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命题与逻辑连接词
- 格式:ppt
- 大小:588.00 KB
- 文档页数:65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问题:怎样区分全称性量词与存在性量词?逻辑联结词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二、复习预习“或”作为逻辑联结词,与生活用语中“或者”相近,但二者有区别。
生活语言中“或者”是指从联结的几部分中选一,而逻辑联结词“或”都是指联结的几部分中至少选一。
“且”作为逻辑联结词,与生活用语中“既……”相同,表示两者都要满足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和”,“与”代替。
“非”作为逻辑联结词的意义就是日常生活用语中的“否定”,而且是“全盘否定”。
“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联结词。
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
短语“有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读作“p且q”。
三、知识讲解考点1 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考点2 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存在量词: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考点3 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命题真值表:四、例题精析考点一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判断例1命题p :将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得到函数y =sin ⎝ ⎛⎭⎪⎫2x -π3的图象;命题q :函数y =sin ⎝ ⎛⎭⎪⎫x +π6cos ⎝ ⎛⎭⎪⎫π3-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则命题“p ∨q ”“p ∧q ”“¬p ”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0【规范解答】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后,所得函数为y =sin ⎣⎢⎡⎦⎥⎤2⎝ ⎛⎭⎪⎫x -π3=sin ⎝ ⎛⎭⎪⎫2x -2π3,∴命题p 是假命题.又y =sin ⎝ ⎛⎭⎪⎫x +π6cos ⎝ ⎛⎭⎪⎫π3-x =sin ⎝ ⎛⎭⎪⎫x +π6cos ⎣⎢⎡⎦⎥⎤π2-⎝ ⎛⎭⎪⎫x +π6=sin 2⎝ ⎛⎭⎪⎫x +π6=12-12cos ⎝ ⎛⎭⎪⎫2x +π3, ∴其最小正周期为T =2π2=π,∴命题q 是真命题. 由此,可判断命题“p ∨q ”为真,“p ∧q ”为假,“¬p ”为真. 【总结与反思】“p ∨q ”“p ∧q ”“¬p ”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 (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 (2)判断其中命题p 、q 的真假;(3)确定“p ∧q ”“p ∨q ”“綈p ”形式命题的真假.考点二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1)p:∀x∈R,x2-x+14≥0;(2)q: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3)r:∂x0∈R,x20+2x0+2≤0;(4)s:至少有一个实数x0,使x30+1=0.【规范解答】否定量词,否定结论,写出命题的否定;判断命题的真假.(1)¬p:∂x0∈R,x20-x0+14<0,假命题.(2)¬q: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假命题.(3)¬r:∀x∈R,x2+2x+2>0,真命题.(4)¬s:∀x∈R,x3+1≠0,假命题.【总结与反思】(1)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方法①找到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②对原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2)判定全称命题“∀x∈M,p(x)”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x,证明p(x)成立;要判断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内至少能找到一个x=x0,使p(x0)成立.考点三逻辑联结词与命题真假的应用例3 已知p:∂x∈R,mx2+1≤0,q:∀x∈R,x2+mx+1>0,若p∨q为假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命题与逻辑关系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命题及逻辑关系知识讲解之训练一、命题及其关系1、命题的定义:命题,其中真命题,假命题。
说明:(1)一般来说,开语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2)要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就是要看他是否符合“可以判断真假”这个条件。
2、命题的结构:“若p ,则q ”,其中p 叫做命题的,q 叫做命题的。
3、四种命题的概念:一般地,用p 和q 分别分别表示愿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即“若q ,则p ”,。
否命题:即“若p ?,则q ?”,。
逆否命题:即“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5、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2)若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可以为真也可以为假;(3)在同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要么是0个,要么是2个,要么是4个。
6、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若命题为“若p ,则q ”,则其命题的否定为:“若p ,巩则q ?”,而其否命题是:“若p ?,则q ?”。
二、基本逻辑连接词1、逻辑连接词:逻辑连接词。
或:用连接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接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q p ∨,读作“p 或q ”(“ ∨”读作“合作”)且:用连接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接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q p ∧,读作“p 且q ”(“ ∧”读作“析取”)非:对命题p 加以否定,就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
2、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的形式:(1)p 或q ,记作p ∨q ;(2)p 且q ,记作p ∧q ;(3)非p (命题的否定),记作 ?p 。
3、复合命题“p 或q ”,“p 且q ”,“非p ”的真假判断:(1)“p 或q ”形式的复合命题:“同假为假,其余为真”(2)“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同真为真,其余为假”(3)“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为真非为假、为假非为真”4、常用的正面叙述词语和他的否定词语:存在、任意、至少有一个、二个,至多、唯一一个5、充分必要条件区别及方法命题与简易逻辑一.典例分析考点1.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例1.(1)设原命题是“当c>0时,若a>b,则ac>bc”,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2)若a、b、c∈R,写出命题“若ac<0,则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三个命题的真假变式训练1:命题“若x = y 则|x| = |y|”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的真假考点2: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与判断例2.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1)在△ABC中,p:∠A=∠B,q:sin A=sin B;(2)对于实数x、y,p:x+y≠8,q:x≠2或y≠6;(3)非空集合A、B中,p:x∈A∪B,q:x∈B;(4)已知x、y∈R,p:(x-1)2+(y-2)2=0,q:(x-1)(y-2)=0.例3.已知不等式|x-m|<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3<x<< p="">1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变式训练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⑴p:(x-2)(x-3)=0;q:x-2=0.