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说家谈小说新(教案)(九上) (1)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了解小说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2)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小说家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3) 能够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 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探究学习,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尊重作家,珍视文学作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 小说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2.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3.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家及其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6. 拓展: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创作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小说家创作心得和体会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的表达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十四《小说家谈小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基本知识。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了解典型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鉴赏常识。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自主学习】1.朗读文本内容2—3遍,扫清字词障碍,圈画重要内容及相关信息。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⑦宽shù()⑧尴尬..()()⑨qián()诚⑩安xiáng ()3.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2—3个问题)【课堂探究】1.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他(她)共度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小说吧。
(1)什么是小说?小说包括哪几个要素?(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3)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按篇幅长短,小说如何分类?2.复述故事,组织对《百合花》的讨论。
(1)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分别是什么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3)《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两次出现,每一次出现在哪里?当时新媳妇的态度怎样?(4)《百合花》这篇小说想表达怎样的思想主题?请简要的分析。
3.细读课文,理解归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人物的形象。
(1)小通讯员的形象:(2)新媳妇的形象:4.小说的环境描写: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拓展延伸】1.作者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何在?2.模仿“百合花”形象,请你也创造出具有象征内涵的具体实物来,并作简要的讲解分析。
【达标检测】1.《百合花》中,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2.小说中,新媳妇的话语很少,作者主要是用神态描写来塑造她的形象。
把文中“借被子”和“补衣”两处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全画出来并认真品味,领会神态描写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小说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小说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作者、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小说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作者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
(2)如何运用小说创作技巧和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小说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小说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提问:你们对小说创作有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小说创作技巧和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部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其他小说作品,加深对小说创作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2. 尝试运用所学的小说创作技巧和方法,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检查他们的阅读分析和创作成果。
3. 长期进步:通过学期末的小说阅读和创作测试,评估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整体进步情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3)能够欣赏小说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创作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3. 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写作技巧;4. 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5. 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
2. 教学难点: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应用,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创作与评价: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创作自己的小说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创作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的能力;3. 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的丰富程度;4. 学生的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和相关资料;2. 小说作品集或小说家作品集;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幻灯片;5. 教学评价表格和反馈机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作为九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苏教版《小说家谈小说》旨在让学生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同时,了解小说的写作和创作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个目的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培养小说的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理解小说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包括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小说的主题和思想,以及相关的练习和作业。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章教学应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2.阅读分析法。
选取经典的小说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从中体会小说的魅力和思想内涵。
3.讨论交流法。
教师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4.写作实践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进行创作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技巧。
4.课堂评价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和考试评价等,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小说的重要性和意义,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讲解环节(20分钟)教师通过PowerPoint和多媒体设备,讲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小说的主题和思想等内容,注重生动形象和精炼准确。
3.阅读分析环节(30分钟)教师选取经典的小说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魅力和思想内涵。
九年级上册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能够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小说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通过探究学习,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
2. 教学难点:(1)小说家谈小说的艺术魅力的感悟。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讨论小说的艺术魅力。
4. 探究学习:学生根据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探究学习,深入分析小说的艺术魅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小说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设置有趣的小说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创意写作: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说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感悟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感悟文学的魅力,培养对小说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分享自己对小说的认识和感受。
(2)提问:什么是小说?小说家是如何看待小说的?引出本课课题《小说家谈小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小说家谈小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自主思考:课文主要论述了哪些关于小说的观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观点,讨论并总结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小说的基本元素。
4. 分析与鉴赏:(1)让学生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小说片段,体会小说家的创作技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感受小说对人生的启示。
(2)讨论:如何看待小说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之间的关系?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部小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总结小说的主题和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分析鉴赏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级上册课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3)能够欣赏小说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小说家的创作过程。
(2)通过分析小说实例,掌握小说中的基本元素。
(3)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对小说家的尊重和欣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3)欣赏小说的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小说家的创作过程和写作技巧的具体运用。
(2)对小说中的深层次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提问:你们认为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总结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部小说,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探讨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讲解和总结。
(2)举例说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的作用和意义。
5. 写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小说的短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总结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
2. 写一篇关于小说的短文,可以是评论、读后感或者自己创作的一个小故事。
1. 学生对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的理解程度。
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教案(苏教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①把握小讲差不多知识。
②了解典型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小讲的爱好。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自学和讨论法四、使用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天空飘着雪花的宁静的夜晚,坐在温顺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讲,与书中的他共渡欢乐时刻,是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你可明白如何样去观赏小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小讲吧。
〔二〕知识盘点:岁末了,各大商场、各大公司都在进行年终盘点,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下知识的盘点,请大伙儿翻开课本259页,快速阅读内容,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地点划下来。
〔几分钟后,出示大屏幕上的咨询题,找学生回答〕1、什么是小讲?小讲包括哪几个要素?2、小讲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3、小讲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按篇幅长短,小讲如何分类?〔学生回答时,教师简要讲明〕〔三〕走进人物画廊:通过知识盘点,我们了解到小讲的一些差不多常识,我们也明白了,人物是小讲的灵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画廊,猜一猜他们是谁,他们有如何样的性格特点。
