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10.39 KB
- 文档页数:80
电梯文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电梯文件管理工作,保证公司电梯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相关电梯文件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电梯文件管理工作应遵循便捷、快速和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电梯文件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做到合法合规。
第五条公司电梯文件管理工作应坚持科学管理、信息化管理、规范管理的原则,保证文件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第六条公司电梯文件管理工作应坚持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原则,形成集体智慧,促进文件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七条公司电梯文件管理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电梯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二章文件的种类与编号第八条公司电梯文件主要包括以下种类:(一)电梯检验报告;(二)维护保养记录;(三)故障维修记录;(四)电梯设备说明书;(五)电梯使用及管理规定。
第九条对公司电梯文件应依据文件的用途和内容进行分类和编号,按照统一的编号制度进行编号。
第十条公司电梯文件的编号应包括文件类型、流水号和年份,例如:检验报告-001-2022。
第三章文件的登记与管理第十一条公司电梯文件应制定专门的文件登记册,对文件进行登记管理。
第十二条公司电梯文件的登记内容包括文件名称、文号、颁发单位、文件日期、生效日期、生效范围、存档位置等。
第十三条公司电梯文件的管理应采取电子化管理和实体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和实物档案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公司电梯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存档、查询、借阅、调阅等内容,应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公司电梯文件存档应按照文件的编号和分类进行归档,确保文件的安全和易于查找。
第十六条公司电梯文件的查询、借阅、调阅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证文件的安全和保密性。
第四章文件的备份与归档第十七条公司电梯文件的备份工作应定期进行,对重要文件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第十八条公司电梯文件的归档工作应按照文件的存续期限和保管期限进行归档,对于过期的文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淘汰和销毁。
电梯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梯技术档案的管理,维护电梯的运行安全,充分发挥电梯技术档案的价值,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使用、管理、维护的电梯技术档案。
第三条电梯技术档案是指包括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抽检、事故、终止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资料。
第四条电梯技术档案的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的要求,并且满足保密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可查性。
第五条本制度由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和修改,并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生效。
第二章电梯技术档案的建立第六条电梯技术档案的建立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第七条在电梯投入使用前,各个环节参与方应按照各自职责和相关规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档案资料。
第三章电梯技术档案的管理责任第八条技术部门是电梯技术档案的管理主体,负责电梯技术档案的建立、归档、更新、备份、保管和借阅等工作。
第九条技术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电梯技术档案管理岗位,负责电梯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十条技术部门应制定电梯技术档案管理的详细流程和具体要求,并组织实施。
第四章电梯技术档案的管理流程第十一条电梯技术档案管理流程包括建立、归档、更新、备份、保管和借阅等环节。
第十二条电梯技术档案的建立包括收集、整理、归类和编码等工作。
技术部门应保证电梯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三条电梯技术档案的归档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档案的易查找、易查看和易理解。
第十四条电梯技术档案的更新包括根据电梯运行情况及时更新电梯技术档案的内容,确保电梯技术档案与实际情况一致。
第十五条电梯技术档案的备份应定期进行,确保电梯技术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电梯技术档案的保管应采取符合规范的措施,确保电梯技术档案的完好无损和不丢失。
第十七条电梯技术档案的借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电梯技术档案的保密性。
第五章电梯技术档案的保密第十八条电梯技术档案的保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执行。
第十九条技术部门应加强对电梯技术档案的保密意识的培养,确保工作人员不泄露机密信息。
电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管理的所有电梯, 所有工作人员和使用人员均应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电梯管理员应当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 维护电梯的安全运行, 保障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第四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电梯维护保养、技术检查、故障处理等管理工作, 确保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电梯使用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电梯管理员的工作, 遵守本规章制度, 保持电梯的安全和整洁。