⑵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⑶p:x=3;q:x2=9.⑷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变式训练2: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填空,并说明理由:(1)“a 和b 都是偶数”是“a+b 也是偶数”的条件;(2)“四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3)“x ≠3”是“|x|≠3”的条件;(4)“x-1=0”是“x2-1=0”的条件;(5)“两个角是对顶角”是“这两个角相等”的条件;(6)“至少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7)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b,c 都不为0)来说,“b2-4ac ≥0”是“这个方程有两个正根”的条件;(8)“a=2,b=3”是“a+b=5”的条件;(9)“a+b 是偶数”是“a 和b 都是偶数”的条件;(10)“个位数字是5的自然数”是“这个自然数能被5整除”的条件.考点3: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例4.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及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一.命题的四种形式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说明】(1)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如“”,“2不一定大于3”.(2)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例如:“起立”、“π是有理数吗?”、“今天天气真好!”等.(3)语句能否确定真假是判断其是否是命题的关键.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既真又假,模棱两可.命题陈述了我们所思考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类似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2.命题的结构:命题可以改写成“若,则”的形式,或“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是命题的条件,是命题的结论.【说明】(1)一般地,命题“若p则q”中的p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2)有些问题中需要明确指出条件p和q各是什么,因此需要将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3.四种命题原命题:“若,则”;逆命题:“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位置;否命题:“若非,则非”,或“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逆否命题:“若非,则非”,或“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后再换位或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换位后再分别否定.【说明】对于一般的数学命题,要先将其改写为“若,则”的形式,然后才方便写出其他形式的命题.4.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1)四种命题之间的构成关系(2)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说明】(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2)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5.反证法:(1)反证法是假设结论的否定成立,利用已知条件,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判定结论的否定错误,从而得出要证的结论正确.(2)反证法的步骤:①假设结论不成立.②从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到矛盾③判定假设错误,肯定结论正确.(3)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因此在直接证明原命题有困难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它等价的逆否命题.【说明】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重要方法之一.6.方法总结:(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①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②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7.8.【例题】例1.对满足A⊆B的非空集合A、B,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任取x∈A,则x∈B”是必然事件;②“若x∉A,则x∈B”是不可能事件;③“若任取x∈B,则x∈A”是随机事件;④“若x∉B,则x∉A”是必然事件.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 4B. 3C. 2D. 1【答案】B【分析】先根据非空集合A,B满足A⊆B,包含两种情况:A⊊B或A=B,结合子集的概念和事件的概念,从而对四个选项时行判断.解:非空集合A,B满足A⊆B,包含两种情况:A⊊B或A=B.四个命题:①:对任意的x∈A,由于集合A是B的子集,A中的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故都有x∈B;故若x∈A,则x∈B是必然事件正确;②:当A=B时,不存在x∉A时,x∈B.当A⊊B时,存在x∉A时,x∈B.故若x∉A,则x∈B 是随机事件.故错;③:若x∈B,则x∈A,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是随机事件,故正确:④:对任意x∉B,都有x∉A 是“对任意的x∈A,都有x∈B”的逆否命题,根据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故正确;故正确的命题个数为:3个,故选:B.本小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例2.命题“∃x>0,x2-4x+2>0”的否定是______.【答案】∀x>0,x2-4x+2≤0【分析】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解: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所以命题“∃x>0,x2-4x+2>0”的否定是:∀x>0,x2-4x+2≤0.故答案为:∀x>0,x2-4x+2≤0.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注意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否定关系.例3.对于二项式(1-x)1999,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展开式中T1000=;②展开式中非常数项的系数和是1;③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1000项和第1001项;④当x=2000时,(1-x)1999除以2000的余数是1.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④【分析】求出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的特定项,判断选项正误即可.解:二项式(1-x)1999中,①正确;令x=1得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是0,展开式中常数项的系数是1,所以展开式中非常数项的系数和是-1,②不正确;展开式中系数正、负间隔出现,系数最大项,不可能有两个,③不正确;当x=2000时,(1-x)1999展开式中除第一项不含因数2000,其余各项均有因数2000,所以(1-x)1999除以2000的余数是1,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展开式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对四个命题注意考查,明确正确与否.这是高考题目中常见题型.例4.下列命题:(1)若函数为偶函数,则a=1;(2)函数f(x)=|sin2x|的周期T=;(3)方程log6x=cosx有且只有三个实数根;(4)对于函数f(x)=x2,若.以上命题为真命题的是______.【答案】(2)(3)(4)【分析】判断a=1时,函数的奇偶性,可判断(1);求出函数f(x)=|sin2x|的周期,可判断(2);数形结合,分析方程log6x=cosx根的个数,可判断③;判断函数f(x)=x2的凸凹性,可判断(4)解:(1)当a=1时,的定义域R关于原点对称,且f(-x)+f(x)=+==lg1=0,故此时函数为奇函数,故(1)错误;函数y=sin2x的周期T=π,纵向对折变换后函数f(x)=|sin2x|的周期T=,故(2)正确;作出y=log6x与y=cosx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两个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交点,可得方程log6x=cosx有且只有三个实数根,故(3)正确;∵函数f(x)=x2是凹函数,∴在0<x1<x2,则,故(4)正确;故真命题是:(2)(3)(4),故答案为:(2)(3)(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命题的真假判定,同时考查了函数的一些性质,注意数形结合的方法.