〔出示大屏幕上的人物,让学生讨论、补充讲出人物性格〕孙悟空:勇敢、善斗、神通宽敞、忠诚、具有抵抗精神。
林黛玉: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博学多才、对爱情执着。
林冲:武艺高强、循规蹈矩但逼上梁山后抵抗到底。
诸葛亮:忠诚、有智谋。
青年闰土:勇敢、爽朗、对生活充满热情。
韩麦尔先生:爱国。
〔通过那个环节,既让学生把握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又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四〕讲解典型:〔出示大屏幕〕什么缘故这些人物总那么栩栩如生,在我们心中长驻,因为他们差不多上个性鲜亮的典型。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典型的知识。
典型确实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是共性个性的统一。
我们常讲环境塑造人,那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要紧的是社会环境,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
例如孙悟空,假如只看他的大闹天宫,我们也许会认为有些过分,但认真想一想,孙悟空是在拼搏之后得到了一个齐天大圣的称号,他自认为得到了认可,受到了尊重,没想到只是个骗局,他的威严受到了践踏,他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因此他的抵抗才这么无法操纵,他是在为威严而战,大闹天宫是在那个特定背景下产生的。
九年级上册课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能够分析小说家创作小说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小说创作的技巧和要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小说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小说创作的热情,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分析小说家创作小说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小说创作的技巧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家创作小说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掌握小说创作的技巧和要点。
2. 培养学生的小说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小说作品。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2)提问:你们对小说创作有什么好奇心和疑问?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小说家创作小说的过程和方法。
4. 创作实践:(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和建议。
5. 分享和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质量和创新之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情节和环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
2. 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情节和环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将课文中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
(2)简介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探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情节和环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
5.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总结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情节和环境的能力。
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进行写作实践的情况。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小说家谈小说》文本。
2. 与小说家创作心得和艺术追求相关的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3. 小说家访谈或创作谈的资料。
4. 学生写作样本。
5. 小说鉴赏手册或相关指导书籍。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怀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课题小说家谈小说课时 3 备课人邵爱静审核人朱艳日期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矛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重点难点①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②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板书设计人物:通讯员新媳妇开端:“我”被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
发展:“我”和通讯员到百姓家借被子。
故事情节:高潮:通讯员为救担架队员而牺牲。
结局:新媳妇为通讯员补衣服。
环境:激烈战斗的战争时期。
主题:反映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随散文家一起学习了如何评价散文,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如何去评价小说。
二、走进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于浙江省的乌镇。
这里农业发达,又紧邻上海,人文荟萃,造成了他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后来参加了革命运动,那段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了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
她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
表现战争题材的,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和厚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那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在劳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
进入新时期后,她的视野更宽广深邃了,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柔中透出辛辣,热情了蕴涵冷峻。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代表作《百合花》、《静静的产院》等。
三、学习《百合花》: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挪.()步讪.()笑尴尬..()掂.()量颤.()动虔.()诚忸怩..()跌宕.()执拗..()2.组织自主阅读《百合花》,读后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百合花》中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3.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4.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百合花》中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百合常是诗人墨客和歌者吟咏的对象,大多数人都对它喜爱有加。
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与众不同的散发出一股清纯高雅的气息。
在西方,也有许多关于百合的传说,圣经里记载百合花是由夏娃的眼泪所变成,为纯洁的礼物。
因此百合花常被认为是纯洁、清新、高雅的代表。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有关百合花的美丽故事。
二、积累展示1.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倡导现实主义,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动摇》、《追求》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
中篇小说《虹》发表于1930年,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等等。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3)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小说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了解小说创作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案例,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小说创作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3. 小说创作的方法和技巧;4. 小组讨论和分享小说创作的经验和心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小说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小说的创作。
1. 阅读法:通过阅读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了解小说创作的方法和技巧;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案例,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说家谈小说。
2.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PPT展示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展示小说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一篇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小说的创作和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怀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小说家谈小说课时 3 备课人邵爱静审核人朱艳日期
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矛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重点难点①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②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板书设计人物:通讯员新媳妇
开端:“我”被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
发展:“我”和通讯员到百姓家借被子。
故事情节:高潮:通讯员为救担架队员而牺牲。
结局:新媳妇为通讯员补衣服。
环境:激烈战斗的战争时期。
主题:反映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散文家一起学习了如何评价散文,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如何去评价小说。
二、走进作者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于浙江省的乌镇。
这里农业发达,又紧邻上海,人文荟萃,造成了他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后来参加了革命运动,那段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了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
她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
表现战争题材的,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和厚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那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在劳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
进入新时期后,她的视野更宽广深邃了,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柔中透出辛辣,热情了蕴涵冷峻。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
时代本质。
代表作《百合花》、《静静的产院》等。
三、学习《百合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挪.()步讪.()笑尴尬
..()掂.()量颤.()动
虔.()诚忸怩
..()跌宕.()执拗
..()
2.组织自主阅读《百合花》,读后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主题
4.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
(1).小通讯员的形象
(2).新媳妇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
说说小说中哪些细节使你难以忘怀?
二、合作交流:
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在一次残酷的战
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第三课时
一、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在了解了小说《百合花》的基础上,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茅盾的《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引导学生逐层探究课文内容后,讨论交流本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概括叙述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明确评论的重点。
第二部分(3—5)分析作品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特点
第三部分(6)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二、精读课文解读探究
a.作品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作者认为《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具体起什么作用?
1.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2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b.从文中找找有哪些细节具有上述作用。
三、合作交流课内小结
1.通过学习茅盾先生的作品,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鉴赏小说作品: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鉴赏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
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
(如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四、自主拓展
1.向专家学习后,我们再来读读《百合花》,想想有没有新的感悟。
学会欣赏小说中的景物美和人物美或者小说中动词的巧妙运用等等,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由评论。
五、自主展示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评论作品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