坏死,通透性增强,造成胸、腹腔和皮下等处水肿。
2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心肌和骨胳肌发生变性和坏死。
(1)病变主要发生于负重较大的后腿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其次为背最长肌。
呈白色条纹和斑块,且往往左右对称。
病变肌肉苍白,质地松软湿润,状似鱼肉。
严重者肌肉质地略显干硬,晦暗无光,在苍白色的切面上可见大量散在的灰白色小点,偶然还有局部钙化灶。
此类病变也可见于膈肌。
(2)心肌松软,心肌明显坏死,心脏容量增大,有时右心室肌肉萎缩,外观呈桑葚状。
剖检可见心内膜上有淡灰色或淡白色斑点、心外膜和心内膜有斑点状出血。
3 与白肌肉区分(1)白肌肉是困扰养猪业的世界性问题,仅见于猪肉。
国外称为PSE 猪肉(Pale soft Exudative Pork),也有称做“水煮样肉”和“热霉肉”的。
与白肌病不同之处在于肌纤维没有变性和坏死变化,没有病理性改变。
组织学检查,仅少数肌纤维变粗,横纹消失。
其特征表现是:肌肉苍白,质地柔软,有液体渗出。
病变多发生在半腱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
由于肌肉色泽变淡,这种病变常被误认为是肌肉变性,故易与白肌病混淆。
(2)白肌肉的发生除了与猪的品种和遗传性因素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宰前的应激反应引起。
预防发生白肌肉的措施,除了尽量减少猪只宰前应激因素之外,宰前不要过多饲喂或者只供给饮水、不喂饲料也是可以避免白肌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