例5.有以下四个命题:①从1002个学生中选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时先随机剔除2人,再将余下的1000名学生分成20段进行抽取,则在整个抽样过程中,余下的1000名学生中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②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点();③某厂10名工人在一小时内生产零件的个数分别是15,17,14,10,15,17,17,16,14,12,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为17,中位数为15;④某初中有270名学生,其中一年级108人,二、三年级各81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0人参加某项调查时,将学生按一、二、三年级依次统一编号为1,2,…270.则分层抽样不可能抽得如下结果:30,57,84,111,138,165,192,219,246,270.以上命题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分析】从随机抽样的原理和出发,逐次判断.解:①错误,从1002个学生中选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是随机抽样,即要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②正确,线性回归方程必过样本中心点.③正确,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可得.④正确,由分层抽样的方法可知,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抽取4人,3人,3人,所以编号在1~108号之间的有4个号码.故选:C.本题是对统计知识的考查,在高考中,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简单题,需要学生了解其定义和步骤即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特别是课改地区,考到的概率还是较高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填空题,解答题等.【课堂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命题p:椭圆C:+=1的焦点在x轴上;命题q:直线l:x-y+m=0与圆O:x2+y2=9有公共点.若命题p、命题q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命题p为真:由题意得,m>8-m>0,解得4<m<8.…3分命题q为真:x-y+m=0与圆O:x2+y2=9有公共点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3,解得:-3≤m≤3.…7分因为命题p、命题q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若p真q假,则:解得:3<m<8.…10分若p假q真,则:解得:-3≤m≤4 …13分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m<8或-3≤m≤4.…14分.【分析】求出命题p,q为真时,m的范围,结合命题p、命题q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分类讨论,综合后可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为载体,考查了椭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合命题,难度中档.2.如图,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下列关于该双曲线的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个数是()①渐近线方程是和x=0;②对称轴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和;③实轴长和虚轴长之比为;④其共轭双曲线的方程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分析】求出函数关于直线y=x的对称解析式为,研究其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函数关于直线y=x的对称解析式为,其渐近线方程为和y=-x,对称轴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x=0,y=0,实轴长和虚轴长之比为;其共轭双曲线的方程为,故对于①的渐近线方程是和x=0,正确;对于②对称轴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和,正确;对于③实轴长和虚轴长之比为,正确;对于④其共轭双曲线的方程为,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已知M={(x,y)|=3},N={(x,y)|ax+2y+a=0}且M∩N=∅,则a=-6;②已知点A(x1,y1),B(x2,y2),则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③=1(a≠b)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④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弦AB的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x1,y2),B(x2,y2),则=-4其中的真命题是______.(把你认为是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②④【分析】①,=3中x≠2,不过点(2,3);②,设圆上任意一点P(x,y),有,可得圆的方程;③,a≠b时,椭圆焦点在x、y轴上均可能,还有可能是椭圆;④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掉x得y的二次方程,根据韦达定理即可求得答案.解:对于①,=3中x≠2,不过点(2,3),把点(2,3)代入ax+2y+a=0,a=-2,故错;对于②,设圆上任意一点P(x,y),有,可得圆的方程(x-x1)(x-x2)+(y-y1)(y-y2)=0,故正确;对于③,a≠b时,椭圆焦点在x、y轴上均可能,还有可能是椭圆,故错;对于④,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代入y2=2px,可得y2-2pmy-p2=0,由韦达定理得,y1y2=-p2.∵y12=2px1、y22=2px2∴,x1x2=p2⇒则=-4,故正确.故答案:②④本题考查了命题真假的判定,涉及到了解析几何的大量基础知识,属于中档题.4.关于函数f(x)=cos(2x-)有以下命题:①若f(x1)=f(x2)=0,则x1-x2=kπ(k∈Z);②函数f(x)在区间[,]上是减函败;③将函数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④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g(x)=sin(2x+)的图象相同.其中正确命题为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②④【分析】①由f(x1)=f(x2)=0,可得=,=,化简即可判断出正误;②由x∈[,],可得∈[0,π],即可判断出单调性;③将函数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g(x)==cos2x,即可判断出图象的对称性;④利用诱导公式可得函数f(x)===,即可判断出正误.解:关于函数f(x)=cos(2x-)有以下命题:①若f(x1)=f(x2)=0,则=,=,∴x1-x2=π(k1,k2,k∈Z),因此不正确;②由x∈[,],可得∈[0,π],因此函数f(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正确;③将函数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g(x)==cos2x,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因此不正确;④函数f(x)===,因此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g(x)=sin(2x+)的图象相同,因此正确.综上正确命题为:②④.故答案为:②④.