第二章电梯的安全管理第六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电梯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每月对电梯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七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定期组织电梯操作员进行电梯操作培训, 培养操作员良好的操作习惯, 防止操作错误引起事故。
第八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定期组织演练电梯故障处理方案,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处理问题, 保障乘客的安全。
第九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电梯运行记录的管理, 每日记录电梯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定期组织电梯安全培训会议, 定期进行电梯安全知识普及, 提高全体员工对电梯安全的重视程度。
第三章电梯的日常管理第十一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管理, 确保电梯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电梯乘客的安全管理, 确保乘客上下电梯时安全有序, 避免发生拥挤和违规行为。
第十三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电梯周围环境的管理, 确保电梯出口无障碍, 通道畅通, 防止火灾和其它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电梯设备的保护, 禁止未经许可私自使用电梯设备, 防止设备被损坏。
第十五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电梯清洁卫生的管理, 定期清洁电梯内外部, 保持电梯整洁。
第四章电梯的安全责任第十六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对电梯设备的安全负责, 对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负责。
第十七条电梯管理员应当对乘客的安全负责,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处理问题, 保障乘客的安全。
2024年住宅电梯管理程序文件住宅电梯管理程序文件一、概述本程序文件旨在规范和管理住宅电梯的运行和维护,确保住宅电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本程序适用于2024年房地产住宅项目的电梯管理。
二、管理责任1. 开发商:负责住宅项目的电梯的选购、安装和验收工作,并提供完整的安全资料和用户手册。
2. 物业公司:负责住宅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电梯的检查、保养、维修和紧急救援。
3. 住户:遵守电梯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梯设备,如发现电梯故障应及时报修。
三、电梯日常管理1. 物业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电梯管理部门,负责住宅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
2. 物业公司应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物业公司应设立电梯维修工作票,记录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情况,并及时更新。
4. 物业公司应定期进行电梯紧急救援演练,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5. 物业公司应确保相关人员具备电梯维修和紧急救援的技能和知识,确保安全救援。
四、电梯维护与保养1. 物业公司应与专业电梯维保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对电梯进行维修和保养。
2. 电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保养,包括电梯轿厢、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
3. 物业公司应定期清洁电梯轿厢、门机和井道等部分,确保电梯设备的整洁和卫生。
4. 物业公司应提供电梯故障快速反应措施,确保电梯故障能及时得到处理和修复。
五、电梯安全管理1. 物业公司应保证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
2. 物业公司应将住户告知电梯的相关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并加强对住户的宣传教育。
3. 物业公司应建立完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对维保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 电梯设备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停止装置、防护门、报警系统等。
六、住户使用规定1. 住户应按照电梯的载重要求,合理使用电梯,并不得擅自改变或堵塞电梯装置。
2. 住户应遵守电梯的乘坐规则,如不得超载、乱跳乱踩或擅自在电梯内吸烟等。
住宅电梯管理程序文件范文【住宅电梯管理程序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住宅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住宅电梯的使用效率,保护住宅电梯用户的安全,保障住户的日常生活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程序文件。
第二条本管理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小区内的住宅电梯,并适用于所有住户、物业管理公司和维修保养公司。
第三条本小区内的住宅电梯的管理工作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包括住宅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年度检验、紧急故障应急处理等工作。
第四条所有住户必须遵守住宅电梯的使用规定,确保住宅电梯的安全使用。
第五条物业管理公司应当配备专业的电梯维修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第二章住宅电梯的使用规定第六条住宅电梯只供住户、访客、物业工作人员使用,禁止非居民使用住宅电梯。
第七条使用住宅电梯时,请保持秩序,不要进行打闹、奔跑等危险行为。
第八条请勿将垃圾、大件物品等放置在住宅电梯内,以免损坏电梯设备。
第九条如发现住宅电梯有异常情况,请立即报告物业管理公司,并停止使用住宅电梯。
第十条孩子请在成人的陪同下使用住宅电梯。