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有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全部写上)(1);(2)已知则a;(3)函数y=3x的图象与函数y=-3-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4)函数y=lg(-x2+x)的递增区间为(-∞,];(5)若函数f(x)=2lg(x-a)-lg(x+1)有两个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3)【分析】根据指数的运算性质,求出该指数式的值,可判断(1)的正误;根据对数的运算性质,解对数不等式,求出a的范围,可判断(2)的真假;根据函数对称变换,求出函数y=3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可判断(3)的正误;根据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可判断(4)的真假;根据a=-1时,函数f(x)只有一个零点,可判断(5)的真假;解:===2,故(1)错误;当a>1时,可得恒成立;当0<a<1时,由可得0<a<,综上,0<a<或a>1,故(2)错误;设函数y=3x的上一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y),则P点坐标为(-x,-y),由P点在y=3x 的图象,故-y=3-x,则y=-3-x,故函数y=3x的图象与函数y=-3-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3)正确;当x≤0时,-x2+x≤0,此时函数y=lg(-x2+x)的解析式无意义,故(4)函数y=lg(-x2+x)的递增区间为(-∞,],错误;当a=-1时,f(x)=lg(x+1)有且只有0一个零点,不满足要求,故(5)错误;故答案为:(3)本题又命题的真假判断为载体考查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图象变换法则,是解答的关键.二.充分必要条件【知识梳理】1.充要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相关概念:已知命题是条件,命题是结论(1)充分条件:若,则是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意思是说,只要这个条件就够了,就很充分了,不要其它条件了.如:是的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则是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意思是说,这个条件是必须的,必要的,当然,还有可能需要其它条件.如:某个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要具有奇偶性首先必须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否则一定是非奇非偶.但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并不就一定是奇偶函数,还必须满足才是偶函数,满足是奇函数.(3)充要条件:若,且,则是充要条件.【说明】①判断充要条件,首先必须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然后利用定义法、转换法和集合法来判断.如:命题是命题成立的××条件,则命题是条件,命题是结论.又如:命题成立的××条件是命题,则命题是条件,命题是结论.又如:记条件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读作“推出”、“等价于”.,即成立,则一定成立.2.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等价法:由于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因此,如果原命题与逆命题真假不好判断时,还可以转化为逆否命题与否命题来判断.即利用与;与;与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比如可判断为;可判断为,且,即.如图:“”“,且”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的充分必要条件.【说明】(1)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再用结论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3.方法总结:(1)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根据,进行判断;②集合法:根据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③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如“”是“或”的某种条件,即可转化为判断“且”是“”的某种条件.(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①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②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4.【例题】例1.已知直线l 与抛物线y 2=4x 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个不同的点,那么“直线l 经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是“x 1x 2=1”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先求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坐标为(1,0),分斜率存在于与存在讨论,当直线l 过焦点时的结论,从而说明充分性,反之,借助于方程可知,必要性不成立,故的答案. 解:由于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坐标为(1,0),故过焦点的直线l 可假设为y=k (x-1) 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k 2x 2-(2k 2+4)x+k 2=0 ∵A (x 1,y 1),B (x 2,y 2) ∴x 1x 2=1 当斜率不存在时,结论也成立 反之,若x 1x 2=1时,由方程k 2x 2-(2k 2+4)x+k 2=0知,直线l 不一定经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 故选:A . 本题的考点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主要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通常联立方程,利用韦达定理解决,考查充要条件问题,通常利用定义解答. 例2.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直线且.则“”是“”的( ).,αβb b β⊂≠b α⊥αβ⊥则解得a≥3故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很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与定义,其中根据充要条件的集合判断法,由已知中不等式|x-1|<a成立的充分条件是0<x<4,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为A时,则(0,4)⊊A,将问题转化为集合包含关系中的参数范围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和一次函数g(x)=kx+m(k≠0),则“”是“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交点”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先判断p⇒q与q⇒p的真假,再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给出结论;也可判断命题p与命题q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关系.解:若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不一定成立但“”时,两个函数的图象相交,一定有两个交点由充要条件的定义:则“”是“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①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④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⑤判断命题p与命题q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 与命题q的关系.3.设a,b,c,d∈R,求关于x的方程x2+(a+bi)x+c+di=0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答案】a2-4c≥0,b=d=0,或b≠0,d2-abd+b2d=0.【分析】由题意得到方程组则,通过讨论b=0,b≠0,从而得到答案.解:由x2+(a+bi)x+c+di=0,得:(x2+ax+c)+(bx+d)i=0,则,∴或b≠0则x=-,∴-+c=0,即d 2-abd+b 2d=0, 故答案为:a 2-4c≥0,b=d=0, 或b≠0,d 2-abd+b 2d=0. 本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性质,是一道中档题. 4.设,则“函数在R 上是减函数”,是“函数在R 上是增函数”的_______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既不充分有不必要”中选一个填写)【答案】充分不必要5.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6.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命题“若,则x=1”的否命题为:“若,则x≠1”B. “x=-1”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 命题“∃x ∈R ,使得”的否定是:“∀x ∈R ,均有”D. 命题“若x=y ,则sinx=siny”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答案】D三.逻辑联结词与全称量词【知识梳理】1.逻辑联结词“且” 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和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且”. 规定:当,两命题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当,两命题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 【说明】的真假判定的理解: (1)与物理中的电路类比 我们可以从串联电路理解联结词“且”的含义. 若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分别对应命题,的真与假,则整个电路的接通与断开分别对应01a a ≠>,x f x a =()32g x a x =-()(){}n a q n n S 1q =23n S S =21x =21x =2560x x -=-210x x ++<210x x ++<命题的真与假.(2)与集合中的交集类比交集中的“且”与逻辑联结词的“且”含义一样,理解时可参考交集的概念.2.逻辑联结词“或”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和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或”.规定:当,两命题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命题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说明】的真假判定的理解:(1)与物理中的电路类比我们可以从并联电路理解联结词“或”的含义.若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对应命题的真与假,则整个电路的接通与断开分别对应命题的的真与假.(2)与集合中的并集类比并集中的“或”与逻辑联结词的“或”含义一样,理解时可参考并集的概念.(3)“或”有三层含义,以“或”为例:①成立且不成立;②不成立但成立;③成立且也成立.3.逻辑联结词“非”一般地,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非或的否定”.规定:当是真命题时,必定是假命题;当是假命题时,必定是真命题.【说明】(1)逻辑联结词中的“非”相当于集合中补集的概念,谈到补集必然要说全集,谈论“非”时也应该弄清这件事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中研究.(2)下面是一些常用词的否定:(3)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之间的区别: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做否定后得到的命题(否定二次);命题的否定是只对原命题的结论做否定(否定一次),即.如:命题: 若,则.命题的否命题:若,则.命题的否定即:若,则.(4)“或”、“且”联结的命题的否定形式:“或”的否定;“且”的否定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1)定义: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①或;记作:②且;记作:③非(即命题的否定);记作:(3)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说明】①当同时为假时,“或”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可简称为“一真必真”;②当同时为真时,“且”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可简称为“一假必假”.③“非”与的真假相反.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及表示:表示全体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表示形式为“所有”、“任意”、“每一个”等,通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对任意”.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有成立”可表示为“”,其中为给定的集合,是关于的命题.(2)存在量词及表示:表示部分的量称为存在量词.表示形式为“有一个”,“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点”,“有些”等,通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存在”.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中的一个,使p(x)成立”可表示为“”,其中为给定的集合,是关于的命题.6.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他的否定:.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2)对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特称命题:,他的否定:.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说明】(1)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不同的. 命题的否定只对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否定一次),而命题的否命题则需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否定二次).(2)一些常见的词的否定:7.例1.设命题p:方程+=1表示双曲线,命题q:圆x2+(y-1)2=9与圆(x-a)2+(y+1)2=16相交.若“p且q”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解:若p真,即方程表示双曲线,则(a+6)(a-7)<0,解得-6<a<7.若q真,即圆x2+(y-1)2=9与圆(x-a)2+(y+1)2=16相交,则,解得.若“p且q”为真命题,则p与q都为真命题,∴,即,∴符合条件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分析】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与圆相交的充要条件即可化简命题p,q,由“p且q”为真命题,则p与q都为真命题,求其交集即可.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与圆相交的充要条件、简易逻辑的有关知识,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例2.分别指出下面各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指出复合命题的真假. (1)8或6是30的约数; (2)12能被2和3整除.【答案】解:(1)这个命题是“p 或q”形式,p :8是30的约数;q :6是30的约数, ∵p 为假命题,q 是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 (2)这个命题是“p 且q”形式,p :12能被2整除;q :12能被3整除, ∵p 为真命题,q 是真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分析】(1)8或6,故为p 或q 形式,分别判断两个简单命题的真假,由真值表再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即可; (2)12能被2和3整除,是“p 且q”形式,分别判断p ,q 的真假,从而判断出复合命题的真假. 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02节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清单】1.命题及其关系(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网(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2.逻辑联结词(1)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____,读作______”.(2)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_____,读作“____”.(3)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____,读作“_____”.(4)命题p且q、p或q、非p的真假判断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如果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重点难点突破】考点1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1-1】【北京卷理】能说明“若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则f(x)在[0,2]上是增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__________.+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1-2】命题“若,x y都是偶数,则x y+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A.若x y+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B.若x y+不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C.若x y+不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D.若x y【领悟技法】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注意:在写其他三种命题时,大前提必须放在前面。