第三章住宅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第十一条物业管理公司应制定住宅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第十二条每日清晨物业管理公司应对住宅电梯进行检查,确保电梯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定期检查住宅电梯的各项设备,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第十四条物业管理公司应制定住宅电梯的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四章住宅电梯的年度检验第十五条每年的年底前,物业管理公司应邀请相关专业单位对住宅电梯进行年度检验,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五章住宅电梯的紧急故障应急处理第十六条住户在发现住宅电梯出现紧急故障时,应立即按下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并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第十七条物业管理公司接到住户的紧急呼叫后,应第一时间派人前往现场进行救援。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住户违反本管理程序文件的规定,造成住宅电梯设备损坏或安全问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电梯程序文件1.特殊特性1.1在产品安装、保护质量前期策划过程中,应根据顾客的特殊特性与对过程的分析,最终确定特殊特性,并在相应的操纵文件中进行标识与操纵。
标识的方法有两种,关于顾客提供的标识符号,按顾客的要求标识;假如顾客没有提供标识,按公司规定的符号进行标识。
2.可行性评审2.1公司在签订产品合同之前,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前期策划时,应根据所需要的统计过程能力与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是否符合所有要求的适用性进行评审,以确保产品对用户使用的可行性。
3.产品安全性3.1公司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前期策划与过程操纵中,应考虑适当的安全防护与产品安全性,并通过培训、操纵等方式熟悉产品的安全因素。
4.产品适用性4.1在产品销售策划过程中,对顾客的要求,应进行多方论证,分析论证结果并提交用户批准。
5.过程跟踪5.1公司在产品销售前期、安装、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建立过程跟踪制度,实现全过程操纵、反馈与追溯。
6.操纵计划6.1根据工程项目由工程部施工队编制“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
当产品生产交付与过程与用户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务必修订或者更新操纵计划。
7.修订与更换7.1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以上时,应对操纵计划进行适当的评审与修订:7.1.1对产品有特殊要求;7.1.2生产与安装过程计划更换;7.1.3生产与安装过程不稳固;7.1.4检验方法、频次等修订。
8.设施与工器具管理8.1公司对安装设施、设备、材料、工器具进行策划,通过对施工现场与现有操作及物流分析与设备的平衡分析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材料的交转与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淌,最大限度消除浪费,减少非增值劳动,达到精益的施工效率。
8.2工器具管理公司建立与实施了工艺管理体系,包含对电梯安装工艺保养、修理与更换及设备专职的维修人员。
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源进行工艺、工具量具检验。
关于外委的工装、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验收。
8.3支持文件《设备管理制度》《计量器具保管使用制度》。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目录1 目的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审,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对质量保证体系的评审工作,包括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审。
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评审报告。
3.2 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保证体系的业绩和改进建议。
3.3 检验责任人负责管理评审的计划编制和组织工作,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写评审报告,并负责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跟踪和验证工作。
3.4 各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评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 工作程序4.1 管理评审计划4.1.1一般情况下,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检验责任人于管理评审前一月编制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经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核后,提交总经理批准,并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发放。
4.1.2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应包括:a.评审目的;b.评审时间安排;c.评审内容;d.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
4.1.3 管理评审的内容一般包括:a.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持续适宜性,包括变更的需要;b.体系文件定期评审的结果;c.审核的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d.用户反馈(包括用户满意程度和投诉情况);e.质量保证体系过程的业绩,即过程活动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情况; f.产品的质量状况和质量趋势;g.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h.前一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i.可能影响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包括因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重大变化而可能引起的体系的变更;j.对有关产品、过程和体系改进提出的建议。