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研究命题之间如何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学科。
在逻辑学中,命题是陈述性句子,可以被判断为真或假。
通过分析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揭示出其中的推理和论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逻辑兼容关系:当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时,它们之间存在逻辑兼容关系。
例如,命题A:“今天是星期一”和命题B:“明天是星期二”就是逻辑兼容的,因为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
2. 逻辑对立关系:当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时,它们之间存在逻辑对立关系。
例如,命题A:“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和命题B:“这个苹果是蓝色的”就是逻辑对立的,因为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必然为假。
3. 逻辑蕴涵关系:当一个命题的真值能够推导出另一个命题的真值时,它们之间存在逻辑蕴涵关系。
例如,命题A:“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润”和命题B:“地面湿润”就存在逻辑蕴涵关系,因为如果下雨,则地面必然湿润。
4. 逻辑等价关系:当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时,它们之间存在逻辑等价关系。
例如,命题A:“这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和命题B:“这个图形有四条相等的边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就是逻辑等价的,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值。
5. 逻辑矛盾关系:当两个命题的真值互相排斥时,它们之间存在逻辑矛盾关系。
例如,命题A:“这个球是红色的”和命题B:“这个球不是红色的”就是逻辑矛盾的,因为它们的真值互相排斥。
在逻辑学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复杂的逻辑关系,例如逻辑并、逻辑交和逻辑否定等。
逻辑并指的是多个命题同时为真的关系,逻辑交指的是多个命题同时为假的关系,逻辑否定指的是对一个命题的真值进行否定的关系。
通过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进行推理和论证。
例如,通过利用逻辑蕴涵关系,我们可以从已知命题推导出新的结论。
而通过分析逻辑对立关系,我们可以进行否定推理,即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来得出其他结论。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理解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有效的沟通和正确的思考非常重要。
命题与逻辑联结词一、命题与逻辑联结词 1、命题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2、分类 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p 或q :q p ∨ p 且q :q p ∧非p :p ⌝(命题p 的否定) 3、判断复杂命题的真假 一真或真,一假且假. 4、四种命题 (1)原命题.若p ,则q . (2)逆命题若q ,则p . (3)否命题若p ⌝,则q ⌝. (4)逆否命题若q ⌝,则p ⌝.5、四种命题关系(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2)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6、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1)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p 表示命题,非p 叫做命题的否定; 若p 则q ,则命题的否定为:若p 则q ⌝ (2)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 若p 则q 的否命题为: 若p ⌝则q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的充分条件p ) 2、必要条件若q p ⇒,则q 是p 的充分条件(p 的充分条件q ) 3、充要条件若q p ⇒且p q ⇒(或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判定 (1)数轴法 (2)集合法(3)等价法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 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每个”,用“∀”表示。
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用“∃”表示. 2、 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x p M x ∈∀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00x p M x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 P M x ,∈∀ ()00,x p M x ⌝∈∃()00,x p M x ∈∃()x p M x ⌝∈∀,4、一些常用正面描述的词语的否定形式:正面词语 = > < 是 都是 一定 否定词语 ≠≤≥不是不都是不一定正面词语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n 个 至少有n 个 P 或q P 且q否定词语 至少有两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1个至多有n-1个非p 且非q 非p 或非q。
命题与基本逻辑连接词知识讲解一、命题及其关系1.命题的定义定义: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注意:并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判断真假的语句才是命题.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但是反义疑问句是命题.如:a.“这是一棵大树”;b.“2x<”;c.“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吗?”,“但愿每一个三次方程都有三个根”,“指数函数的图像真漂亮!”d.125“”,“6=2”,“π”是无理数;e.“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歌德巴赫猜想);“在2010年前,将有人登上火星”2.命题的结构结构:数学中,具有“若p,则q”这种形式的命题是常见的,我们把这种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3.命题的四种形式形式: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来表示p和q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如果p⌝.则q⌝;逆否命题:如果q⌝,则p注意: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如下表述:(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它的逆命题就是: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如上例的否命题是: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补平行.(3)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个结论,并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如上例:两条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如:原命题“若0a=,则0ab=”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若0ab=,则0a=”是假命题.2)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如:原命题“若0a=,则0ab=”是真命题,它的否命题“若0a≠,则0ab≠”是假命题.3)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如:原命题“若0a=,则0ab=”是真命题,它的否命题“若0ab≠,则0a≠”是假命题.4) .互为逆否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它们同真同假,综上所述:在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要么是0个,要么是2个,要么是4个.四种情况:(2)四种命题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关系:互为逆否命题是互为等价命题(即真假相同),而其它的命题不是互为等价命题(即真假不一定相等).这一等价性,可以从集合的角度来解释:设{}()A x p x =,即使命题p 为真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B=()x q x ,因此由p q ⇒可知A B ⊆, U U C A C B ∴⊆,即p q ⌝⌝⇒,反过来,若p q ⌝⌝⇒,即U U C A C B ⊆,∴A B ⊆,即p q ⇒5.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1) 若命题为“若p ,则q ”,则其命题的否定:“若p ,则q ⌝”,而其否命题是:“若p ⌝,则q ⌝”.(2) 常见的一些词语和它的否定词语对照表二、基本逻辑连接词1. “且”“或”“非”的概念(1) 且定义: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且q ”.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并且”、“及”、“和”相当.可以用“且”定义集合的交集:{|()()}A B x x A x B =∈∧∈I . 判断命题p q ∧的真假:当p q 、都为真命题,p q ∧就为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只要有一个命题为假命题,p q ∧ 就为假命题. (2) 或定义: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 或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或q ”.逻辑联结词“或”的意义和日常语言中的“或者”相当.可以用“或”定义集合的并集:{|()()}A B x x A x B =∈∨∈U . 判断命题p q ∨的真假:当p q 、两个命题中,只要有一个命题为真命题时,p q ∨为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 (3) 非定义:一般地,对命题p 加以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逻辑联结词“非”(也称为“否定”)的意义是由日常语言中的“不是”“全盘否定”“问题的反面”等抽象而来.有()p p ⌝⌝=成立.可以用“非”来定义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U A x U x A x U x A =∈⌝∈=∈∉ð.判断p ⌝命题的真假: p ⌝和p 不能同真同假,其中一个为真,另一个必定为假.2.复合问题的真值表:三、量词1、全称量词定义:短语“对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 q :x A ∀∈,()q x ;它的否定是 q ⌝:x A ∃∈,()q x ⌝.将全称量词变为存在量词,再否定它的性质.2、存在量词定义: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用叫做参在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存在性命题 p :x A ∃∈,()p x ;它的否定是 p ⌝:x A ∀∈,()p x ⌝. 将存在量词变为全称量词,再否定它的性质.3、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不同的表达方法述方法①对一切x A∈,()p x成立①至少有一个x A∈,使()p x成立①对每一个x A∈,()p x成立①对有些x A∈,使()p x成立①任选一个x A∈,使()p x成立①对某个x A∈,使()p x成立①凡x A∈,都有()p x成立①有一个x A∈,使()p x成立典型例题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8•马鞍山三模)命题p:若a>b,则a﹣1>b﹣1,则命题p的否命题为()A.若a>b,则a﹣1≤b﹣1B.若a≥b,则a﹣1<b﹣1C.若a≤b,则a﹣1≤b﹣1D.若a<b,则a﹣1<b﹣1【解答】解:根据否命题的定义:若原命题为:若p,则q.否命题为:若┐p,则┐q.∵原命题为“若a>b,则a﹣1>b﹣1”∴否命题为:若a≤b,则a﹣1≤b﹣1故选:C.2.(2018•郑州二模)命题“∀x∈[1,2],x2﹣3x+2≤0”的否定是()A.∀x∈[1,2],x2﹣3x+2>0B.∀x∉[1,2],x2﹣3x+2>0C.∃x0∈[1,2],x02−3x0+2>0D.∃x0∉[1,2],x02−3x0+2>0【解答】解:命题:“∀x∈[1,2],x2﹣3x+2≤0的否定是∃x0∈[1,2],x02−3x0+ 2>0,故选:C.3.(2018•河西区一模)命题p:“∀x∈R,x2+2x+1>0”的否定是()A.∀x∈R,x2+2x+1≤0B.∃x0∈R,使得x02+2x0+1≤0C.∃x0∈R,使得x02+2x0+1>0D.∃x0∈R,使得x02+2x0+1<0【解答】解: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得命题p:“∀x∈R,x2+2x+1>0”的否定是“∃x0∈R,使得x02+2x0+1≤0”,故选:B.4.(2018•成都模拟)设有下面四个命题P1:若z满足z∈C,则z⋅z∈R;P2:若虚数a+bi(a∈R,b∈R)是方程x3+x2+x+1=0的根,则a﹣bi也是方程的根:P3:已知复数z1,z2则z1=z2→的充要条件是z1z2∈R:P4;若复数z1>z2,则z1,z2∈R.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B.2C.3D.4【解答】解:P1:若z满足z∈C,设z=a+bi,a,b∈R,则z⋅z=(a+bi)(a﹣bi)=a2﹣(bi)2=a2+b2∈R;故命题为真命题,P2:由x3+x2+x+1=0得x2(x+1)+x+1=(1+x2)(x+1)=0,则x=﹣1或x=±i,若虚数a+bi(a∈R,b∈R)是方程x3+x2+x+1=0的根,则a﹣bi也是方程的根正确:P3:已知复数z1,z2,则设z1=z2→=a+bi,a,b∈R,则z2=a﹣bi,a,b∈R,则z1z2=(a+bi)(a﹣bi)=a2﹣(bi)2=a2+b2∈R成立,即充分性成立,设z1=2i,z2=i,满足:z1z2=2i•i=﹣2∈R,但z1=z2→不成立,即必要性不成立,故此命题为假命题.P4;若复数z1>z2,则z1,z2∈R.正确.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3个,故选:C.5.(2017春•邹平县校级期中)已知命题p:x∈A∪B,则非p是()A.x不属于A∩B B.x不属于A或x不属于BC.x不属于A且x不属于B D.x∈A∩B【解答】解:由x∈A∪B知x∈A或x∈B.非p是:x不属于A且x不属于B.故选:C.6.(2017春•历城区校级期中)命题“方程x2﹣4=0的解是x=±2”中,使用的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A.没有使用联结词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C.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D.使用了逻辑联结词“非”【解答】解:x=±2是指x=2或x=﹣2.∴使用了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故选:B.7.(2012秋•临夏市校级期末)命题:“方程X2﹣2=0的解是X=±√2”中使用逻辑联系词的情况是()A.没有使用逻辑连接词B.使用了逻辑连接词“且”C.使用了逻辑连接词“或”D.使用了逻辑连接词“非”【解答】解:命题:“方程X2﹣2=0的解是X=±√2”可以化为:“方程X2﹣2=0的解是X=√2,或X=﹣√2”故命题:“方程X2﹣2=0的解是X=±√2”中使用逻辑联系词为:或故选:C.8.(2010秋•景洪市校级期末)命题“方程x2=1的解是x=±1”中,使用逻辑词的情况是()A.没有使用逻辑联结词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C.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D.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与“且”【解答】解:命题的等价条件是方程x2=1的解是x=1或x=﹣1,使用了逻辑连接词“或”,故选:B.9.(2018•商丘三模)直三棱柱ABC﹣A1B1C1的直观图及三视图如图所示,D为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AB1∥平面BDC1B.A1C⊥平面BDC1C.直三棱柱的体积V=4D.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3π【解答】解:取A1C1中点O,连接OB1,AO,∵D为AC的中点,∴四边形DAOC1为平行四边形,∴AO ∥C 1D ,又四边形BDOB 1为平行四边形,∴BD ∥OB 1,∴平面AOB 1∥平面BDC 1,AB 1⊂平面AOB 1, ∴AB 1∥平面BDC 1.∵由三视图知A 1B 1⊥平面BCC 1B 1,BC 1⊂平面BCC 1B 1,∴A 1B 1⊥BC 1,CB 1⊥BC 1 ∴BC 1⊥平面A 1B 1C ,∴BC 1⊥A 1C ;∵由侧视图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为AC 的中点,∴BD ⊥AC ,∴BD ⊥平面ACC 1A 1,∴A 1C ⊥BD ,又BD ∩BC 1=B , ∴A 1C ⊥平面BDC 1.故B 正确;由三视图知:直三棱柱的高为2,底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体积V=12×2×2×2=4,∴C 正确;由直三棱柱的结构特征知,直三棱柱为正方体的一半,∴外接球的半径R=√3×222=√3,∴外接球的表面积S=4π×3=12π,∴D 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10.(2017春•启东市期末)命题:∀x∈A,均有x∈B的否定是∃x∈A,则x ∉B.