4.1.4 在下列情况下,可由总经理提出,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制定临时管理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a.当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资源状况发生重大改变时;b.当公司发生重大质量或安全事故或用户连续投诉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发生重大改变时;d.第三方审核前;e.总经理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情况。
公司电梯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电梯使用,保障员工和客户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电梯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公司电梯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科学管理”的原则,注重人性化管理,建立起一套规范、高效的电梯管理制度。
第四条公司电梯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电梯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的相关使用规范。
第五条公司电梯使用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电梯,严禁私自改变电梯使用方式,损坏电梯设备。
第二章电梯使用规定第六条电梯使用人员应按照电梯操作规定正确使用电梯,切忌乱按按钮、摇摆大件物品等行为。
第七条电梯使用人员应保持电梯内环境整洁,不得在电梯内吸烟、乱扔垃圾等行为。
第八条电梯使用人员应礼貌待人,排队等候乘坐电梯,不得争抢或者强占电梯入口。
第九条电梯使用人员应在电梯内保持安静,不发出大声喧哗、斗气等影响他人的行为。
第十条电梯使用人员应配合电梯操作员指挥,遵守电梯运行规程,不得强行阻挡电梯门或者擅自干预电梯运行。
第三章电梯维护保养第十一条公司应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电梯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按照厂家提供的维护保养手册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操作。
第十三条电梯维护保养需做好记录,记录电梯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保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电梯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通知维护人员进行处理,严禁擅自维修。
第四章应急预案第十五条公司应制定电梯故障、事故等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处理流程。
第十六条电梯使用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冷静应对,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切忌慌乱和恐慌。
第十七条公司应定期进行电梯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做到有序、迅速应对。
第五章管理责任第十八条公司设立专门负责电梯管理的部门,明确部门负责人和工作职责,建立起电梯管理的责任制度。
第十九条电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电梯日常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梯日常运行管理,保障乘客和电梯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电梯,由电梯管理员负责执行。
第三条电梯管理员应遵守《电梯安全规定》,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电梯管理员应具备电梯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电梯设备。
第五条电梯管理员应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六条电梯管理员应经常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七条电梯管理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电梯维修情况和安全隐患。
第八条电梯管理员应建立健全相关记录和档案,确保电梯运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电梯管理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电梯进行年度审核和评估。
第十条任何单位内的人员,包括员工和访客,应按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准确操作电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电梯管理员应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纠正和教育,严肃处理严重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内的人员应当配合电梯管理员的工作,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改,应另行发布并生效。
第二章电梯运行管理第十四条电梯管理员应定期对电梯进行日常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电梯门的开合情况、电梯运行平稳性、紧急制动装置是否正常等。
第十五条电梯管理员应每天检查电梯内部和外部的显示屏、按钮和报警设备是否正常。
第十六条电梯管理员应保持电梯内外环境整洁,确保乘客在电梯内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七条电梯管理员应每周对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包括但不限于电梯轨道的清洁、电梯门的润滑、电梯绳的检查等。
第十八条电梯管理员应每月对电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电梯的整体运行情况、电梯机房的检查等。
第十九条电梯管理员应每季度对电梯进行一次维修,配合维修人员进行电梯的升级和改造。
第二十条电梯管理员应每年组织一次电梯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和乘客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二十一条电梯管理员应定期组织员工和乘客参加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1.特殊特性1.1在产品安装、维护质量前期策划过程中,应根据顾客的特殊特性和对过程的分析,最终确定特殊特性,并在相应的控制文件中进行标识和控制。
标识的方法有两种,对于顾客提供的标识符号,按顾客的要求标识;如果顾客没有提供标识,按公司规定的符号进行标识。