【解答】解: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对于集合A,B,命题:“∀x∈A,则x∈B”的否定形式为:命题:“∃x∈A,则x ∉B”.故答案为:∃x∈A,则x∉B.11.(2017•南京一模)已知命题p:∃x∈R,x2+2x+a≤0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 .【解答】解:若命题p:∃x∈R,x2+2x+a≤0是真命题,则判别式△=4﹣4a≥0,即a≤1,故答案为:(﹣∞,1].12.(2016春•泰兴市校级期中)“∀x∈[1,2],x2﹣a≤0”为真命题,则a的取值范围是a≥4.【解答】解:“∀x∈[1,2],x2﹣a≤0”为真命题,故a≥(x2)max=4在x∈[1,2]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a≥4,故答案为;a≥4.13.(2015•宿豫区校级模拟)若命题“∃x∈R,有x2﹣mx﹣m≤0”是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4,0).【解答】解:命题“∃x∈R,有x2﹣mx﹣m≤0”是假命题,它的否定命题是“∀x∈R,有x2﹣mx﹣m>0”,是真命题,即m2+4m<0;解得﹣4<m<0,∴m的取值范围是(﹣4,0).故答案为:(﹣4,0).14.(2013•江阴市校级模拟)命题“∀x∈R,有x2+1≥x”的否定是∃x∈R,使x2+1<x.【解答】解:∵原命题“∀x∈R,有x2+1≥x”∴命题“∀x∈R,有x2+1≥x”的否定是:∃x∈R,使x2+1<x.故答案为:∃x∈R,使x2+1<x.三.解答题(共3小题)15.(2017秋•林芝县校级期末)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1)命题“存在一个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2)命题“∀x∈R,|x|+x2≥0”【解答】(本小题(10分),每小题5分)解:(1)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所以,命题“存在一个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的否定是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2)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x∈R,|x|+x2≥0”的否定是:∃x∈R,|x|+x2<0.16.(2017秋•湖北期中)已知p:“实数m满足:(m﹣2a)(m﹣3a)<0(a>0)”;q:“实数m满足:方程x2m−1+y24−m=1表示双曲线”;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p真则2a<m<3a,q真则(m﹣1)(4﹣m)<0,解得m>4或m<1,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q,而q不能推出p,∴3a ≤1或2a ≥4∴0<a ≤13或a ≥2∴a 的取值范围是(0,13]∪[2,+∞)17.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已知a ,b ,c ,d ∈R ,若a ≠c ,或b ≠d ,则a +b ≠c +d .(2)∀x ∈N ,x 3>x 2(3)若m >1,则方程x 2﹣2x +m=0无实数根.(4)存在一个三角形没有外接圆.【解答】解:(1)为假命题,反例:1≠4,或5≠2,而1+5=4+2(2)为假命题,反例:x=0,x 3>x 2不成立(3)为真命题,因为m >1⇒△=4﹣4m <0⇒无实数根(4)为假命题,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的外接圆.。
命题及逻辑连接词考纲要求:①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④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⑤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教材复习1.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为:;否命题为:;逆否命题为: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的真假性;四种命题中真命题或假命题的个数必为个.3.常见词语的否定:如:“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多一个、至少一个、任意的、所有的、至多n个、任意两个、或、且”的否定分别是:4.复合命题形式的真假判别方法;5.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全称性命题的否定为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为全称性命题.基本知识方法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2.存在,任意的符号表示法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典例分析:问题1.把写列命题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否命题,并判断真假.()1 当2x =时,2320x x -+=;()2 对顶角相等。
问题2.分别写出由写列命题构成的“p 且q ”、“p 或q ”、“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并判断真假。
()1:p 3是9的约数;:q 3是18的约数;()2:p 菱形的对角线相等;: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 :{,,}p a a b c ∈;:{}{1,,}q a b c Ü;()4 :p 不等式2221x x ++>的解集是R ;:q 不等式2221x x ++≤的解集为∅.问题3.试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2,20x N x∀∈≥;x R x∀∈+>;()24,1 ()33,1∃∈=.x R x x Z x∃∈<;()42,2问题4.已知命题p:方程2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命题q:x mx方程2+-+=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x m x44(2)10m的范围.问题5.()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0(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ax bx c a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A假设a、b、c都是偶数.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是偶数.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是偶数()2已知函数()f x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a、b,当a b<时,都有()()f x=至多有一个实根.f a f b<,证明:()0走向高考:1. (广东)已知命题:p 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 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p ⌝或q .B p 且 q .C ()p ⌝且()q ⌝.D ()p ⌝或()q ⌝2. (宁夏)已知命题p :1sin ,≤∈∀x R x ,则.A 1sin ,:≥∈∃⌝x R x p .B 1sin ,:≥∈∀⌝x R x p .C 1sin ,:>∈∃⌝x R x p .D 1sin ,:>∈∀⌝x R x p 3. (重庆)命题:“若12<x ,则11<<-x ”的逆否命题是.A 若12≥x ,则11-≤≥x x ,或 .B 若11<<-x ,则12<x .C 若11-<>x x ,或,则12>x .D 若11-≤≥x x ,或,则12≥x 4. (山东)命题“对任意的01,23≤+-∈x x R x ”的否定是 .A 不存在01,23≤+-∈x x R x .B 存在01,23≥+-∈x x R x.C 存在01,23>+-∈x x R x .D 对任意的01,23>+-∈x x R x5. (山东)给出命题:若函数()y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3.B 2.C 1 .D 0 课后练习作业:1. 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0=+y x ,则y x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1≤q ,则022=++q x x 有实根”的逆命题;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2. 命题“存在x Z ∈,使22x x m ++≤0”的否定是.A 存在x Z ∈使22x x m ++0>.B 不存在x Z ∈使22x x m ++0> .C 对任意x Z ∈使22x x m ++≤0 .D 对任意x Z ∈使22x x m ++0> 3. 已知)0(012:,0208:222>≤-++≤--m m x x q x x p ,且非p 是非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4.(成都统考)若a 、b 、c 均为实数,且222a x y π=-+,223b y z π=-+,226c z x π=-+,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