2.可行性评审2.1公司在签订产品合同之前,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前期策划时,应根据所需要的统计过程能力和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是否符合所有要求的适用性进行评审,以确保产品对用户使用的可行性。
3.产品安全性3.1公司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前期策划和过程控制中,应考虑适当的安全防护和产品安全性,并通过培训、控制等方式了解产品的安全因素。
4.产品适用性4.1在产品销售策划过程中,对顾客的要求,应进行多方论证,分析论证结果并提交用户批准。
5.过程跟踪5.1公司在产品销售前期、安装、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建立过程跟踪制度,实现全过程控制、反馈和追溯。
6.控制计划6.1根据工程项目由工程部施工队编制“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
当产品生产交付和过程与用户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必须修订或更新控制计划。
7.修订和更改7.1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以上时,应对控制计划进行适当的评审和修订:7.1.1对产品有特殊要求;7.1.2生产和安装过程计划更改;7.1.3生产和安装过程不稳定;7.1.4检验方法、频次等修订。
8.设施和工器具管理8.1公司对安装设施、设备、材料、工器具进行策划,通过对施工现场和现有操作及物流分析和设备的平衡分析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材料的交转和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最大限度消除浪费,减少非增值劳动,达到精益的施工效率。
8.2工器具管理公司建立和实施了工艺管理体系,包括对电梯安装工艺保养、修理和更换及设备专职的维修人员。
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源进行工艺、工具量具检验。
对于外委的工装、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验收。
8.3支持文件《设备管理制度》《计量器具保管使用制度》。
9.总则9.1公司对所有的订单进行评审,以确保顾客的要求已经明确并理解且可以满足。
9.2评审在投标或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销售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标书、合同、或订单进行评审以确保:a)各项要求都有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在以口头方式接订单、而对要求没有书面说明的情况下,公司应确保订单的要求在被接受之前得到同意;b)任何与投标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经得到解决;c)公司具有满足合同或订单的要求的能力;d)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包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等要求。
合同评审的方式根据合同的不同分为会议、会签及专人评审。
9.3合同的修订合同的修订由销售部组织进行,无论公司或顾客修改合同,都必须经过双方同意,并按该合同原评审程序进行评审,由销售部将修改后的合同复印件“合同修复记录”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9.4记录销售部保存合同评审记录。
9.5支持文件《销售合同评审程序》《记录控制程序》。
10、文件和资料控制10.1总则公司建立文件化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用以控制所有与公司质量体系要求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和资料(如标准和顾客提供的图样)。
10.2文件和资料的批准和发布公司各部门应按《文件/技术资料保管使用制度》的要求,确保文件在发布前由发放部门人员审批其适用性,并制定现行文件修订状态的“文件和资料受控清单”及“文件和资料发放登记表”,以防止使用失效和/作废的文件。
这种控制确保:a)在对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的文件的有效版本;b)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及时撤出失效和/或作废的文件,或以其它方式确保防止误用;c)公司内所有文件都有表明有效或失效版本盖红色“受控”印章,作废版本应盖“作废”印章,如作为法律和/或积累知识的目的保留的,应盖“作废参考”印章。
10.2.1工程规范工程部按技术监督局的要求,进行顾客工程规范的控制,确保顾客所有的工程标准/规范其更改的程序文件能够在规定工作日内得以评审、分发、实施,并记录在施工中实施更改的日期、保存该记录。
10.3文件和资料的更改除非有特殊原因,任何文件和资料的更改必须由原批准部门和/或人员进行审批。
若由其他部门和/或人员进行审批时,必须获得原审批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10.4支持文件:《电梯销售与建设单位衔接程序》《施工方案设计过程控制管理程序》《施工方案设计编制/审核/批准程序》《工程施工管理程序》11、采购公司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11.1现安装用批准的材料提供经过批准的供方名单,公司将从该名单上供方处采购有关材料。
11.2采购资料需求计划由工程部编制,采购计划和资料由供应部负责编制,采购资料划应清楚地说明订购产品的资料,包括:a)类别、型式、等级或其他准确标识方法;b)规范、图样、过程要求、检验规格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包括产品、程序、过程设备和人员的认可或鉴定要求)的名称或其他明确标识和适用版本;c)适用于的质量体系标准名称、编号和版本。
采购资料在发放前由工程部技术负责人对规定的要求是否适当进行审核。
11.3支持文件:《采购工作程序》《采购工作管理制度》12、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a)公司不存在顾客提供的产品,列出本条是为了与《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质量体系要求的编号一致。
1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3.1产品标识:b)验收移交单;c)会议记录;d)安装检测报告。
质量检查组负责标识的确定及标识物保管的监督检查。
相关部门负责标识的实施、标识物的保管。
3.2可追溯性在规定有关追溯性要求的场合,质量检查组组织对每个或每批产品安装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加以记录,确保需要时能够使产品的可追溯性得到有效实施。
14、过程控制策划直接影响安装质量和服务过程,确保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受控状态包括: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安装和服务的方法制定了如下程序文件:《过程控制程序》《售后服务管理程序》《客户投诉管理工作程序》14.1安装现场的清洁公司按《工程施工管理细则》执行,确保安装现场设施处于清洁、有序的状态,并清理生产产品的现场。
14.2应急计划公司制订了《电梯故障紧急处理制度》14.3预防性维护公司对安装过程的电梯设备进行标识,为机器/设备的维护提供适当的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维护保养周期、维护保养技术规范。
15、过程监视和作业指导书公司为所有负责过程操作的人员提供过程监视和作业指导书,以便正确的操作并确保在工作岗位易于得到。
过程指导书由工程部负责编制。
其内容见《电梯安装工作指导规范》、《电梯维护保养工作指导规范》、《电梯安装调整调试指导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15.1维持过程控制公司保证执行电梯安装维护技术标准,有效实施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
除非顾客另有要求,现行过程能力应符合电梯安装维护标准。
已在控制计划中确定的特性是不稳定的或能力不足时,应增加100%检验以控制过程输出,同时制定全面的纠正措施计划,包括具体的时间和规定的职责,以确保过程稳定和有效。
当顾客要求时,这些计划应由顾客评审和批准。
15.2更改的过程控制要求当顾客对过程能力或性能的要求不同于上述规定时,控制计划中应加以注释。
15.3作业准备验证当进行作业准备(如作业的初步运行\材料的改变\作业更改\运行时间过长的停顿),均进行作业准备验证。
作业准备人员应易于得到作业指导书。
作业准备验证采用排列比较和控制图法。
见《施工方案》。
15.4过程更改工程部负责过程更改及保存更改生效的日期和记录,见《施工方案》。
15.5外观项目公司产品被顾客确定为“外观项目”,公司确保:a)在检验区有适当的照明;b)维护和控制标准样件和评价设备;c)对电梯检验人员进行资格认可。
16、供方产品检验和试验16.1 总则电梯产品检验试验由产品生产厂家按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以满足规定要求。
所需的检验和试验及相关的记录在相应的程序或工艺规程中作了详细的规定。
16.2计数特性的接收准则所有计数数据接收抽样计划的接收准则是零缺陷。
见各种检验工艺规程。
16.3进货检验和试验。
16.4公司确保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
16.5确定进货检验的数量和性质时,根据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据,采取抽检、全检、验证的方法。
16.6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而放行时,需要经过总经理批准,质量检查组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由供应部部负责收回。
16.7进货产品的质量进货产品的质量,公司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控制:a)统计数据记录与评价;b)进货检验和/或试验;c)当有可接受质量性能的记录时,对供方现场进行第二或第三方评定或审核;d)由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的零件评价。
17、过程检验和试验a)质量检查组按检验工艺规程或相关工艺规程规定检验内容对供方产品进行检验;在所有要求的检验和试验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和验证前,不得将产品放行;来不及检验例外。
b)放行时必须经过总经理批准后才可放行,并在产品最终检验之前完成检验;c)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或防错或目视控制方法防止缺陷的发生。
17.1最终检验和试验a)公司按技术监督局检验验收报告为最终检验和试验,且要求所有的检验和试验可以作为最终检验和试验的一部分,但应无后续操作影响该特性值;b)只有按要求的检验和试验活动已经完成,有关数据和文件齐备认可后,电梯才可以交付使用。
17.2检验和试验记录质量检查组负责记录和保存检验和/或试验记录,这些记录清楚的表明供方产品按所有规定的验收标准通过了检验和/或试验。
当产品没能通过某种检验和/或试验时,应有相应记录。
18、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18.1总则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使用前由质量检查组对其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其测量准确度,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技术资料按要求可以提供的场合,当顾客或其代表要求时,公司提出供这些资料,以证实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的功能是适宜的。
18.2控制程序a)工程部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b)工程部负责根据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关基准有已知关系的鉴定合格的设备进行外部委托校准和调整,外部委托校准调整时负责收集该资料。
确定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周期,并按规定的校准周期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19、校准服务工程部负责确认影响产品质量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按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送到有资格的商业/独立实验室或顾客认可的政府机构加以校准和调整,对于指定设备,若没有有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校准,校准服务可以由设备原始制造者实施。
c)质量检验组规定校准检验、测量和试验准则以及发现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d)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状态的标识和/或记录粘帖在设备上或保存在工具盒内;e)质量检查组负责保存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f)发现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质量检查组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评定已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形成文件;g)各负责部门确保校准、检验和试验设备适宜的环境;h)使用部门负责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搬运、贮存和防护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i)使用部门负责按规定的操作、保养和调校要求进行使用,防止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试验软件和硬件)因调整不当而导致失效。